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总结3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呼吸道表现和胸部影像学特点,积累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入院时的呼吸道表现特点和胸部影像学动态变化.结果:3例男性患者,均有慢性基础病和吸烟史,发热持续1周以上,伴有咳嗽、咳痰、胸闷及气促等,但无咽痛和流涕症状.可有紫绀,咽部充血,双下肺散在湿啰音等表现.3例患者胸部X线和CT平扫检查显示双肺下野斑片状、云絮状、磨玻璃样或网格状高密度影等特征性表现,后期出现纤维化改变,双肺正常组织呈过度充气状态.结论:根据肺部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可做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维持性血液透析再发肺出血是临床少见疾病,本研究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收治的1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维持性血液透析再发肺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案。结果患者2016年12月3日外院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积极治疗无效后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2018年10月7日出现咳血痰、无尿,入院后查抗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抗体阳性(+),抗肾小球基底膜(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抗体阴性(-),胸部CT提示肺出血,考虑诊断ANCA相关性血管炎维持性血液透析再发弥漫性肺泡出血。经抗炎(甲泼尼龙+环磷酰胺)、血液透析、抗感染等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ANCA相关性血管炎维持性血液透析再发肺出血多表现为咳血,胸部CT提示弥漫性肺泡出血,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明确诊断,并给予大剂量激素脉冲...  相似文献   

3.
94例肺癌CT征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肺鳞癌、肺腺癌的CT鉴别要点。方法:对51例肺鳞癌及43例肺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鳞癌70.6%为中央型,29.4%为周围型;腺癌4.7%为中央型,95.3%为周围型。15例周围型肺鳞癌均表现为肿块,而41例周围型肺腺癌中,5例为局灶性实变,3例为两肺弥漫性实变与结节。在周围型肺癌中,肺腺癌肿块的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小泡征及早期远处转移多见,三级支气管受累少见;而鳞癌的三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肾病胸腔积液的特殊X线表现,以提高对该类病变积液特点的认识。方法:对4例慢性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肾衰及狼疮性肾炎等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的不同体位的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中有3例表现为右侧前下纵隔积液,1例同时有右侧肺底积液及更为少见的左侧后纵隔积液,有1例表现为单纯的左侧肺底积液,同时有2例表现为右侧叶间积液,2例表现为双侧少量游离性积液。结论:慢性肾病并发胸腔积液具有一定的特点,除了游离性积液、叶间积液外,还可见到较为少见的肺底积液、前下纵隔积液及更为少见的后纵隔积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和总结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生素敏感性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 2 8例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采用纸片法 (Kirby- Bauer)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 :2 8例患者均有基础肺部疾病 ,其中以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 ,脑部 X线表现为双肺淡薄、斑片状阻影。药敏试验表明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耐药率增加。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患有各种基础疾病 ,尤其是肺部疾病患者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耐药率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RESLES)是2011年提出的一个新的临床-影像学综合征,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头颅MRI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的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稍高信号,DWI高信号,根据其受累部位可分为2种类型,1型多见,表现为仅有胼胝体压部受累;2型少见,除胼胝体压部受累外,其他部位脑白质也可累及[1,2,3]。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视觉障碍等,症状持续12h以上可以诊断为伴轻型脑炎/脑病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MERS),而临床症状持续小于12h的则诊断为无脑炎/脑病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non-MERS)[4]。  相似文献   

7.
总结HIV并肺TB的临床及胸部X线表现特点。方法:分析了86例HIV阳性病人肺TB的临床及胸部X线表现,男45例、女41例,年龄17~58岁。结果:咳嗽、胸痛、发热、消瘦、皮疹等为常见症状,但无特异性。X线表现:病变多位于中下肺野,单侧浸润稍多于双侧,多为浸润型肺TB(70例),可合并心包炎、气胸。肺空洞少见。结论:HIV阳性合并肺TB,临床表现无特征性;X线表现:结核浸润可发生于任何肺段,多见于中下肺野,空洞形成较少,有别于单纯性肺TB。  相似文献   

