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几个世纪以来,达·芬奇创造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她那神秘微笑令无数艺术家和观赏者着迷,也引出后人对这个女人的无数猜想。但最令人惊讶的是,不久前一位意大利人学者用病理解剖学知识“看”名画的新方法。“她眼周的那颗脂肪粒让她的笑容与众不同。她饮食不健康因此胆固醇超标。”这种新研究发现,成为所有猜测中最不浪漫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名画笔误     
唐代绘画大师戴嵩,画牛独步千古。《唐朝名画录》说他画牛能“穷其野性筋骨之妙”,所画《斗牛图》、《三牛图》、《归牧图》等作品,被视为绝世佳作。其中,《斗牛图》被杜处士所收藏。有一天,杜处士将这幅画拿出来晾晒,有位牧童路过时仔细看了《斗牛图》,忍不住“嗤”笑一声。杜处士惊奇地问小孩笑什么,牧童指着图画说:“牛相斗时,力气集中在角上,尾巴是夹在两股中间。可笑画牛的人不懂斗牛的道理,让牛尾翘起来摇晃”,杜处士听了十分叹服。显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10,(23):48-50
<正>每个人都会经历创伤。有些是突发性创伤,比如地震、雪灾、突发性车祸、失去亲人、离婚等等。而有些创伤发生了太长时间,称之为积累性创伤,比如经常性地感觉到被嘲笑、不被认可等等。当这些创伤已印刻于心,如何才能从创伤中更快地恢复过来?美国专家研究了一套新的创伤修复模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的提法在国内广为流行,对这一提法我并不认同,也不使用。“生态”与“环境”是两个不同概念,二者虽有密切联系,但又有不同内涵。生态的重点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离开了“相互关系”的内涵,那么就分别成为“生物学”与“环境科学”,生态学是一门生物与环境的交叉学科。我曾试图解读“生态环境”的含义,是否是指“生物圈内对生物包括人在内产生影响的环境因子”或是“对生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直接影响的自然环境”。这是把生态作为环境的形容词来解读,看来也不合理。从有的文章中看来,是把生态与环境有并列的意思。目前各种信息对“生态环境”的理解是多种多样。本人认为“生态”与“环境”应根据各自的内涵分别使用。由于生态系统被破坏而产生的问题,则为生态问题,如森林破坏、草原和荒漠的退化,盐碱化,沙漠化,以及水生生态系统被破坏和退化等。环境其包括范围更广,环境问题应包括全球变化,自然危害,沙尘暴以及大气、水体等的污染,目前国内所指的生态环境恶化大多指这些问题。如果“生态”与“环境”均须叙及,可称之为“生态”与“环境”。“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对这两个词我并不接受,也不使用,因为我对它们没有确切的理解。据我目前的看法,在中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大多被不合理利用和开发,导致多种生态系统退化,而“生态建设”或“生态环境建设”,似乎是针对退化生态系统和环境所采取的各种恢复和改善的措施,环境问题中,有些问题通过人类的努力是可以解决的,如污染治理,需要高新技术和资金的投入。而有些环境问题人类不能控制,对全球气候变化、洪涝灾害,人类只能根据目前的科学水平,使之减轻对人类不利的影响,但不能“建设”,只可能“改善”和“保护”。“生态建设”我初步的理解是指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如人工林、人工草地、果园、农田等。其实生态学家从来也不反对建立新的人工生态系统,但应按生态学的规律,适地、适时、适草种植,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发挥良好的生态功能,当然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营造各种经济林、果园等,这些都是由人类集约经营的受控生态系统,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但亦必须考虑持续经营。目前“生态建设”的内容似乎更为广泛。我认为“生态建设”不如用“生态恢复和重建”更为确切,一目了然。恢复是指促进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为接近于原有的生态系统。重建则是采用人工措施促进其顺向演替或重新建立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新的人工生态系统。这样的用法是符合国际通用的术语,英文则可用ecological restoration。至于生态系统保护则可用ecosystem conservation。至于“环境建设”是否用环境保护与改善更为合理。我原认为“生态环境”一词已广为流传,听之任之,无能为力。但是“生态环境”及“生态环境建设”是由学术界提出的,其后被政府部门、媒体和民众所接受。当学术界认为这种提法不确切,要修正的话,只要理由充分,同样会被接受,逐步得到改变。因此我认为现在提出这些问题十分及时,很有必要,作为提出这一名词的学术界,有必要经过充分讨论和思考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从上世纪 5 0年代以来 ,中央与地方有关的专著、科研报告、区划、规划、计划中 ,以及文后所列文献 (1~ 8)中 ,都广泛使用“宜农荒地”或“宜农 (耕 )荒地”这一复合词。该词在实际使用中一直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该复合词中的“农”字 ,显然是指“农业” ,而人们对“农业”的理解 ,有时是单指“种植业”———常说的“小农业” ,有时是指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常说的“大农业” ;二是该复合词中的“荒地” ,无疑是指未被人们利用的荒芜之地 ,而在实际使用该复合词中的“荒地” ,往往又含有已被人们利用的…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有些论文在阐述一种物质被另一物质抑制时所用的专业词汇是“颉颃”,经进一步查阅,多数论文使用了“拮抗(作用)”,但也有部分刊物使用了“颉颃”“颉颃菌”等,究竟在前面所提的条件下能否使用“颉颃(作用)”“颉颃菌”或“颉颃剂”此类词语?  相似文献   

7.
