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机共轭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无机共轭分子的形成条件以及共轭效应对无机共轭分子的性质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指出了在无机共轭分子中,由于共轭效应的影响。使分子能量降低,稳定性增强,键长均匀化。特别是共轭效应还会引起分子的反应性能的变化,改变分子的酸碱性等。  相似文献   

2.
本解析了共轭效应和共轭体系的类型。讨论了共轭效应在判断和解释有机化学反应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有机物的酸碱性、有机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和反应历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前线分子轨道的能量、反应时的动态效应以及反应过程中的活化过渡态的分析,解释了共轭烯烃比隔离烯烃更易亲电加成的原因。此外,又用代基当量法、HMO 法和前线分子轨道理论解释了共轭烯烃既可1,2加成,又可1,4—加成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以Brφnsted酸性离子液体[BMIM]HSO4和H2SO4的复配体系为催化剂、共轭二烯烃为烷基化试剂,进行汽油烷基化脱硫研究.研究表明:在复配催化剂作用下,噻吩与异戊二烯的烷基化反应相对烯烃之间的聚合反应、芳烃的烷基化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在非常缓和的反应条件下,共轭二烯烃与噻吩的物质的量比为4时,噻吩的转化率即可达90%以上,而单烯烃基本不变化.温度的升高不利于提高烷基化脱硫选择性,当温度由30℃增至75℃后,噻吩转化率仅增加约4%,而烯烃的聚合却增加约30%.二烯烃与噻吩的烷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其反应级数为1.37.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共轭体系的类型,讨论了共轭效应在判断和解释有机化学反应反应方向和反应历程活性、有机反应速率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普遍化的微扰理论的GP方程和FMO理论,分析和讨论了共轭效应和分子的反应活性关系,指出共轭效应可以使分子的反应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以取代苯苯环碳原子化学位移为依据,用曾经设定并初步证实的甲基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参数,讨论了甲基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及定位效应.化学位移值表示的诱导效应参数表明甲基具有吸电子诱导效应,经校正后的化学位移值表示的共轭效应参数表明甲基具有微弱的给电子共轭效应,甚至其共轭效应有可能正处于给电子和吸电子的临界状态,总之相对于氢原子,甲基具有吸电子效应.甲基有较强的对位定位效应和较弱的邻位定位效应,在适宜条件下间位也有可能发生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8.
共轭效应存在于共轭体系中,它是由于轨道相互交盖而引起共轭体系中各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发生平均化的一种电子效应。共轭效应使体系的键长趋于平均化,体系能量降低,分子趋于稳定。共轭效应广泛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之中,它的存在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共轭效应的类型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种:1π-π共轭效应π-π共轭效应是由于两个或多个π轨道互相交盖而引起的共轭效应。下列分子中均存在着π-π共轭效应。等。π-π共轭体系中的π键通常称为正常π键,其特点是共用电子数等于参与共轭的原子数,相当多的共轭体系中的共轭…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超共轭效应及其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及超共轭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共轭效应存在于共轭体系之中,它是由轨道相互交盖而引起共轭体系中各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发生平均化的一种电子效应。共轭效应不同于诱导效应,它不会因共轭链的增长而削弱,换句话说,共轭效应不存在传递的限度,通过共轭链传递的极性效应不论距离远近,产生的影响均完全相同。它包括π—π,P—π共轭效应和σ—π,σ—P超共轭效应,其相对强弱为:π—π〉P—π〉〉σ—π〉σ—P。在共轭体系中,由于共轭效应的存在,通常对有机反应及有机物性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及超共轭效应对丙烯及烯丙基自由基稳定性的分析,从理论上解释了丙烯的稳定性及其α-H的活泼性。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超共轭效应及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及超共轭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超共轭效应是在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基础上提出的,目前的有机化学教科书中大都涉及这一概念,但未对其做深入讨论,考虑到超共轭效应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及为了便于理解,笔者从多角度对超共轭效应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以[2,2]对环蕃、三蝶烯、9,9’-螺二芴为连接单元,通过Buchwald-Hartwig/Suzuki偶联反应,连接富电子二苯氨基/缺电子萘酰亚胺片段,合成了化合物1~6和化合物7~12。在化合物1~6和7~12中,两个富电子中心或两个缺电子中心通过本共轭、交叉共轭、π-π堆积以及直接π-共轭方式连接。光物理和电化学测试表明,中性状态下基态共轭性以直接π-共轭最好,本共轭、交叉共轭次之,π-π堆积最差;在正离子自由基状态下共轭性以直接π-共轭最好,本共轭、交叉共轭次之且相近;负离子状态下共轭性则由于缺电子中心和连接单元之间的π-共轭作用被π-平面之间的扭转角削弱,化合物7~12中的连接方式都未能体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该文提出了共轭烃的广义键焓加和性规则,分子中的C-H键键焓仍作定值处理,而C-C键键焓的平均值看作分子平均总键级的线性函数,按此键焓加和计算的原子化热是相当准确的。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混合类Jacobi级数的共轭级数及相应的共轭函数.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赤霉素A3甲酯-3-酮与低级醇在中性和无催化剂条件下发生立体专一的共轭加成和逆克莱森酯缩合反应。发现乙醇在反应条件下只形成共轭加成产物而甲醇的反应则形成可分离的共轭加成和逆克莱森酯缩合产物。对反应进行了氘同位素标记实际,并讨论了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8.
对置换群的共轭类作了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二面体群、对称群和交代群作了具体的讨论,得到了二面体群的共轭类求法的一个通式模型,求出了低阶对称群和交代群的共轭类模型.给群中的元素分类是群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利用置换群中元素的共轭将群的元素分成一些共轭类,这样就可以得到群的一个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共轭效应、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理论、解释丙烯的两个相似游离基反应。  相似文献   

20.
对置换群的共轭类作了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二面体群、对称群和交代群作了具体的讨论,得到了二面体群的共轭类求法的一个通式模型,求出了低阶对称群和交代群的共轭类模型.给群中的元素分类是群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利用置换群中元素的共轭将群的元素分成一些共轭类,这样就可以得到群的一个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