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际原油市场剧烈波动对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但投资者的有限注意力增加了原油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使得分析市场基本面因素不足以解释其复杂波动.鉴于此,本文构建投资者关注度指数,并基于BEKK-GARCH模型和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的历史数据,探究投资者关注度对WTI和Brent原油现货与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发现:第一,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投资者关注度对国际原油市场收益率有单向波动溢出效应;第二,投资者关注度对国际原油市场波动的冲击在前3个月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10个月后投资者关注度的冲击将几乎被原油市场吸收;最后,投资者关注度对原油现货市场的冲击强度大于对期货市场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模分析了信息效率、资金流动管制和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市场有两类投资者,在位投资者拥有信息,资金流动受管制的潜在投资者没有信息.利好消息在在位投资者中部分扩散,产生股价反应不足,潜在投资者可通过动量交易获利,他们的介入可以引起股价过度波动.信息披露越充分,潜在投资者的利润越少.文章在不同管制力度的条件下分析了价格序列,发现适当的管制可以修正信息不充分引起的股价反应不足,降低市场波动,但使得后进入的潜在投资者无法不盈利.  相似文献   

3.
机构投资者能否稳定市场和改善市场效率尚无定论.通过检验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对波动率和信息效率的影响,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提供了新的证据.除保险公司以外的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有助于公司私有信息融入股价,使股价更加贴近基本价值, 进而提高信息效率和降低波动率.股价信息含量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机构投资者全体和基金的交易行为使股价反映更多的当期和未来盈余信息.整体而言, 机构投资者确实起到了稳定市场和改善市场效率的作用,但保险公司在降低波动率和提高信息效率方面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HMM-EGARCH的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市场波动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国金融市场呈现出的多波动状态的典型事实特征,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市场为研究对象,不仅引入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对其进行了波动状态预测,而且还引入HMM-EGARCH模型对其波动率进行了预测;最后使用成功率(success rate,SR)与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对预测波动状态进行检验,并且还采用标准统计误差函数对预测波动率进行检验.实证研究表明:高低两种波动状态就能够有效地刻画出Shibor市场的波动状态;HMM模型能够对Shibor市场进行较准确地波动状态预测,且更重要的是,HMM模型对高波动状态预测具有显著的优越性;HMM(2)-EGARCH模型能够有效地对Shibor市场进行波动率预测.  相似文献   

5.
波动率风险溢酬: 时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香港市场的数据, 通过构造恒生指数看涨期权的动态delta中性组合估计了股票市场的波动率风险溢酬, 并对其时变的 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 香港股票市场上的确存在显著为负的波动率风险溢酬, 说明波动率的确是随机的, 是市场中存在 的另一个风险源. 而投资者是厌恶波动率风险的, 并通过支付较高价格购买股指期权来规避这一风险, 股指期权并非股票现货的冗余证券. 并且, 波动率风险溢酬呈现明显的时变特征, 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率, 股市当前的波动率越大, 投资者对未来波动的预期和风险 厌恶程度越高, 越愿意为规避波动率风险支付更高的风险溢酬.  相似文献   

6.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波动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向量GARCH模型检验了我国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波动的关系,并且将情绪分为理性和非理性两类,分别探讨其对股票收益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前,股票收益与投资者情绪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其中,理性情绪与非理性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相反;改革后,情绪与组合收益间的波动关系明显减弱.投资者情绪变化与股票收益较强的相关性对于把握市场信息的传递过程以及预测未来股票收益波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对非线性、非平稳性金融时间序列的有效 处理, 运用EEMD方法分别将投资者情绪和股指价格序列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不同尺度的IMF分量和一个残余项, 提取出 序列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波动特征, 并将得到的IMF分量和残余项按照高低频重构为序列的短期波动项, 中期重大事件 影响项和长期趋势项, 进一步结合计量模型考察投资者情绪和股指价格序列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波动关联性. 实证结 果表明, 投资者情绪与股指价格波动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呈现出不同的波动关系: 短期投资者情绪与股指价格波动存 在双向影响, 中期投资者情绪波动领先于股指价格波动, 而长期则转变为股指价格领先投资者情绪波动.  相似文献   

8.
熊市环境中封闭式基金过度波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  李湛 《系统管理学报》2007,16(5):524-527
利用过度波动检验,研究中国封闭式基金在熊市环境中是否存在过度波动.主要结论封闭式基金存在过度波动现象;在熊市不同阶段、不同规模基金的过度波动程度存在差异;随着熊市不断加深,过度波动幅度在减少;约有43%~52%的过度波动风险能被市场风险、小公司风险和封闭式基金特有的系统风险解释.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反转异象,构建了多期投资模型以刻画市场反转效应的生成过程――投资者对极端信息反应过度并低估市场噪音,导致股票市场出现反转效应.实证研究显示极端信息与未来股票横截面收益负相关,而低频交易组中的相关性显著降低,表明过度反应会因交易量下降而减弱.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状态下的投资者风险偏好,发现损失状态下过度反应的投资者为风险规避,非过度反应的投资者为风险追寻.而无论反应是否过度,投资者在盈利状态下均为风险中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上证股市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市场态势下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收益及其波动的异化现象。结果表明:我国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的收益并无显著影响;而股票收益却对投资者情绪的作用显著:牛市阶段股票收益与投资者情绪正相关,而熊市阶段则为负相关;投资者情绪对收益波动的影响在不同市态下也存在异化现象:熊市阶段投资者情绪对预期收益波动的冲击存在非对称效应,乐观倾向比等量的悲观倾向对波动的冲击更大;而牛市阶段收益波动主要受投资者悲观情绪的影响,且不存在非对称效应。这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论不同。  相似文献   

