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用混合脂肪酸(C_7—C_9)从氯化物溶液中萃取Eu(Ⅱ)的过程中 水相PH,水相En(Ⅱ)浓度以及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对分配比的影响。以煤油为稀释剂,确定有机相中萃合物的组成为EuA_2·4HA。萃取过程发生阳离予交换反应: Eu~(2+)+3(HA)_(2(O))=EuA_2·4HA_((O))=2H_((a))~+在(18±2)℃时的萃取平衡常数K_Eu(Ⅱ)等于6.64×10~(-10)本文还测定了Sm(Ⅲ)/Eu(Ⅱ)、Gd(Ⅲ)/Eu(Ⅱ)的分离因数,发现它们均与平衡水相氢离予浓度的一次方成反比。分离因数及单级萃取的结果表明,用混合脂肪酸做为萃取剂通过还原萃取从Sm—Eu—Gd富集物中分离锗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HEH(EHP)从硝酸中萃取钕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单液滴法研究了2—乙基已基磷酸单2—乙基已酯(HEH(EHP))(简写为 HA)—环已烷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钕(Nd~(3+))的速率,考察了水相浓度酸度和萃取剂浓度等因素对萃取速率的影响,并用滴体积法测量了油水界面的张力。由吉布斯曲线推测了萃取剂分子在体相中聚集和在界面上吸附的情况。在综合速率方程和界面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萃取过程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为萃取剂,分离提纯铁样中的Fe3 ;采用正交实验探讨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水相盐酸浓度、水相Fe3 质量浓度及油水相比对Fe3 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相盐酸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油水相比。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298±1K下,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HA)-正庚烷-lmol·dm~(-3) (Na,H)NO_3体系萃取Fe(Ⅲ)的动力学。用电位法检测水相中Fe(Ⅲ)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表明,苹取速控步骤发生在两相交界处,并考察了水相酸度,苹取剂浓度及介质浓度对初始正向萃取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LIX84和LIX54混合萃取剂从氨性溶液中萃取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Zn2+-NH3-Cl--H2O氨性溶液为水相,考察LIX84和LIX54混合萃取剂相对含量、相比、被萃水相中锌离子浓度、总氨浓度和pH对锌萃取率的影响.借助计算软件GEM-Selektor从理论上分析被萃水相pH对锌萃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被萃水相总氨浓度和pH是影响锌萃取率的主要因素;被萃水相是总氨浓度为3 mol/L、锌离子质量浓度为3 g/L的氨性溶液,当NH3与NH4CI的物质的量比n(Nn3):n(NH4Cl)为3、相比为1:1时,于40℃振荡30min,单次锌萃取率可达76.42%.  相似文献   

