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分别用Na.Sr.Sb对自行研制的Al-Si系多元合金进行了变质处理,结果表明用Sb变质处理的合金铸态强韧性均超过同成分的时效强化合金,也超过日本ADCl2合金,为Al-Si系合金铸件生产提供了一种新合金及其新工艺。  相似文献   

2.
FeCuNbSiB微晶软磁材料的成分,组织及热处理工艺选择原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中讨论了新型超微晶软磁合金-FeCuNbSiB合金的成分,组织及热处理工艺选择原则。通过实验证明了采用合适的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可eCuNbSiB非晶转变为纳米级超微晶合金。该合金具有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高磁导率,低矫无顽力和低铁损的优良综合磁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制备(Ni-W)一SiC复合镀层的电沉积工艺。研究了SiC固体微粒对于基质合金结构的影响,测试了复合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SiC微粒对于Ni一W合金有较强的晶化作用;SiC微粒的复合,明显增加了Ni一W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4.
钢水用Al-Si合金终脱氧的探讨关于采用Al-Si合金代替Al终脱氧的几点看法是:①Al-Si合金熔点比较高,在钢水中保持固态时间长,受钢水急热产生内应力的爆发作用,有利于合金的钢水内部分散和脱氧;②Al-Si合金是显微组织中Si的初晶枝状α体,包围...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SiCp粒子尺寸、质量分数及热处理工艺对铸造SiCp/ZL201复合材料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随SiC粒子质量分数的提高和粒子尺寸的增大,复合材料的室温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随温度升高,基体合金的抗拉强度急剧下降,而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则下降较小.当温度大于240℃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高于基体合金,这表明SiC粒子的加入提高了基体合金的高温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喷射沉积坯轧制和RS/PM粉末挤压坯轧制的2种工艺制各了Al-8.5Fe-1.3V-1.7Si和Al-8.5Fe-1.3W-1.7Si合金的板材,并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力学拉伸实验研究了板材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综合性能AlFeWSi合金优于AlFeVSi合金的喷射沉积坯轧制板材.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含Co,Cr,Si的铜合金中Co5Cr3Si2相的行为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个合金体系在热处理过程中各相形成和相关系的变化。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各相显微硬度数据表明,合金固溶时效处理中的强化相为αCo2Si,而μDTA数据表明,Co5Cr3Si2相是在合金熔炼过程中形成的。从实验给出的数据和有关相图等资料的分析,大致给出了合适的合金成分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的预处理工艺,在Fe-14Mn-5Si-9Cr-5Ni合金的原始组织中,引入不均匀的全位错、回复亚晶、α′马氏体和化合物相来强化母相奥氏体,测试了合金在不同组织状态时的形状记忆效应.结果表明:对母相奥氏体的强化,能有效抑制预应变时奥氏体的不可逆塑性变形,从而使合金的回复应变和形状回复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铜基Cu-Co-Cr-Si电极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含Co,Cr,Si的铜合金中Co_5Cr_3Si_2相的行为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个合金体系在热处理过程中各相形成和相关系的变化。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各相显微硬度数据表明,合金固溶时效处理中的强化相为αCo_2Si,而μDTA数据表明,Co_5Cr_3Si_2相是在合金熔炼过程中形成的。从实验给出的数据和有关相图等资料的分析,大致给出了合适的合金成分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行Si聚焦离子束微细加工技术的研究,研制了AuSi液态金属离子源制备设备及其分析设备,制成了实用化的AuSi合金源,得到了制备该合金源的成熟工艺,利用E×B质量分离器分离出Au和Si离子束,对源的一些特性如电流—电压曲线、加热功率—发射电流曲线、束流质谱及源的寿命作了分析。该源结构采取同轴针型,合金槽的材料为钼,发射尖为钨丝。源正常工作时的加热方式为间接加热式。该源与带质量分离器的聚焦离子束系统结合,将迈开亚微米Si离子束加工的第一步。并为今后研究其它合金源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分析Al_2O_(3t)/Al-Si合金复合材料的界面和拉伸断口形貌,发现界面处有Mg富集;Al-Si合金很好地润湿Al_2O_3纤维,并形成共格、半共格混合界面,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纤维被剪切断裂,无拔出现象。用俄歇电子能谱仪对界面作深入研究,表明界面与基体的硅和铝的峰形发生了变化,证明峰形的变异是由形成共格、半共格混合界面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稀土对亚共晶铝硅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稀土元素添加剂(自制)作为铝硅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的中介原料,研究RE对亚共晶铝硅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在一定浓度范围随RE含量增加而同步增长,且都有相同的最佳效果加入量,但稀土元素对铝硅合金的抗拉强度改善效果不是很明显。然而,由于稀土元素在合金中的共晶体与基体相间形成的一种过渡相物质使铝硅合金的伸长率提高则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3.
氟化镧对铝硅合金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氟化镧对ZAlSi12合金的变质作用,发现氟化镧可使铝硅共晶合金达到完全变质并且具有良好的长效性和抗衰退性,同时大大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在加入变质剂后(最佳加入质量分数为1.0%~2.0%),合金液在保温6h后其组织仍为完全变质组织;当重熔次数达到13次时,合金性能及组织仍与第一次变质后相当。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La加入量为0.3%时,铜质量分数(0.3%,0.8%,1.3%,1.8%和2.5%)对共晶铝硅合金(Al-12.6Si)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a的加入量为0.3%时,共晶硅由片状和针状变为点状和短棒状,达到了完全变质的状态.随着铜加入量的增加,合金中的Al2Cu相的数量增多、尺寸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逐渐增大,延伸率有所下降;当Cu加入量为2.5%时,Al-12.6Si-2.5Cu-0.3La合金的抗拉强度为241.4MPa,延伸率为4.82%,硬度为83.9HV,与Al-12.6Si合金相比这些力学指标分别提高了58.1%,41.8%和30.9%,合金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挑选了铝合金中常用的9种合金元素,根据这些元素对铝合金物理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制进行了分类。通过设计四因素三变量正交试验分析了这些合金元素对Al-7Si合金导电性能和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为开发兼具高导电(热)性能和高强度铸造铝合金提供了有价值的工艺参考。通过对比发现,Sr元素能有效将共晶Si相变质为纤维状,这有利于合金电导率的提升;质量分数为0.6%的Fe也能适当提升合金的电导率。Sb元素能有效将共晶Si相变质为细小片状,这有利于合金抗拉强度的提升;质量分数为0.5%的Ni或0.5%的Zn也能适当提升合金的抗拉强度。Sr和Sb同时加入合金中,共晶Si相的变质效果会恶化,并导致粗大片状共晶Si相析出。  相似文献   

