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锋涛  边海波 《科技资讯》2014,12(18):114-114
随着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高产高效煤矿对生产过程监控、全矿井生产安全环境监测、生产过程信息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井下与地面,建成一个矿井综合信息网络系统是实现全矿井生产各环节的过程控制自动化、生产综合调度指挥和业务运转网络化、行政办公无纸高效化的重要一环。从而对保证全矿井安全状况和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监视、控制和调度管理,使矿井高效集中生产,达到减员增效、降低成本,提高矿井整体生产水平。本文根据山东华泰矿业有限公司实际,介绍并分析了矿井供电自动化系统的改造应用,系统具备国内先进技术水平,解决矿井人员青黄不接的现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CAN总线技术在矿井综合调度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矿井综合调度网络。利用现场总线结构灵活、通讯高效的特点,将矿井各生产、运输、安全检测等各个环节构成一个有机的综合调度网络,并在地面调度中心实现集中监控,重点以CAN总线技术为例,提出了现场总线技术在煤矿综合调度系统使用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及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磷生产装置及操作工艺条件,给出了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包含控制模块选型、通迅方式、系统网络结构、上位机组态及工业电视监视系统,形成了完整的自动化控制中心.实现了黄磷生产的自动化控制,降低了生产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装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王政霏 《科技资讯》2006,(26):17-17
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利用光纤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煤矿主要生产环节和重要场所实现实时监控,为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工业电视系统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系统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洪涛 《科技资讯》2009,(14):76-76
火力发电厂的输煤系统,承担着电厂最重要的能源供应的责任。由于精煤系统区域大,生产监控困难,尤其是若采用人力巡视,不仅人的劳动强度大,而且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会降低整个电厂的运行效率。采用工业电视监视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勤 《安徽科技》2007,(7):40-41
计算机网络系统不仅是实现煤矿多种专用监测监控系统实时数据和各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承载通讯专网、综合调度网、企业信息网、监测监控网、工业电视网络和闭路电视主干传输网等业务的重要保证。加快推进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煤矿企业生产中的应用,必将促进煤炭工业生产现代化、销售网络化、管理网络化、采购电子化与管理科学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天津南港工业区供热远程监控系统是将供热管网分布在南港工业区内各供热区域的测量仪表数据进行集成,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工业区范围内的实时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将南港工业区供热管网的各供热子站的供热参数(流量、压力、温度等)通过网络传输进行集中存储,保证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统计、分析、挖掘的同时,实现远程供热调度,为南港工业区热力能源的保障和节能降耗控制提供系统保障。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业电视监视系统在煤矿等地理条件特殊的环境下的应用,本文设计了一种由中小规模集成块构成的实用的工业电视字符叠加系统,可方便用户判别每个摄像机的所在地点,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9.
黄勤 《安徽科技》2007,(7):40-41
计算机网络系统不仅是实现煤矿多种专用监测监控系统实时数据和各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承载通讯专网、综合调度网、企业信息网、监测监控网、工业电视网络和闭路电视主干传输网等业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主要是通过目前现有的计算机、网络、通讯、自动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煤矿全矿井的数据采集(包括各子系统的生产数据和视频等),实现了矿山的生产和管理现代化。简介了几种煤矿自动化系统实现的配套装置。  相似文献   

11.
基于VC++的小型监控软件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适用于中、小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经济型集散控制系统产品较少的问题,提出了如何运用Visual C 开发适合中、小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经济型监控软件的方法、思路及要点.重点介绍了软件中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处理、监控界面的设计、历史数据库的管理、实时报警的实现、报表打印,并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智能煤矿发展方向与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基于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和展现层的智能矿井整体架构,探讨了智能矿井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及数据融合技术、协同处理技术、物联网与智能传感器、虚拟化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等。提出了矿井智能化管控平台设计方法,包含全井智能监控系统、安全生产执行系统、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和3D透明矿山系统等。利用设计的矿山智能管控系统进行作业应用,结果表明提高了指挥调度决策效率,增强了矿井作业平台各信息显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并进一步通过智能会议系统,加快了信息交流速度,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为智慧矿井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汽车运输露天矿内部规律性,提出适合汽车运输露天矿的模拟方法,建立了定铲配车条件下以最短路径和最优货流方案为重车调度依据,以汽车与挖掘机的从属关系为空车调度依据的卡车调度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模拟模型能够准确可靠地模拟汽车运输露天矿的生产系统,分析现实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对霍林河露天矿的实例研究,加强了该矿的卡车调度管理,理顺了采、运、排环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生产信息的统计分析是评价矿山生产组织管理效果量化指标的唯一来源,并能帮助企业高层决策者及时发现矿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实时进行生产调整提供依据。本文在对包钢集团巴润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调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C/S模式的矿山调度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以巴润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露天矿为实例,进行了具体的实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矿山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用报警方法,以此方法为基础设计了通用报警系统,该报警系统独立于应用系统,通过对报警信息表(由应用系统的报警事件自动产生)的轮流查询和在应用系统中显示报警提示的方法实现应用系统的报警功能,并能够对应用系统的报警信息统筹处理,避免报警冲突,以适应应用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煤矿行业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明显增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对煤矿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管理运行机制改革造成了阻碍。所以在矿井中都安装了各种安全监控系统,那么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变得意义重大。本文初步研究了瓦斯监控系统与传统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信息集成。  相似文献   

17.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种类繁多、架构不一、信息不共享、功能无互助、监测数据难以得到有效利用,煤矿安全生产缺少可靠的数据支撑。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安全监测系统,将信息管理与自动监测各业务系统统一,构建成一个灵活、稳健、高效的系统平台,以适应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应用。通过基于Hadoop构建的煤矿安全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对海量环境监测数据的分布式存储、选择性抽取和高效计算。通过对生产环境监测数据的集成和深入挖掘,建立机器学习模型,自动识别安全隐患并推荐相应的处理措施,起到对煤矿环境安全综合研判和科学决策的辅助作用,推动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18.
根据露天矿山工艺系统特性,构建经营决策层的生产计划系统,过程控制层的穿孔爆破系统、卡车运输调度系统,中间层的制造执行系统的露天矿山生产调度系统三层扁平化管理模式结构.应用自适应模糊推理技术及群集拟生态算法优化生产调度系统,以获得系统参数的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19.
基于CDMA2000-1X网络的城市供水监测调度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克服传统城市供水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调度系统存在的诸多弊端,研究设计了基于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2000-1X无线分组数据网络构建的城市供水监测调度系统,并结合北方某城市供水调度现状,提出完整的通信组网和技术解决方案.该系统利用CDMA移动通信网络的CDMA2000-1X无线分组数据业务,并综合运用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技术、结合传统的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各自来水公司的生产管理调度中心,构建数字化多功能信息平台,实现对供水生产管理多种生产调度数据的无线远程监测调度和管理.实践证明,该系统节省投资80%,节省人力94%,且效果良好,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非常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煤矿工业以太网网络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煤矿井下安全监控现状及其信息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与工业现场总线/智能设备相结合的基于交换式工业以太网的煤矿工业控制网络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结合煤矿的应用实例对其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满足煤矿井下工业控制网络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