产品的可靠性已愈来愈受到各界的重视。可靠性方面有两个基本而重要的术语“失效”和“故障”。由这两个基本词组成了一系列复合词,其中MTBF和MTTF这两个术语,是考核电工电子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对应的中文术语却很不统一。本文从现状出发,对它们的概念,以及国际标准术语及其定义作些分析,最后对中文定名提出一些看法。一、现状目前对应于上述4个词的中文名相当不统一,现列举于下:1.failure《英汉科技标准术语词典》(中国标准出版社编辑出版。以下简称《科标》):(1)失效;(2)故障。《电工、电子和信息技术国家标准术语辞典》(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编。以下简称《电标》):失效。《电工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1)失效;(2)故障。《电子学名词》(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1)失效;(2)故障。国家标准《GB 3187-82可靠性基本名词及定义》中有术语“失效(故障)failure”。意味着对应于failure的术语既可以是“失效”,也可以是“故障”。但在GB/T 3187-94中此条目改为“失效failure”,意味着对应于failure只是“失效”,不再又称“故障”。2.fault上述两本词典上都是“故障”。《电工名词》:故障。《电子学名词》中有复合词“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对应于“故障”的是fault。GB/T 3187-94:故障。3.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科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电标》:(1)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2)平均无故障时间。(3)平均失效间隔时间。(4)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mean operating time between failures 平均失效间工作时间;平均故障间工作时间。《电工名词》: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电子学名词》: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又称“平均故障间隔时间”。GB 3187-82:平均寿命(平均无故障时间)。GB/T 3187-94: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平均失效间工作时间MTBF,mean operating time between failures.4.MTTF(mean time to failure)《电标》:平均失效前时间。《电工名词》:失效前平均[工作]时间,又称“平均寿命”mean life。《电子学名词》:失效前平均时间,又称“平均无故障时间”。GB 3187/T-94:平均失效前时间。归纳起来,可以看出,目前对“失效”、“故障”、“failure”、“fault”的使用情况为:failure:有对应于“失效”,也有对应于“故障”。fault:只对应于“故障”。二、词典上的释义中文“失效”和“故障”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1992,1996年版):失效 失去效力。例如药品失效。故障 (机械、仪器等)发生的不能顺利运转的情况; 毛病。例如发生故障,排除故障。从以上释义看,两者不同点为“故障”是可以消除的,消除后产品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因而是暂时性的;“失效”则是不可恢复正常使用的,因而是永久性的。下面再看这两个词分别对应的英文名:《英汉技术词典》(国防工业出版社,1978年第一版),与可靠性有关的释义:failure:失败、失效、失灵、故障、事故、停车、停机、中断、损坏、毁坏。fault:缺陷、毛病、故障、损坏、失效。上述释义说明:(1)两者都是既可对应于“失效”,也可对应于“故障”;(2)failure既可表示如“失效”、“毁坏”等不可恢复的永久性情况 ,也可有如“失灵”、“停机”、“中断”等暂时性情况 。fault同样也既有“损坏”之永久性情况之意,也有“缺陷”、“毛病”类不一定是永久性情况之意。再查原文词典相关解释:《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Third College Edition》:failure:the act,state,or fact of failing;specif;a losing of power or strength;a breakdown in operation or function;not succeeding in doing or becoming.这里的3个关键词是:(1)losing,“失去”、“丧失”,既可意味是永久性的丧失,也可以是暂时失去。(2)breakdown:a failure to work or function properly:“失去正常工作或起作用”,既可以是永久性的“失效”,也可以是暂时失败。(3)not succeeding:“不成功”、“不能顺利进行”、“不能继续”。同样既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暂时性的。