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京沪高铁为例,从促进城市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加快高铁经济带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打造新型旅游产业等五个方面分析了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铁作为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力量,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高铁现阶段的发展状况,然后选取合肥市与高铁相关的部分行业总产值和法人代表数,利用matlab软件对它们进行拟合分析。最后,通过分析得出高铁建成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以及旅游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都有着明显的增加,相关行业的法人单位数的增长速度也有明显增加。说明了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城市的产业发展具有优化效应,对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省石太高铁、大西高铁沿线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年和2019年经济社会数据,对比分析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城市加权平均旅游时间以及经济联系强度的变化;采用“有无对比”法,研究高铁开通对山西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山西省高铁线路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了沿线城市的可达性,加权旅行时间提高了20%-70%,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变化在70%-97%之间,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得到加强;高铁开通后促进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各市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时空收敛效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高铁建设速度、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国内高铁建设的水平也逐步接近国际水平。在我国900吨级箱梁运架装备作为建设铁路客运专线的专用设备之一,重达900吨的“巨无霸”箱梁,施工难度大,设备复杂,梁片对位精度高,对装备的整体设计、控制技术及可靠性、安全性提出了挑战。本文结合工程实际谈谈900吨级箱梁施工安装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高速移动和复杂的地形环境、多径效应和多普勒频移的影响使信号产生快衰落,对高铁中的网络覆盖及通话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山西高铁运行的实际环境和情况出发,通过分析石太高铁山西段信号覆盖现状,提出了石太高铁网络覆盖优化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高铁客运枢纽换乘客流分担率的精准辨识,研究结合多模式公共交通大数据,提出了一类基于广义出行链的高铁客运枢纽换乘方式选择模型.通过对不同公共交通方式换乘阶段的关联和融合,提取以高铁客运枢纽为端点的个体广义出行链,分析高铁客运枢纽换乘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综合考虑高铁客运枢纽乘客的个体经济社会属性、主观心理因素及其个体...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对世界各国的公共交通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其便利性、舒适性和快捷性的特点,在高铁站的设计中就必须考虑立体化的问题.该文以高铁站的设计发展方向为出发点,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已建成运营的一些高铁站的设计,提出了高铁站立体化发展的设计概念,并且针对候车空间、站内垂直交通的设计、旅客进出站模式、候车分层及运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及研究,对今后我国的高铁建设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歆悦  胡艳君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363-1371
高铁开通提高了区域可达性,促进了要素流动,从而对区域产业发展和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高铁密度最高的地区,研究高铁开通对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等方面研究高铁开通其网络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起到了一定的整合优化作用,进一步完善高铁网络建设将有助于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制多电极高铁酸盐电化学装置,运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多个电解条件对高铁酸盐生成的影响,并对电解条件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电解液流动性有利于阳极OH?的补充和氢气的外溢,有助于高铁酸盐的生成;电极板采用3阳极2阴极布置方式可提高电子传递效率和降低还原氢的分布,促进高铁酸盐的生成;极板间距可影响电路效率和析氢程度,进而影响高铁酸盐生成;电流密度适当增加可促进高铁酸盐的生成,而过高会导致析氧副反应增强,抑制高铁酸盐的生成;电解液温度的增加能够提高高铁酸盐生成速率,但也会降低其稳定性;电解液浓度增加促进高铁酸盐生成的同时,阳极钝化也会逐渐严重。采用多电极电解时最优极板间距为2 cm、电流密度55 mA/cm2、温度55 ℃、电解液浓度16 mol/L,在最优条件下高铁酸盐浓度为19 mmol/L,电流效率为66%。本次研究为进一步实现高铁酸盐多电极电解制备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交通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高铁被公认为是一种安全、快捷和舒适的交通方式。立足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兰新高铁为例,以经济地理、旅游地理等相关学科为背景,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型实证研究,深入分析高铁对兰州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1.
