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限塑令"的推出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加大节能减排的步伐,大大提高了老百姓的绿色环保意识。但是,近期以来笔者发现免费塑料袋重新泛滥,"限塑令"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本论述在分析"限塑令"执行难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绿色包装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日前,国家发改委表示,拟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录》,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为淘汰类产品,禁止在全国生产、销售和使用。可以说,世上还没有哪样东西能像塑料袋这样享受着“双重待遇”:每天为人类殷勤服务,却每天都在背负骂名。2007年开始,塑料袋的日子似乎更不好过,在全球范围不断遭到围剿。如今,禁止生产超薄塑料袋,塑料购物袋不再免费,一纸“禁塑令”,直接涉及塑料袋的制作经营者和包装企业。政策对塑料袋生产制造行业的调整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影响,正如石落湖面的水波般,拓展蔓延开来,行业的转型和升级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政策法规     
史上最严“限塑令”带来商机新一轮塑料污染治理意见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在史上最严“限塑令”之下,可降解塑料行业迎来了新的商机,市场潜力巨大。与此同时,超市卖场和餐饮企业纷纷开启转型升级的道路——可降解购物袋替换塑料袋、塑料吸管停用、打包袋更换等,不同材质的环保刀叉勺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限塑令的实施推行,我们可以了解各种力量对这个事情的态度和反应。四年前,詹妮·罗默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来到纽约市。作为一个在职律师,她的首要工作就是研究美国关于塑料袋的相关法律,其次就是要将纽约市从塑料袋的困扰中拯救出来。罗默是个很不简单的人。在她的倡议指导下,2007年旧金山市成为美国第一个实行"限塑令"的城市;次年奥克兰市也颁布了类似的法案;2012年的洛杉矶市也通过了她所提议的"限塑令";圣何塞市甚  相似文献   

5.
英国媒体在“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的评选中,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卫报》称: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所不在。塑料“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从七十年代起,塑料袋垄断了欧美超市购物袋的市场。现在英国每年使用80亿个塑料袋。连锁超市Coop是英国第一家提供100%可降解材料的公司,目前,其他国家也在为“最糟糕的发明”做补救工作。塑料袋被评为人类最糟糕发明@浩兴  相似文献   

6.
免费对消费者有致命的吸引力,免费营销模式最成功和最初形成盈利模式是在互联网领域,网络上的商家通过免费让利了浏览者的同时也获得了很高的收益,那么实体店是否也可以使用这种免费模式呢?免费研究的基础是消费者为什么会受免费的吸引,美国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免费为什么对消费有致命的吸引力及免费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结合免费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期望能为实体店使用免费策略提出可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长”的上班路让我们知道了汽车不再是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而是“添堵”的源头;频频现新高的PM2.5值让我们惊觉清洁空气不再是取之不尽.而是变得弥足珍贵;种种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我们无奈地承认安全不再是食品的底线,而是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8.
杜力 《创新科技》2003,(5):25-25
<正> 在对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统计和研究中,我们最多的限于消费者想到何种价值、好处,想表露何种身份及消费者的情感倾向和要某种社会规范(如:环境如何、尊老爱幼)等等,却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不易察觉的因素——消费习惯。消费者之所以消费或不消费某种产品,可能是他们在不自觉中形成了这样的消费习惯。举个极端、好笑的例子:婴儿习惯用“奶嘴”喝东西,而成人却用吸管,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概念,与“陌生化”相对应的另一概念是“自动化”。 在文学作品中,很多描绘性的语言因为经常使用,人们过分熟悉,不再是一种感性的具体,以至于概念化了。如形容美女有“闭月羞花”这个当初很传神的词,但因为用的人多了,我们今天在读武侠、传奇小说中看到这类的描写时不仅不动心反觉味同嚼蜡。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称语言的这种落入俗套,过于概念化的现象为“自动化”。而要克服语言“自动化”的弊端,使词语重新恢复活力,成为吸引读者注意的磁石,那么作品里的语言材料就必须“扭曲变形”,这就是“陌生化”。形式学派的大师什克洛夫斯基曾打过一个非常恰当的比方:比如步行,由于我们每天都走来走去,成为一种习惯——自动化,所以我们不再注意到它,但当我们跳舞时,有意识的步行姿态,就会给人以新鲜之感,重新唤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最近宣布对“知假买假”或“诱假买假”的消费者不再支持“退一赔一”的诉讼请求,各方对此有褒有贬,争论不休。本文认为根据国情,“职业打假者”的行为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免费赠送的商品出了质量问题该不该赔?消费者大多并不清楚,而许多商家往往就在推销残次“赠品”上做文章,使消费者上当受骗,有苦无处诉。某商场推出“买一赠一”活动,承诺凡购买音响、家电,赠送名牌话筒一只。消费者李某前往购买,果真获赠话筒,但回家后发现,话筒既无商标、合格证,也无生产厂名、厂址标识,且有严重质量问题,便去找商场退换,并要求按“消法”第49条加倍赔偿。但售货员说,如果花钱买商品,存在欺诈行为,肯定给退换、赔偿,可这话筒是免费赠送的,不属赔偿范围。再说“消法”第49条规定,增加1倍赔偿,这个话筒…  相似文献   