fault:(1)failure to have or do what is required;(2)something that mars the appearance,character,structure,etc;(3)a defect or point of defect in a circuit,which prevents the current from following the intender course.这3种情况中,第1种是指设备的工作情况。第2和3种都是指设备(电路)本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发生第一种情况的原因。如果这些问题能消除,则第一种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也就不再发生,因而是暂时性的。反之,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排除,它就不再能正常工作,因而就是永久性的。《Longman Active Study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中的有关内容如下:failure:(1)lack of success;failing失败;(2)the non-performance or production of something expected or desired未完成;未如愿以偿。这两种情况都是指工作情况,也都既可以是最终结果,属永久性。也可以是一时的,在作了一些纠正措施后,又取得成功,因而属暂时性的。fault:a mistake or imperfection错误,缺点。例如:a small electrical fault in the motor马达中的一个小毛病。从所举例来看,多半是指暂时性的问题,因为只是小毛病,是不难修复的。但也不排除不可纠正或修复的可能,因而也有永久性的可能。综上所述,基本上可以认为failure和fault都既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即两者都可对应于“失效”和“故障”。三、根据“标准”定名对于“标准”术语、规范术语,应力求做到一词一义和一义一词。我国的可靠性术语源于国际标准。在定名时除国家标准外,主要还需看国际标准。但是定中文术语要仔细推敲原文的概念,选定合适的中文术语。国家标准《GB 3187-82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及定义》中的相关内容:2.2.1 失效(故障)failure: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对可修复的产品通常也称“故障”。2.5.5 平均寿命(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life(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寿命(无故障时间)的平均值。2.5.6 平均寿命(平均无故障时间)的观测值observed mean life(observed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a)对于不可修复的产品,当所有试验样品都观察到寿命终了的实际值时,是指它们的算术平均值;当不是所有试验样品都观测到寿命终了的截尾试验时是指受试样品的累积试验时间与失效数之比。b)对可修复的产品,是指一个或多个产品在它的使用寿命期内的某个观察期间累积工作时间与故障次数之比。《电工名词》中将“失效”的英文只列failure;而对应于“故障”的英文则除fault外,还并列了failure,主要是参考GB3187-82,同时考虑实际上在电工行业中的惯用情况。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0050-191(1990)新标准中的failure条目为(191-04-01):failure:The termination of the ability of an item to perform a required function.Notes:1.After failure the item has a fault.2.“Failure”is an event,as distinguished from “fault”,which is a state.3.This concept as defined does not apply to items consisting of software only.GB/T 3187-94中的相应条目为:失效failure:产品终止完成规定功能这样的事件。对比新老标准,不论IEC标准还是国标,都有所变化。国标的变化有:(1)取消了并列术语“故障”;(2)定义的叙述有改变,将“丧失”改为“终止”,且加了“事件”以说明其性质,同时删掉了“对可修复产品通常也称‘故障’”。IEC标准的变化是加了3条注。这些变化都很重要。在国标,不再将“故障”作为可修复产品的术语,即不论是可修复产品还是不可修复产品,对应于failure的术语都是“失效”;同时,按照IEC新标准,明确“失效”是一个事件。在IEC新标准,通过“注”,明确了failure与fault的不同性质:failure是产品在执行功能中所发生的不良情况,称之为event(事件);而fault则是产品的state(状态),即产品中所存在的缺陷。同时说明在发生failure事件后,产品必有fault。(笔者认为,说法应是产品存在fault是发生failure的原因,只是在发生failure后才被发现。)从上述分析看,按新标准,《电工名词》中“故障”条目的英文并列failure,《电子学名词》中“故障”的英文用failure都是不合适的。“故障”的英文只应是fault。然而对应于failure的术语是否就是“失效”,却还值得推敲。