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测定血清胰岛素(INS),C-肽(C-P)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应用价值,对32例EH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BG)、INS、C-P等指标进行测定,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40名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EH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而空腹INS及餐后2小时BG、INS、C-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EH除血管和血液动力学异常外,尚存在多种物质代谢异常.同时血清INS、C-P的RIA测定,在糖尿病以外疾病中的应用前景也很广阔.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发病过程类似人类代谢综合症(MS)的动物模型,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该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Wistar大鼠用高果糖高脂饲料喂养诱导产生MS的各项体征,给予药物治疗4周,用尾部测量法测定收缩期血压,用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与胰岛素糖耐量实验(ITT)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高糖高脂饮食后2个月,大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体重、血压都明显升高,空腹血糖轻度升高。药物治疗后能够明显降低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结论高果糖高脂饲料喂养,可以建立较好的模拟人类MS的动物模型,罗格列酮能够对MS的各项指征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朱文鹏  王春霞 《甘肃科技》2011,27(23):160-161,157
研究高血压(EH)患者与部分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脂类、血糖(GLU)、胰岛素(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IR)间的相关关系。对127例EH患者及76例健康对照者,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BMI。并采用酶法测定血清中空腹GLU、ACE、胆固醇(CHO)、甘油三脂(1℃)、高密度胆固醇(HDL)、低密度胆固醇(LDL)和服糖后2hGLU和INS。(用化学发光测定INS),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R)。127例EH患者血压与年龄、BMI和心血管疾病间有许多共同的发病基础。IR、TG、LDL和服糖后2hGLU、INS呈显著正相关。血压与HDL和空腹GLU不相关。(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R和BMI是影响血压最重要的因素。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当高血压合并肥胖时,胰岛素抵抗更为明显。高血压病与糖尿病(DM)和心血管病间有许多共同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脂联素及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CHD患者39例及健康对照者21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血清脂联素及ISI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高胰岛素血症(P〈0.05)、ISI增高(P〈0.05)和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P〈0.01)。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FINS和ISI明显增高,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FINS和ISI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各亚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胰岛素之间呈负相关(r=-0.291,P=0.040),与ISI呈正相关(r=0.325,P=0.021),而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明显相关。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发生率成正比,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家系人群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血脂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相互关系.选取重庆地区2型糖尿病家系中153例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为研究对象,进行标准75 g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排除诊断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的糖尿病患者,研究中脱落及资料不全28人,最后纳入非糖尿病一级亲属125例.通过观察和评估得出: ①评价胰岛素抵抗的HOMA-IR,高血脂组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P<0.01;②高血脂组HOMA-IR和TC、TG、LDL-C呈显著正相关,其中TG的相关性最强,P<0.01.HOMA-IR和HDL-C无显著相关性.从而验证了糖尿病高危人群中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体重指数(BMI)代谢综合征(MS)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的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5年4月就诊我院的2027例MS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n=382)、超重组(n=1018)、肥胖组(n=627),分析3组间性别、年龄、脉压、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差异性,对比三组冠心病(ACD)、脑卒中(CVA)和大血管动脉硬化(AS)的患病情况,对MS患者并发ASCV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组间ACD、CVA、AS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重、肥胖MS组高血压、高TG血症、高TC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比例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MS患者并发ASCVD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脉压、TG、LDL-C,其中年龄是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BMI、脉压、TG、LDL-C通过交互作用影响ASCVD的发生。正常体重组MS患者罹患ASCVD的风险与超重、肥胖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BMI的MS患者发生ASCVD的风险无显著性差异;BMI正常的MS患者与BMI异常的MS患者具有同样的ASCVD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五味子多糖(SCP)对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T 2DM)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出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ON),其余采用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T 2DM模型.将糖尿病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MOD)、SCP低剂量组(25 mg/kg)和SCP高剂量组(50 mg/kg),每组10只.灌胃给药8周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MOD组比较,SCP治疗组血糖曲线下面积明显下降; T 2DM大鼠血清中FBG,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INS含量提高(P0. 01或P0. 05).同时,SCP治疗组肝组织中MDA水平降低,SOD活性提高,肝小叶内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结论SCP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功能,对2型糖尿病造成的肝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性的特征.方法 研究对象根据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超声的结果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糖耐量正常者, NAFLD组:60例糖耐量正常NAFLD者.采用HOMA-IR和Matsuda指数(MI)评估胰岛素抵抗性,采用HOMA-β、早相及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NAFLD组的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 < 0.05), NAFLD组的MI均低于对照组(P < 0.05);NAFLD组的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低于对照组(P < 0.05),NAFLD组的HOMA-β及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耐量正常NAFLD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其胰岛β细胞早相胰岛素分泌已受损.  相似文献   

9.
