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分散剂的合成及其对SiO2微粉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超分散剂的分子结构、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散稳定性与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2步合成了A-B嵌段的PSE系列超分散剂.应用所合成的超分散剂对SiO2微粉进行了分散稳定性研究,发现该超分散剂的分散稳定效果优于传统分散剂的分散稳定效果;它是一种非离子型分散剂,pH值、电解质等因素对其影响不大,当PSE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分散效果最佳;以聚乙二醇为溶剂化链的超分散剂的分散稳定效果优于以聚丙烯酸为溶剂化链的超分散剂的分散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利用氯氧化锆和氨水作为原料水热法制备氧化锆微粉的方法。对分散剂种类及分散剂量对氧化锆微粉分散性影响进行了讨论,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布仪对获得的氧化锆粉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加入聚乙二醇6000时,二氧化锆在水中分散性最好;采用1.150%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时,可获得在水中分散性较好的氧化锆粉末;相同质量分数的分散剂,分散效果较好的排序是:有机高聚物〉无机电解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机物异丙醇。  相似文献   

3.
以质量分数为10%的ZnO水悬浮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机械搅拌与分散剂分散相结合的方法,以重力沉降法为表征手段,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ZnO微粉分散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分散时间为1h,分散速度3000r/min,pH为11时均能得到较好的分散效果.对比3种不同类型的分散剂发现,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时,悬浮液的稳定性最佳.通过激光粒度仪分析得出,较未分散的ZnO微粉,颗粒的平均粒径从16.191μm降低到0.311μm,颗粒尺寸较小,团聚现象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对多热源合成SiC冶炼炉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冶炼炉内的温度分布、热流强度以及温度梯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了多热源合成SiC的传热传质规律.研究表明,由于多热源之间的屏蔽作用与热能叠加作用,导致多热源合成SiC技术比Acheson单热源炉的单炉产量提高48.1%,特、一级品率提高30%,节能10%以上,并且杜绝了单热源生产中频繁喷炉事故,使生产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不同分散剂对红土粒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4种化学分散剂对红土粒度成分的分散作用。分析比较4种分散剂之间的作用差别,讨论化学分散的实质及分散剂类型和浓度对红土团粒体的分散效果,获得各分散剂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红土颗粒分析试验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6.
 采用KH-550硅烷偶联剂对SiC粉体进行表面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出改性过程最优化工艺参数: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h,KH-550硅烷偶联剂用量1.5g,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制备的改性粉体进行表征,分析改性对SiC料浆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C微粉经偶联剂处理后没有改变原始SiC微粉的物相结构,只是改变了其在水中的胶体性质;中位径d0.5略有减小,粒度分度分布范围变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微粉团聚现象减少,分散性得到改善;改性SiC微粉与原始SiC微粉相比,表面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酸性条件下Zeta电位有显著的提高,pH值为3.78时,Zeta电位获得最高正电位为41mV,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表面氧化物含量对SiC浆料黏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表面杂质对SiC浆料黏度和固相含量的影响,利用HF酸洗可有效降低SiC微粉表面SiO2和金属氧化物含量,从而提高SiC微粉的表面Zeta电位.试样SiC1的Zeta电位由酸洗前的60.71mV升高至酸洗后的72.49mV,试样SiC2的Zeta电位由酸洗前的55.728mV升高至酸洗后的63.546mV.HF酸洗还可破坏SiC微粉表面羟基结构,并以F-取代OH-的位置,使SiC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Zeta电位的提高可使SiC微粉充分分散并保持稳定;表面疏水可大量释放出因氢键作用而与SiC表面牢固结合的吸附水,使之可自由流动.二者综合作用,可大大降低SiC浆料的黏度并提高固相含量.通过HF酸洗,试样SiC-1和SiC-2的浆料在黏度小于1Pa·s时,φ(SiC-1)、φ(SiC2)可分别达到61%和51%,基本满足胶态成型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纳米SiC水悬浮液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选用SiC纳米粉料,分别以聚乙二醇(PEG)和两种分子量不同的聚甲基丙烯酸铵(PMAA-NH4)作分散剂来制备稳定分散的2vo1%纳米SiC水悬浮液。通过沉降实验和粘度测量,研究SiC纳米颗粒水悬浮液的分散特征及最佳分散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水介质中分散剂对微细颗粒分散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不同颗粒在水介质中的自然分散行为及分散剂对其分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剂对二氧化硅,重质碳酸钙,滑石和石墨均有不同程度的分散作用,在分散剂浓度较低区域,4种颗粒的分散规律几乎相似;在高浓度区域,对不同颗粒的分散有共各自的特征,分散剂对重质碳酸钙和滑石颗粒的分散作用比对二氧化硅和石墨的分散作用强烈,对同类矿物颗粒来说,亲水性颗粒较疏水性颗粒的分散作用强烈。  相似文献   