11.
连续竞价市场中格式化特征形成机理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研究一般将金融市场中的胖尾分布、波动聚集、长期记忆等格式化特征的形成机理归于交易者的行为.为了研究市场交易机制对这些特征有何影响,以我国证券市场交易制度为蓝本,建立了一个连续竞价市场的基于Agent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连续竞价机制下,即使Agent是理性的基本分析者或简单的随机交易者,模型仍然能够再现上述特征.这一结果说明,交易机制也是导致格式化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2003年开始, 中国机构投资者占股市流通市值中的比例迅速增长. 论文以这段时期上证指数的日收益率序列为研究对象, 改进了最新的t分布误差MS-GARCH模型, 运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模拟(MCMC)对该模型进行了估计, 为研究股权分置改革、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 研究发现, 股权分置改革使股市波动性发生了结构性改变, 股市由低波动风险期转换为高波动风险期; 各类基金的总净值和仓位给股市波动性带来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调整也会影响股市波动性. 最后, MS-GARCH模型对股市数据的拟合度和预测效率等都优于单状态GARCH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偏胖尾分布的随机波动模型估计及其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资产的收益分布普遍展现出两个重要的典型特征:"有偏"性和"胖尾"性,但目前绝大多数的随机波动模型都无法同时将上述两类典型特征综合纳入其估计的条件分布假定中.以上证综指和标准普尔500指数为例,通过引入有偏的广义误差分布(Skew GED)来综合刻画条件收益的有偏和胖尾特性,并运用马尔科夫链一蒙特卡罗模拟法(MCMC),探讨了在正态分布(Normal)、有偏的正态分布(Skew Normal)、广义误差分布(GED)以及Skew GEI)这4种条件分布假定下的随机波动模型估计方法,同时实证检验了不同分布假定下的随机波动模型对实际市场波动率的刻画精度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基于A gent的金融市场仿真是一种自底向上的金融复杂系统研究方法。针对连续竞价市场建立了一个基于A gent的股票市场仿真模型,模型中有基本分析者和技术交易者两类A gent。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微观个体行为对宏观市场现象的影响:再现了实际交易数据中表现出来的异常现象,分析了技术交易者对价格动态和交易量的影响。研究了微观个体行为对涨跌幅限制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政策设计与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市场形态下股票市场的特征性事实对理解股市运行有指导意义.构建了一个具有基础均衡、泡沫均衡、周期和混沌4种市场形态的多主体股市模型,并对其各种形态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然后对仿真收益率序列统计分析.研究表明:4种市场形态均存在尖峰肥尾、波动聚集和长期记忆特性,其中以基础均衡状态最为明显,周期和混沌次之,泡沫均衡最弱.  相似文献   

16.
波动不对称性是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金融理论和实践所关注的焦点.借鉴行为金融理论中关于前景理论的研究成果,构造一类基于前景理论决策框架的投资者,并在此假设基础上推导出相应的资产价格均衡模型. 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前景理论不仅可以很好地解释金融市场的波动不对称现象, 而且,在利空消息出现频繁的市场中, 相对于利好消息对价格的向上推动作用,利空消息对价格下挫的影响更加突出, 引入私房钱效应后,价格波动更加明显. 可见,上述结论都从不同角度有力地解释了金融市场的波动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将百度指数引入HAR波动建模框架,基于跳跃、好坏波动率与百度指数提出HAR改进模型,实证研究揭示股指期货波动运行规律,并通过MCS检验分析预测模型优劣.HAR建模考察连续-跳跃波动、好-坏波动率的两种已实现波动分解.为了降低波动率估计偏差,基于序列相关法仿真统计最优抽样频率,利用已实现核修正的ADS检测识别跳跃,进一步修正好坏波动率与符号跳跃.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样本内外预测表明:连续波动比跳跃波动对未来已实现波动的预测贡献更大;好坏波动率具有不对称的波动冲击,好(坏)波动率抑制(加剧)未来波动性;符号跳跃对未来波动具有负向冲击;好坏波动率分解优于连续与跳跃波动分解;百度指数能显著提升HAR波动建模的样本内外预测能力;MCS检验证实,考虑符号跳跃与百度指数的HAR-RV-SJ-BI模型表现最佳.研究结论对认识股指期货波动规律和市场风险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Muchhasbeenstudiedonreasonsoftheobservablefeaturesofstockmarketprices,suchastheirunpredictable,fluctuatingnatureandtheirirregularitytoswitchfromgenerallybulmarketpricestobearmarketpricesorviceversa.Theconventionalargumentisthattheerraticstockpricesreflectthemore-or-lessrandomnews.But,therehasbeenconcernonthesthcalled"excessvolatility",namely,somefluctuationsofthesepricemovementsmayhaveexceededwhatwouldbeexplainedbyrationalfundamentalvalueadjustmentbasedontherandomnews.Recently,theroleofpsych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