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素"一词最早被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用于描述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基本组分。现代意义上的化学元素中,最古老、最轻的元素当属氢,它是由英国化学家波义尔于1671年在铁与硫酸的化学反应中发现的。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发现的66种元素排列成著名的元素周期表,并由此预言了新元素——的存在及其属性。  相似文献   

2.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的家族,庞大而多样,从而构成了我们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早在100多年前的1869年,伟大的俄国学者门捷列夫创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他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及其化学近似性,将各种元素进行了排列。当时已知的化学元素虽然只有63种,似乎其周期还不足以成"律",但门氏大胆地留下了16种未知元素的空格,用"?"替代,并预见了5种超铀元京。由此,散乱的元素家族第一次上了"档案",第一次得到有序的"管理"。随着文明的进步,门氏天才的发现得到了证实,他所留出的空格,被各种各样的元素逐渐填满了。 1913年,元素周期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根据元素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给它换了新装。 1925年,德国科学家诺达克等3人发现了第75号元素,将它命名为铼(Re)。从而,正式被确认的元素达到88种,其中81种是  相似文献   

3.
元素的性质是原子序数的周期性函数,这个规律称为元素周期律。根据元素周期律,人们把迄今为止已发现的110种元素组成一个系统,即元素周期系。在元素周期系里,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在原子核外依次排列而周期性地形成了类似的结构体系。这里强调“类似”是由于没有两个元素的自由原子具有完全相同的电子结构。因此,凡是和这种类似结构有关的元素,其性质都应呈周期性的变化。但是,原子结构是复杂的,由于能级交错等原因而使原子的外层电子在得失或共用时出现不规则的变化,导致元素性质的变化不规则。下面应用元素周期系理论从“水…  相似文献   

4.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系理论是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它表述了元素的性质是原子序数的周期性函数,并依照这个规律把所有的化学元素组织在一起形成系统,称作化学元素周期系,周期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各种式样的周期表。把元素分类,分成元素群,按群体性质来掌握化学元素的总体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是以元素的性质为限的,至多预见能形成什么样的离子,至于元素离子的性质,化学反应能力,有些什么样的规律等是不属于元素周期律理论范围了,而过去对离子总体规律的研究是不多的,应该看到,化学反应主要是在离子(广义)间反应的,即使是两个元素反应,产物一定有离子,所以对元素离子律的研究其  相似文献   

5.
本文笔者根据物质世界存在着普遍联系的观点、从相似现象的角度、对元素周期系中元素间存在着广泛的相似性、并着重对周期元素的水平相似性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从不同角度认识周期元素的相似性对于元素周期系的深入研讨和教学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D.Mendeleev,1834-1907)自己讲了一个他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故事:他在连续思考元素与其原子量的关系达三天三夜之后,极其疲惫地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突然,一张表,一张日夜思索的元素周期表,进入了他的梦境,各种元素在表中都按它们应占的位置排列好了。他蓦然醒来,立即把梦境中的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原子外层空轨道相对最稳定顺序周期性规则和大周期概念与元素周期系的本质联系;元素周期律(特别是第二周期性)的解释;周期系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未来元素的预测等。并对元素第二周期性原因、“镧系收缩后果”等问题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1869年,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表43号和75号的地方留下了空格,当时他称这两种未知元素为准锰和次锰五十六年以后,门捷列夫的预言被证实了:德国的W.诺达克(Noddack),I.达凯(Tacke)和O.别尔格(Berg),英国的德鲁采(Druce)和洛林格(Loring),捷克  相似文献   

9.
王根喜 《甘肃科技》2005,21(8):115-121
当我们展开门氏的元素周期表时,它明白的告诉我们:因核电荷(Z)的递增而有不同性质的原子核,这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理论相一致。现代元素周期表只列到109号元素,就整个元素周期表而言是不完整的,那完整的元素周期表(不包括同位素)应该有多少种元素呢?本文从三联数字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概述 1869年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表了他的元素周期律。即“按元素原子量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元素现性质上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根据这一定律,1871年他制出了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一百多年来,门氏周期表(短表)一直被延用下来,尽管其间经过许多人的改进。显然这与现代科学发展水平不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自从1869年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表后,一百多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提出了许多周期表的形式。1983年,英国化学教育(Education in Chemistry)第20卷,第一期上发表了F·M·Akeroyd提出的一种新的周期表分类法。这种周期表分类法是以稀有气体为中心,将目前已发现的化学元素分为五组:1.特殊元素组;2.类金属元素组;3.典型元素组;4.稀有元素组;5.过渡元素组,具体排列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讨论了元素周期表中的不规则性。即对氢在周期表位置的特殊性;对角线规则;配位数增大效应;非金属元素不易成族价性;惰性电子对效应和镧系收缩等元素周期表中的不规则性的典型事例进行讨论。为元素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两个特点:(1)元素已达118号,远远超出当前国内大中专化学教材所列的112号元素数;(2)第六周期和第七周期ⅢB元素是Lu和Lr,而不是La和Ac.  相似文献   

14.
天才的发现     
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 一天清晨,门捷列夫经过一个夜晚的研究后,疲倦地躺在书房的沙发上,他预感十五年来一直萦绕心头的问题即将迎刃而解,因此,这几个星期以来他格外地努力。 十五年来,从他学生时代开始就一直对“元素”与“元素”之间可能存在的种种关联感兴趣,并且利用一切时间对化学元素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原子构造的对称性原理及其在元素周期系形成的中支配作用,指出了基态原子的电子(包括电子的自旋态)的轨道分布方式是由轨道能及电子线态的对称性二者决定的,而元素周期系的形成则是与元素基态原子外围电子组态的对称性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原子构造的对称性原理及其在元素周期系形成中的支配作用.指出了基态原子的电子(包括电子的自旋态)的轨道分布方式是由轨道能及电子组态的对称性二者决定的,而元素周期系的形成则是与元素基态原子外围电子组态的对称性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元素周期系中,各元素的结构分析,很方便地找到了对元素的不规则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从最近出版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人们可以看到用人工合成的新元素已经延伸到了107号元素。近十几年来虽然陆续报导了这些新元素的合成,但是即使对104号和105号元素来说,在究竟是谁最早发现这些元素的问题上至今仍存在着争议。从发现的时间上看,苏联杜布纳实验室、弗廖罗夫等人较早宣布得到了104号、105号元素,他们采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时”“空”两个方面讨论了元素周期系的界限。铀后元素是不稳定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半衰期迅速变短,作为不稳定核的存在受到可测时间的限制,可测时间的理论极限应是强相互作用时间10~(-23)秒。铀后元素最长寿同位素的半衰期τ(年)与原子序数Z有近似线性关系lgτ=-1.173Z+116.7,由此得出不稳定核存在的时间限制是Z=125;空间限制是Z=131~153。“时”“空”限制基本相一致,使得有理由认为周期系的极限界限在第八周期。  相似文献   

20.
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元素(Li—F)的最高配位数为4,其中多数非金属元素有生成重键的特性,与第三周期同族元素相比,它们的化学活泼性差别大,出现了一些反常和例外。本文以分子结构、化学热力学原理为依据,阐述第二周期元素的一些特殊性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