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对三种缓蚀剂配方的设计与筛选,提出了一种以亚硝酸钠(NaNO2)、次磷酸钠(NaH2PO2·H2O)、苯并三氮唑(BTA)等为主要成分的高效复合型缓蚀剂配方,该配方最佳配比为亚硝酸钠∶次磷酸钠∶苯并三氮唑=10∶3∶0.5(质量比),并研究了苯并三氮唑(BTA)的加入量、缓蚀剂的质量浓度和温度对缓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缓蚀剂在介质中使用温度范围为10~65℃,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缓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苯并三氮唑在金属清洗剂中缓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苯并三氮唑在金属清洗剂中的缓蚀作用,用电化学法比较研究了苯并三氮唑(BTA)、硅酸钠、硝酸钠在10%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在原电池中探讨苯并三氮唑与硅酸钠、硝酸钠协同对铜的缓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苯并三氮唑本身具有缓蚀性,缓蚀率为54.5%,加入助溶剂硅酸钠后缓蚀率由54.5%增加到84.5%;硅酸钠、苯并三氮唑复配后在油酸三乙醇胺金属清洗剂中对铜的缓蚀率可达97.6%;浓度为0.0008mol/L苯并三氮唑在时间达3h时缓蚀作用最强,且硅酸钠(0.004mol/L)、苯并三氮唑(0.0008mol/L)和油酸三乙醇胺三者复配对铜的缓蚀作用最好。苯并三氮唑对铝基本无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电镜扫描和XPS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苯并三氮唑(BTA)及其复合缓蚀剂对海水中紫铜的缓蚀性能及缓蚀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BTA浓度达到150mg·L-1时,缓蚀率大于90%;BTA与柠檬酸钠复配后,缓蚀率有了很大提高,当BTA浓度为2mg·L-1,柠檬酸钠浓度为20mg·L-1时,缓蚀率达到96.0%,腐蚀速率为0.01014mm/a,缓蚀剂成本大大降低。极化曲线试验结果表明,BTA缓蚀剂在海水中为阴极型缓蚀剂,BTA与柠檬酸钠复合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对添加了缓蚀剂的海水中的紫铜表面进行的扫描电镜测试及XPS能谱分析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BTA和柠檬酸钠缓蚀剂的紫铜表面光滑,基本没有腐蚀;且在试片表面形成了缓蚀剂各组分均参与成膜的非水溶性保护层,有效的抑制了紫铜在海水中的溶解腐蚀。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和交流阻抗方法将不同浓度的BTA(苯并三氮唑)和4CBTA(4-羧基苯并三氮唑)在硼砂缓冲溶液(pH9.2)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作了比较。发现在阳性向电位扫描中,一定农度的BTA作用下,铜电极光响应由p型转化为n型,并可依此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n型光响应越大,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越好;而在4CBTA作用下,铜电极光响应保持p型,然其阴极向扫描中最大光电汉变化明显,并可据此判断缓蚀剂诉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苯并三氮唑与苯甲酸钠对防冻液中多种金属的防腐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苯并三氮唑和苯甲酸钠单独作为缓蚀剂时,对多种金属均能起到缓蚀作用,将苯并三氮唑和苯甲酸钠进行复配,缓蚀效果更加明显,具有协同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6.