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失效”是永久性的。现在就按照这样的理解来探讨。单凭failure的定义,还不足以确定中文的定名,还必须考虑使用此术语的复合词的定义才能真正弄清楚failure的性质和意思,主要的几个术语是:191-10-03 time between failures (failures之间的时间):一个业经修复的产品的两次相继failures之间的持续时间。191-10-04 operating time between failures(failures之间的工作时间):一个业经修复的产品的两次相继failures之间的工作时间的总持续时间。191-10-02 time to failure(failure前时间):一个产品从它首次置于能工作状态的时刻起,直至failure的工作时间的总持续时间,或者从它恢复的时刻起直至下一次failure的工作时间的总持续时间。191-10-01 time to first failure(首次failure前时间):一个产品从它首次置于能工作状态的时刻起,直至failure的工作时间的总持续时间。191-01-02 repaired item(业经修复的产品): 在一次failure后事实上已修复的可修复产品。191-01-03 non-repaired item:(未经修复的产品):在一次failure后未经修复的产品。注:未经修复的产品可以是可修复的,也可以是不可修复的。综观以上各条,可以作出如下几点理解:(1)有些产品是可以修复的。这种产品一经修复,故障就消除。因而在它工作中出现failure时,它并非永远丧失了执行所需功能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对这种产品而言,failure并非永久性的。也因此,才有可能会发生不止一次的failure。术语“failures间的(工作)时间”只适用于经修复的这类产品。(2)对于不可修复的产品,在它工作中一旦发生failure,就一定是永久性的。因此,就只可能发生一次failure。所以对这类产品适用的是“failure前时间”。(3)“failure前时间”用于可修复的产品时,可以指第一次failure前的时间,也可以指从恢复时刻起至下一次failure时止的时间。(4)“首次failure前时间”只适用于可修复产品。上述对4条术语所适用的产品类型的理解是根据其定义分析得出的。而在美国国家标准ANSI/IEEE std 100-1984中则在术语后都用括号写明适用范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repairable items) (reliability)”、“mean time to failure (non-repaired items)(reliability)”。根据以上定义,可以得出结论:failure并非一定是永久性的事件。对于不可修复的产品,failure必是永久性事件。而对于可修复的产品,则大多是非永久性事件。可以认为“failure”并非一定指永久性的“终止……能力”。按照这样的理解,如果《现代汉语词典》中以“药品失效”为例来解释“失效”的意思和性质,有失全面。实际上“失效”不一定具有永久性的含义,则可以将对应于failure的术语定为“失效”;如果“失效”确只具永久性的含义,则不应定名为“失效”,建议定为“失灵”。解决了基本词的定名,则其复合词的定名也就随之可定。对应于failure的术语或用“失效”或用“失灵”:MTBF原为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的缩写词。IEC新标准中此术语有一注“在英文中,在此意义上的缩写词MTBF现反对使用”。MTBF现定为另一条目mean operating time between failures的缩写词。中文定名可按新国标的7.2.9条用“平均失效间工作时间”,或改定为“平均失灵间工作时间”。MTTF(mean time to failure)对应的新国标的是7.2.7条“平均失效前时间”。这虽然与原文术语完全对应,但IEC标准定义中明确这里的time实际是operating time。故中文术语应反映出此确切含义定名为“平均失效前工作时间”,或改定为“平均失灵前工作时间”。英文则可不改。MTTFF(mean time to first failure)对应的新国标的是7.2.6条“平均首次失效前时间”。和前条MTTF的情况相同,可(或者)略改国标的7.2.6条,定名为“平均首次失效前工作时间”;或者改定为“平均首次失灵前工作时间”。四、结论1.对应于fault的中文名定为“故障”。2.“失效”是否就意味着永久性情况,需先确定。请语言学界作出结论。3.“失效”若可以是永久性,也可以是暂时性的,则对应于failure的中文名可定为“失效”。4.“失效”若一定指永久性的情况,则对应于failure的中文名建议定为“失灵”。5.组合词中的基本词的定名一律按以上原则。* 褚善元教授是电工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06,(19):35-36
美宇航局“发现”号航天飞机执行STS-121任务的7名宇航员已经平安归来,可你了解每位宇航员都随身携带了哪些物品吗?“发现”号是美宇航局第115次发射的航天飞机,也是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以来第二次航天飞机飞行。这次飞行,除了将7名宇航员送入太空,还向国际空间站提供了5100吨补给和设备,同时还测试了航天飞机的安全技术,对国际空间站进行了修复。另外,与“发现”号太空英雄们同行的还有数千只果蝇,它们被用于从事了解人类免疫系统的实验。在航天飞机一个角落处放着一个柜子,被称为“正式飞行用具箱”,里面装着美宇航局及其合作伙…  相似文献   

9.
