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1.
在医药领域,蒙脱石具有多种优良药用辅料性能,开发潜力巨大。对蒙脱石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是对蒙脱石作为抗肿瘤药的缓、控释制剂载体的研究,近年来亦有对其作为矫味和降低毒副作用载体的研究。分两大类概括总结了蒙脱石作为药物载体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科研工作者做蒙脱石给药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生态环境”与“生态建设”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和生态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受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我国长期普遍使用的"生态环境建设"的提法,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质疑,在钱正英、沈国舫、刘昌明三位院士的建议下,国务院责成全国科技名词委召开专题研讨,并提出意见。在5月18日召开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虽未完全达成共识,但讨论热烈深入。本刊特辟此专题,刊载讨论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的提法在国内广为流行,对这一提法我并不认同,也不使用。“生态”与“环境”是两个不同概念,二者虽有密切联系,但又有不同内涵。生态的重点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离开了“相互关系”的内涵,那么就分别成为“生物学”与“环境科学”,生态学是一门生物与环境的交叉学科。我曾试图解读“生态环境”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以浓硝酸与纯Cu片反应产生的NO为媒介探究浓、稀硝酸的氧化性,并探讨使浓硝酸与纯Cu片反应溶液颜色呈绿色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浓硝酸可以把NO氧化为NO2,具有强氧化性,而稀硝酸不能把NO氧化为NO2,其氧化性弱于浓硝酸;浓硝酸与纯Cu片反应溶液颜色呈绿色是由于溶解了NO2气体,可以通过加热或通入氮气等将NO2气体赶走使溶液由绿色变为蓝色.  相似文献   
5.
钢管舞在我国健身俱乐部是一项新潮、时尚的健身运动项目,同时也颇受人们的争议.通过问卷调查、访问、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桂林市健身俱乐部钢管舞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钢管舞的健身效果深受女性消费者的青睐、而人们对钢管舞的认识偏见、教练员的紧缺和教学条件欠佳是制约其推广普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要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具有重大意义。这个理念内含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时代高度,思想建党、政治生态、政治定力的党建高度以及"四个全面""四个伟大""三大历史任务""五位一体"统揽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于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法、文献法以韶关学院非体育专业56名女生为对象,对选修健美操课程可塑造形体的功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健美操训练后可以使大部分女生身体成分发生变化,体重、三围等身体各个指标均有不同的变化,同时也证明:通过科学系统的健美操锻炼运动,对改善女生的形体有明显的作用,达到一定的健身美体目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的提法在国内广为流行,对这一提法我并不认同,也不使用。“生态”与“环境”是两个不同概念,二者虽有密切联系,但又有不同内涵。生态的重点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离开了“相互关系”的内涵,那么就分别成为“生物学”与“环境科学”,生态学是一门生物与环境的交叉学科。我曾试图解读“生态环境”的含义,是否是指“生物圈内对生物包括人在内产生影响的环境因子”或是“对生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直接影响的自然环境”。这是把生态作为环境的形容词来解读,看来也不合理。从有的文章中看来,是把生态与环境有并列的意思。目前各种信息对“生态环境”的理解是多种多样。本人认为“生态”与“环境”应根据各自的内涵分别使用。由于生态系统被破坏而产生的问题,则为生态问题,如森林破坏、草原和荒漠的退化,盐碱化,沙漠化,以及水生生态系统被破坏和退化等。环境其包括范围更广,环境问题应包括全球变化,自然危害,沙尘暴以及大气、水体等的污染,目前国内所指的生态环境恶化大多指这些问题。如果“生态”与“环境”均须叙及,可称之为“生态”与“环境”。“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对这两个词我并不接受,也不使用,因为我对它们没有确切的理解。据我目前的看法,在中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大多被不合理利用和开发,导致多种生态系统退化,而“生态建设”或“生态环境建设”,似乎是针对退化生态系统和环境所采取的各种恢复和改善的措施,环境问题中,有些问题通过人类的努力是可以解决的,如污染治理,需要高新技术和资金的投入。而有些环境问题人类不能控制,对全球气候变化、洪涝灾害,人类只能根据目前的科学水平,使之减轻对人类不利的影响,但不能“建设”,只可能“改善”和“保护”。“生态建设”我初步的理解是指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如人工林、人工草地、果园、农田等。其实生态学家从来也不反对建立新的人工生态系统,但应按生态学的规律,适地、适时、适草种植,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发挥良好的生态功能,当然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营造各种经济林、果园等,这些都是由人类集约经营的受控生态系统,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但亦必须考虑持续经营。目前“生态建设”的内容似乎更为广泛。我认为“生态建设”不如用“生态恢复和重建”更为确切,一目了然。恢复是指促进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为接近于原有的生态系统。重建则是采用人工措施促进其顺向演替或重新建立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新的人工生态系统。这样的用法是符合国际通用的术语,英文则可用ecological restoration。至于生态系统保护则可用ecosystem conservation。至于“环境建设”是否用环境保护与改善更为合理。我原认为“生态环境”一词已广为流传,听之任之,无能为力。但是“生态环境”及“生态环境建设”是由学术界提出的,其后被政府部门、媒体和民众所接受。当学术界认为这种提法不确切,要修正的话,只要理由充分,同样会被接受,逐步得到改变。因此我认为现在提出这些问题十分及时,很有必要,作为提出这一名词的学术界,有必要经过充分讨论和思考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