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转动和潮汐效应是影响双星结构演化非常重要的物理因素。在转动双星系统中,根据考虑转动潮汐变形的高阶扰动势数值计算了主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分布,并与洛希模型计算的表面重力加速度分布做了对比。结果发现:转动和潮汐对恒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分布有重要影响,采用本文中的初始参数进行演化计算,最大影响可达到103~104 cm/s2。因此在讨论恒星结构和演化时,转动和潮汐变形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转动双星系统非对称旋转椭球体模型下提出了各向异性的星风损失和角动量损失,数值模拟分析了转动双星系统的星风损失和角动量损失的分布,以及转动双星系统的演化,并给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转动是刚体基本运动形式之一,文中建立了刚体基本转动的矩阵,借助并矢计算法详细推导了刚体绕空间任意轴转动的矩阵变换,证明了欧勒转动与绕任意轴转动的等价性,给出了欧勒运动学方程的矩阵变换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单星的参数化慢中子俘获过程核合成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包含物质吸积的外赋AGB星参数化模型:在双星系统中,采用稳定的洛希瓣物质转移率.通过逐次脉冲将主星外包层的物质转移给伴星,伴星表面的物质经多次混合而最终形成外赋AGB星.此外,利用此模型较好地拟合了HD201626和HD196944的表面元素丰度.  相似文献   

5.
快速射电暴(FRB)是宇宙中忽然出现的短暂而明亮的射电爆发现象,它的物理起源至今还是一个谜.重复快速射电暴可能源于一个具有强偶极磁场的中子星和磁化的白矮星组成的致密双星系统.当白矮星充满它的洛希瓣时,物质将会通过拉格朗日点从白矮星转移到中子星.一次爆发之后,白矮星可能被踢开.对于唯一已知的重复暴源FRB 121102,总共探测到41次重复爆发.用已知的红移数据,根据41次重复爆发的数据,我们再次研究了白矮星-中子星的双星模型,肯定了这样一个间歇的洛希瓣外流机制可能可以解释FRB 121102的重复爆发行为,并且相邻爆发的时间间隔和其后的暴的流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这也与我们的洛希瓣外流机制相符.  相似文献   

6.
转动和潮汐效应是影响恒星结构和演化非常重要的物理因素。根据Achernar的观测数据,用考虑转动和潮汐效应的单、双星模型,研究了Achernar引力昏暗现象。发现转动双星模型比单星模型更能符合Achernar的赤道和极半径之比观测值。计算结果表明,初始转动角速度快的恒星,其等价半径和中心密度在主序阶段的开始至40 M yr较大,随后变小。同时,由于初始转动角速度大的恒星,星风携带自转角动量损失多,造成后期演化角速度变小。另外,转动效应能增加恒星的中心集中度,但减少恒星的四极矩、回旋半径、中心温度、氢燃烧产能率,使转动恒星向赫罗图的低温和低光度演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推广了φ(m)的和的估计式sum from m=1 to n φ(m)=(3/π~2)n~2 0(n~klogn),得到一般地k次方和的估计式:sum from m=1 to n φ~k(m)=(6/π~2)~k(n~k 1)/(k 1) 0(n~klogn)。设n为充分大的正整数,φ(m)为m的Euler函数。关于φ(m)的和,在[1]中有估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虑了反质子光学位中包含了自旋轨道耦合项后的影响.并分别计算了从~(12)C 核到~(203)Pb 核在不同能量下的微分截面((dσ)/(dΩ)),分析本领 A_y(θ)和自旋转动函数 Q(θ).得到仍能描述微分截面的包含了自旋轨道作用位的光学位.并给出各个核,各能量下 A_y(θ)、Q(θ)的角分布形状.  相似文献   

