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普元软件公司荣获“2004”05年中国信息技术创新最具潜力企业”大奖,普元软件的CTO黄柳青博士荣获“2004-05年中国信息技术创新人物暨年度CTO”,普元软件的标志性产品EOS’”被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评为“2005最佳面向构件中间件”奖时,中国软件业界诞生了一只耀眼的凤凰。  相似文献   

2.
徐卫华 《科技潮》2004,(8):29-29
“北京软件引擎行动”是由北京市软件产业促进中心推动,目前已全面启动。其主旨是为积极贯彻新时期“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的总体设想,落实北京软件产业“长风计划”工作方案,做为软件领域落实“三大科技行动”的重点组成项目。2004年7月16日,主题为“中国软件企业国际化与企业做强做大”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在北京开幕。北京众多优秀软件企业以“北京软件引擎行动”为主题参加了本届软博会,参展的内容有部分卓越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北京美髯公科技的集成国产办公软件OA系统,艾旺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的i1GeOTM、北京红…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的迅速扩大和迅速升级,高端的外包服务人才为企业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而作为上海浦东地区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标志,张江创新学院开始联手多家跨国软件企业,打造“高端人才培训基地”,以“国际联盟”的形式推广“中国服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近来,应用软件企业的一系列并购让人眼花缭乱。全球ERP软件的两大巨头“SAP”与“甲骨文”明争暗斗,大打出手;中国ERP市场的老冤家“用友”与“金蝶”各自为政,新新企业还在不断崛起。在ERP软件市场上赛跑,到底谁主沉浮?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见分晓。  相似文献   

5.
李强 《今日科技》2002,(12):30-31
自去年朱基总理访问印度并向“印度象”开放中国市场以来,迄今进入中国的印度软件企业已经超过15家;今年1月科技部召开十几次“中国软件业如何在两年内赶超印度”的密会,以及后来接二连三的中国媒体相关报道,加深了兵临城下、时不我待的印象。沈阳东软集团总裁刘积仁这样评价这场迟来的竞争:“未来五年对我国软件业而言是关键的五年,假如五年之内无法翻牌,我国软件业可能前途渺茫。”虚拟的战争在欧美市场,中国软件企业并没有发展到足以与印度公司抗衡的地步?而在国内软件市场,中国软件企业的真正对手是拥有核心技术的欧美公司和日…  相似文献   

6.
一家业内卓有盛名的软件公司遭遇“震荡”,凸现中国本土软件企业的艰难跋涉。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技》2006,(5):I0008-I0008
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是由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1月注册成立于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资金1200万美元。公司被认定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软件企业、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重点骨干企业;获得了“2004年中国最具竞争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百强”、“2005年中国最佳100新产品企业”、“2005年中国改革先进示范企业”和“2005年杭州市最具成长(潜力)型中小企业”等荣誉。  相似文献   

8.
林力 《广东科技》2002,(12):35-38
美国《商业周刊》杂志曾有一篇文章写道:“中国有出色的硬件公司,但在软件领域却无所作为。”是的,在全国五千多家软件企业中,每年销售额能够上千万的企业屈指可数。 然而,最近有很多软件厂商宣称,中国软件业的春天就要来了,中国软件业将继中国互联网成为市场  相似文献   

9.
《上海信息化》2009,(8):93-93
在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咨询管理高峰会议上,上海源天软件有限公司被评为“2009中国最具实践力管理软件企业”。为发挥我国管理咨询行业“智库”的功能,在企业“化危为机”中发挥更大价值和作用,上海源天软件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此次咨询管理高峰会议中特别捐赠出40套共计2000万的管理软件。目前捐赠的20套“咨询公司管理解决方案”已经花落“中国管理咨询机构20强”企业,剩下的20家“协同知识管理平台”受赠者仍在紧张的筛选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3月举行的“2001年中国十大软件领军人物”颁奖典礼上,王文京说“我们一定会在3-5年内赶超印度软件。”作为软件业的领军人物,王文京不太愿意宣传个人,而希望宣传企业。王文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记者问“你的个性是不是影响了用友的企业性格?”他说“可能多少有一些影响,但我们强调集体,不强调个人。”  相似文献   

11.
2002年,是中国电子政务中兴之年,北京俊和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只想做软件”转向国内电子政务市场进军的一年。“误打误撞”竟使这家公司成为“中国电子政务百强企业”。作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俊和是提倡“一站式”到“一城式”,进而到“全程式”总体综合解决方案的探索者和先行  相似文献   

12.
《广东科技》2007,(12S):27-27
一直以来,科技部火炬中心通过科技计划、组织创新、网络化服务和软件产业基地环境建设,支持中国软件出口工程企业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中国软件出口工程企业提高软件出口和外包承接能力,并向软件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转移,形成一支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的“国家队”,使中国软件出口工程(COSEP)成为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IT发展史上,软件大约算是最为失败的产业。现在的大腕级IT企业,几乎都是从搞软件起家,却都没有在软件产品上发迹,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在反思,政府部门也在研究。从DOS版的WPS开始,金山在软件这一行已经奋斗了十几年。恒基伟业推出“商务通”才一两年。但是,笔者接触到的人士多数都购买了“商务通”、却很少有人买WPS2000。这又说明了什么? 1999年以来国内民营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最热闹的一件事便是“二板市场”。如同往年流行的“资本经营”、“企业重组”、“买壳上市”一样,大约会有一两年的高调,然后便偃旗息鼓刀枪入库了。 一向审慎低调的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何以尚未认真“相亲”之时,便一反矜态地投怀送抱呢,窃以为除了上市融资的商业需求外,不免迂回地表达了几个特定的情结。  相似文献   

14.
全世界超过二十年历史的PC软件企业只有两家:微软和欧特克。为了一份中国情结,他曾舍欧特克而接掌当时危机四伏的微软中国;二年后,他带着无尽的辉煌和北京政府采购的惨痛教训重返欧特克——成立中国特委会、非暴力反盗版……誓将“中国特色”进行到底的高群耀屡建奇功,成为软件界最特立独行的“变通型”掌门人。他的经历、他的感悟,铸就了一本“跨国公司本土化”的活教科书。  相似文献   

15.
BSA在中国的反盗版之路可谓双管齐下,一方面配合执法,另一方面通过SAM对企业进行教育培训,潜移默化地向用户灌输使用正版“反软件盗版”的理念。对BSA来说,在中国反盗版就是要打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持久战!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9日,由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办的“IPChina2011第七届中国软件与集成电路知识产权主题论坛”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助力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关注商业秘密保护”。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软件服务业司、电子告息司、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及企业的代表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17.
《上海信息化》2006,(11):86-87
近日,江苏省省长梁宝华与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软件与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Renee James在南京签署备忘录,宣布在中国江苏省投资建立“英特尔江苏软件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该计划由三部分组成:激励本地企业家自主创新的“英特尔软件企业创新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15(4):F0003-F0003
2008年5月20日至25日,我院软件学院组队赴深圳参加由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金蝶杯”全国企业经营实战模拟精英赛决赛,表现突出,获得团体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以“外包”响誉国际的印度软件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市场,这些来自南亚的巨擎令业界广为关注!而3年时间过去了,这曾经的焦点,如今在中国市场上却风光不在。走近印度IT企业——究竟是什么令“印度象”在华裹足不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理财管理,本软件根据企业对财税信息的具体需求,通过严格的采集、筛选、编辑、校核、建立了完整的“中国税收法规查询系统”。该系统是ADO技术,线程同步技术,和软件注册技术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