美国遭到的恐怖袭击事件产生了一整套新词汇。这套词汇在美国2001年度词汇奖中囊括多项奖项。美国方言学会将本年度词汇大奖授予了9月11日纽约和华盛顿遭受的恐怖袭击事件的缩写“9·11”。这次评选是1月4日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方言学会年度会议上进行的。这次评选的奖项主要包括最富创造性的词汇、最委婉的词汇和最无礼的词汇等,以及最能体现2001年精神的词汇。最富创造性的词汇是“自杀性爆炸手”,它是指2001年12月,在一架飞往美国的班机上,一名男子被发现在鞋中藏有炸药。而最委婉的词汇被授予了“摘菊使者”,它指的是美军在阿富汗使用的一种毁灭性的空袭炸弹。在最有用的词汇中,“面容鉴定”与“二手话”得到了相同的选票。前者是指对人群进行录像以找出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的工作;后者是指无意中从手机上听到的谈话。“Osamaniac”用于描述对本·拉丹具有性吸引力的女子,它获得了“最不可能沿用的词汇奖”。(摘自《参考消息》2002年1月7日)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认为,理论上人类寿命有120岁,乌龟有150岁,狗有20岁。这种物种之间的寿命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科学家已经在若干个物种里找到了跟寿命有关的基因,其中既有延长寿命的“长寿”基因,也有缩短寿命的基因。生物体内有一种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叫活性氧,也叫自由基,与机体老化、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细胞氧化会造成细胞损伤或老化,而“长寿”基因的产物能防止细胞氧化,从而使人长寿。还有些基因的产物能修复受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下,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际,中国人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是语言方面问题。赵启正在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四届全国理事会会议开幕式的讲话中曾提过:“语言环境是重要的投资环境。”然而,在我国各地,公共场所的英译名却错误百出,令人莫名其妙,啼笑皆非,有时简直不堪入目,大有用洋文出洋相的样子。当然,这不是一篇小文章能说清楚的问题,本文拟辨析的是某些严重混乱的用语。这类问题出现频率最高,反映出部分译者对措辞的内涵及其使用环境把握不准确,同时欠缺背景知识,有时译者甚至对所译场所本身了解不透彻。1.何谓rest room?某校的“教师休息室”被译为“Teachers' Rest Room”,一家“开心休闲屋”被译为“Happy Rest Room”。但rest room指的是“a public lavatory; cloakroom,公用盥洗室,衣帽间”[1]。翻译这类型的场所可考虑用lounge、lobby、vestibule或foyer[1,2]。据说那所学校一个新来的外教有一天火急火燎地冲进去,结果可以想象。如此想当然的字面翻译真是令人尴尬。2.是wineshop还是restaurant?一些“酒家”被译为“Wineshop”;“台中酒楼”被译为“Taizhong Wineshop”。在英文里,wineshop指的是“a cafe or tavern that specializes in serving wine”,专指供人喝酒、小憩之处[3],而中国人所说酒馆、酒楼、酒肆或酒家其实就是饭店、餐馆,英文都应是restaurant。3.是high school还是middle school?大多数有高中的“中学”被译为“middle school”,此词实际只指初中和高一的阶段:a school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and high school[4]。有高中的中学应译为high school,用middle school其实是把自己降格了。4.何来purchase center?“福州购物中心”英译中的“PURCHASE CENTER”是不规范的自创表达法。 牛津、剑桥、韦氏和朗文工具书都查不出purchase center 这样的词条,也咨询了英美人士和留学海外的学子,都认为没有此说法。英语有shopping center,但所指购物场所很大,而且常在市郊;而福州购物中心一则占地与规模都很小,二则地处市中心附近,因而也不宜这么翻译,充其量,“福州购物中心”就是“department store”(百货商店)。5.corporation是什么?“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集团公司”被译为“Fuzhou Changle International Airport Group Corporation”。corporation指“Groups of persons authorized to act as an individual,e.g.for Business purposes”[1],实际上该词本身有总公司的意味,因而group是多余的,有些总公司就是用这个词来表示。查一些影响较大的词典都没有发现group corporation,但有group company之说。“福建省物资(集团总公司)”的译名“FUJIAN PROVINCE MATERIALS GENERAL CORPORATION”,“东百集团有限公司”的译名“FUJIAN DONGBAI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福建金福集团公司”“Fujian JiFu Group Corporation”也有同样的问题。类似的,“福建省化工建材总公司”被译作“FUJIAN CHEMICAL INDUSTRIAL BUILDING-MATERIALS GENERAL CORP”,这里GENERAL也是不必要的。6.square,plaza分别指什么广场?“新侨联广场”有个售楼展示厅,译名是“NEW QIAOLIAN SQUARE”。笔者走访了该处工作人员,获悉这是一个商业性质的写字楼群,附带银行等设施。但该处用square是不合适的。该词意为“four-sided open area,eg,in a town,used as a garden or for recreation,or one enclosed by streets and buildings”,“buildings and street surroundings”,“blocks of buildings bounded by four streets; distance along one side of such a block”[1]。可见“新侨联广场”不能用square来翻译,因为与以上定义相差太远。square所能指的广场大概相当于“天安门广场”、“五一广场”之类。