以腹腔注射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的小鼠作为试验模型,选取天尖茶进行糖尿病治疗实验,设立天尖茶水提物高剂量组和天尖茶水提物低剂量组,并以空白组、模型组和喂食治疗药物二甲双胍的阳性药组,通过小鼠体重及日进食量变化,空腹血糖值,血清中INS、TC、TG浓度以及肝体比,对各组小鼠的治疗效果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天尖茶有明显治疗小鼠糖尿病效果.高剂量天尖茶在使糖尿病小鼠多食、多尿、消瘦症状减轻,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浓度、提升血清中INS浓度、降低TC、TG浓度上效果要明显优于低剂量天尖茶,与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接近.研究结果表明:天尖茶内均含有大量具有降糖作用的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营养治疗对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观察结果表明,膳食营养治疗高脂血症,可使血清总胆固醇(TCH)和甘油三酯(TG)浓度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TGP<0.001 TCH0.002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绞股蓝多糖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高脂高糖饲料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测定空腹血糖(FBG)和葡萄糖耐量,观察灌胃给予绞股蓝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同时测定大鼠的血清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部分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结果:给予绞股蓝多糖后FBG明显降低,葡萄糖耐量曲线明显降低。此外,绞股蓝多糖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清TC、TG、LDL和丙二醛水平,提高模型鼠的血清Ins、HDL、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论:绞股蓝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增加Ins水平,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二甲双胍及其两者联合治疗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根据所入组别对其进行运动干预、二甲双胍治疗及其联合治疗12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多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疗效的差异.结果:12周后各组患者的BMI,FBG及2hOGTT,HbA1c,INS,TC,TG,LDL-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而HDL-C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二甲双胍组与运动干预组比较,治疗后FBG,2hOGTT,HbA1c,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运动干预组患者BMI,TC,TG,LDL-C的下降程度及HDL-C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运动干预联合二甲双胍组治疗后BMI,FBG,2hOGTT,HbA1c,INS,TC,TG、LDL-C下降程度及HDL-C的升高程度均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及运动干预组(P<0.05).结论:单纯运动干预与二甲双胍治疗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胰岛功能的控制疗效相仿,强化运动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体质及血脂,而二甲双胍联合运动干预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岛功能及体质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研究证明了缰核(Hb)是刺激岛叶(INS)所引起的升压效应下行通路的主要中继站之一。电刺激INS引起升压反应,在刺激电极的同侧Hb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电刺激INS所引起的升压反应降低了36.9%。双侧Hb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电刺激INS所引起的升压反应降低了41.7%。单侧或双侧Hb内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或人工脑脊液均不能降低电刺激INS所引起的升压反应。在刺激INS前后用微电极记录Hb内心血管调节相关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变化。电刺激INS后,Hb内心血管调节相关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明显增加者占58%(21/36),频率明显减少者占14%(5/36),频率无明显变化者占28%(10/36)。结论表明:缰核是参与电刺激岛叶引起升压效应的主要下行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链饱和脂肪酸(MC-SFA,MCF组)、长链饱和脂肪酸(LC-SFA,LCF组)、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SUF组)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TUF组)四种脂肪酸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日粮,高脂组给予脂肪热量比相同的高脂日粮。喂养10w,每18d测定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根据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1/(FPG×FINS)评定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10w后,LCF组和SUF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高脂组;LCF组和对照组血清TG显著高于其它高脂组(P0.05);LCF组血清T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高脂组(P0.05);高脂组血清H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以TUF组下降幅度最大;LCF组血清胰岛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CF组和TUF组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脂肪酸对大鼠体重、血清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胰源性糖尿病是指既往无糖尿病史,由于胰腺疾病引起血糖增高,糖耐量试验降低。