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重庆市小城镇土地利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揭示重庆市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现状特征,分析了小城镇土地利用在用地规模、用地效益和土地供给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庆市小城镇土地持续利用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成渝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都市和重庆市土地利用为例,建立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中的权的最小平方法对重庆和成都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00-2007年,成渝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持续增长;与成都市相比,重庆市土地利用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都比较低,且增长较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结合两市土地利用现状,提出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杭锦旗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杭锦旗土地利用现状,探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即土地适宜评价的原则与依据、评介区域的划分、土地评价系统和评价因素(因子)的确定等。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因子)何等绵确定方法是搜集、整理基础资料与实地踏查相结合初选评价因素(因子),利用派生特尔斐法并结合实地校核,最张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介因素(因子)体系。  相似文献   

4.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聊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3大准则、21项单因子组成的聊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体系,通过征求专家意见,运用AHP方法确定了单因子的权重;运用模糊变换原理与最大隶属度原则来分析和评价模糊系统的方法,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结果显示,聊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总体程度较高.从准则层分析,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一般,集约利用程度和综合效益较高,基本符合聊城市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土地利用已经步入基本合理阶段.同时,对今后聊城市土地利用提出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进土地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3个方面的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临沂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人文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临沂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引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人文驱动因子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是衡量城市宜居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首先,以重庆市主城9区为例,以建设物投影面积占各街区土地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在构建样本区域建筑密度及其影响因子空间数据库(ARCGIS)的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构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模拟模型;其次,通过邻域因子的选择与否检测邻域因子对开发强度仿真结果的影响;最后,利用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对全局数据(重庆市主城9区)进行仿真,预测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1)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空间分布趋势;2)通过不同方案对比,发现当增加邻域驱动因子后,平均误差、标准差和误差精度都得到明显改善.研究表明:合理的驱动因子选择对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仿真结果至关重要;尽管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不能显性地反映城市集中连片区域土地开发强度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在数据充分的情况下,基于数据自适应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不失为土地开发强度评估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市6个国家级开发区为评价对象,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以2011年12月31日为评价时点,通过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指标现状值、确定理想值、指标标准化处理后,计算子目标分值、目标分值和集约利用度综合分值;从土地集约度综合水平、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等方面分析重庆市国家级开发区土地利用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特性,并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用地需求的预测,提出了城乡交错带土地资源利用合理规划的思路,并设计了江北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庆市区域特点, 依据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理, 从经济的可行性、环境的保护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三大子系统共29个单项指标构建了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三大子系统和29个单项指标的权重, 对重庆市近7年的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定量分析. 并在分析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基础上, 对重庆市未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工业园区经济评价的内涵进行了探索, 构建了一套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协调度模型对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与理想规划目标值间的协调度进行了测算, 对工业园区土地利用进行了经济评价. 同时以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实证进行了土地利用经济评价, 对提高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案例区的3期TM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和相应处理,获得相应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景观特征数据.研究认为案例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时空变化特征为:1987—1996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较为明显,林地和农业用地的破碎化趋势比较突出;1996-1999年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的转换不明显.未利用土地的空间分布呈分散化趋势.13a间案例区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过程为土地利用程度由衰退期或调整期转蛮为发展期.十地利用的时间动态特征由怏谏蛮化刭转蛮为愕凉蛮化到.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四幅不同时段的TM影像,获得青岛市城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依此提取青岛市城市实体.在此基础上研究青岛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与青岛市城市实体的紧凑度与圆形率,并重点应用分型理论对青岛市城市实体进行研究,从计算结果看,2005年青岛市城市形态最为科学,而近年来青岛市城市扩展是盲目的、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
GIS支持的福清市多目标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土地用途的多样性,运用多目标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方法,对福清市土地多目标适宜性进行评价。主要探讨了主导因素与因子的选取,专家知识系统的引入,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以及如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及图形和属性的结合实现多目标土地适宜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以黄河三角洲东营市为例,对东营市1989年、1999年、2009年三期遥感影像用ERDAS和ARCGIS软件进行融合、镶嵌、裁剪和解译,分析1989—2009的东营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东营市近二十年来建筑用地、水域、盐田、养殖水面、耕地面积呈总体增加趋势,而草地、未利用地、滩涂和林地呈现总体减少的趋势,其中盐田的增加速度最快,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大.1999—2009与1989—1999相比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综合程度都提高了,土地利用更加集约化.  相似文献   

15.
1996-2002年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1996-2002年土地利用、社会和经济统计数据,以数理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逐年提高.相关分析表明,导致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文社会因素,其中区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城市化等是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应用灰色理论研究南京市城市化进程对耕地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及预测模型 ,研究了南京市十年来城市化过程中耕地数量的变化 ,分析了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社会因子 ,并对南京今后耕地数量的变化进行了预测 .通过本研究 ,发现所有因子中各郊县人口对耕地数量的变化影响最大 ,其次是全市非农业人口数 .这些研究为南京城市建设规划及耕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山东省惠民县为例 ,对平原地区县级土地类型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 ,通过对惠民县土地分异因素全面、综合的分析 ,选择限区这一级土地个体单位进行土地类型划分 ,并针对各土地类型的特征提出了利用方式及生态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土地类型划分基础上通过对土地类型结构分析得到不同的自然地理区是基层小尺度综合自然区划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山东省惠民县土地分异因素全面、综合的分析,选择限区这一级土地个体单位进行土地类型划分,并根据土地类型结构的区域差异将限区一级不同类型的土地个体单元合并为自然区划的最小单位自然小区。这种自然区划方法能够正确反映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对自然地理理论研究和指导区域农业产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农业产出长期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日本1880~1980年间农业创新和发展的历程,并对该期间日本农业产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认为农业用地、化肥及农业用动力是长期农业产出的影响因素,其中农业用地的影响力最大;验证了关于农业发展两阶段的论断;最后,给出了实证分析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耕地和生态用地是维持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屏障,研究其动态变化特征及转化关系,将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依据。以东北地区为实证区,采用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6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耕地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变矩阵量化数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生态用地转化为耕地是耕地转化为生态用地的3.11倍,生态用地中主要是林地和草地与耕地转化相对活跃,水域与耕地间的转化面积相对较小;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耕地面积的增减变化均使得生态用地逐期减少,仍需加强未利用地的合理开发;建设用地通过占用耕地扩张迅速,耕地流向生态用地变少;生态用地流向耕地和耕地流向建设用地的土地流动格局使东北地区生态用地面临巨大的压力;严格控制草地开垦和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严禁毁林开荒是未来东北地区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