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大梯度磁滤器除饮用水微污染第一阶段实验中滤速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情况.结合原水水质以L湖水作为处理原水,采用该工艺确定最佳滤速范围,试验说明该工艺对水中浊度、色度、有机物、细菌、大肠杆菌及藻类等的去除具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麦草抑制淡水藻类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麦草(Barleystraw)对于包括单核藻和丝藻在内的多种淡水藻类有生长抑制作用。在实验过程中,水中无机盐含量变化很大,pH值和电导随着时间有缓慢增加趋势。特别是当大麦草含量超过120g/L(湿重)时,对藻类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水中NO3—N被耗尽及无脊椎动物数量的增加,都有可能是造成抑制作用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中藻类及藻毒素去除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藻类及藻毒素给饮用水处理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对饮用水中藻类与藻毒素去除技术从物理、化学、生物及其他方法进行具体论述,系统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去除效果和局限性,并对饮用水中藻类及藻毒素去除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2h快速藻类检测方法、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测定与藻类经典检测方法的比较,提出了水中藻类的两种应急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YSI6600型水质多参数监测仪在太湖藻类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YSI 6600型水质多参数监测仪对太湖藻类密度进行监测,发现蓝藻在水中呈垂直分布。选取不同水深对太湖藻类密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水深0.5m处的藻类密度监测数据较能反映水体中藻类密度的实际情况,以此制定了太湖蓝藻水华状况评价及水源地藻类应急处置级别推荐标准(试行)。最后提出了YSI 6600型水质多参数监测仪在监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黎曼近似解模型在太湖藻类浓度场求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太湖常规监测点的监测资料,在黎曼近似解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太湖二维藻类生长模型,该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及黎曼近似解对二维水流水质方程组逐时段、逐单元进行求解,将每个时段各个单元ρ(TN)及ρ(TP)的模拟值传递到藻类的生长项,从而模拟出藻类的生长过程,率定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藻类的生长过程,并能对太湖水体富营养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丁晓岚 《科技信息》2009,(5):44-44,32
介绍东营市引黄水库原水中蓄水水体藻类增长情况、基本特征、滋生条件、及其对制水的影响。从净化水厂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藻类的防治和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藻类直接利用日光、溶解在水中的CO_2和无机盐制造有机物质,形成初级生产力,供鲢鱼、鳙鱼直接摄食,并为二级生产力(浮游动物)提供饵料。同时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放氧,使水体溶解氧含量保持在一定水平(水体溶解氧的60%来自藻类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光合作用),供鱼类呼吸和“水呼吸”(指水中化学物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污染水体中双酚A光降解效率,采用铜绿微囊藻进行强化,研究该藻强化光降解去除水中双酚A的效能和动力学规律,并讨论了藻质量浓度、pH值及光源等因素对降解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藻类质量浓度相对较大时,光降解反应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提高反应液中藻类质量浓度可提高双酚A的降解率;pH值对光降解速率有显著影响,当pH值为5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光源对反应速率也存在影响,光源采用紫外灯时,光降解反应速率是同条件下高压汞灯作为光源时的9倍,其原因是后者不能使反应液中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  相似文献   

10.
为控制晋阳湖富营养化,对湖水进行了采样、分析;并采用聚合氯化铝(PACl)对晋阳湖水中藻类的混凝去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晋阳湖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hemical OxygenDemand)、总磷(Total Phosphorus)、总氮(Total Nitrate);COD含量均值为81.5 mg/L,总氮含量在2~4 mg/L之间变化.晋阳湖水质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极有可能发生藻华.混凝对该水体中藻类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不同碱化度的混凝剂除藻效果不同,碱化度为1.5的PACl混凝除藻效果最好,当混凝剂投量为15 mg/L时,藻类去除率达93.75%.混凝处理控制富营养化时,混凝剂种类和投量不能以浊度去除率为唯一标准,而应参考除藻率等要求,使用适当的混凝剂和较大的投量.  相似文献   

11.
成果简报     
SG_4是由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其对水中存在的主要细菌、真菌和藻类都有相当强的灭杀和抑制作用,且对设备有防腐蚀作用,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效果相当。该试剂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肥、宾馆等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实践证明,SG_4确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灭藻剂。本项成果  相似文献   