9.
针对圆柱体任意两个横截面间的相对转动动力学方程,运用解耦方法获得方程的解析解,由于方程的特殊性,利用变量代换求得两次积分解。从而得到了圆柱体相对转动动力学方程的积分形式表达式。根据工程应用,给出了冲击性和周期性两类典型载荷作用下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10.
对球笼式同步万向联器中钢球的受力及钢球的运动状态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钢球在球笼中的相对转动角速度较小,此结果可为球笼式同步万向联轴器滑动率计算和强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密近双星的Roche势进行分析,并计算出3个内、外拉格朗日点及其相应的Roche势.根据Roche势对密近双星进行分类,这对于探寻3类密近双星的演化联系起重要作用.当子星充满内(或外)临界等势面必定会发生质量和角动量的转移或损失,从而引起质量和角动量在两子星间的重新分布并最终导致双星并合.Roche势的计算对于密近双星的观测、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旋转体体积公式及其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旋转体体积求法是通过对坐标的积分求得,借助数学和物理的方法推导出一个脱离坐标系的旋转体体积公式,利用这个公式,用悬线法测出均匀转面的重心,就可求出旋转体体积,并在生活和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种构造数据仓库的基本时间轮转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数据仓库建立的一般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构建数据仓库的基本时间轮转模型·介绍了基本时间轮转机制的概念及实现原理,分析了时间轮转模型的特征;结合具体实例,详细描述了基于粗时间集的基本时间轮转模型构造方法及基于该模型基础上的相关行为·实践证明,与传统的数据仓库构造策略比较,时间轮转机制可有效保证数据汇总的幂等性,并对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系统具有更好的可用性,在数据抽取效率、数据存储效力和系统构造便利性等方面也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从车床切削过程的动态模型出发,分析了用动态数据系统(DDS)方法建立主轴回转误差模型的理论基础,直观,深入地展示了模型建立的条件和实质,进一步对实测的多组主轴回转误差信号,建立了AR模型。通过模型的预测误差研究,验证了模型和文中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结论可用于实时误差补偿系统中,为主轴回转误差的建模和预测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混合颗粒流分形模型及相关有效热传导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适用于两体混合颗粒径的能量均分定量推广到非均匀的复杂混合颗粒流系统。根据混合颗粒流具有的分形特征,推导出颗粒流中颗粒的分形速度分布函数,并建立混合颗粒流有效热传导的分形模型。由此导出质量连续分布的复杂混合颗粒流的有效热传导系数,讨论颗粒流分形结构对于其输运过程有效热传导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熊宇轩  叶祖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6):11391-11397
为研究水平轴风力机在大气边界层近地面非定常来流作用下气动耦合特性,建立基于剪切应力传输(SST)湍流模型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和静力结构模型。为模拟风轮在近地面的气动状态,通过单向流固耦合方法对流场均匀入流风速和旋转效应作用下不同工况进行数值耦合计算,求解风力机流场中的速度场、压力场、结构响应状态以及输出功率,分析对比流场不同方向风力机周围速度变化、表面压力分布、结构应力应变规律、整体变形情况和功率变化。结果表明:在均匀来流和旋转共同作用下,流速和压力主要沿风轮径向变化,沿叶片展向至叶尖速度逐渐增大;整机结构附近有明显的气流扰动变化;停机工况和旋转工况(考虑旋转效应)塔影效应干扰下叶片变形在上下风区波动较大;入流风速大小对风力机输出功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斯托克斯矢量法分析了左(右)旋偏振光的产生原理,并由此推导出了将左(右)旋偏振光调为右(左)旋偏振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精密和详细测定地球重力场及其时间变化,是目前卫星重力测量的主要课题.地极移动和日长变化导致地球引力位系数产生时变特性并引起重力的摄动.根据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详细推导了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引力位系数变化、重力摄动和垂线偏差的表达式,并定量地研究了极移和日长变化对测站重力观测值的影响.同时基于EGM96地球引力位模型,给出了地球引力位系数C21和S21的理论公式.研究表明在高精度的空间大地测量中要顾及到地球自转变化引起的一系列效应.  相似文献   

19.
试验验证表明,用二次规划求解的强迫转角法是进行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弹塑性分析的有效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承受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的连续梁弹塑性弯矩值进行了计算模拟试验,总结出一套供设计使用的弯矩系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存在于多孔介质中的Rivlin-Ericksen流体的Brinkman模型,对其在双固壁边界条件下加适当Coriolis力(即旋转)时热失稳的必要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充分表明了适当的旋转有抑制对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