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符号消费”倾向初探——以福州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峣 《海峡科学》2007,(5):87-88
目前大学生消费出现一种新倾向从对实用功能的消费过渡到对符号的消费.他们不再只关注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更多的注重它的符号价值,追求一种个性的张扬和自我的表现,追求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符号消费,概括出大学生符号消费的特征和影响,以期为开展消费教育树立正确消费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当下大学生群体的消费问题逐渐成为青年群体相关研究领域的关注焦点.本文从消费价值角度指出,大学生群体的消费价值倾向是多元的,呈现情感价值倾向明显,符号价值倾向突出,审美价值倾向迫切的新的时代特征.不可避免地,也露出非理性的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成分、利益格局、就业方式等日趋多样化,社会组织结构、社会价值理念、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产阶层成为家用汽车消费主力军,以符号消费为特征的汽车消费文化,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影响着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念等。倡导家用汽车的科学消费,加强汽车消费的政策引导,升级消费结构,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就业效应、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香城泉都"是一个符号,具有咸宁城市文化灵动性与集约性的特征,同时也有失衡性的不足。作为一个符号,它同时在社会学和消费学具有启发意义,即符号互动和符号消费。"香城泉都"的符号传播策略应从其符号特征和符号意义出发,注重Logo建构、社会化媒体互动传播和整合传播。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认为生产决定消费。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消费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生产。鲍德里亚针对这一社会转型,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了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为了更好地论证鲍德里亚的符号拜物教思想,找到直面现实消费社会的途径,可以从"何为消费"入手,区分传统的消费概念与消费社会中的消费概念,以此为基础,引入符号学视角,论证"物的消费"已经成为"符号的消费"。最后,借助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消费问题,依托符号拜物教理论,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6.
当代的消费不光是关于概念,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而主要指意义的消费,人们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主要不是为了它的实用价值,而是为了寻找某种"感觉",体验某种"意境",追求某种"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文化,女性消费包涵了社会性别的底蕴,消费的符号意义是由社会决定的,由媒体及其它机构塑造的,具有其特殊的符号意义。文章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基础,探讨消费文化背景下及大众传播语境下女性消费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符号消费为主的社会,文化产品的精神性本质使之成为最主要的一种符号消费,符号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与核心。“云南十八怪”从地方性现象演变为云南省特有的文化符号,成为云南省的文化品牌,具有差异性、可变性、多样性的特点。文化符号的本质赋予“云南十八怪”产品开发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具有很大的开发与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武玲 《科技信息》2008,(21):198-198
对苏州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苏州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苏州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思考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9.
技术、市场等现代因素向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升华。现代社会技术与市场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生存层面。技术消费是技术哲学、传媒经济学和消费经济学边缘产生的概念。技术消费为消费社会符号的编码解码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文化器物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符号是判断文化传承脉络的主要依据,技术消费深度决定器物文化传承的时空深度。技术消费的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是消费社会信息经济和传媒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符号的概念,分析了符号意义的变化,阐述了符号意义与设计文化和消费心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