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花粉蛋白抗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天花粉蛋白抗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的活性。方法将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在细胞系中培养,加入天花粉蛋白后,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检测P24抗原及逆转录酶的活性。结果加入天花粉蛋白的细胞始终未见细胞病变,P24抗原及逆转录酶检测均为阴性;阴性对照组细胞在第7 d以后均出现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典型细胞病变,P24抗原及逆转录酶检测均为阳性;阳性对照组始终未见HIV-1感染典型细胞病变,逆转录酶的活性检测和P24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天花粉蛋白在培养细胞系中可以有效地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细胞表面病毒受体分析,病毒感染细胞的电镜观察以及细胞核和细胞质可溶性蛋白组分的电泳分析,对AHZC-88细胞的抗病毒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病毒不仅能与该细胞表面结合,而且能够进入细胞,但是不能在细胞内复制增殖。电泳分析显示该细胞的胞质可溶性蛋白组分比对病毒敏感的ZC—7901细胞多了一条区带。这些结果提示AHZC-88细胞对病毒的抗性可能是由于病毒在细胞内的脱衣壳过程受到了抑制所致。  相似文献   

3.
菜蛾科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株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蛹发展起来的细胞系已经建成并命名为BCIRL-PX2-HNU3.BCIRL-PX2-HNU3是由20个剪碎的全蛹经过消化处理,培养在TC-199-MK 培养基中建立起来的.原代培养只历时48天就开始了第一次转代,由于细胞增殖快而稳定、此后即按1∶2的分裂比值,每周转代三次,待转代100次后,改按1∶10的比值转代,每周一次,至目前为止,该细胞已传至115代.BC1RL-PX2-HNU3细胞仅疏松贴附瓶壁,容易从瓶壁脱落.转代时,不需用消化酶.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但以园形和卵园形为主.28℃时,96小时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30小时±2.06.1×10~5/毫升细胞培养8天后,最大密度可达1.3×10~6细胞/毫升.该细胞系细胞的染色体粗短,多为多倍体,具有鳞翅目昆虫染色体的典型性状.用磷酸葡萄糖异构酶作等电聚焦,该细胞系与一些其他细胞系有明显差异.试验表明:BC1RL-PX2-HNU3细胞系对苜蓿尺蠖(Autographa californica)的核型多角体病毒以及中国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病毒VHA—273敏感,并能复制出多角体.另外,用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感染该细胞系,6天后,电镜切片证实培养的细胞胞质内出现了颗粒体病毒的蒴伏体,但在随后的多次试验中,未能重复.  相似文献   

4.
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部位及细胞病理变化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电镜下观察了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烟叶后,病毒粒体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及病变细胞的超微结构,从粒体的侵染部位分析病毒粒体的入胞及其子代粒体的扩散是以整体形式向胞壁靠拢、附着,随之胞壁凹陷将病毒包夹入细胞内, 也有少许病毒粒体是通过胞间连丝进入易感细胞,同时还发现似有病毒直接穿进胞壁入胞的现象,伴随着病毒的侵染,叶片细胞发生诸如片层松散、空泡化、结构肿胀瓦解,此外,还出现了胞核不正常、染色质  相似文献   

5.
牙鲆贫血症病毒分离株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HSE-214细胞,从患贫血症的牙鲆肾脏组织分离出一株病毒。电镜揭示为无囊膜、6面体、粒子直径约60nm;理化特性表明:病毒复制不受IUdR、BVdU的影响,对氯仿、乙醚不敏感性,热(60℃,30min)、酸(pH3.0,3h)中稳定;可被抗IPNV-Sp、Ab和VR-299株血清中和,其中抗Sp株血清的ND50为1:2560;病毒能在5~30℃增殖,最适为15~25℃;在盐度0.8~2.0%的培养液中,生长无明显差别;在16种鲑科和非鲑科鱼类细胞上,15℃培养1~4d出现CPE;感染细胞丫啶橙染色显示为黄绿色;用BirnavirusYAV株引物,PCR检出该病毒。结果提示该病毒株应属dsRNA的Birnavirus。  相似文献   

