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尕尔穷中型铜金矿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研究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均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Rb/Sr远大于1,具负铌和弱负铕异常,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花岗斑岩明显亏损Sr和Ti元素.研究认为,石英闪长岩为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2.
西藏狮泉河-申扎-嘉黎蛇绿混杂岩带紧邻班公湖-怒江蛇绿混杂岩带南侧,出露有较为完整的蛇绿岩岩石组合。嘎铃辉长岩出露于拉梅拉山口地区,野外实测剖面显示其具有明显的混杂增生特征。样品富集Ba、U、K、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等高场强元素,稀土配分模式属于轻稀土元素弱亏损的总体平坦型,判断其可能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的弧后裂谷环境。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89±1)Ma。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狮泉河蛇绿岩代表的特提斯洋可能是一个早侏罗世开始俯冲,早白垩世闭合的具有独立演化历程的局限性洋盆。  相似文献   

3.
甘肃北山红柳沟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05.8±2.9 Ma;辉长岩w(SiO_2)、w(Fe)变化范围大,w(K_2O)、w(Na_2O)低且相对富钠贫钾,辉长岩具有Eu、Sr的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等)和轻稀土元素,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h、Ce等)和重稀土元素.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红柳沟辉长岩是先前俯冲流体交代过的亏损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分异堆积的产物,形成于早泥盆世后碰撞伸展的陆缘环境,指示在早泥盆世北山南部地区由挤压向伸展拉张的构造体制转换.  相似文献   

4.
对宗务隆山角闪辉长岩进行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A-ICP-MS U-Pb定年的研究表明,该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54.3±1.5)Ma,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显示为海西—印支运动岩浆活动的产物。其Si O2质量含量为45.38%~52.65%,其低铝(Al2O3质量含量为13.76%~16.86%)、富钙(Ca O质量含量为9.92%~11.06%)、贫碱(K2O+Na2O质量含量为2.86%~3.35%)的特点表明其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Ba等),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如素(Nb,Ta,Zr等)。稀土总量较低(ΣREE含量为7.05×10-6~38.71×10-6),显示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右倾型配分模式,δEu为0.9~0.97,呈弱的Eu负异常。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反映出岩石具幔源岩浆的特点,但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构造判别图解显示宗务隆山角闪辉长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洋壳俯冲造山阶段的岛弧环境。该研究结果结合同位采样的黑云花岗岩样本的定年结果及地球化学特征,为宗务隆洋盆俯冲提供了年代学及岩浆作用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区花岗片麻岩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片麻岩的原岩为岩浆岩,属正变质岩系列,岩石具有富钠、富钾的特点,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属钙碱性系列。该套花岗片麻岩明显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壳源岩浆的特征。锆石U-Pb定年显示该套花岗片麻岩形成时代为(2 611±31)Ma。通过岩石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得出,片麻岩为火山弧花岗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区花岗片麻岩可能主要形成于晚太古代岛弧环境,代表了该期板块俯冲-增生事件。  相似文献   

6.
滇西碧罗雪山地区忙怀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碧罗雪山一带,澜沧江岛弧带上发育了中三叠纪忙怀组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是流纹岩.常量元素SiO2、K2O、Na2O、Al2O3明显偏高,MgO较低,TiO2中等的特征.里特曼指数σ1.39~3.01,为钙碱性系列,在log t-logσ图解中全部落入造山带区.碧罗雪山一带流纹岩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变化比较小,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Th也相对富集.Eu负异常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稀土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右斜型.微量元素在Rb-(Yb+Nb)图解及Rb-(Yb+Ta)图解中大多数落入碰撞带花岗岩区和火山弧花岗岩区.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指示,碧罗雪山地区忙怀组火山岩为澜沧江洋由西向东俯冲消减,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过程中形成的岛弧火山岩.  相似文献   

