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徐习文 《菏泽学院学报》2003,25(1):17-20,24
南朝不同时期诗歌传播方式的变化影响其诗风的演变。从元嘉时期到永明年间,文人诗坛主要由书写传播方式向口头传播方式转变,而不同的传播方式对诗歌的要求也各异。因而两个时期诗歌风貌迥然不同。宫体诗作为永明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大体上与传播媒介有关。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的曲艺改进活动具体包含着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基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组织化”发展战略;第二,落实到“改人”层面,体现为从“旧艺人”到“曲艺工作者”的转变;第三,从行内自身的角度来看,体现出自救与“新曲艺”建构的情势;第四,从曲艺制度建设层面看,体现了从封建行会到现代组织变化的要求。这些总体上又体现的是意识形态、知识分子与民间社会三者融合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十七言诗"是宋代以来中国文化史上出现的一种兼有讽刺性与诙谐性色彩的诗歌形式。明清以降,在文人笔记与口头传统中,"十七言诗"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滑稽故事中得以呈现。"十七言诗"与"滑稽故事"之间形成了不同形式的"类型间性"。作为一种诙谐的诗歌形式,"十七言诗"区别于"打油诗"。  相似文献   

4.
《世界知识》2014,(11):20-21
<正>近年来,不论是贸易、投资还是工程承包,中国在非洲完成了由后来者到主力军或生力军的角色转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确实伴随着很多"成长的烦恼"。这些烦恼一是来自中国内部,二是来自非洲层面,三是来自国际社会。徐伟忠:我在很多年前就提到中非关系发展有三个大转型。一是从精英关系到大众关系的发展转型,这个转变现在还没有完成。从精英层面转向大众层面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文化的冲突、理念的差异。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启蒙到革命是20世纪政治、文化发展最重要的转折之一,这种转折也必然会导致思想史书写方式的转型,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思想书写者从自信的"导师"角色转变成充满"罪感"的学生,从中心走向边缘;二是在写作策略上由"五四"时期的凸显主体到隐匿自我;三是在思想传播上由"五四"时期的良性状态走向困境与尴尬。  相似文献   

6.
诗歌语言“陌生化”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言组合与语义生成、句法结构和隐喻三个层面解析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艺术 ,揭示诗歌语言自身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的文学在经济化、全球化浪潮的撞击下出现了一种无根化倾向,究其表现与实质,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一是商品经济的流水线与传统文化的五味斋的激烈冲突;二是文学张力与欲望叙述的二律背反;三是文人的角色焦虑与责任担当的严重失衡。发挥文人智慧,回归人文传统,引导受众欲望,为个人寻找精神家园,为社会建立精神支柱,这是当今文学变革发展走出无根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2012是嘉兴市两化融合的大力推进年。这一年,嘉兴市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导向,重点围绕传统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五大工程",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分类、分批、分步地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  相似文献   

9.
"五陵"是西汉统治者在关中设立的五个陵邑,两汉时期地位特殊。"五陵"诗是唐代诗人感受"五陵"的沧桑变迁而书写的诗篇,在唐代的不同时期,诗歌呈现不同的风貌,各有侧重。然而,在"五陵"景色的描写中寄寓文人惆怅,在"五陵"王气的追述中展现爱国情怀,在"五陵"往事的回望中抒发人生思考,是唐代"五陵"诗基本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赵迪 《科技信息》2013,(21):258-258
"寻根"文学的出现与兴盛在当代文学发展中意义重大,这主要表现在它的独特性与创造性方面。"寻根"文学对当代文学革新发展的借鉴意义主要有三个层面:其一,在小说创作题材上开拓出了新的表现领域;其二,为当代小说的叙述方式变革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其三,实现了知识分子精英话语的突围和文学审美品格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北郭诗人"在文章观上坚持"明道",在诗学观上坚持"缘情",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源于他们对"道"的理解。"道"首先是天地人文、物理人情之规律,于是他们用"缘情"的方式表达了对"道"的理解。但是"道"又有伦理道德属性,这提升了"情"的内涵,因此他们在诗歌中又有大量社会化的写实倾向。"缘情"而"节情",构成了他们诗学观的核心。而这又连接着他们的文章观:既强调儒家范畴的文道关系,又在创作实践中对"道"的表现形式灵活多变。对"节情"的认可,使"北郭诗人"纠正了杨维桢的"缘情"观;对"缘情"的坚持,又使得他们不能迅速适应明初"主旋律"的文风。这也构成"北郭诗人"的尴尬与复杂。  相似文献   

12.
戴望舒的诗作以典型的个人话语书写内心情感历程.少数关注现实的诗作并未影响他前期的基本取向;他咏叹情爱,但更多遭遇苦恋,未曾获得幸福;他咏写对精神家园的追寻,逼仄的现实前却无由逃遁;抗战中的罹难,最终转变了诗人的心路走向,诗人由此实现对现实的复归,并完成了其不朽之杰作.  相似文献   

13.
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在结构上各自独立,在情节上相互联系,是一个音乐统一体。《诗人之恋》的钢琴声部的和声,不协和和弦的广泛使用、下属功能意义的加重、频繁的离调、调式综合和弦的运用,以及半音化的线性的音乐特色,充分体现了舒曼的浪漫主义抒情风采。  相似文献   

14.
陈彦 《科技咨询导报》2010,(15):195-196
艺术设计实践性教学的主要思想是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培养能力为导向,以过程为主要考核依据,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灌输。注重设计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加强学生的创造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一种全新的设计教学体系,做到"产学结合、理实一体",因此,我们将尝试利用一种名为"沙龙"式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手脑结合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赵旭超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17-120
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在结构上各自独立,在情节上相互联系,是一个音乐统一体。基于《诗人之恋》的钢琴声部研究,分析其钢琴声部旋律与声乐旋律的处理方式、和声音型,挖掘声乐旋律以及歌曲内容,阐述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钢琴声部写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是宋代诗话史上先后出现的三大诗话总集,三大选家对辑录对象的遴选,对具体材料的取舍,既体现了各自的诗学思想,又反映了各自时代的诗学特色、学术风气乃至时代风尚.细绎其辑纂标准,宋代诗话体制的演变、宋代诗学的时代风气、选家的诗学旨趣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7.
杜诗“逃禅”一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逃禅"一词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宋以后,文人多用之,但其意义却多有不同,历代注家对此词的理解也多有歧义。杜诗"逃禅",其义实为"逃出禅戒",后引申发展为"遁世而参禅事佛",即逃入禅,同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第三义:禅坐,有类似禅定之状态。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 笔者在编写《中国树木志》忍冬科荚(艹迷)属(Viburnum L.)的过程中,发现以往国内外本草学家、药物学家及植物分类学家对于古本草文献中有关荚(艹迷)及溲疏的考证中存在着很大的错误。现特写成本文,以澄清此二种植物长期以来在中草药应用中的混淆现象,并正确地继承和进一步发展我们伟大祖国的古本草遗产。  相似文献   

19.
地方文化特色与浙南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南物产丰富,水秀山奇,是天然的氧吧。加之文化底蕴深厚,文人辈出,古民居、古廊桥独具特色,畲族民俗风情散发特异光彩,是极具旅游潜力的地区。如何对这一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走文化特色之路,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做好生态文化的文章,让文化融汇旅游之中,并带动地方经济的腾飞,实现全面奔小康,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乌"文化是绍兴特有的区域文化。文章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乌"现象入手,系统梳理了"乌"文化的表现形态,并结合考古材料与社会调查结果,利用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发生学的理论,探究了绍兴"乌"文化的产生原因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