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WAXD,POM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物.在非等温条件下结晶度及晶貌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TT/PBT共混体系的结晶度随着组分含量变化而变化。当PTT,PBT的组分相差很大时,其结晶性能好;当PTT,PBT的组分接近时.其结晶性能差。等温结晶时问及组分含量对晶体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共溶解-沉淀法制得的共混物PBT/PET各组分分别结晶,PET的存在对PBT的结晶有抑制作用;熔融共混PBT/PET的DSC图谱与共混时间有关;超过一定时间后只呈现单一的熔融峰,其本质是由于酯交换使共混物变为共聚酯,而非互溶共晶.  相似文献   

3.
PBT/PET共混体系是一种结晶/结晶聚合物共混体系,除熔融状态外,通过骤冷或其他处理,还可得到玻璃体等非结晶态。本文研究它们处于非结晶态的相溶性问题,用动态粘弹谱仪、差示扫描量热等进行考察,取得处于非晶状态下的PBT/PET体系彼此相溶的实验判据。  相似文献   

4.
PET/PEN共混物的热分解行为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惰性气氛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酯(PEN)共混物的非等温热分解行为及其动力学.研究发现,不同PET/PEN共混物的热降解为一个主要的热分解过程,热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随着共混物中PEN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的起始分解温度逐渐升高,共混物的热稳定性逐渐提高,而且共混物的热分解反应活化能也逐渐增加,这是由于PEN分子链中萘环的热分解温度比PET中苯环高,因此分子链的热稳定性比PET要高.共混物中萘环的化学组成含量越高,则热稳定性愈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拉伸、冲击等方法测定聚乙二醇(PEG)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的机械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共混物中PEG分子量的增大以及其含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增加聚酯分子链的韧性,提高其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扫描量热仪DCS,X-射线衍射仪WAXD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物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TT/PBT的共混体系两组分在无定型区具有相容性,而在晶区两组分分别结晶,形成非均相体系。  相似文献   

7.
用热分析法测定了PET-EVA共混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晶与熔融行为.结果表明,加入EVA使PET结晶温度降低,结晶温度区间变窄,结晶度有一定提高,在EVA含量10%附近出现极值.总体上讲,EVA对PET的熔融行为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通过酯交换反应制作相容剂及其加入量对PC/PBT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的相容剂、PBT以及PE-MAH的含量对PC/PBT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容剂的加入,提高了PC/PBT共混体系两相问的相容性,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入PE-MAH使材料冲击强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ET)与聚2,6—二甲基—1,4—对苯醚(PPO)共混物从熔体及玻璃态的等温结晶动力学以及结晶后试样相应的熔融行为。结果表明,PET及其共混物的等温结晶过程均符合Avrami方程,但Avrami指数n及结晶速率常数K值均与共混物组成及起始结晶状态有密切关系;从熔体结晶的表现活化能△E值要比玻璃态结晶的△E值高,并且受组成影响较明显。非晶的PPO组分在含量较低时能加速PET的结晶,使之达到比纯PET高的结晶度,但含量高达50%时,结晶速率及结晶度均略有下降,这与共混物织态结构改变有关。相同组成的共混物从玻璃态结晶比从熔体结晶所达到的结晶度高,但起始熔融温度低,熔程宽,表明生成较多的不规整的微晶体。  相似文献   