8.
28例颅脑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我科近5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8例颅脑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2例为原发于下丘脑垂体柄的嗜酸性肉芽肿。仅1例为手术活检,其余病例均行病灶全切,并将受累硬膜恰当处理。随访3个月至4年,1例多发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后4个月出现新病灶,其余病例未见复发。结论:嗜酸性肉芽肿常出现硬膜浸润,彻底清除病灶及对硬膜的恰当处理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巨细胞包涵体病为婴幼儿时期一种病毒性疾病,它可侵犯全身各脏器、如肺、肝、脑、肾、等重要器官,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但常以发热和呼吸道消化道及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症状为主。本病自1952年 Fetterman 氏于患儿尿中发现了包涵体性巨细胞后则首次得到了临床诊断;1953年 Mesces 氏又最先在小儿患者中作出了本病诊断,国内亦有报导,遗憾的是生前确诊较难,常靠死后尸检证实,故今后应早期提高对本病认识是很重要的,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亦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并复习有关文献,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该家系遗传病的临床类型和遗传方式.方法:采用现场调查、临床检查以及系谱调查与分析方法.结果:本家系现受累患者共有16名(14名男性和2名女性).男性患者症状较重,牙齿最多20颗,最少7颗.女性患者症状轻,仅缺少4颗牙齿和2颗牙齿.外胚层发育不全症的相关症状排除性检查表明患者除头发稍微卷曲的共同特征外未发现其他症状.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携带者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结论:本蒙古族家系临床表现主要是先天性牙齿缺失.男性患者缺失牙数量、部位有差异,两名女性患者是携带者,表现的症状较轻,其他携带者不表现症状,此病存在表现度不一致现象.  相似文献   