6.
从盐湖卤水中萃取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200号溶剂汽油为稀释剂,氯化铁(FeCl3.6H2O)为共萃取剂,从青海盐湖含锂卤水中萃取锂,并对TBP质量分数对萃取率的影响,相比对萃取率及分配比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共萃剂FeCl3在萃取过程中作用明显,同时,水相氢离子浓度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适当的酸度既可以保证锂离子进入有机相,减少氢离子与有机溶剂络合的机会,又可以保证铁离子在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如下:TBP质量分数为60%,萃取相比(O/A)为1.5,n(Fe3 )/n(Li )为1.3,水相氢离子浓度为0.05 mol/L。在此条件下,锂的萃取率可达到80%,锂、镁分离效果较好,萃取液经洗涤、反萃取和深度除镁后,可制备高纯度碳酸锂。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的萃取剂T001进行深度除铁研究.探讨了Fe3+质量浓度、HCl浓度、T001体积分数、相比、温度等 因素对萃取过程的影响.同时,从界面吸附角度对萃取过程作出了初步的解释.根据实验,得出了T001萃取除铁的最 佳工艺参数为:Fe3+质量浓度为8 g/L左右、水相酸度c(HCl)为5 mol/L、T001体积分数30%、相比1 : 1、温度为室 温.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相(O/W)识别体系对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萃取拆分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对苯基琥珀对映体的萃取反应为一级反应;水相和有机相中使用的萃取剂分别为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以及L-酒石酸异丁酯(L-IBTA);考察搅拌速度、两相接触面积、水相中苯基琥珀酸对映体浓度、水相及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水相中pH对萃取初始速率的影响。在5℃时,双相识别体系萃取分离苯基琥珀酸的S-、R-型对映体的萃取速率常数分别为32.95×10 5m6.mol 2.s 1和16.18×10 5m6.mol 2.s 1。建立了双相识别体系萃取拆分苯基琥珀酸对映体过程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以砷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 用化学萃取法中的批量振荡实验法, 分别考察5种萃取剂的单一及复合作用效果, 得到砷污染土壤的最佳萃取剂优化组合方式, 并通过动力学特征实验考察萃取过程中的速率控制步骤和因素. 结果表明: 单一萃取剂对土壤中砷的去除效果依次为草酸(OX)>NaOH>乙二胺四乙酸(EDTA)>KH2PO4>柠檬酸; 2种复合萃取剂除砷率最高的组合为EDTA+OX, 优化实验条件为m(土)∶V(溶液)=1∶8, 振荡萃取8 h, 除砷率达855%; 适当的组合萃取剂高于单一萃取剂的除砷效果. 3种和2种萃取剂复合的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别; 不同复合萃取剂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方程描述(p<0.01), 推测萃取过程主要受化学反应机理的控制, 反应涉及萃取剂与砷化物之间的电子共用或电子转移.  相似文献   

10.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己醇-正辛烷反胶束溶液为萃取剂,研究了从水溶液中萃取牛血清白蛋白的动力学。在恒界面池中,通过改变搅拌转速、水相pH值和离子强度、有机相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浓度,测定了在多种条件下的表观传质系数,从而判定萃取过程是由水膜扩散和界面过程共同控制。计算了扩散的传质分系数,进而获取了界面传质分系数随水相条件的变化情况,表明萃取的界面传质为一协同过程,静电作用影响到界面变形的程度,使其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相当强烈。  相似文献   

11.
对于硝酸(HNO_3)溶剂中以过硫酸铵—乙酰基丙酮—硝酸高铁[(NH_4)_2S_2O_8—CH_3COCH_2COCH_3-Fe(NO_3)_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的丙烯腈—丙烯酸甲脂—甲叉丁二酸[AN-MA-IA]的三元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在反应动力学的实验基础上对反应机理作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的1.5次方及过硫酸铵[(NH_4)_2S_2O_8]浓度的0.5次方成正比,与乙酰基丙酮(CH_3COCH_2COCH_3)及硝酸高铁[Fe(NO_3)_3]浓度关系不大;分子量与单体浓度的0.5次方成正比,与(NH_4)_2S_2O_8浓度的0.5次方成反比,与Fe(NO_3)_3浓度无关。CH_3COCH_2COCH_3是链转移剂,其浓度的增大会使分子量下降,在可能的反应历程推导的基础上建立了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12.
实验发现的协萃混合物[二(2-乙基己基)膦酸和2-乙基已基膦酸的煤油混合物]对于从氯化锌溶液中萃取铁(Ⅲ)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本文主要研究了稀释剂、水相酸度、接触时间、温度及反萃剂浓度等参数对铁(Ⅲ)萃取和反萃取的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水相酸度pH=0.5:萃取和反萃取温度为30~40℃;反萃剂盐酸浓度为6mol/L;萃取和反萃取级数分别为2~3级和3~4级。此外,测定了有机混合物的最大载荷(35.22g/L)及萃取剂的循环使用的效率同题。最后对协萃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了协萃图,算出了协萃系数(R=3.82)。  相似文献   