7.
对曙光村角闪辉长岩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以及锆石LA-ICP-MS U-Pb进行测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iO2平均质量分数为41.38%,具有明显的贫硅特点,明显贫碱,富Al,低K,Ti和P,镁值Mg#平均为40.99,低于原生岩浆范围(68-75),表明岩石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异演化;稀土模式曲线向右缓倾,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低,δ(Eu)弱正异常,暗示存在斜长石较弱的堆晶作用;总体上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Sr和K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和Zr中等亏损;锆石w(Th)/w(U)为0.66-1.48,且大多具有清晰的生长振荡环带,表明为岩浆锆石;测年结果为(215±2.0)Ma,说明曙光村角闪辉长岩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碰撞后的伸展构造环境,地幔基性岩浆通过底侵作用,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壳物质发生混染。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红铁沟滩间山群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构造环境,以红铁沟滩间山群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所采集岩样进行主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岩样中Si O2含量为68.33%~76.05%,显示硅过饱和;岩石富集Ba,Th,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Si,Ti等高场强元素;岩石的Rb/Sr比值介于1.28~5.93,Rb/Ba比值介于0.21~0.41,Nb/Ta比值为5.66~18.71,大部分在10左右。由此可见红铁沟滩间山群火山岩岩浆来源为中上地壳熔融,形成环境是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杏树沟岩体由花岗闪长岩体和二长花岗岩体两个侵入体组成,属于S型花岗岩,具铝过饱和、高钙碱性、强过铝质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高场强元素Nb、P、Ti丰度值相对亏损;REE分布模式为弱Eu异常。综合分析,杏树沟岩体形成于造山晚期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疆北山坡北基性超基性杂岩特征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北山坡北基性-超基性杂岩体逆向同源成分演化特征明显、结构演化不清楚,包括角闪辉长岩、辉长苏长岩、橄榄辉长岩、橄榄辉石岩和辉石橄榄岩、斜长(拉长)岩5个岩相单元。钛铁矿化与角闪辉长岩相有关,铜镍矿化与橄榄辉长岩相和橄榄辉石岩及辉石橄榄岩相有关。综合研究认为,新疆北山构造带西段坡北杂岩具有较好的铜镍矿及钛铁矿成矿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四子王旗中新世含包体玄武岩的深部地质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八号地区出露一套含深源包体的中新世玄武岩, 寄主岩石具有高钾( 1.16%< K O 含量 < 3. 36% ) , 高钛( 2. 25% < TiO2 含量 < 2. 51% ) 的特征; 其母岩浆富集 LREE 和 HFSE, 强烈富集 Nb, Ta 和 La, 相对亏损 K, Rb 和 Ba。其母岩浆来源于经历低度部分熔融, 残留石榴石和金云母的软流圈地幔, 运移过程中在高压环境下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 分异相主要为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玄武岩中出现橄榄岩和麻粒岩包体:橄榄岩包体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 富集 LREE, 平衡温压范围为:1050 ~1100℃, 1. 64 ~2. 37 GPa, 代表富集的或发生过富集事件的上地幔; 麻粒岩包体为中基性麻粒岩, 平衡温压范围为: 960 ~1000℃, 0. 82 ~1. 13 GPa, 其原岩包括原生的下地壳物质和与玄武质岩浆有关的产物。说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岩石圈受到地幔柱作用的影响, 中新世时处在减薄状态。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晚太古代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五台山晚太古代花岗岩(~2.540 Ga),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少量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组成,全岩化学分析表明它们具有中~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浆性质,LILE富集和高的 w(Rb)/w(Sr) (即: Rb/Sr)比值,相对较低的 w(Sr)/w(Y)、w(La)n/w(Yb)nw(Nb)/w(Ta) 和 w(Zr)/w(Hf) 比值,右斜式稀土配分模式,Nb、Ta、Ti亏损,但是它们均表现了Nd TDM=2.54~2.72 Ga和明显的正εNd(t)值。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钙碱性花岗质岩浆形成于晚太古代大洋岛弧环境,来源于弧下玄武质初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由于晚太古代洋壳向大洋岛弧俯冲、脱水,引起上覆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形成弧下初生地壳玄武质物质,这些弧下玄武质物质在少于37km环境下部分熔融形成五台山晚太古代钙碱性花岗质岩浆。  相似文献   

