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贵州RD投入产出活动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分析法的BC~2模型,将2015—2016年贵州RD投入产出效率与全国31个省(市、区)及西部地区数据分别进行比较研究,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改善贵州RD投入产出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娟 《太原科技》2014,(2):22-25
国内外研究表明,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研究与开发(RD)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进行研发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而这些政策是否会对企业的RD活动有积极的效应正是笔者研究的重点。在对税收优惠政策效应进行评价时,为了避免由企业"自选择"带来的因果干涉问题,笔者引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 (PSM),运用中国制造业下电子公司2009-2012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了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RD活动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享受税收优惠的公司比没有享受税收优惠的公司有更高的RD支出增长率,RD支出虽有提高,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政府对企业的研发投入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针对新药研发投入高、风险大的医药行业,探讨我国政府RD投入对医药制造企业RD投入的影响,为政府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构建医药制造企业RD投入与政府RD投入之间影响关系的回归模型,并采用2000—2015年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政府RD投入对医药制造企业RD投入具备诱导效应。因此,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下,政府应该加大RD投入强度、优化RD投入效率,医药制造企业也应当提高对RD的重视意识,并有效利用RD资金。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17,(2):294-298
根据2003—2014年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分行业面板数据,构建DEA模型对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的RD效率进行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新企业所得税法显著提高了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RD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由规模收益递增阶段步入了规模收益递减阶段;医疗及仪器设备制造业的RD效率最高,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RD效率次之,医药制造业的RD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5.
RD管理中绩效评价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焦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型是RD绩效评价的主要工作。传统RD效率评价的指标决定了其决策单元具有多阶段复杂结构的特性,本文选择Network DEA方法作为评价的基本模型,分析此模型研究省域RD绩效评价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模型的改进和优化。最后,通过使用改进模型对中国大陆31个省域RD指标数据进行效率评价和分析,证明本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装备制造业是为各行业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我国经济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其研发效率的高低尤为重要。基于此,文中以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RD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研发效率与企业规模的关系以及投入产出冗余等方面进行研发效率的测度与分析,发现我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整体水平偏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普遍较低导致了研发综合效率处于较低的阶段;规模大的企业研发效率较高;大部分企业研发活动的管理水平较为落后,造成企业投入过量但产出不足的状态。因此,文中提出鼓励不同规模企业选择多元化创新模式、改善研发创新管理机制、加强研发合作等建议,以提高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战略新兴产业中,产业的技术研发活动常常面临不确定、风险高等问题,需要政府补贴来解决企业研发资金链的流动问题,以此激励企业增加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选取2011—2014年我国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93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来比较得到政府补贴与未得到的企业,结论显示: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RD支出产生激励效应。接下来实证分析和检验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RD支出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每多增加1个强度的政府补贴,会带来企业0.404 604个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加,最后,为我国的政府科技资助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RD投入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赶超战略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创新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随着我国企业研发支出数量和比重的持续增加,RD投入的效率问题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4年面板数据为样本,以管理层股权激励作为调节变量,检验了RD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层股权激励属于半调节变量,能够促进管理层从长期发展角度进行RD决策,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通过研发投入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是提升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但是,地方政府研发投入是否能有效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影响地方政府研发投入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是评价政府研发投入效果必须明确的问题。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区地方政府研发投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数据为基础,运用DEA-Tobit两步法分析框架,对我国不同地区政府研发投入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研发投入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大多数处于无效状态,并且呈现东部、中部、西部效率逐步递减现象;同时,企业科技人员投入、技术市场活跃程度、企业规模大小、地区开放程度等,对政府研发投入效果存在不同影响。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研发投入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RD经费投入强度是评价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针对福建省RD经费投入情况,分析了经费投入构成及特征,指出福建省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主要是财政资金投入偏低、大院大所数量太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相应的,从增加财政投入、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例,展开了RD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实证分析过程中,选取了国家财政投入、企业经费投入、银行贷款投入、研发人员投入作为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投入的表征变量,选取了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创新产出的表征变量.通过生产函数在创新投入产出领域的改进,得出实证分析模型,并结合了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实证结论表明,国家财政投入、企业经费投入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都表现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甘肃省RD资源投入与工业企业创新现状的基础之上,研究它们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2010-2017年的相关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RD资源与对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具有较大影响,其中,RD人力资源与工业企业创新关联度最强。最后,在分析结果基础上提出有关提高甘肃省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企业创新意识薄弱,研发投入明显不足,不仅限制了企业自身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制约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检验了上市企业的RD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定量地研究企业的研发投入对经营绩效提高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不仅可帮助优化公司治理机制,促进研发投资,而且可增强投资者信心,使其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4.
将智能汽车企业运营分为研发转化和生产经营两个阶段进行效率评价.选取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4家智能汽车概念板块公司,采用二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从多年度和多企业类型角度分别对2010~2015年智能汽车企业运营效率进行分析.基于多年度视角分析表明,2013年企业研发转化效率略有下降,在2014与2015年其呈现上升趋势,生产经营效率较为稳定.研究发现,企业整体运营综合效率与研发转化效率存在显著相关性.基于企业类型视角分析表明,企业研发效率较低,说明多数企业与标杆企业相比存在差距,尤其是在智能决策和网络信息领域;而生产经营效率均较高.通过投影分析发现,企业研发投入结构不合理、研发人员能力参差不齐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源泉。本文利用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2009—2013年连续披露的相关数据,对RD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年的RD投入和企业当期经营绩效存在负相关性,RD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且呈正相关关系,另外现金流量和企业规模对企业经营绩效也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企业研究与试验开发(RD)费用的归集与财务处理是企业享受RD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的基础,通过梳理相关政策的RD费用数据的财务归集要求,对费用化与资本化并存的当前财务处理方法进行了归纳,并分析了其中如建立"研发支出"账户等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点在于研发和创新,本文从研发绩效视角出发,基于合肥市第二次全国RD清查数据,运用评价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的CCR模型和评价技术有效性的BCC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并讨论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创新效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减速压力,创新活动没有达到宏观经济需要的水平是经济增长乏力的内因,而RD投入不足又导致创新不足。为解析银行业结构对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RD)投入的系统性影响方向和力度,论文以新结构经济学为基点,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不同科技贷款技术的利润模型,分析银行业结构与企业RD投入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2002年—2017年间中国省级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小银行占比的提高,有利于各种规模企业RD项目融资;专利申请数量与中小银行占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关系型科技贷款技术的委托代理成本与银行规模正相关;促进银行业结构向中小银行倾斜是破解融资约束、提升我国各省企业RD投入的政策关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比较有代表性的十一个汽车制造企业三产出、三投入的实际数据,建立VRS模型,进行企业研发投入效率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的汽车制造业研发投入经费、人员都是比较充足的,但效率不高。因此,要进行集约化研发创造,注重将研发的成果及时运用到生产当中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制定了截至2035年我国要位居前列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企业作为我国创新创造活动的主体,研发投入是保证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的RD投入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2010~2016年我国高科技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现金持有、高管任期以及研发投入平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高科技行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利用现金持有平滑研发投入的情况;高管的不同任期对企业的现金持有政策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研发投入决策。具体来说,高管的既有任期正向调节了现金持有的研发平滑效应;高管的预期任期同样正向调节了现金持有的研发平滑效应,但调节效果低于既有任期。进一步区分研发投入强度后发现:研发投入越高的企业现金持有的平滑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