13.
有机溶剂萃取分离L-苯丙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磷酸二(2-乙基己基)脂(D2EHPA)为萃取剂,环己烷为稀释剂萃取L-苯丙氨酸(L-Phe),研究了L-Phe浓度、D2EHPA浓度、温度对萃取分配系数D的影响,以及负载L-Phe有机相的反萃取特性.结果表明:萃取分配系数D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L-Phe浓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还与水相初始pH值有关;萃合物是以一个L-Phe分子和二个D2EHPA分子结合而成.在利用酸溶液对负载L-Phe有机相的反萃取过程中。反萃取的效果符合HCl〉HNO3≥H2SO4〉CH3COOH。且随HCl浓度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N235萃取Cr(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三烷基胺(N235)从硫酸介质中对Cr(Ⅵ)的萃取,考察了不同稀释剂、水相酸度、水相中Cr(Ⅵ)的浓度、萃取剂浓度、温度、相比等对萃取的影响.求得三烷基胺(N235)萃取Cr(Ⅵ)的过程热效应△H=-26.2 kJ/mol.研究表明三烷基胺(N235)是一种从废水中萃取分离Cr(Ⅵ)的优良萃取剂.  相似文献   

15.
用恒界面搅拌池研究了伯胺N_(1923)萃取盐酸、硝酸和高氯酸的动力学。从实验结果推断出萃取反应速率控制步骤是下述两步界面化学反应: RNH_(2(i)) HA(?)RNH_3A_((i)) RNH_3A_((i)) RNH_(2(o))(?)RNH_3A_((o)) RNH_(2(i)) 文中就不同酸根离子对萃取选率的影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2种氨羧类络合剂EDTA和DTPA对MSW(城市固体废物)焚烧炉飞灰中Zn,Pb,Cu 3种有害重金属的络合萃取过程,分析了影响络合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萃取反应时间、溶液pH和络合剂浓度。结果表明,在溶液pH 3~10范围内用浓度为1.5%的EDTA和DTPA处理飞灰20 h时,大约90%的Zn,80%的Pb和60%的Cu被萃取。络合萃取的飞灰残渣溶出试验表明,残渣中重金属含量远低于指导值。络合剂处理后的飞灰能满足填埋的要求,络合剂对MSW焚烧炉飞灰中重金属的去除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二(2—乙基己基)磷酸分别以苯、甲苯、环己烷、正己烷为稀释剂萃取Ni(I)的动力学,认为萃取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位于界面区,在不同稀释剂中萃取反应机理是相同的,但萃取速率相差很大。考察了温度的影响,确定了萃取反应的活化能。讨论了稀释剂对萃取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石油亚砜(PSO)-煤油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钍的动力学。测定了水相钍浓度、硝酸浓度和有机相PSO浓度以及温度、恒界面池搅拌器转速对准一级萃取速率常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萃取速率由两相界面层生成的萃合物Th(NO3)4·3PSO向有机相内部的扩散传质过程所控制。  相似文献   

19.
P5709萃取钴(Ⅱ)、镍(Ⅱ)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单液滴法测定了P5709-煤油萃取Co(Ⅱ)、Ni(Ⅱ)的正向反应速率,并通过改变萃取剂浓度、温度以及水相料液的金属浓度、pH值和硫酸盐浓度,考察了诸因素对P5709-煤油萃取Co(Ⅱ)、Ni(Ⅱ)速率的影响.由实验结果推断,萃取动力学过程为二步界面化学反应控制机理,利用Co(Ⅱ)、Ni(Ⅱ)萃取速率的差异有望改善二者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新的TOMAC(甲基三辛基氯化铵)/2-乙基己醇/异辛烷反胶团体系,对该反胶团萃取质粒pUT649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浓度等对质粒DNA萃取的影响.当采用1.0%(volume)2-乙基己醇/异辛烷为有机相,TOMAC浓度为40 mmol.L-1,水相初始DNA浓度为25μg.mL-1时,质粒pUT649的萃取率可达90%以上.离子浓度对萃取过程有重要影响,反萃取时通过调节水相中的离子浓度,可以实现DNA和RNA的分离.研究结果表明,TOMAC/2-乙基己醇/异辛烷反胶团体系适合于核酸的萃取和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