其实这样的地方应该用 plaza,意为“a complex of stores,banks and movie theatres,etc”[5]。目前我国新出现的众多的广场,如“国贸广场”、“财经广场”,大都源于该词。有意思的是“新侨联广场”在展示厅里用square,而其内部资料却用plaza,显然这两处是不同的人翻译的,连协调工作都没有做好。7.store、shop规模有多大?store是一个卖东西的地方,“shops selling many varieties of goods”[1],shop意思相近,指“building or part of a building where goods are shown and sold retail”[1],规模并不大。目前,这两个词被滥用了,结果往往是把自己降格了,不能表达许多商业场所本身所具有的规模。比如,“先施商场”被译为“Xianshi Store”。如果用该词翻译先施商场的一楼尚可,但其他楼层是娱乐场所,因此宜用plaza或mall,后者指“a large retail complex containing stores and restaurants in adjacent buildings,or in a single large building”[5]。“蓝登百货”是综合百货商店,规模不小,其英文店招却为“Randon Shop”,问题类似上述。“华都商场”也被译成了“Hua Du Store”。当然,store在国外也有用来指很大的商店,有的建筑面积达二十几万平方米,服务员上班时穿溜冰鞋工作,但此时所用的是合成词hyperstore,目前我们国内能冠以该词的店铺可能还非常少。8.是city area还是downtown area?路牌“市区”被英译为“City Area”。中文所说的“市区”指的是人口和房屋建筑比较集中的闹市区,这样的地方国外称Downtown Area或Downtown District[6]。而city指的是整个城市,既包括了闹市区,也包括了郊区。此外,还应重视术语音译的规范化问题。“华都”被音译为“HUA DU”是不合适的。根据《现代汉语》[7],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词与词分写;专用名词和专用词组的每个词开头要大写;标题可以全部大写,也可以每个词开头的字母大写,有时为了美观,可以省略声调符号。“华都”作为牌子,拼音合写会比分写合理,就是说“Huadu”较适宜,拼成一个词。但在街头巷尾的翻译中,分写的居多,如:东湖宾馆(DONG HU HOTEL)、世禄小吃店(Shi Lu)、彩虹美发屋(CAI HONG)、名流(MING LIU)、咪咪美容美发屋(MI MI)等等。类似的,汉语地名术语的英译不规范问题也很严重,像“福州”、“福建”在许多场所被写成“Fu Zhou ”、“Fu Jian”,比如:“福州百货集团公司”“FU ZHOU BAI HUO JI TUAN GONG SI”。这类问题随处可见,不再赘述。很多译法有待统一规范。福建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大型工具书《20世纪中国学术大辞典》的体例规定:地名应凑足两个音节,比如“闽江”应译为 “the Minjiang River”,“鼓山”为“the Gushan Mountain”,“武夷山”为“the Wuyi Mountains”,目前这些地方在不同的文献里翻译很不统一,有很多混乱。福建某旅游胜地的“三姐妹峰”竟被译为“Mount Three Sisters”,在当代美国人的口语用法中,mount是有关性行为的猥亵之词,于是美国游客到了景点哑然失笑,俨然到了色情场所一般,这严重地损害我国对外开放的形象。引进国外产品,要注意援用原来的术语,不能擅自音译。“精工摩托车维修行”的招牌中,“川崎”被译为“CHUANQI”,“本田”为“BENTIAN”,“铃木”则为“LINGMU”,但这些品牌都有既有的英语对应:“Kawasaki”,“Honda”与“Suzuki”。“福日大厦”被译为“FURI BUILDING”,其实“福日”有既成表达法“Hitachi Fujian”。“维纳斯鲜花店”被译为 “Weinasi flowers” 。“维纳斯”音译于英语Venus,反用汉语拼音“Weinasi”,这样罗马神话传说中司爱和美的女神则变得面目全非,然后穿上中国的小棉袄。而且鲜花店也译错,应为“Florist”。街上的翻译绝大多数按这样一个模式:店名+性质,如上译。但在国外一般只用店名,比如美国的“梅西超市”,就叫“Macy”,没有在其后加上supermarket或hyperstore之类表示性质的词,按这个做法,“先施商场”就是“Xianshi”,“华都商场”的翻译是“Huadu”。然而这种地道的译名显然在相当时间内不会被店主接受,因为店主生怕人不知其生意的名头,于是中国各地满街都是中国式的译名。在现阶段,我们还只能呼吁术语的规范化,至于地道的问题还需要一个更长的过程来解决。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公共场所的英译名问题,对谬误之处应及时加以改正,尽快实行归口管理,注册翻译。* 本文涉及的店名有些是全国性的连锁店,本文所指的大都在福州,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有些论文在阐述一种物质被另一物质抑制时所用的专业词汇是“颉颃”,经进一步查阅,多数论文使用了“拮抗(作用)”,但也有部分刊物使用了“颉颃”“颉颃菌”等,究竟在前面所提的条件下能否使用“颉颃(作用)”“颉颃菌”或“颉颃剂”此类词语?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四个字连起来用是不恰当的。“生态环境建设”一词,当然也不宜使用。但“生态建设”这个词应该还是可以用的。我们进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时,就用了这个词。我们专题的名称就是:“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生态建设”一词若译成英文应该是“ecological restoration”。其内涵包括了修复、重建、建设等概念,比“ecological construction”要宽泛一些。后者一般仅指工程建设。有人认为提生态建设就会鼓励人们搞人工生态系统。有人认为提生态建设就会鼓励人们搞人工生态系统。实际上,人工生态系统建设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在黄土高原,有些陡坡当然要靠自然修复,但是很多地方只能靠人工修复,如建梯田、种草、造林等。又如,北方冬春草场很少,就必须建设人工冬春场草地,以适应现代畜牧业的需要,使冬场和夏场能够平衡起来。这是放牧业必须走的道路,必须要建设。再如耕地都是人工生态系统。不要人工系统,只能都回到自然去,回到原始社会中。中国有不少生态问题,有很多退化生态系统,如果没有人工的建设,不建立一系列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在有一种观点,凡是自然的,都不能动,动了就是不符合生态原则。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4.