10.
PET/LCP反应性共混物序列结构与热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H-NMR方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热致性液晶共聚酯60PHB/PET(LCP)体系在少量扩链剂双(2-恶唑啉)BOZ存在下形成的反应性共混物的序列长度进行表征,并研究序列长度对共混物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ET和PHB的序列长度均随共混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且在相同温度下,含扩链剂BOZ的共混体系的序列长度比不含BOZ的体系小,表明BOZ对酯交换起促进作用,共混物组分中PET的熔点Tm和熔体结晶工Tmc均随序列长度(LPET)的增大而降低,而冷结晶温度Tcc却升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 DSC、DMA 以及 PCM 等测试技术对 PPO/PET 共混物体系进行了相容性及相形态的研究。结果表明:PPO/PET 共混物是一热力学不相容的体系。共混物的相分离程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加大,其热转变温度、动态力学转变点及相形态均具有组成依赖性。增容剂 GMS 的加入改善了体系的相容程度。随着 GMS 含量的增加,其相容程度提高;分散相尺寸因增容剂的加入而变小,界面层的结合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四种不同结构离聚物(Ionomer)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形态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通常条件下,PET与Surlyn Na型(S-Na)以及Aclyn钠型与Zn型(A-Na与A-Zn)离聚物为不相容的两相体系,但离聚物的加入,由于离子-偶极间的作用使共混物中PET组分的了Tg略有增高;当离聚物含量高于9%时,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有所改善;适当的热处理条件下,PET与离聚物间可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而使共混体系的相客性得以明显改善。结果还表明,离聚物骨架链的结构以及离子的种类均对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形态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C/PET/EPDM共混物,用TBA,DSC,TEM及IR等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计算了相互作用参数,讨论了EPDM对PC/PET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C/PET/EPDM共混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EPDM增大了PC/PET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就以不同刚性分子链热致液晶聚合物(LCP)为分散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在加工温度范围内的流变性能,共混物熔体经过一系列流场发展起来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PET/LCP共混物为切力变稀的非牛顿流体,共混物熔体的粘度介于两种纯组分高聚物熔体之间,并且各组成的流动曲线于γ=600s~-1时相交;LCP熔体粘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比PET熔体大;随着LCP含量增加,共混物的粘流活化能下降;LCP材料性质不同,对共混物流变性能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当分散相流体粘度大于基体高聚物的熔体粘度时,分散相很难变形;当分散相流体粘度小于基体时,则分散相的形态发展与加工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丁二酸、丁二醇为原料,通过直接缩聚反应合成了高分子量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并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PBS)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在不同温度下熔融共混。测定了不同组分共混物的熔点和水降解性。聚合物熔融峰随着共混时间的增加渐渐的下移。这说明PBS和PET热降解和酯交换反应随着共混温度的增加而同时发生。共混物的降解性与芳香组分的含量和链段长度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及不同含量丙三醇(GL)共聚改性PET进行测试.并利用不同动力学模型对DSC数据进行非等温结晶研究,分析对比的结果表明:结合Avrami和Ozawa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PET及GL共聚改性PET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得到共聚改性PET聚酯的结晶速率随GL含量的增加而先提高后降低;通过计算Ziabicki结晶能力参数,得到结晶能力随GL含量的提高而先提高后降低;通过Kissinger方程计算结晶活化能,得到结晶活化能随GL含量的提高而先减小后增加.低含量GL共聚改性PET随支链的增加结晶速率和结晶能力先提高后降低,在所讨论的范围内,GL900-PET的结晶速率最快,结晶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铝酸酯偶联剂对埃洛石纳米管(HNTs)表面改性,并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改性埃洛石(PET/m-HNTs)复合膜,研究了不同含量的m-HNTs对PET的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扫描电镜分析(SEM)、热失重分析(TG)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铝酸酯偶联剂对HNTs改性成功;加入1%m-HNTs使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提高约12%;m-HNTs使PET的结晶速率和热稳定性明显提高;m-HNTs能够以纳米尺度均匀地分散于基体中。  相似文献   

18.
POE及其马来酸酐接枝物增韧PTT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POE及其马来酸酐接枝物增韧PTT共混物,研究了增韧PTT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形态。研究结果表明POE马来酸酐接枝物能更均匀分散在PTT中,且也能促进POE在PTT中的分散,从而使PTT共混物的力学强度提高。POE马来酸酐接枝物能促进PTT的结晶,但存在临界用量,在15%时促进结晶作用达到饱和。用POE马来酸酐接枝物单独或与POE混合增韧PTT可在保持一定的拉伸强度的同时大幅提高PTT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玻璃化温度与PBT/PET共混物组成的关系,讨论了晶相分离及其对相溶性的影响,片晶间非晶部分的相溶性等,表明结晶相分离将导致非晶部分组分比的改变,但不会导致非晶部分的组分相分离,片晶间非结晶部分的PBT和PET仍然是相溶的.  相似文献   

20.
PET/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纳米二氧化硅(SiO2)添加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制备出PET/SiO2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和结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微量纳米SiO2能显著提高PET材料的力学性能,纳米SiO2添加量为0.2质量份数时,纳米SiO2在PET基体中分散均匀,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佳,与纯PET相比,PET/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18%,20%,11%,14%;随着纳米SiO2添加量的增加,PET/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和结晶温度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