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张浩  张鹏飞 《科技信息》2009,(24):I0274-I0274
供配电技术就是研究电力的供应和分配问题。电力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是人类现代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没有电力,就没有工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本文浅要的介绍了当今供配电系统中的自动化装置单片机,希望对广大电力工作者更加了解该技术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今天,人类对能源的依赖有增无减;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方面的挑战。人类对能源的不当利用和能源的短缺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中国的能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因此我们需要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有效利用传统能源,开发新能源,建立环保节约型社会,以维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宏波 《广东科技》2012,21(11):76-77
现代社会,能源已经成为驱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到工业农业生产,小到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能源的供应。尤其是在倡导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大背景下,我们的社会正急切需要电力系统源源不断的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为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诸多需要的便利。作为可再生的二次能源,电力因为自己清洁无污染的特点已逐渐成为社会能源的主动脉,社会各个领域正常的活动已经离不开电力的稳定供应,电力的快速输送和高效保护工作对于保证社会正常生产生活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就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相关保护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供配电技术(Engineering of power and distribution)就是研究电力的供应和分配问题。电力,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是人类现代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没有电力,就没有工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本文笔者浅要的介绍了当今供配电系统中的自动化装置PLC,希望对广大电力工作者更加了解该技术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5.
左敏 《广东科技》2011,20(23):45-46
一、电力能源产业的重要性 自从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电力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电力的广泛应用就没有人类社会如此迅速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电的依赖越来越大,意味着对电的消耗也随之增加,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没有电,现代世界将会停滞前进。  相似文献   

6.
张雪松  李凯 《科技资讯》2014,(36):123-12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力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现如今电力能源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之一。要想保持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进步提供不竭动力,就必须保证输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但是,纵观我国现阶段输配电线路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严重影响了输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与运行,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用电,人们生活的正常用电,同时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大量安全隐患,现阶段,提高输配电线路管理工作水平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能源科学     
任何生产过程都需要一定的能源,就是日常生活也离不开能源。没有能源,汽车、拖拉机、火车、轮船、飞机等都不能开动,各种机器都不能运转,就连生火做饭等日常生活也成了问题。所以能源从来就是社会生产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资源。能源(包括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太阳能、地热、风能和二次能源余热等)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必须的燃料和动力资源,有的如煤、石油、天然气  相似文献   

8.
李延杰 《科技资讯》2014,(28):81-81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随着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能源供需不足这一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何有效的解决能源问题是我们当下探讨的重点。电力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进行大功率输出电力时,需要用到继电保护来确保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在这里,我们主要就10kV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进行分析探讨,联系实际情况,做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电力清洁化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其核心是电源结构如何优化重构。通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对比了2060年福建省在3种“最优”情景下的电力能源结构及其特点。结果表明:(1)福建省当前电源结构呈现火电占主导、水电占比逐步降低、核电占比升高、风光能初具规模、生物质能仍待发展的特征;(2)未来若全省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碳排放较低的能源结构,需将电力装机容量提升至25500万kW,并大幅增加清洁能源和储能设备的部署力度;(3)若以电源结构丰富、配置均衡为目标,需将电力装机容量提升至18000万kW,推动电源结构向多样化发展;(4)若形成以可控能源为主导、稳定性较好的能源结构,则需将装机容量提升至20550万kW,但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部署力度大、费用高。研究发现,CCUS普及率达到82%并每年获得超过2620万t的自然碳汇“配额”是全省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电源结构并实现电力行业碳中和的关键阈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对电力能源的重视与不断应用,电力设施与设备已与现代人类的工作与生活密不可分。但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原因,电力能源在带给人们工作与生活的便利的同时,由电气设备产生的问题也带给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不少烦恼与损失。因此,电气安全不仅已成为各国电气操作与维护人员消除安全生产隐患、防止伤亡事故、保障职工健康及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针就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但电力能源结构却过度依赖火电,这降低了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为此,要加大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的转化,以节能为目标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电力能源在能源消费和生产结构中的比例,以保障电力能源生产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上能源非常紧张,各国都在大力探索新能源。而能源是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源,人类从利用生物质能源到矿质能源再到电能、原子能经历了两次重大飞跃。电能的开发利用,不但使人类征服地球的能力大大加强,生产进入了现代化时期,而且使人类征  相似文献   

13.
自从人类迈向电力革命,人们就对电能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电力能源的稳定供应,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要求不断增加能源数量,这就更需要有充足的能源供给予以支持。然而,当今世界普遍处于能源危机的被动局面,实现科学、合理的能源利用,缓解严重的能源危机,现已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能源消耗量最大的当属电厂耗能。因此,加快步伐针对电厂热力系统的节能措施进行研究,将对改善我国能源供给现状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我国能源电力供应安全面临许多新挑战,迫切需要建立能源电力安全保供风险预警体系,增强能源系统平稳运行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能源电力安全保供风险预警面临的新形势,总结了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构建能源电力安全保供风险预警体系的经验;其次,在综述国内外能源电力安全保供预警体系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了能源电力安全保供风险预警体系的内涵、核心要素与特征;最后,分析了构建我国能源电力安全保供预警体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建设我国能源电力安全保供预警体系的关键举措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军 《科学世界》2014,(1):112-112
<正>100多年来,由煤炭、石油为主要代表的化石能源为人类的生活生产、交通运输等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然而,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化石能源的资源量是有限的,而且在生产和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气候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我国,遍布各地、终日不散的雾霾给人们上了一堂最生动、最形象的环保教育课,开发可持续能源已成为全民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以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为代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家庭电器许多都是以电力作为动力,电力应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电力不仅是最常使用的能源,而且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生产力。电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工业生产带来了动力,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能源。变电站是发送和储存电力的项目工程与社会基础设施,为了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国家大力建立变电站。该文分别论述了智能化与传统两种形式的变电站,讲述了两者在继电保护方面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资源条件,而电力资源无疑是各行各业开展各种生产活动的重要前提,保障电力资源的安全和可靠性能,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电力资源还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想要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就需要电力资源的参与。电力企业提供有效的电力资源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电力企业想要保证电网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就需要加强配电设备运行中的安全维护工作,保证各项设备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8.
电力能源是现代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源,电力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电力系统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无法避免会受到一系列故障问题的影响,造成电力供应问题的产生,一些设备或线路故障的产生还可能会给人们生产生活的日常用电造成安全威胁,都需要通过有效的调控措施来排除所存在的故障隐患,该文将针对电力调控运行风险问题及改进措施展开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卢明华 《遵义科技》2007,35(2):35-35
创新精神,是一个人、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精神,社会就不能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就不会得到提高,科学技术就不会得到发展。有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世界文明才有了质的飞跃;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社会才进入了工业时代;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才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明亮;计算机的问世,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说:没有创新,国家就会贫穷,民族就会落后;没有创新,社会也就没有了生机与活力。创新精神,极大地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广东科技》2002,(9):6-6
毫无疑问,能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我们并没有善持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