Na2WO4与BTA复配对碳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交流阻抗法和极化曲线法来研究环境友好型缓蚀剂钨酸盐和苯并三氮唑(BTA)、ZnSO4、D-葡萄糖酸钠等的复配对碳钢的缓蚀效果.研究发现,当缓蚀剂总浓度为5×10-4 mol/L时,钨酸盐和BTA复配摩尔比为2∶1时缓蚀效果最好,当配方中含有4 mg/L ZnSO4,其缓蚀效果有一定增加;再加入10 mg/L D-葡萄糖酸钠后缓蚀效果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电镜扫描和XPS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苯并三氮唑(BTA)及其复合缓蚀剂对海水中紫铜的缓蚀性能及缓蚀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BTA浓度达到150mg·L^-1时,缓蚀率大于90%;BTA与柠檬酸钠复配后,缓蚀率有了很大提高,当BTA浓度为2mg·L^-1,柠檬酸钠浓度为20mg·L^-1时,缓蚀率达到96.0%,腐蚀速率为0.01014mm/a,缓蚀剂成本大大降低。极化曲线试验结果表明,PGA缓蚀剂在海水中为阴极型缓蚀剂,BTA与柠檬酸钠复合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对添加了缓蚀剂的海水中的紫铜表面进行的扫描电镜测试及XPS能谱分析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BTA和柠檬酸钠缓蚀剂的紫铜表面光滑,基本没有腐蚀;且在试片表面形成了缓蚀剂各组分均参与成膜的非水溶性保护层,有效的抑制了紫铜在海水中的溶解腐蚀。  相似文献   

8.
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研究了w=0.03NaCl溶液中BTA(苯并三氨唑)及其衍生物5CBTA(5-羟基苯并三氮唑)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发现5CBTA对铜的作用与BTA的作用机理相似,在较大正电位下两者都是通过三氮唑环与铜形成配合物覆盖在铜表面,随着电位负移在铜电极表面吸附的聚合物膜逐渐转化分为分子形式吸附,5CBTA中的-COOH基团只是起到空间位阻的作用,没有参与电极表面的吸附。两者配使用以BTA吸附为主,其缓蚀机理没有发生改变,也没有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Na_2WO_4与BTA复配对碳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交流阻抗法和极化曲线法来研究环境友好型缓蚀剂钨酸盐和苯并三氮唑(BTA)、ZnSO4、D-葡萄糖酸钠等的复配对碳钢的缓蚀效果。研究发现,当缓蚀剂总浓度为5×10-4mol/L时,钨酸盐和BTA复配摩尔比为2∶1时缓蚀效果最好,当配方中含有4mg/LZnSO4,其缓蚀效果有一定增加;再加入10mg/LD-葡萄糖酸钠后缓蚀效果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钨酸盐与苯并三氮唑协同缓蚀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静态挂片法研究了钨酸钠与苯并三氮唑 ( BTA)对碳钢的协同缓蚀作用。实验发现 ,在氯离子浓度为 1 .4× 1 0 -3mol/L的水中 ,钨酸钠与苯并三氮唑对碳钢没有明显的协同缓蚀作用 ;在同样氯离子浓度的水中投加 6.2× 1 0 -5mol/L锌离子后 ,钨酸钠与苯并三氮唑总浓度为 1× 1 0 -3mol/L、Na2 WO4 ∶BTA=8∶ 2 (摩尔比 )时 ,碳钢的腐蚀速率比单独使用 Na2 WO4 或 BTA时有所降低 ,表明两者间有协同作用。利用 BTA溶液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解释了锌离子的作用 ,根据极化曲线测定及碳钢表面膜的分析结果 ,对 Na2 WO4 - BTA-锌离子的协同缓蚀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松香胺环氧乙烷缓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利用失重法测定腐蚀速率,研究松香胺环氧乙烷(RAO)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对A_3钢在1N盐酸中缓蚀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RAO的缓蚀机理为化学吸附作用;RAO在低温(40℃以下)满足Langmuir吸附,但在高于60℃时不满足Langmuir吸附规律;RAO是一种强烈抑制阴极过程的阴极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失重法研究了部分杂多化合物在水介质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11种杂多化合物对碳钢均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其中,Na8H[PW9O34]·xH2O和Na10[α-SiW9O34]·xH2O等缺位化合物的缓蚀效果较好,它们的最佳缓蚀浓度分别为1050~1150mg/L和500~600mg/L。