11.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迅速进展侵犯运动神经的病变。它的首发症状常为四肢对称性肌无力,而早期发生在嚼肌无力的病例较少见。我科于1993年10月接诊一例早期症状以咀嚼肌无力为主要特征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现将此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刁某某,男,32岁,因咀嚼食物无力,张口轻度受限,流口水,吞咽障碍,进食困难且伴有四肢乏力来我院就诊经询问病史得知患者曾在一周前患过感冒. 口腔科检查:面部无畸型,皮肤色泽正常,口腔粘膜及平齿均无异常,口内唾液多。因吞咽不利,患者出现呛咳且唾液流向口外,咬(牙合)系正常但不紧密,嘱患者做开闭口运动,发现动作驰缓,以上检查未发现任何阳性体征,故考虑为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并按其治疗。三日后,患者症状加重,完全不能进食水且出现四肢对称性无力.经神经内科会诊检查及询问病史,并补以脑脊液检查,发现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故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收住院治疗。 住院一周后,病情迅速进展,吸吸肌受累出现呼肌麻痹。,心力衰竭,经多方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2.
肝豆状核变性又名Wilson氏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1)发病多在青年10—25岁之间,以16岁发病者最多见;约半数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或同族中兄弟姊妹数人发病。(2)病开始表现为椎体外系统障碍的症状,如四肢不自主的震颤,活动不灵,肌肉发紧,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等。(3)言语不清.多为单音或言语呐吃。有时呈爆发性言语:下咽困难。(4)病在晚期常出现精神症状,表情淡漠,智力变得愚蠢,无进取意志,有时表现不自主的傻笑或喊叫。(5)患者两眼角膜周围可出现黄绿色、棕绿色、玉红色或青蓝色的色素环:因此种色素环于1902—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与其他肺炎的鉴别.方法:回顾性总结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的60名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全组年龄处于18~35岁占75%,表现为高热占55%.实验室检查:8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6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98%C反应蛋白(CRP)增高.CT影像表现:病变累及单个肺叶占73%,累及右肺下叶占47%;小叶中心分布占90%;呈团片状占62%,呈磨玻璃影占80%,肺实变占38%;病灶边缘欠清占68%,75%见树芽征,85%支气管壁增厚,38%见支气管气象;2%见胸腔积液,未见合并空洞.结论:成人支原体肺炎大多数见于青年人,临床表现以高热常见;常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RP增高且不伴有WBC增高.CT以右肺下叶受累为主,常见小叶中心分布的团片状、边缘欠清的磨玻璃样影,伴或不伴肺实变,罕见胸腔积液及肺空洞,支气管壁增厚及树芽征多见,支气管气象相对少见;不同于常见细菌性肺炎的以实变为主并伴支气管气象;虽然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同样多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但支原体肺炎以小叶中心分布为主,伴有支气管壁增厚及树芽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并重症肺炎的诊断和治疗要点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7例AIDS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热为最常见首发症状100%(27/27),呼吸困难100%(27/27),咳嗽51.85%(14/27)。肺组织活检、BALF培养和血液培养获得病原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82.6%(19/23)、13,04%(3/23)和22.22%(6/27)。24例患者CD4〈50/ul。结论AIDS合并重症肺炎的病原以结核杆菌、耶氏肺孢子菌感染为主,多重病原体感染并不少见,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牛文亮 《甘肃科技》1998,14(5):21-22
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多为老年和吸烟者,因术中麻醉插管刺激,开胸术对胸廓、呼吸肌及肺组织的损伤,以及胸腔胃的占住等原因,导致术后患者咳嗽、排痰无力,常引起较多的呼吸道感染。1992年6月一1998年6月我们对169例食管瘤、贲门癌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结果与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互.临床资料及方法①病历选择:为了便于分析及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1992年6月一1998年6月,单纯性食管中下为癌及贲门癌根据治术前行肺功能检查,患者年龄及一般状况中等以上,术前均能进半流食,近期内无呼吸道感病史,无…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系由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最后发展为右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病。我科干1992-1995年共收治132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绝大多数是由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进展而来的。临床主要表现是肺源性疾病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气肿体征、右心功能不全体征(肝大、水肿、腹水等)及肺性脑病等。由于病人呼吸道反复感染,常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按着本病的临床特点谈谈护理体会。一、护理工作在降…  相似文献   

17.
呼吸道感染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结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肺部X线、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尘肺病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临床床诊为尘肺的患者17例进行CT检查后,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尘肺的CT表现主要为:①肺内小结节;②块状纤维化;③肺间质纤维化;(胸膜改变;⑤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改变;⑥肺气肿.结论:多发肺内小结节及块状纤维化对于尘肺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帆  达瑛 《甘肃科技纵横》2013,42(9):121-122
分析肺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2003年5月至2012年8月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肺原发性淋巴瘤7例患者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CT表现:团块型2例,呈肿块样改变,密度较均匀,其中1例表现支气管充气相,边缘较清晰;结节、斑点片型2例,均有支气管充气相;多形态混合型3例,结节、斑点片状、团块、条索状、蜂窝样混杂影,病变呈单一或多种形态改变,病变内支气管充气相2例,多肺叶、肺段表现3例,蜂窝样改变2例。其中5例结节、团块病变增强检查时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3例病灶内可见走形正常的血管影。结论:肺原发性淋巴瘤CT影像表现可为单一形态或多种形态同时存在,以团块型和混合型多见,支气管充气相,多肺叶、肺段分布,蜂窝样改变,结节、团块轻至中度强化,病变内可见血管正常走形,病变形态与单纯炎症、肺癌影像表现不完全一致,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对诊断该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12例RA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指出RA肺主要表现为胸膜炎,肺间质浸润或纤维化,病程多在5年内出现,40岁以上患者多见,免疫血清学检查以IgG增高为主,CiC和C_3亦增高,X线表现主要以胸膜炎型,网状纤维化型及混合型为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