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InSAR与GPS融合技术,开展研究高速公路采空区影响的变形监测与评价.针对D-InSAR条带变形信息的稀疏相位解缠问题,提出了一种在GPS中常用的LAMBDA相位解缠算法,建立了合适的解算模型,获取了采空区高速公路D-InSAR条带变形时间序列,掌握了采空区影响发展情况.在InSAR雷达卫星过境的同时,利用三等水准测量进行变形量测,对比验证表明,用InSAR与GPS融合技术进行高速公路变形监测是可行的.进行的基于InSAR与GPS技术的公路采空区变形监测科研成果可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InSAR/GPS集成技术在常州-无锡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军  李振洪  武健强 《自然科学进展》2009,19(11):1267-1271
精确监测地表形变是地面沉降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多年来该研究领域面临的难题.GPS和InSAR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两种空间大地测量监测手段,在区域地表形变监测方面都显示出了各自的优势及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根据二者技术特点,分析了InSAR/GPS集成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方案可行性,并以常州-无锡地区为例开展了同步观测试验,利用GPS数据来建立大气改正模型,从而削弱InSAR干涉图像中大气影响,提高了InSAR形变量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以GPS动态滤波方法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了多尺度分析方法,将机动载体的"当前"统计模型与基于统计特性的多尺度信号变换方法相结合;然后结合常规卡尔曼滤波算法,建立起GPS动态滤波的多尺度数据融合估计新算法;最终在最细尺度上获得目标状态基于全局信息的融合估计值。将上述算法应用于GPS的动态滤波中,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相对于原始算法可有效提高目标状态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4.
以某市连续5日全天公交阶梯收费刷卡数据、公交出行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数据及公交站点数据为基础,结合出行链算法与随机森林网络,构建了一套公交下车站点融合分析模型.在模型中,首先匹配GPS数据与公交站点数据,确定不同时刻的公交到站信息,再以乘客上车站点位置、出行频率、活动空间、下车点...  相似文献   

5.
在对城市道路网进行网格划分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利用参考历史数据和前瞻数据的三段式匹配思想与权重模型思想相融合的地图匹配算法. 该算法可减少浮动车GPS定位点待匹配路段的搜索范围, 从而极大降低算法的复杂度, 实现较高的匹配精度.  相似文献   

6.
GPS软件接收机中C/A码信号捕获的圆周相关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圆周相关算法实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C/A码信号的捕获. 该算法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将输入数据和本地产生的数据变换到频率域, 在频率域进行二者的圆周相关处理, 对相关结果反变换并找到其最大绝对值, 将该值与预先设定的门限值比较, 如果大于门限值, 则信号捕获成功. 圆周相关算法可实现快速获取GPS C/A码信号, 且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浮动车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数据因采集过程中受到干扰造成数据缺失问题,通过分析法研究了浮动车GPS数据与交通流状态和道路线形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一种基于优化随机森林算法的浮动车GPS数据插补模型,该模型针对随机森林算法插补过程中,因自身的随机性而引起插补结果具有波...  相似文献   