在国外欧美、日本报道较多,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伴有胰高糖素分泌增加,引起各种糖尿病并发症而引起临床重视。本文在1985—1990年内科收治急性胰腺炎37例,其中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有9例(占24.3%)。并发胰源性糖尿病。现将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5%蔗糖饮水和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伴随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二甲双胍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给予高脂饮食和5%蔗糖水喂养68 d后进行糖耐量实验,采血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抗氧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2 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升高(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5),TG、TC和FF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二甲双胍组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糖耐量异常、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MDA显著降低(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和SOD活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5%蔗糖饮水能改善大鼠的厌食症状,加上链脲佐菌素的小剂量注射和高脂饮食,可成功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伴随高脂血症和抗氧化损伤。二甲双胍具有降糖、降脂、抗氧化、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可作为2型糖尿病伴随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研究的阳性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胸腺肽对不同月龄雌性小鼠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别给1月龄和3月龄雌性小鼠连续30d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胸腺肽,研究胸腺肽对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促甲状腺激素(TSH)和胰岛素(INS)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剂量胸腺肽使1月龄小鼠血清FSH、E2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TSH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INS水平降低,其中高剂量组INS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剂量胸腺肽使3月龄小鼠血清FSH水平降低,其中高剂量组FSH水平显著降低(P<0.05);TSH水平升高,其中高剂量组TSH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E2、INS水平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可见,胸腺肽能影响雌性小鼠血清激素水平,从而调节雌性小鼠的内分泌系统。  相似文献   

18.
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高,占新生儿同期住院患者的45.3%.现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病因广泛,本组病例已知病因10余种,部分病例不明原因,分析可能与4种因素相关.深圳是移民城市,高胆红素血症仍以G-6-PD缺陷为首发因素,围产因素其次.台疗方面提倡以无创性光疗为主,必要时及时换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银川地区居民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3(SLC30A3)基因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高尿酸血症患者614例,同期年龄和性别构成相当的尿酸正常健康体检者600例为对照组.使用Haploview软件筛选SLC30A3基因tagSNP,共得到2个SNP位点(rs13267319,rs24628779),分析SLC30A3基因多态性与银川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结果 银川地区居民中男性受试者尿酸水平与BMI值、腰围、收缩压、GLU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女性受试者尿酸水平与腰围、GLU、TC、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值、收缩压、舒张压、TG、LDL-C、Cre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SLC30A3基因rs13267319位点在高尿酸血症组AG型和AA型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G型相比,AG型和AA型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均明显降低;等位基因A相对于G对高尿酸血症有保护作用.SLC30A3基因rs24628779位点在高尿酸血症组CT型和TT型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型相比,CT型和TT型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均明显增高.等位基因C相对于T对高尿酸血症有促进作用.结论 SLC30A3基因rs13267319,rs24628779位点与银川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存在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超重与血脂异常及其相互关系,指导超重与血脂异常防治。方法:调查大理市在职和离、退休干部职工3 870人,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相应的BMI;检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按性别、BMI分组,统计各组血脂异常(高TC血症、高TG血症)患病率。结果:高TC血症、高TG血症患病率在BMI≥24组分别为11.75%和37.20%,与BMI〈24组(6.14%和14.73%)比较,超重组患病率分别是非超重组的1.91倍和2.53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重者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是血脂异常监测和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