16.
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在腐蚀液酸、碱、盐等介质中,做了浸渍腐蚀、晶间腐蚀等对比试验,并测定了恒电位极化曲线。结果表明,高强压铸铝合金比一般铝硅合金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从试验和理论上验证了铝硅合金在高速冷却下凝固时,提高含铜量并不降低其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7.
喷射沉积Al-20Si-5Fe-3Cu-M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喷射沉积技术制备了Al-20Si-5Fe-3Cu-1Mg合金,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和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喷射沉积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了Fe对合金挤压和热处理后的组织变化,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喷射沉积Al-20Si-5Fe-3Cu-1Mg合金具有比粉末冶金Al-20Si-3Cu-1Mg合金更高的高温(300℃)强度。  相似文献   

18.
喷射沉积Al-20Si-5Fe-3Cu-1Mg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喷射沉积技术制备了Al-20Si-5Fe-3Cu-1Mg合金,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和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喷射沉积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了Fe对合金挤压和热处理后的组织变化.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喷射沉积Al-20Si-5Fe-3Cu-1Mg合金具有比粉末冶金Al-20Si-3Cu-1Mg合金更高的高温(300℃)强度.  相似文献   

19.
对消失模铸造AZ91镁合金的表面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表明,在消失模铸造镁合金表面形成了复杂的MgO-Al2O3-SiO2-无定型C粒子等组成的薄膜.由于该薄膜的存在,铸件的耐腐蚀能力与普通重力铸造或其他铸造方法得到的镁合金铸件相比有较大提高.同时对消失模铸造镁合金的力学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消失模铸造条件下的AZ91镁合金拉伸性能比金属型、石墨型铸造的低,比树脂砂型的略高.并通过进行热处理强化,消失模铸造镁合金的抗拉强度、硬度和延伸率大大提高,其中高温时效对于提高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加工硬化率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用混合稀土对Al-Si共晶合金的变质工艺,测定了合金的热抗拉强度、线膨胀系数和活塞的尺寸稳定性。结果表明:加入混合稀土1%后,ZL108号合金铁热抗拉强度提高了26%,线膨胀系数降低,活塞的尺寸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