8.
InSAR因其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工作能力,能够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已经成为获取地球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快速测量各种比例尺的地图,而且在环境监测、防灾减灾等领域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监测地表形变获取全球高程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然而,InSAR技术仅对地表一维(雷达视线向,LOS)形变敏感,而我们关心的是发生在三维空间框架下的真实形变,这一缺陷使得InSAR形变监测的广泛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应用经典的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来融合不同平台、不同轨道的InSAR观测值,使形变从一维扩展到三维的精度结果更加准确。使用了PALSAR升轨和ASAR升降轨三个平台的数据,以研究区域内的GPS连续观测站观测的三维形变速率为形变真值,内插了实验区的三维形变速率,模拟出了的InSAR的观测值,并对其进行了方差分量估计,确定了合理的随机模型,最终反演了该三维形变。该结果相对于各平台等权处理反演结果,在精度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GPS定位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宏宇  王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1):8137-8142
由于GPS信号容易受到遮挡、干扰等影响,有时会存在较大的系统噪声和量测噪声,这将引起GPS的定位精度受到较大影响。研究了一种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对GPS定位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对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GPS应用建立了系统的动态模型,对滤波算法的初值和系统噪声的进行了探讨。通过实测GPS数据对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了验证,实测结果表明该算法对GPS应用系统的定位数据有较好的滤波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GPS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GPS和车辙的三维路面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定位系统(GPS)和横断面车辙数据的路面三维重构模型.针对GPS和车辙的采样间隔不同,首先采用Cardinal插值算法对非等间距的离散GPS点插值,并按间距需求选取等间距的插值点,然后将序列化后的GPS插值数据与车辙数据融合,构造出在三维空间中用于绘制三角形网格的顶点矩阵,最后实现了三维重构路面的绘制.实验表明用该方法重构的三维路面在路面车辙、坑槽及拥包的检测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出租车GPS数据轨迹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出租车行业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GPS轨迹数据质量,针对原始的出租车GPS数据,提出一套考虑出租车行业特性的完整的GPS数据轨迹化方法。分析了哈尔滨市出租车GPS数据的采样率、误差及与路网的匹配情况;提出一种考虑车头朝向、临近距离、路段连通性及转弯限制四种权重的拓扑地图匹配算法;提出一种出租车出行轨迹识别方法,并在此条件下建立了出租车GPS轨迹的存储结构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地图匹配算法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满足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的需要;而轨迹识别方法及存储模型在实际中成功应用,为哈尔滨市出租车智能管理调度平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利用InSAR生成DEM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InSAR生成DEM的基本原理以及数据处理流程,概述了利用InSAR生成DEM技术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面向资源融合网格的语义数据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格中的数据资源多种多样,为用户提供具有语义支持的、按需访问的数据服务是资源融合网格中数据融合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本体的语义数据容融合方法ODSF;该方法中的基本元素是数据对象,通过数据对象和领域本体之间的映射关系来表达数据对象的语义,使用嵌套关系模型来表达数据对象的模式信息,通过一个网格节点中集成的所有数据对象作为下一个节点的数据对象来实现数据资源由粗到细的融合;定义了ODSF的语义模型,给出了虚拟数据库的查询执行过程和算法,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具有语义支持、服务质量保障的数据访问服务;通过原型系统验证了ODSF中理论和关键技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The on-going Three Gorges Project (TGP) aims to build one of the largest hydropower stations in the world.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have concluded that the reservoir is likely to induce medium-to-intense earthquakes. 23 GPS st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maintain a geodetic and seismological monitoring network around the reservoir to monitor seismicity and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to facilitate mitigation activities in case an intense earthquake occurs. The velocity of GPS site was derived from 3 repeated GPS surveys. Meanwhile, another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techniques in detecting crustal deformation possibly caused by impound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t has been made to deriv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 using European Remote Sensing (ER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ry. Pairs of ERS SAR images in raw format are processed to generat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This effort will help us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e InSAR techniques for further derivation of background deformation patterns and future detection of reservoir-induced crustal deformation in the area.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Seismological Union Foundation of China (602015), NASA grant of US(NAG5-9065) and Key Project of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95-12-02) Biography: Qiao Xue-jun(1968-), male, Associated professor, research direction: crustal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车辆定位融合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常规的GPS定位方法在大城市中容易丢失信号的问题,提出采用GPS与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定位技术(MPS)相结合的思路.利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构造GPS与MPS定位信息的融合模型,并采用动量法和学习率自适应调整的策略来解决BP算法收敛速度慢和局部极小点的问题.用126条调查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的结果表明,该模型结果在定位的方向和趋势上基本与GPS定位结果一致,且不依赖于原有模型,因而可有效运用于在较低成本下保持车辆的定位连续性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6.
介绍GPS高程转换的基本原理,着重讨论了顾及地球重力场模型EIGEN-CG03C的移除-恢复法,并将此算法模型用程序实现固化在以ARM7为核的微处理器内,用硬件实现了海拔高的转换,速度快,精度高,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17.
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是湿地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将神经网络方法用于GPS全球坐标系统和地方坐标系统之间数据坐标转换研究中,建立了三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方法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并改进其性能函数以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对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网络的训练方法、仿真曲线、神经网络的输出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仿真结果证明改进的Levenberg-Marquardt算法适用于GPS数据坐标转换问题.选择松辽流域为研究区域,以流域内扎龙湿地为中心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能够建立坐标转换的复杂模型,是一种效率高、准确性高的方法,在湿地保护的动态数据分析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应用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和信息融合思想,经对两种不同类型枪支所发射同一型号子弹上磨损线条状痕迹数据提取特征后,用特征小波包维数和磨损痕迹中坡膛痕迹尺度参数作为样本数据的因子分量,建立了较为理想的SVM分类模型,以此SVM分类模型实现了对磨损线条状痕迹的分类识别。研究表明:采用参数融合要比使用单一参数更有利于分类识别,并能提高分类识别率。  相似文献   

19.
GPS数字中频信号仿真及捕获验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测试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软件接收机中GPS信号处理算法的功能,有必要对GPS信号进行仿真.在分析GPS数字中频信号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信号仿真的步骤并实现了GPS数字中频信号仿真器.在捕获算法中,分析了时域串行搜索捕获和频域并行搜索捕获算法的复杂度.与其他捕获算法相比,并行码相位捕获算法大大减小了复杂度.选择了捕获速度快的并行码相位搜索捕获算法时产生的中频信号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器可以为GPS信号处理算法提供可靠的信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