13.
对呈小规模岩株状产出的宁家湾岩体进行野外地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 目的是确定其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两件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364±6 Ma (MSWD=0.13)和2360±23 Ma (MSWD =4.0), 属古元古代岩浆活动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 宁家湾岩体富碱、高K和Si, 具有高FeOT/MgO 比值和高的高场强元素(HFSE)含量, 富集Rb, Ba, Th和U等元素, 具有低的Ca和Mg含量, 明显亏损P和Ti, 具弱轻重稀土分异和强Eu负异常(δEu=0.13~0.36)的海鸥型稀土分配模式, 显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较高的Y/Nb值(1.2~2.8)、锆石的εHf(t)均为正值(+1.6~+6.4)以及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Hf)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Hf)分别为2449~2629 Ma和2474~2711 Ma的特点, 表明源区可能为壳幔混合。明显的Nb, P 和 Ti负异常及Ce, Nd和Zr正异常, 反映出大陆边缘弧岩浆岩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 认为宁家湾岩体很可能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深对中亚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构造背景的认识, 选取内蒙古西乌旗地区二叠纪火山岩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别利用X光荧光光谱(XRF)、SHRIMP锆石U-Pb测年、ICP-MS和ISOPROBE-T方法测定研究区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含量、年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及Sr-Nd同位素。结果表明, 这套火山岩的SiO2含量集中分布在53.54%~54.71%和72.61%~80.81%两个区间, 分别属于玄武安山岩和流纹岩, 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流纹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79 ± 4.3 Ma, 说明它喷发于早二叠世。玄武安山岩轻稀土略富集而重稀土略亏损, (La/Yb)N为2.06~2.34, 有轻微的Eu负异常,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 Nb, Ta和Sr有明显的负异常, 推断其来源于深部非原始地幔, 很大程度上受地壳成分的混染。流纹岩亦略富集轻稀土, 略亏损重稀土, (La/Yb)N为1.70~3.81, 有很强的Eu负异常, Sr, P和Ti相对强烈亏损, Nb和Ta轻度亏损, K, Zr和Hf相对富集, 具有较高的正εNd(t)值(+3.98~+5.62)和年轻的模式年龄TDM(490~690 Ma), 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 推断其为新生陆壳来源。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资料, 这套双峰式火山岩具有板内成因特征, 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深对华北北缘晚古生代构造背景以及古亚洲洋闭合时限的认识, 对华北北缘大青山地区小井沟花岗岩开展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分别利用LA-MC-ICP-MS, ICP-AES和ICP-MS等方法进行锆石U-Pb测年, 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以及锆石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 小井沟岩体侵位于二叠纪, 侵位年龄为275±1 Ma (MSWD=0.93)。该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70.72%~72.64%)、高钾(K2O=4.19%~4.23%)的特点, A/CNK均约为1.1, 属于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 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87.67~101.51 μg/g, 配分曲线呈右倾型, 具有微弱的Eu负异常,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如Rb, Ba, K, Sr等), 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 如Nb, Ta, Y, Yb, Lu等), 应该是由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该花岗岩的锆石具有负的εHf(t)值(-9.56~-5.00), 模式年龄(TDM2)在1.91~1.61 Ga之间, 表明华北陆块古元古代的地壳岩石应该是其主要物源, 可能有幔源物质的参与。结合整个华北北缘二叠纪花岗岩的岩浆演变特征, 小井沟岩体应形成于由俯冲向碰撞-后碰撞转变的过渡时期, 古亚洲洋可能在晚二叠世之前已闭合。  相似文献   

16.
湟源群中的刘家台组为一套以长英质片麻岩为主,夹黑云变粒岩的低角闪岩相的中-深变质岩系。长英质片麻岩的原岩为酸性侵入岩体,其具有低CaO(1.80~1.85 wt%)、高SiO_2(68.78~71.58 wt%)和碱含量(Na_2O+K_2O=7.6~7.7 wt%)。样品相对富集轻稀土,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并且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23~0.38)。它们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较高含量的高场强元素,使得Zr+Nb+Ce+Y=(402~420)×10~(-6)(ppm)[350×10~(-6)(ppm)],而10 000Ga/Al=3.2~3.3(2.6)。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套片麻岩的原岩为A型花岗岩。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的不一致曲线的上交点年龄1 124±29 Ma,属中元古代,比前人认为的湟源群形成时代古元古代要年轻。  相似文献   

17.
以西藏日土县北东地区的小型酸性侵入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及锆石年龄测试,探讨岩石的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确定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闭合的时限。研究区酸性岩体的岩性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其主要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是:SiO_2为63.89%~77.49%,全碱(K_2O+Na_2O)为8.06%~8.95%,全铁(FeOT)为0.48%~4.37%,Al_2O_3为12.43%~16.17%;大离子亲石元素中Rb、Th、U、K明显富集,但Ba、Sr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中Nb、Ta、P、Ti明显亏损,而Zr、Hf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负Eu异常明显(δEu=0.09~0.67,平均为0.47),球粒原始标准化分布模式为向右缓倾的V型,属于A型花岗岩。其LA-ICP-MS锆石206Pb/238 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7.8±1.2)Ma,属于中生代早白垩世中期。从岩石碰撞后A1型花岗岩特征推测,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在日土地区的闭合时间应在早白垩世中期。  相似文献   

18.
Two types of granitoids, highly deformed eugen grenitoids end undeformed fine-grained grenitoids, 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Gangou area, Central Tianshen Mountains, Northwest China. The augen grenitoids are high-K calc-alkaline characterized by high K20, Rb, Y and Th, and low Sr and Sr/Y. They also have high contents of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 such as Be, Rb, K and Th, and relatively low contents of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 such as Zr, Y and Nb. The fine-grained granitoids are calc-alkaline cherecterlzed by high Sr, low Y and HREE, similar to adakitic rocks, and with Na20/K20〈2 (1.76-1.91), high/sr (0.70689--0.70981), and negative εNd(t) (-2.4-5.3). High-precision SHRIMP U-Pb zircon dat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angou augen greniUods were formed at 428 ± 10 Me, and the fine-grained granitoids were emplaced at 361 -368 Me. These geochemical and U-Pb zircon data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timing of closure of the Mishigou-Gangou Ocea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Tianshan orogenic be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