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历史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从很早的时间起,各个民族在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与交往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互动机制。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民族服饰往往以直观的方式参与并反映民族间的联系和交往。历史上有三次突出的民族服饰的流变:一次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一次是唐代的开放唐装;还有一次是清代的旗装。民族服饰在彰显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同时,还是多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的外在符号。  相似文献   

2.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白族服饰是白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服饰中体现的民族审美文化特点与该民族的居住环境、性格特征、审美爱好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服饰文化,既蕴涵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又呈现生机快然的传承新姿。在中国民族服饰家族中,云南鹤庆县的白族女性服饰堪称一枝独秀,有着丰厚的文化意蕴,是民族服饰艺苑中一朵独具特色的奇葩。  相似文献   

3.
跨入新世纪 ,中国的民族服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过去的一年之中 ,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已显成效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的情况下 ,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去年上海APCE会议上 ,各国元首身着中国民族服饰的画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些国家领导人对“唐装”的欣赏 ,成为中国民族服饰的骄傲。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各族人民民族自豪感的日渐增强 ,民族服饰开始受到国内广大消费者的亲睐 ,成功地推动了我国民族服饰的进一步流行。一、中国民族服饰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纹样作为一种特定的历史文化载体,与汉民族相对应,保持着与之不同的原始自然神性,表现出崇尚生命自由的情感原则,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这种深刻的内涵和美好的寓意为历代子孙所传承,是少数民族服饰艺术造型中具有重要美学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服饰的文化色彩由来已久,我们每个人在选择服装、服饰的时候,都是带有各自的文化品味,服饰越来越成为一种个性、时尚乃至品味的消费,更多代表人们对某种文化的肯定和张扬。中国服装人的肩上,有一副沉重的担子:我们从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演变中得以启示,寻找与世界潮流的契合点,复兴民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6.
解析服装的中国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中国传统服饰上的”中国元素”——材料、造型、色彩、图案、款式及工艺;阐述了中国元素的发展:指出通过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将本民族服饰与外民族服饰相交融.带有中国元素的服饰一定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西方T型舞台上,洋溢中国精神的服饰必定会造就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服装大师。  相似文献   

7.
以传播符号学视角分析甘南州迭部县藏民族服饰文化的特点,对迭部藏族服饰文化符号学功能及意义进行系统的归纳,挖掘迭部藏族服饰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以期促进民族服饰文化多样性的信息传播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民族服饰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中国民族服饰七个方面的化功能,有助于对中国民族服饰化内涵的进一步了解,为现代时装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纵观云南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可以看出,在民族与现代之间,当代设计师做得的确不错,他们的设计是超前的,也是超越了时装的界限,用民族的力量装饰着现代的生活。他们的看似超前的作品,表现出的却是民族的本质:一种诗意的、纯粹的质感,对“天人合一”的永恒探索。把最具代表的民族服装诠释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民族服饰语言在设计中运用的最高境界,是中国服装设计界立足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以东亚、东南亚、西亚民族传统女性服饰特征分析为切入点,总结了亚洲民族服饰的基本特点,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论述了亚洲女性民族服饰因素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沈佳立 《科技信息》2010,(18):123-124
中国文化重融合,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则重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同样具有浓厚的宗教意味和特色的中国佛塔与西方教堂,这两种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材料的建筑物不仅在建筑造型上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有意味的形式",而且都寄托了人的精神与思想,让人们雅俗共赏。正如梁思成先生提出的,我们的建筑应该是大众化的,为人服务的建筑。  相似文献   

12.
文体风格体现体载对于风格的制约作用。文章在追溯古典风格论的前提下,评述了明代诗学有关文体风格的几个中心议题,有时代风格,各家诗风异同,个性与风格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魏玮 《科技信息》2010,(27):170-171
注释是文献整理的重要程序和方法。中国的文献注释产生于先秦,其后几经发展,出现了多种注释的体式,尤其在汉代有较大发展。通过这些不同的注释体式,文献的注释在文献的传授、研究、整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乡土”作为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具有其深厚的生活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在界定妈祖文化景观和乡土元素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选取妈祖宫庙建筑、妈祖祭典、妈祖服饰和饮食文化景观作为研究范点,对其所包含的乡土元素加以解读,并从文字、图像、音乐戏曲、民俗活动和现代信息媒体等五雏形式探讨妈祖文化景观的表达,指出现代保护妈祖文化景观的乡土性是维护妈祖文化景观持续禀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面对市场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广告的表现发生了变化,它反映出人们目前的生活态度,这些新的广告表现形式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就数字时代出现的广告表现进行归纳,探讨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体转换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具有多重价值效益。白朴改编唐诗《井底引银瓶》为元杂剧《墙头马上》,体现了文体转换过程中文学作品形式的转化、不同时代作者思想情感的异同、文学所具备的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的居住环境、生活功能和审美追求与传统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符合现代人高质量的生活需求,赋予其一定的传统文化内涵,如何以功能为上的原则,采用传统元素的移位运用等手法,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居室室内设计中式风格应用。  相似文献   

18.
洗衣机面板改型设计的实践表明,产品造型设计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风格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已不存在占统治地位的设计主张。并以此实例进一步探讨了21世纪产品造型设计新特征,并从4个方面分析了设计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装饰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形式美,是作为客体而依存于主体的艺术。它的特点则是因时代、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现在,装饰艺术越来越紧密地与现代化工业技术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工艺手段与造型风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不同解释风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解释风格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36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解释风格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和人际关系困扰上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大学生的不同解释风格影响着其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