北京有些地方拉闸限电了,节约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作为办公室动物,讲究绿色与环保,最in最有品。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台湾某大学提倡办公室环保基本理念,用“5R”来总结:(1)Reduce废弃物减量;(2)Reuse再利用;(3)Recycle资源回收;(4)Repair物品修复;(5)Refuse拒绝购买不符合环保概念的产品。好,实在是好。小时候看德国电影《英俊少年》,海因切的爷爷是个大老板,去公司检查工作,看到一张纸只用了一面就被扔掉,大发雷霆。当时觉得这是资本家抠门的表现,没有想到人家实际上还倡导了环保呢。回到主题,综合周围朋友的意见、经验,提出办公室环…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生物学教学》2000年第6期刊登了《生物与生物学辨析》一文,就中学生物课程应叫“生物”还是“生物学”从名词辨析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接着,该刊2002年第5期又刊载了《生命科学的教材取名<生物>名不副实》和《中学生物学课程不能以“生物”作为教材名称》两篇文章,也一边倒地认为中学生物课程应取名“生物学”而不是“生物”。于是,生物学科名称之争再度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兴趣。虽然如此,但教育界对这两个概念的使用仍非常混乱,人们似乎并没有理会这些争论。二、问题的讨论其实,关于“生物”与“生物学”的名称之争,历史上也曾有过。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不少大学教授就“生物系”的称谓提出过批评,当时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要求使用“生物学系”。但事实上,到今天为止国内各高校使用“生物系”称谓的还是占绝大多数,只有少数改用“生物学系”、“生物科学系”或“生命科学系”等。在英文中,“生物学”(biology)与“生物”(living beings或organism)是很容易区别的,前者指一门科学,后者指一种有生命的物体。但在中文里,使用就有些复杂。笔者认为,生物与生物学两个概念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互用,但有些情况下则需要严格区分开来。(一)可以互用的情况这种情况很多,比如生物系——生物学系;生物教育——生物学教育;生物教学——生物学教学;生物教师——生物学教师;生物课程——生物学课程;生物实验——生物学实验;生物课——生物学课等等,是经常被混用的。按照英文的翻译,当然后者更准确,比如“biology teacher”直译就是“生物学教师”;“biological education”直译就是“生物学教育”。那么在前者中使用“生物”是否算错呢?笔者认为,不能算错。一方面从约定俗成的角度讲,叫“生物”有其便利性(简单顺口),比如生物教师、生物系、生物课等已在口头语和书面语中被固定下来。另一方面,使用“生物”的表述也是解释得通的,而且这里的“生物”仍可以指有生命的物体。比如“生物课程”是意指研究生物的一门课程;“生物实验”意指研究生物的实验;“生物教师”意指教授生物课的教师。当然,这样互用的话,又很容易给科研和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比如进行文献检索,假设你到图书馆查阅一本名为《生物学教育心理学》的书,如果输入“生物教育心理学”就有可能查不到。(二)需要严格区分开的情况当然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生物”与“生物学”都是可以通用的,关键是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一种是作为专业,应称为“生物学专业”或“生物科学专业”,不应称为“生物专业”;二是作为科学,应称为“生物学”。如果作为学科,既可以称为“生物”也可以称为“生物学”,但作为科学,只能称为“生物学”而不能称为“生物”,比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大学生物学等。生物科学是对客观现实的生命自然界及其规律的逻辑反映,生物学科则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生物科学中选取的教学内容,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物科学的体系囊括了人类积累起来的一切有关的生物学知识成果;生物学科则是旨在实现教学的课题、目标,从生物科学中选择和组织的最基本的知识而构建的体系。生物学教材的选择、排列不应当仅仅凭借生物科学的逻辑关系,还必须受学生的心理发展条件的制约。生物学教材排列的系统性就是生物科学的逻辑体系经过教学心理学改造后的变形。所以,就教科书而言,中学教科书是科普性质的,科学体系并不严谨,称为《生物》比较合适;大学教科书是专业性的,科学体系非常严谨,应该称为《生物学》。当然,也有些情况下只能使用“生物”而不能用“生物学”,比如“生物工程”、“生物分类学”、“生物心理学”等,这里是将“生物体”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将“生物学”作为研究对象。