李洋  陆绍凯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354-1362
由于时空压缩带来的“虹吸”与“溢出”效应,高铁对特定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利用2002-2015年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本文建立了双重差分模型以评估高铁开通对地级市旅游经济的量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铁开通总体上显著促进了地级市旅游经济的增长。(2)地级市的旅游资源禀赋和配套设施是影响高铁开通是否显著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重要因素。(3)地级市离邻近中心城市的距离也在调节高铁开通对当地旅游经济的影响:离邻近中心城市越近,高铁开通对当地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越强。根据研究发现,对利用高铁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中国高铁客运需求的发展规模和规律,通过分析与高铁客运需求相关的经济、人口、设施供给及民航竞争的影响因素,建立了高铁客运需求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经过对既有历史数据的验证分析,证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且预测精度优于传统方法.根据经济人口及出行要素设定了三种增长情景,预测发现,中国未来不同情境发展下的高铁客运需求将持续上升,高铁客运周转量2024年突破1万亿人公里,高铁出行量2026年突破30亿人次.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中国高铁建设、票价及服务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科学》2017,(2):299-307
随着高铁的迅速发展,为了探讨高铁对中原经济区城市间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基于成本加权栅格法,综合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和一日交流圈等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各城市在高铁和非高铁情况下的交通可达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高铁具有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整体提高了中原经济区的交通可达性,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同城效应",促进中原经济区的经济一体化;(2)高铁加剧了城市间交通可达性的不平衡,高铁沿线站点城市获益最大,其等时圈受高铁轴向延伸引导作用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中原经济区城际高铁和我国其他地区高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各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梯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层次分析及多指标综合评价等定量方法,通过对全省110个市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客观地揭示了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梯度差异规律,并对不同梯度区域的健康,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铁开通后对长途旅客汽车运输业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高铁与长途旅客汽运运行线路对比分析,对高铁与汽车长途客运吸引力进行比较分析,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对客流进行预测,并通过实际调研柳州市长途旅客汽运的经营数据,印证了高铁开通对长途旅客汽车市场的影响。针对这些变化和影响,提出高铁开通后长途旅客汽车市场转型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可达性指标与引力模型等方法分析高铁对研究区交通可达性与经济联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铁开通后各沿线城市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明显降低,时空收敛效应显著,并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沿线各城市日常可达性大幅提升,可达性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廊道效应”,变化率呈现出较强的等级性与层次性。高铁的开通也促进了半岛城市群空间公平性的提升,全域交通可达性趋于公平分布。(2)高铁重塑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联系格局,高铁建设后的经济联系网络呈现出沿高铁轴线分布的特点,形成以济南、烟台为经济联系网络双核心的格局。各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总量差异显著,以济南为核心的对外经济联系强度优势明显。受高铁布局的影响,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联系总量空间布局以济南、潍坊为双核心且中心性不断增强。最后,就依托高铁建设如何推动半岛城市群区域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周浩 《工程与建设》2011,25(4):454-456
交通条件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京沪高铁和杭甬高铁相继开通运营,这将对余姚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格局演变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文章立足于高铁的开通,在综合分析高铁对余姚城市建设影响的基础上,给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春蕾 《科技信息》2010,(32):373-373
大力发展高铁时代下的物流业是桂林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进程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贵广高铁对桂林市经济有利带动及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铁从最初的探索,到现在形成总里程1.3万公里、最高试验时速486.1km/h的高铁网,短短几年完成了世界高铁建设的奇迹,而作为高铁施工关键设备的砂浆车功不可没。作为国内技术最先进、型谱最齐全的砂浆车,三一重工砂浆车为我国高铁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从高弹模到低弹模,从低弹模到通用型,从通用型到专门针对隧道施工的跨轨道自行走车,三一重工砂浆车的研发一直引领着国内砂浆车的发展,见证着我国高铁建设的发展历程。共获得了国家重点新产品、三一重工科技创新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参加了京津、京沪、京石、武广、哈大、沪宁、沪杭、成灌、石武、成绵乐等我国多条高速铁路的施工建设。本文对三一重工的各型号砂浆车的研发历程及技术特点进行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20.
选取呼包鄂榆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达性模型、经济潜力模型和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对比分析了呼包鄂榆城市群开通高铁前(2009年)和开通高铁后(2020年)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和经济联系强度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高铁开通后呼包鄂榆城市群内部各市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缩短一半,城市群内部的交通整体可达性提升显著;(2)高铁开通后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发展迅速,呈现出“中心扩散型”发展模式;(3)高铁开通后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经济潜力提升显著,各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发展迅速,各城市间联系发展更为密切;(4)高铁开通前后的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强度提升明显,能够直观的看出高铁可达性以及缩短平均旅行时间对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