12.
赤潮藻类的细胞密度超过一定的阈值就能形成危害巨大的赤潮。基于渤海湾赤潮藻类细胞密度的连续监测数据,运用极值理论研究了藻类细胞密度的超阈值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赤潮藻类细胞密度的概率分布有比正态分布更重的尾部,服从Pareto型的超阈值分布函数。通过实际监测数据,建立了渤海湾赤潮藻类细胞密度的Pareto型超阈值分布函数,并通过该函数计算了藻类细胞密度分别超过给定阈值的风险概率。  相似文献   

13.
在南湾水库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水上边界处进行取样,检测、分析水中浮游藻类动态,并进行水质卫生评价,发现浮游藻类总数、藻类类别总数及优势藻类属总数的时间变化均比较明显,浮游藻类在5—10月间繁殖比较旺盛.卫生评价表明,浮游藻类污染给饮用水带来潜在风险的时间不低于半年,6月、9月存在蓝藻污染风险;需要加强对南湾水库汇水流域污染源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水环境监测,适时冲排水库淤积物,优化自来水厂净水工艺,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4.
南湖富营养化主要控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南湖湖水中营养物之间、营养物与藻类生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各种环境因子对南湖富营养化的影响.结合藻类增长潜力试验结果,确定南湖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子,为南湖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龙羊峡水库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虹鳟鱼网箱养殖基地,养殖网箱附着藻类显著增加了其养殖成本。本文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龙羊峡水库养殖网箱附着藻类的丝状优势种,采用挂网法和挂板法研究附着藻类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附着过程。结果表明:(1)龙羊峡水库共检出附着藻类5门31属,丝状藻类优势种主要为水绵(Spirogyra sp.),群落种类、数量组成均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为主。(2)龙羊峡水库养殖网箱附着过程与其他淡水水域附着过程相似,呈现有机物—细菌、真菌、小微型藻类—丝状绿藻的附着过程,但在具体物种上存在差别,体现了高原冷水性湖泊附着藻类的组成特点。(3)附着藻类生物量呈现夏季多,春秋次之,冬季最少的分布趋势;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于水体表层0~3 m处。该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养殖网箱附着藻类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因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武汉市饮用水原水的含藻类情况已较为严重。藻类的主要危害之一在于增加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含量。文章分析了武汉市饮用水原水中藻类的分布情况,通过总结除藻技术与消毒技术的发展,探讨了一些减少藻类相关消毒副产物的举措。就当前状况而言,物理除藻技术结合氯胺或二氧化氯消毒应该有助于抑制藻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程鹏  汪明礼  潘乐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56-56,144
本文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进行了综述、指出富营养化是危害水质的重要因素,而藻类在富营养化的水中会迅速繁殖和生长,导致水华和赤潮的爆发,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及对有害藻类的控制已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深圳福田红树林区藻类群落结构和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深圳福田红树林5个分布区的藻类种群、群落结构及生态学进行研究,得出其藻类种类数依次为27,37,53,32和34,藻类密度依次为764800,224000,1062000,374400和2387600个/L.下沙中藻类出现种类最多;保护区藻类密度最高,达超富营养水平。每区均以硅藻门藻类为绝对优势种类.此外尚有裸藻门及蓝藻门、绿藻门、隐藻门、金藻门出现.每个样区藻类的种群、群落构成有其特殊性,和藻类本身特性及浮游动物有较大关系.较高的藻类种群数量使红树林区具有极大的原初生产力而且有助于稳定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9.
水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如何恢复自然水体生态、改善水体质量,在今天更显得意义深远.大量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吸收、富集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有抑制有害藻类繁殖的能力,遏止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并可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更有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等.  相似文献   

20.
正前言饮用水水源地富营养化导致的藻类滋生,已成为影响自来水水质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水中藻类滋生超过一定数量时,特别是因过度繁殖形成水华,不但会产生恶臭,部分藻类产生的藻毒素也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含藻源水进入自来水厂后,对制水工艺、药耗以及构筑物池壁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1.藻类生长使水体溶氧量、有机物增加,矾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