6.
用0.5MOI的SfaMNPV病毒感染液感染5种昆虫细胞系:Bme、Px、Hv、Tn和LeH。结果表明:这5种细胞系对SfaMNPV都敏感,感染144h后,受染细胞百分率分别是2.84%、11.83%、8%1、6.65、6.22和7.02。电镜观察可见感染细胞核中出现病毒发生基质、病毒粒子和多角体,病毒形态大小分别是:多角体1.45±0.10μm,病毒粒子38.1±2.09×306±14.5nm,  相似文献   

7.
对虾白斑症病毒可通过人工投喂感染克氏螯虾,病和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该病毒既可见在胞核中复制,也常见于胞质中装配。通过差速离心,蔗糖垫层离心或密度梯度离心后,再将分离物中细胞源核酸消化掉,可提取出较纯的病毒DNA。  相似文献   

8.
用中国棉铃虫多粒包埋核多角体病毒VHA—273感染小菜蛾的BCIRL—PX_2—HNU_3、美国棉铃虫的IMC—HZ—1和IMC—HZ—3三个细胞系。试验结果表明,这三个细胞系对VHA—273都敏感。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细胞病理变化,以及病毒发生基质、核衣壳体、具有套膜的病毒粒子和多角体.在部分细胞中可观察到不含病毒粒子的空多角体.此外,还可见到一些多角体上有一种特殊的唇形结构,它可能是多角体内的特定部位存在空隙或折叠所致。本文还就病毒的形态发生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虎纹蛙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病毒感染细胞超薄切片中的病毒 ,发现细胞内病毒为二十面体对称结构 ,由衣壳、核心体和其间的非电子致密层构成 ,大小分别为 (12 5± 7)nm (N =2 5 ) (角对角 )、 (84± 7)nm (N =17)和13nm ,在感染细胞质中形成病毒发生基质 ,成熟病毒粒子在胞质中可积聚呈晶格状排列 ;病毒自细胞出芽释放时获得源于细胞的囊膜。回归感染证实虎纹蛙病毒的致病性 ,该病毒对虎纹蛙幼体和幼蛙敏感 ,浸泡和肌注感染死亡率为 10 0 % ;病毒可感染成蛙 ,但并不致死 ;肝脏和肾脏是病毒的感染器官 ;培养细胞内和释放进入培养液中的病毒粒子对虎纹蛙均具有感染性 ,说明虎纹蛙病毒的囊膜不是感染所必需的 ,缺乏囊膜的核衣壳也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重组痘苗病毒对不同哺乳动物细胞的感染效率及表达水平,可为痘苗病毒表达系统宿主细胞的正确选择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重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痘苗病毒WR—EGFP同时感染不同的哺乳动物细胞株,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的表达强度.共使用20种哺乳动物细胞株,其中10种人类组织细胞,2种猴组织细胞。8种小鼠组织细胞.结果表明,重组痘苗病毒wR-EGFP对鼠细胞系BHK21和人细胞系A-549的感染效率和表达效率最佳;整体看,痘苗病毒对多数灵长类动物细胞的感染效率和表达效率优于鼠细胞;对贴壁细胞的感染效率和表达效率明显优于悬浮细胞;但没有特别的组织偏嗜性。  相似文献   

11.
用棉铃虫病毒(VHA—273)感染棉铃虫细胞的原代培养,成功地复制了病毒核多角体. 供感染用的细胞已长成单层,并经过四次换液,病毒接种物是采用病虫的血淋巴. 病毒复制的整个过程进行较快。4—5天即巳完成。多角体的数量也较多. 培养的细胞在接种病毒的第二天,即开始发生病变,此时细胞肿胀,胞核膨大。第三天,核内开始出现大量的多角体,占满了整个胞核,第四天起,部分细胞开始解体,通过镜检,可在培养液内看到许多游离的多角体。  相似文献   

12.
黄瓜花叶病毒的侵染扩散及病变细胞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镜下观察黄瓜黄叶病毒的侵染扩散部位发现:病毒粒体入侵细胞及复掣一子 体的扩散同烟草花叶病毒一样是以整体形式向细胞壁靠拢,附着,并通过胞间连丝进入易感细胞,同时还发现少量病毒粒体似有直接穿过胞壁入胞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取淋巴囊肿病病毒感染牙鲆组织,蛋白酶K裂解,PCR法成功获得了淋巴囊肿病病毒主要衣壳蛋白1.3 kb基因片段.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分子量约70 kD,可与抗LCDV多克隆血清特异反应.为LCD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杆状病毒SpltMNPV病毒粒子中存在泛素复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发现在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 MNPV)感染的Sl-zsu-1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大量的泛素或泛素复合物.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在SpltMNPV多角体源病毒粒子与芽生型病毒粒子中均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0×103~65×103的泛素复合物.推测SpltMNPV在出芽或组装的过程中由感染细胞的胞质中获得泛素复合物.  相似文献   

