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美学不只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还是一种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一种植根于生命的本源、源于生命的最深处的人生情怀和生命精神。中华美学精神以追求至真、至善、至美以及相互间的和谐统一为本质属性,阐扬和追求中华美学精神,必将成为艺术美学核心的价值所在。在艺术美学教学中,既要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理论品质进行梳理和阐扬,又要以审美的方式传播和彰显真善美的力量和价值追求。笔者在梳理中华美学精神的宏阔内涵、比较艺术美学与中华美学精神关系的基础上,从审美价值层面宏观上观照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指出中国艺术是艺术家追求自我生命和宇宙普遍生命的和谐统一,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就是以生命为本体的最高真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老庄美学是中国美学的源头之一,对中国美学具有永恒的指导意义.老庄美学重视人生,热爱生命,追求个体的精神解放和人格自由,揭示人的本质和价值,这无疑也对当代人的人格确立和精神追求,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老庄美学在人与自然之和谐关系的处理上更是启迪着当今生活在"工具论"世界里的人们.老庄美学虽以人为本,而又向自然回归;虽重在人格修养,而又以人性的自由为落脚点,这在审美境界的构成上恰与孔子美学形成鲜明对比.本文以老庄"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为基点,探讨了老庄美学以生命哲学为核心的审美境界论建构.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美?从古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对美学史上几家主要观点评述分析之后,提出美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本质、内容与形式、规律、范畴和原则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现代东巴画派的美学思想是对纳西族传统审美观念的继承与发展。阐述了现代东巴画派的美学主张和现代东巴画艺术个性美。指出这种表现为艺术追求、美学主张的美学思想,其实质已经是一种美学精神,它体现着民族先民的审美文化特质,对今人和后人都具有极大的启迪和鞭策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全面阅读和深入考察了当代著名彝族青年诗人沙马的诗歌创作的前提下,着重从艺术美学的层面论述了沙马的诗歌与南高原地域文化和彝族文化深刻的渊源关系,诗歌中所呈现出来的生命意识、文化精神、文化品格,以及沙马诗歌艺术追求中的美学倾向和美学贡献。  相似文献   

6.
先秦诸子提出的人格美学范畴,对环境美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环境艺术(建筑、园林)的基本趣味。如非礼弗履、阴阳和谐、有无相生、道法自然等等。从这些美学趣味中,可以看出中国环境艺术的一个根本特点:环境与人相通。从而为我们理解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找到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把环境美与人格美联系起来理解。  相似文献   

7.
将美学放到复杂的文化场中加以考察,这是研究的必要,但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艺术创造与审美的内在规律。以儒道互补的文化精神贯穿美学史研究,必然会产生误区:将背离艺术的教化原则混同于美学规律。在中国美学史上,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比其他任何学派都更重视艺术本体及其艺术创造规律的研究,因此它的影响最为深远。  相似文献   

8.
高静 《科技信息》2010,(30):I0163-I0163
美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科学。其主要探讨美的本质,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等。所以它具有当代科学的综合特点,同时,就其本身而言,也是一门比较学。西方美学思想源于古希腊。古罗马贺拉斯的《诗艺》是沿着亚里士多德开创的文艺美学的道路,对文艺进行美学探讨。但丁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中世纪神学和亚里斯多德哲学。本文透过探讨其二者美学思想的异同来解读他们对美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园林建筑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园林建筑的布局美、虚无之美、韵律美、造型美、意境美、文化美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园林建筑内在的文化底蕴及美学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些想法,希望人们能充分认识到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价值,使人们能更加重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并保护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美学派别是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儒家美学明确阐明了美和艺术的作用,道家美学揭示了审美和艺术的重要特征,犹如两颗耀眼的明珠,辉映着中国古典美学深邃的夜空。本文从对儒、道两家美学思想的比较中,领略其博大精深的意蕴。  相似文献   

11.
和谐--最高的审美理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是中国人最高的审美理想,其表现是:认为美存在于和谐之中,美的本质是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天人合一”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追求和谐的社会关系,要求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要使家庭和谐,要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追求和谐的艺术,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和谐,艺术的作用是对人的心理与社会进行调节,使人的心理与社会关系和谐,文艺作品追求和谐的美。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秉承了我国传统的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形成了如下的美学特征:“词情、曲情、声情相触合”的情感美学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相交融”的创造性美学特征;“传统风格、时代气息相共存”的现代性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审美化拆除了生活与艺术之间那堵传统的高墙.无论是艺术向着日常生活靠拢的追求,还是艺术元素融入到商品设计、购物广场、街心花园等生活细节,审美因素日益向日常生活转移、渗透和扩展,这种有意识地将艺术融入生活的活动其背后的推动力是消费社会中商品的市场逻辑.文章试图从商品美学、服饰审美、艺术家与奢侈品合作三个方面切入分析消费社会语境下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的实质,并对商品与美学的合谋现象作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14.
黄璜 《科技信息》2010,(31):I0107-I0107,I0143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为巨大的主要有三方面: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从整体上讲,儒、道、禅三家或多或少都会对每位艺术家产生影响。无论庄、易、禅(或儒、道、禅),中国哲学的趋向和顶峰不是宗教,而是美学。很难说虚谷是否专门或有意地接触和研究过美学。但虚谷作为中国的一位杰出的画家,在他的艺术作品里确实透露出了中国传统美学对其的影响。正如绪论中所述,虚谷虽然是一位有着探索创新精神的中国画家,但他的艺术追求却还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  相似文献   

15.
邵雍的哲学思想是典型的儒道互补的架构。其世界观和认识论具有道家哲学形式,其人性论和伦理学却以儒家观点为内核。邵雍极端重视艺术的社会道德功效,这秉承了儒家美学传统。但他又醉心于“吟咏性情而不累于性情。”这又带有深深的道家美学思想的烙印。他的美学思想既有重道崇实的一面,又有怡情悦性的一面。他深邃而复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戏曲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的根本目的是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所以在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美学追求,更能集中的体现这种艺术的特点和神韵。现以元代北方杂剧、南戏为例分析戏曲人物塑造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7.
实践美学是在争论中诞生和发展的。作为20世纪在中国影响最大的美学学说,实践美学曾对中国的现代性启蒙起过巨大的作用,但由此引起的争论与批评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80年代末以来,随着社会文化思潮的转型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确立,一部分学者认为实践美学只是适应中国特定时代和特定社会的需要,而当这种社会需要不再存在的时候,实践美学也就过时了,  相似文献   

18.
相同的时代背景,孕育了不同的美学观点,而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又赋予其思想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中西方具有宇宙美学思想的庄子和毕达哥拉斯两人的美学思想进行比较和研究发现:中国艺术所描绘是意境,带有浓厚的想象成分,是艺术家与大自然充分融合、交流后,从心灵深处生发的,表现出强烈写意的追求和色彩;西方艺术则渗透着一定主体色彩的忠实自然风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眼于现代和将来社会对医学的要求以及医学自身的发展需要,从科学医学美学的任务和作用,医务工作者追求和加强医学美学的动力,医学美学的涵义和意义等三个方面深刻、系统地阐述了医学美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尤其对医学美学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作了初步的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粗糙是丑的一种表现形态,是人类社会的畸形产品。它违背了人类生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双重目的,因而避免粗糙应成为人类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由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人们在避免生产粗糙的表现方式上各不相同。粗糙在艺术的间接层次中出现,即能起到烘托美的作用,这就是粗糙的主要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