10.
灵芝的颗粒度对其药理作用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采用激光粒度法测定了灵芝野微粉的粒度.研究了分散别种类、分散剂用量、超声时间和测定温度对灵芝野微粉粒度测定的影响,得出最佳测定条件为:添加的分散剂为吐温-80:分散剂用量为1.0%:超声时间为≥6min;测定室温为5°C-35°C.  相似文献   

11.
超细无机粉体的水中分散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叙述表面活性剂对超细无机粉体水中分散的3 个步骤(润湿、分散、稳定)的影响,重点解释分散稳定机理与分散剂的作用,并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与分散性的关系。具体列出了用于无机粉体水浆料的3 种类型分散剂(无机型、有机型、高分子型),初步讨论了分散剂的使用情况( 最佳分散剂用量、固含量与最佳分散剂用量关系、粒径与分散剂用量关系) 。  相似文献   

12.
盐酸处理电石渣制备球形超细CaCO3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盐酸对电石渣进行净化处理后制备球形超细CaCO3。通过探讨盐酸处理电石渣的控制参数,以及正交优化反应物浓度、搅拌速度、滴加速度、分散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得出较佳的制备工艺参数,并采用测色仪、SEM、TEM、XRD等对球形超细CaCO3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产品中CaCO3含量〉99%,白度〉98,平均晶粒尺寸为45nm,电镜平均粒径约为80nm,比表面积约为32m^2·g^-1,达到GB/19590-2004《超微细碳酸钙》中NCC-100级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借鉴液气振动喷射分散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由供液系统、振动分散系统和观测系统三部分组成的液一液振动分散系统。供液系统由高压气体提供动力源,振动分散系统可提供不同的振荡背景,分散过程由观测系统中的照相机记录。采用水-油体系对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进行了研究,记录振荡条件下两相中液滴的分散行为并得到了均匀的分散液滴。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以高分子聚合物型的表面活性剂为分散剂对ZrO2 载体宏观结构和物相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低浓度的锆盐及浓度适宜且分子量较大的高分子聚合物有利于获得分散较好、四方相相对稳定的ZrO2 载体 .同时 ,考察Pt的不同前驱物对其在ZrO2 载体上的分散度的影响 ,发现Pt分散度不仅与铂前驱物的性质有关 ,还受粘度的影响 .在所考察的体系中以含 0 .5 %阿拉伯胶的H2 PtCl6 为前驱物获得的Pt分散度最高 .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接枝改性超细二氧化硅表面状况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超细二氧化硅表面复合接枝聚合改性工艺的基础上,对改性前后超细二氧化硅的表面状况进行了研究,证明通过该工艺能够实现对超细二氧化硅表面接枝聚合改性,能够有效分散超细二氧化硅聚集体,其原因是苯乙烯与预先接枝在超细二氧化硅表面上硅烷偶联剂的双键发生了自由基聚合反应。该改性工艺增强了无机粉体表面改性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纳米粒子在水中的分散很困难,粒子极易团聚.这些团聚的粒子通常以所谓"软团聚"的方式存在.软团聚的粒子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大程度能进一步分散.因此,制备粒径较小并以软团聚方式存在的纳米粒子料浆,对纳米粒子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研究了纳米TiO2分散料浆的制备方法.分别试验了分散介质、分散方法、分散剂种类及用量、分散时间、分散温度及分散介质pH值等分散条件.结果表明,50~70℃,pH=7.7~10.8,SiO2气溶胶与纳米TiO2粉末的质量比为0.06∶1,超声分散30 min得到了平均粒径在300 nm左右稳定的纳米TiO2分散料浆.  相似文献   

17.
The dispersion of ultrafine particles in the air can be achieved by mechanical method or surface modification. In this work, the electrostatic technique was first employed for anti-aggregation of ultrafine particles. When the relative humidity of the air is within the region of 70%-75%, effective storage time of ultrafine particles can reach 72 h after treatment by the electrostatic techniqu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technique imparted ultrafine particles much more pronounced anti-aggregation property. In the dry air, the critical diameter of ultrafine particles anti-aggregated by the electrostatic technique is the function of particle property and charging field intensity. The critical diameter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charging field inten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