12.
正为减少塑料袋使用,英国政府8月30日宣布,拟将塑料袋收费标准提高至少一倍,从当前的5便士(约合0.45元人民币)提高到至少10便士,且该政策将覆盖全英所有商家。英国政府当天发表声明说,塑料袋收费政策让英国大型超市的塑料袋消耗量减少86%,效果明显。为进一步减少塑料袋使用,政府计划要求全英所有零售商不论规模大小全都实施塑料袋收费政策,而且收费标准将从现在的5便士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段时间,沉寂多时的中国 ISP们又一次风云再起,重新夺回了长时间被新浪、搜狐、网易这些中国ICP们占有的广大群众的“眼球”,由此全面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免费大战”.点燃“战争导火线”的是老牌ISP中网公司,6月16 日,中网公司率先推出“上网免费送电脑”活动,消费者在一次性交纳9999元3年的上网费之后,即可领取一台高配置电脑.中网此举立刻招致其他ISP们的强烈反应,同是老牌ISP的瀛海威公司与世纪互联公司旋即参战,“免费大战” 的火药味变得越来越浓.瀛海威公司从7月1日开始推出“买 200小时瀛海威时空信用点赠送56K调制解调器”的活动,并对活动参加者进行幸运大抽奖,特等奖得主还可以到新加坡免费旅游一周.世纪互联公司也宣布从7月11日起开始实施相同活动.据说,还有一些ISP们正在摩拳擦掌,不知他们还能“免” 出什么花样.以上的这段文字描述,是不是让你联想到稍前由长虹挑起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彩电降价大战”?两场大战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4.
筱狄 《世界知识》2011,(22):52-53
10月4日,中国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涉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这一行为引起了中外媒体的热议,也引起了中外学界的讨论,更让西方大国“震感”强烈。中国为什么要在叙利亚问题上行使否决权?这次行使否决权与中国过去极其谨慎地使用否决权有何不同?是否意味着中国在类似问题上不再保持更多的克制,改变对中国认为不合适的决定只投弃权票的习惯?这些问题都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5.
走出了考场,就是走出了昨天的梦境。7月,我们放飞心情!不再去记它“七大洲”、“四大洋”、也不再管它“诸子百家”、“战国七雄”;暂且告别了,你“牛顿”、“达尔文”、“门捷列夫”;还是再见吧,什么“ABC”、“之乎者也”、“解析”和“求证”……打开录音机,让空气洋溢出动听的乐音;棒起几十大部头,与施耐庵、金庸切磋切磋  相似文献   

16.
小思 《青年科学》2011,(5):62-62
“免费”是个神奇的价格,我们不能用评估其他价格的方法来评估它.这个词让我们感觉很好,它几乎没有不好的一面。但是有时候“免费”会捉弄我们一下,促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想象一下你正要购买亚马逊的礼券.而下面刚好有两种礼券可以供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呢(速选题)?  相似文献   

17.
培养聋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让“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种习惯,努力使他们残而有为,主动融入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会问     
作为教师你会问吗?作为学生你会问吗?“学问学问”,只要想“学”,就得会“问”。但课堂中的“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而学生仿佛只须“答”而无须“问”。我们的考试评价标准只有“答”而无“问”。我们的教育也从不引发学生“问”的兴趣,只用“答”来代替学生的“问”。先贤们对“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如何让教师“会问”。诚然,这种研究是必要的,有其研究的价值,但这只研究了一半。在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在大力实施创新教学课堂改革的今天,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另一半———让学生“会问”!毕竟,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悲哀,而且,不仅仅是教育的悲哀。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是走出这种悲哀困境的第一步。无疑,这项工作应该从学科课堂教学抓起。21世纪是科技激励竞争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我们的教育能不能革新我们个人的思想方式与习惯,大力强化问题意识,能不能有效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创造性地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让孩子拥有“问题”,永远充满“问题”。意识到教学中“问题”的存在与价值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一定会提问。让学生“会问”首先让学生“敢问”并且“能问”,引导学...  相似文献   

19.
“熊猫风波”让消资者大尝甜头;“十点利”让消费者喜出望外;“仓储式销售”让消费者耳目一新;“要买商品,你自已定价”又让消费者真正当上了上帝……不知不觉中——  相似文献   

20.
从校园网对教育的重要性及Internet的不再免费使用两个角度探讨了校园网的安全性,包括:Internet为什么不安全、安全防卫措施、网络安全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