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作为20世纪以来最受关注的西方现代派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作品体现出荒诞悖谬而又充满隐喻意味的特征,并具有丰富的宗教内涵。从早期创作中的宗教迷惘,中期创作中的宗教矛盾,到晚期走上个性化信仰道路,卡夫卡经历了一条从偶像崇拜、信仰矛盾到寻求终极救赎和回归个体化信仰的艰难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卡夫卡的作品中,主人公身上带有浓郁的“死亡意识”;到了库切的作品,则转变成了一种“沉默哲学”。它们都是在极限境遇下沉思人类生存状况的一种思考方式,在否定中肯定了人的存在意义,具备了典型的否定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奥地利现代主义著名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曾一度戏剧性地被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存在主义等各种现代文学流派争相拥为自己的代表作家,这位现代主义的先驱在创作中追求一种噩梦般的荒诞情境,将人物形象塑造成具有哲学意义的象征形象,他的作品所描绘的世界象一座阴冷恐怖的迷宫。《城堡》、《审判》、《变形记》、《在流放地》等作品,可以说是集中或代表性地体现卡夫卡的创作在哲学层面上的深刻性的优秀小说。这些小说体现出卡夫卡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的思想,这些思想渗透了卡夫卡的一生,成为他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出发点。1915年发表的…  相似文献   

4.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短篇代表作,是西方现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荒诞和悖谬、象征和隐喻、“异化”和绝望,使作品充满了神秘、恐怖和悲惨的氛围。研究者较多注重作家的哲学思想和创作手法的研究,却忽视了作品本身的解读和作者的生命体验,透过作品的神秘面纱,我们看得更清楚的是荒诞背景下的真实,是作品明显的自传性质。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中的杰出代表,他以自己惊世骇俗的艺术创作,另辟蹊径,为西方学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创造了一种令人不寒而粟的艺术真实。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卡夫卡的创作进行了探寻:卡夫卡在进行艺术虚构时总是脱离不了浓重的自传色彩,这是其创作的主要特征;卡夫卡采用变形、怪诞、象征等现代派手法,使作品呈现出扑朔迷离、光怪陆离的艺术氛围;卡夫卡的作品貌似荒诞.实则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透露出浓重的悲观和绝望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余华与卡夫卡都以荒诞怪癣的小说形式袒露了人生哲学的悖谬实质,但他们经过的途径、达到的层次高度又有本质性的差别。余华宏观落笔,全景式展开,辛酸中话悲凉,体验中悟真理;卡夫卡是细微处锲入,逻辑丝丝入扣,平淡中见无奈,推理中得悖谬。余华在形而下的层面上把握人物的命运,卡夫卡则是形而上的层面上直接与人的灵魂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西方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丰富庞杂、深奥隐诲的作品,在整个西方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卡夫卡及其作品予以观照、诠释,一直是评论界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图把卡夫卡及其作品的精神内涵,与犹太民族的精神信仰——犹太教相联系,从宗教影响的角度,对卡夫卡及其作品进行深层解读。  相似文献   

8.
恐惧和自卑是卡夫卡人格机制的主要特征。对恐惧的独特体验催化了卡夫卡的创作热情,影响甚至决定了其创作的总体面貌,即对恐惧与死亡的拥抱,同时,更赋予了其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与残雪是存在着内在联系的两位重要作家。他们作品中的家庭题材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课题。亲子关系在卡夫卡与残雪的笔下均具有极强的对抗性,体现了二人的趋同,而夫妻关系在卡夫卡的作品里默契和谐,到了残雪的作品中却变得分崩离析,又体现了二人的差异。这些现象,与两位作家的生平经历、价值取向,以及两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恐惧和自卑是卡夫卡人格机制的主要特征。对恐惧的独特体验催化了卡夫卡的创作热情,影响甚至决定了其创作的总体面貌,即对恐惧与死亡的拥抱,同时,更赋予了其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是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由于家庭、性格及社会的因素,以及受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推动和影响,形成了卡夫卡独树一帜的直觉主义创作意识。追寻、焦虑、困境和抗争成为卡夫卡的恒久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2.
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结合数学三次危机中所出现的悖论,从总体上对数学悖论的成因、实质及其哲学意义进行了阐明。  相似文献   

13.
从悖论角度看系统论,它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原则。系统思维的悖论特征集中表现在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上。文中论述了整体性悖论及其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系统思维悖论奠定了哲学基础;系统思维悖论具有普遍的方法论作用和认识论意义;对综合与分析等传统范畴给予了新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亘古至今,绘画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的产物,它是人们的主观思想、理性认识和审美观念在实践的客观反映。多年来,它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一个民族哲学思想的影响。因此绘画观念既是社会和民族的人生观、人性观、社会观、历史观、伦理观、价值观的具体反映,也是其哲学观的具体反映。本文从中国画创作观念入手,对中国画所赋予的哲学内涵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水是原则"作为第一个哲学命题却至今歧义很多。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性别"逐渐成为一个被认可的哲学研究视角。借助于这个研究视角,可以发现"水是原则"命题的更多奥秘,尤其可以发现它在来源和形成问题上,与生命创造、性别本质乃至"父权"思想有着频繁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文化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哲学方法:善于吸取总结群众的智慧与实践经验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做好人才工作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各自不同的哲学本体论决定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文学本质论.他们的哲学本体论是客体性的,其文学本质论因而也是客体性的.西方哲学和文论的这种客体性起点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学创作论和批评论都从属于各自的文学本质论,并最终从属于各自的哲学本体论.  相似文献   

18.
四十年代沈从文的创作是一个极富独特意味的文学存在.以善讲"故事"著称的沈从文,在这一时期并未留下多少小说文本,取而代之的是哲思散文.他昆明时期的哲思散文关注的是个人化的情感和生命体验,从时代中发现"我"的存在.个人与时代、生命与生活、抽象与实际的内在冲突反复在文字中流露出来.本文试图透过其哲思散文折射出的内在紧张,追寻沈从文存在的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两个数学实例,借助于悖论,运用美学原理去解释数学潜在的和谐性,从而达到发现数学和谐美、认识数学和谐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异化的社会宿命的抗争--卡夫卡的《变形记》解读一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卡夫卡短篇小说<变形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所揭示的异化的社会现实,及其内心深处对生活、命运的反抗意识,同时分析了作者对宿命抗争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