15.
将Olympus相差显微镜活体观察与电镜活体固定、包埋、切片观察相结合发现,紫竹梅花雄蕊毛细胞中存在一条宽大的或者多条较细的胞质束,胞质束内的胞质集体涌动,线粒体和胞质颗粒缓慢移动.胞质束是一种均一、稠密的基质,电子密度显著高于细胞质基质,且有单层膜包被,颗粒和线粒体附着在胞质束膜的外表面上.对胞质束内可能存在由微管和微丝构成的胞质纤丝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将Olympus相差显微镜活体与电镜活体固定、包埋、切片观察相结合发现,化雄蕊毛细胞中存在一条宽大的或者多条较细的胞质束,胞质束内的质集体涌动,线粒体和胞质颗粒缓慢移动,胞质束是一种均一、稠密的基质,电子密度显著高于细胞质基质,且有单层膜包被,颗粒和线业体附着在胞质束膜的外表面上,对胞质束内可能存在由微管和微丝构成的胞质纤丝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天花粉蛋白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天花粉蛋白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活性。将单纯疱疹病毒1型在细胞系中培养.加入天花粉蛋白后,观察细胞病变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检测病毒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加入天花粉蛋白的细胞始终未见细胞病变,ELISA检测为阴性;阴性对照组细胞在第3d以后均出现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典型细胞病变.ELISA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对照组始终未见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典型细胞病变,ELISA检测结果为阴性。天花粉蛋白在体外培养细胞系中可以抑制单纯疱疹病毒1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人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hAT2R)过表达稳定细胞系,探讨AT2R激动剂Compound 21等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含hAT2R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LV-CMV-hAT2R-IRES-eGFP并包装成慢病毒.将重组慢病毒载体pLV-CMV-IRES-eGFP-hAT2R感染前列腺癌细胞,并利用流式细胞术筛选出单克隆细胞株,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重组细胞系中hAT2R表达水平,使用AT2R激动剂CGP42112检测受体功能.结果: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PC-3、DU145前列腺癌细胞24 h后均能观察到eGFP表达,用流式细胞术分别筛选出单克隆细胞株,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目的基因hAT2R在两株重组细胞系中表达显著升高,CGP42112处理24 h后,重组细胞系细胞活力较正常PC-3、DU145细胞显著降低.结论:成功构建hAT2R过表达稳定细胞系.  相似文献   

19.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的组织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小菜蛾幼虫感染颗粒体病毒后的组织病理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感染颗粒体病毒后16小时,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的核开始膨大,细胞亦随之增大。26小时后,气管基质细胞和肌膜细胞的核开始膨大,而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的染色质扩散,有的充满了整个细胞。56小时后,在染色质中出现蒴状体。104小时后,所有敏感组织的细胞内都充满了蒴状体,部分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开始溶解,向血腔释放出蒴状体。在整个病变过程尚未观察到中肠、马氏管、血细胞和神经索发生病变。幼虫感染颗粒体病毒后第六天,电镜观察表明,在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的核和质中都存在大量蒴状体和少量病毒发生基质与病毒粒子。而中肠细胞完整,绒毛清晰可见,在核内有杆形病毒粒子,但未观察到蒴状体。在中肠细胞质内尚未见到病毒粒子和蒴状体。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用油桐尺蠖成虫卵巢细胞系 (Bs4 84细胞系 )增殖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BsNPV)的若干工艺条件。结果显示 ,病虫血淋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 ,4℃一个月内 ,- 2 0℃和液氮中 4~ 6个月内 ,病毒仍具有实用水平的活性 ;感染后的细胞培养物 ,用超声波破碎优于液氮冻融法 ;感染后的细胞培养物培养2 4 ,36 ,4 8,6 0 ,72h取样 ,超声波破碎 ,培养 6 0h的样品具有较高病毒滴度 ;于感染后第 4 ,5,6 ,7d取样 ,细胞不破碎 ,第 5~ 6天病毒滴度达较高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