(三)前后使用需要一致对于第一种情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论著或同一体系中应前后一致。比如不应当时而称“生物教师”和“生物教学”,时而又叫“生物学教师”和“生物学教学”。其实这种情况在专业论著和国家课程文件中也时常出现。关于课程文件,“生物教学大纲”和“生物学教学大纲”在过去都同时使用过,现在我国新的初、高中则统一改用“生物课程标准”的称谓。但是作为“生物课程标准”的实验教科书,叫法又不一致起来,有称《生物》的,也有称《生物学》的。比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教科书使用的是《生物》;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教科书则使用《生物学》。更有意思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与初中《生物学》配套的高中教科书又改称《生物》。事实上由口头语和不规范书面语的顽固性造成的混乱在专业性的表述中将会长期存在。这正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尴尬。对此我本无权置喙,但终觉这里面的确有些问题值得探讨,故不揣深浅,权作巷议,期专家斧正。  相似文献   

16.
《新闻晨报》刊登的《“反伪斗士”打假被指造冤》一文,报道了原国家计委副司长“严科学”严谷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宋振海等多位科学家对“反伪斗士“”科技打假”行为的质疑,以及“反伪斗士”对相关事件的回应。“三大冤案”究竟能否成立“?反伪斗士”们的种  相似文献   

17.
近半世纪来,生理学科的迅速发展使得形态学科相对地显得有些“停滞”。于是,有人说:“形态学已经没落了”。“解剖学思维”及解剖学方法被认为是过时的、笨拙的。似乎,形态学科真巳处于山穷水尽的地步。在某些国家,甚至只把生理学作为“一切医学科目及不同专业医生的实践工作的理论基础”,别的基础理论学科则不能与生理学并提。恩格斯在上世纪末所总结的“形态和机能相互制约”的原则表面上虽无人正面否定它,但不少贬低甚至抛弃形态学的“大生理学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8.
医院是“生命修复工厂”,医者便是“生命工程师”。医者大慈,治疾如春。吴良平就是这样一位严谨认真、勤于专研、医术精湛并有着高尚医德的“生命工程师”。21世纪以来,糖尿病成为人类的新灾难,作为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医者父母心,为了打好这场世纪之战,被业界评为糖尿病外科手术演示的著名专家吴良平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非典型肺炎这一名称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个世纪的30年代末,原指起病隐匿,肺部体征较少,预后较好的区别于普通细菌性肺炎的一组疾病。到了60年代首先发现肺炎支原体是这组疾病的主要病原体,随后又有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嗜肺军团菌、伯氏立克次体等病原体被包括进来。但直到2002年美国国立卫生院仍然只将由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与肺炎衣原体引起的肺炎称为非典型肺炎。这些肺炎的致病原都在细胞内繁殖,只有在胞内浓度较高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才有效。这种概念与我国大多数临床医生所理解的非典型肺炎是一致的,是否有公认的更广义的非典型肺炎概念?似乎值得进一步商榷。在病因明确之前暂且称为“非典型肺炎”、“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未尝不可,但可能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也不利于治疗。另一方面,笔者也不赞成将该病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顾名思义,SARS是指严重的呼吸病症,是国外学者在对该病认识很肤浅时的权宜称呼,而该病并不是所有病例都表现得很严重。SARS的称呼也令人觉得有些神秘感,且多少有些恐怖,西方人也将SARS视为“神秘的致死性肺炎”的同义语。如果病因已明确可称为“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综合征”,似乎更符合该病的实质。 (2003年6月)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3,(4):32-33
课题针对我国城乡结合部复合污染菜地土壤,通过高效修复植物和低积累蔬菜品种筛选,研发高效修复微生物菌剂和复合强化修复剂,探索复合污染菜地土壤“边生产边修复”模式,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污染土壤植物系统修复理论与技术体系,为解决我国大面积中轻度污染菜地土壤农产品安全生产和保障人体健康提供科学理论与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