从杂多化合物的性质及实验过程所发生的现象推测,所研究的杂多化合物为复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借助静态腐蚀失重法确定了硫氰酸钾/硫脲缓蚀剂的最佳配方,并分别研究了该配方在5%硫酸、5%硝酸及5%盐酸中对45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在5%硫酸溶液中,使用硫氰酸钾:硫脲为7:3的质量比配方,缓蚀剂为0.2%时对45碳钢的缓蚀达到最大,缓蚀率为82.3%;在5%硝酸溶液中,使用硫氰酸钾:硫脲为4:6的质量比配方,缓蚀剂的加入量为0.1%时对45碳钢的缓蚀率可达到99%以上;在5%盐酸中,只需加入0.2%的复合缓蚀剂(硫氰酸钾:硫脲=4:6),对45碳钢的缓蚀率可以达到76%。Tafel极化曲线表明硫氰酸钾/硫脲复合物的加入可以明显地降低45碳钢在3种酸溶液中的腐蚀电流。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一种能模拟沉积物下腐蚀自催化过程的闭塞电池研究了N80钢在0.2mol/LNaCl水溶液中的垢下腐蚀行为。结果发现其腐蚀速度随阴阳极面积比的增加而增大,但只有当阴阳极面积比为一适当的值时,才能形成稳定的闭塞腐蚀电池;介质pH值升高会加速闭塞区的腐蚀。并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金属微生物腐蚀的电化学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卤素离子引起铁腐蚀的差异.解释了Cl-、Br-、I-引起铁孔蚀的顺序,发现F-对铁阳极过程的影响明显不同于其它卤素离子.通过络合效应和沉淀效应解释了F-和EDTA对铁孔蚀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用于可膨胀套管的低碳微合金钢CO2/H2S腐蚀问题,采用电极化实验、失重法及SEM等方法和手段对低碳微合金钢分别在单一H2S(pH=2.9)、CO2/H2S流量比为1∶1(pH=2.9)、CO2/H2S流量比为1∶1(pH=5.3)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微合金钢在单一H2S条件下,生成了铁的硫化物,使腐蚀速率高;在有CO2存在的情况下,由于CO2吸附在钢材表面,形成致密的吸附膜,提高了自腐蚀电位,减缓了CO2/H2S的腐蚀速率;由于组织不均匀及MnS的偏析,造成腐蚀后试样表面不平整,腐蚀产物膜存在微裂纹,pH值越低,腐蚀后试样表面越不平整,裂纹越明显,腐蚀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对穿越电气列车路轨地基下的A_3钢输煤气管的轨对地电位差、管道上方的电势的测量,对管道的腐蚀区、已腐蚀和未腐蚀界面处的金相分析及煤气组成的分析,提出了A_3钢输煤气管腐蚀穿孔的机理是由于煤气中的杂质使该处介质环境中H~+离子、S~(2-)离子浓,度增大也因煤气中的CO_2在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的协同作用,引起了孔(点)蚀,这种电化学局部腐蚀的持续进行,向纵深发展,导致A_3钢输煤气管的腐蚀穿孔。  相似文献   

19.
用恒电流失重法,金相显微分析,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镧、铈及混合稀土对pb-4.5Sb合金阳极腐蚀性能的影响。发现铈能改善合金的阳极腐蚀性能,而镧及混合稀土均使合金的阳极腐蚀性能变差。从内部组织及阳极腐蚀膜的结构与组成等方面,解释了稀土对Pb-4.5Sb合金阳极腐蚀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钱建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642-643,653
合成了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席夫碱,在铜片表面制备了席夫碱的自组装分子膜.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分析了席夫碱自组装膜对铜片的缓蚀效果,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1 mol/L HCl腐蚀后铜片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席夫碱对铜有一定的缓蚀效果,自组装膜在1 mol/L的盐酸溶液中缓蚀效率达到85.3%.自组装膜的缓蚀效率与浓度有关,浓度高的自组装膜对铜片的缓蚀作用明显高于低浓度的自组装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