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单跨均布荷载作用下两跨连续梁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柔度法对两跨连续梁在一跨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加载全过程进行了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受力变形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全梁弹塑性变形阶段,左跨中点附近产生弹塑性变形到形成塑性铰阶段,中间支座处截面由弹塑性变形到形成塑性铰阶段.讨论了加载各阶段的荷载、弯矩和位移计算公式,可供对连续梁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完成4根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两跨连续梁受力全过程试验,对支座反力及控制截面弯矩重分布程度进行分析.运用非线性阶段的预应力次弯矩定义,将非线性阶段连续梁总弯矩分解成次弯矩和荷载弯矩.研究加载全过程次弯矩和荷载弯矩的演化规律,提出了对初始次弯矩和弹性荷载弯矩分别调幅的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弯矩调幅公式.采用已有文献中一组试验梁对所提公式的计算精度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无黏结预应力连续梁弯矩重分布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无黏结筋应力的增长以及连续梁各部分割线刚度比值的改变.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次弯矩折减系数随中支座综合配筋指数的增大而增大,荷载弯矩调幅系数随其增大而降低.文中弯矩调幅建议公式较已有公式更接近试验结果,可为设计规范中相关条款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在荷载作用下,其刚度随着裂缝的出现和钢筋的屈服将不断发生变化,内力出现重分布现象。本文采用一种计算方法,它首先计算弯矩—曲率关系,并简化成三折线型,定出弯矩—刚度关系,再将梁沿长度方向分成若干单元,计算各级荷载下各单元的内力、刚度和挠度。编写了计算机程序。这种考虑单元变刚度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较好。可作为研究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耿海清 《甘肃科技》2005,21(5):124-126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设计时需要考虑由施加预应力产生的二次弯矩,此弯矩通常采用荷载图法进行计算,过程比较繁琐。本文提出一种相对简单的计算方法——分布弯矩荷载法,并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5.
曾红权 《甘肃科技》2010,26(24):85-87
进行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疲劳试验前,一般先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因此,先要确定未加固梁的开裂荷载和开裂弯矩,极限荷载和极限弯矩的大小,然后通过未加固梁的静载试验得到的极限弯矩值大小估算疲劳荷载值的上、下限值。  相似文献   

6.
运用有限元理论和增量迭代方法对预应力连续钢梁在弹性及弹塑性阶段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施加预加应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次弯矩对连续梁的内力分布,刚度以及变形的影响,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对两根预应力双迭连续梁的试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弯矩定点法的理论,对计算连续梁和刚架来说,具有重大的实用上和理论上的意义。但一般书籍中所介绍的用弯矩定点法计算连续梁的方法,由于对荷载跨的处理不够理想,如当各跨均有荷载时,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因而就大大的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笔者根据弯矩定点法的原理,将荷载跨另作处理,这样将消除原弯矩定点法计算连续梁的缺点,使计算手续大大简化。本文以变截而连梁为推导公式的依据,並随时指出等截而梁的公式,以便应用。  相似文献   

8.
CFRP布加固无粘结预应力连续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根经历了极限荷载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用粘贴CFRP布进行了加固.完成了10根加固梁的试验,考察了平截面假定的适用性、无粘结筋的应力增长情况、加载过程中裂缝的分布与开展、跨中变形的发展、试验梁的破坏特征等.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考虑原梁受荷历程影响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提出了以中支座控制截面在极限荷载下的弹性弯矩计算值MLoad与张拉引起的次弯矩Msec之和(MLoad Msec)为调幅对象,以相对塑性转角θp/h0为自变量的调幅系数β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工程中桩身侧向变形较大时纵向和横向承载单桩的设计及计算水平,考虑桩身初始微倾斜及土体的弹塑性,采用矩阵计算法得到地基水平抗力系数为常数时桩身侧向变形和内力的解及桩身最大位移、最大弯矩及其所在位置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解的计算值与模型试验值较吻合;当桩顶自由时,桩身最大位移、最大弯矩及土体屈服后桩身最大弯矩距地面的距离均随桩身初始倾角的增大而增大;桩身初始微倾斜对桩身侧向响应的影响随纵向荷载的增大而增大;桩身最大位移、最大弯矩及桩身最大弯矩距地面的距离均随纵向荷载的增大而增大,且其变化速率随纵向荷载和桩身初始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土体的弹塑性、纵向荷载及桩身初始微倾斜等对桩身侧向响应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对目前研究尚少的开洞无梁楼板极限承载力的计算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重点研究了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结构形式和开洞形式较规整楼板的内力计算方法.先将开洞无梁楼板等效成与之抗弯刚度相等的等截面连续梁,计算了连续梁的总静力弯矩,再采用屈服线理论对一块开洞方板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得出了各板带对应于不同开洞比的弯矩值,以便实际工程设计中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1.
火灾高温下钢筋混凝土连续梁非线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火灾下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进行了非线性数值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了5种典型工况下的三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混凝土与钢筋的应力以及梁的变形、位移。并通过分析可知:高温下连续梁温度荷载与结构荷载类似,在连续梁结构中存在着荷载最不利位置。  相似文献   

12.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结构非弹性内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纲筋混凝土连续梁结构内力的非弹性特性,并指出目前国际上的两种极限设计法,即“部分极限设计法”和“完全极限设计法”所存在的问题。文中把纲筋混凝土连续梁内力发展的全过程归结为三个不同性质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也即因裂矮而引起内力的非弹性重分布,是非弹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按建议的“虚梁法”进行简便计算,按照试验资料还分析了传统线弹性方法的误差。对完全非弹性分析所需的两个关键荷载——开裂荷载和塑性铰荷载的计算方法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准确地确定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纵向各点的挠曲变形 ,在总结工程实践中计算梁跨中挠度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计算连续梁纵向挠曲线的共轭梁法 ,此方法考虑了连续梁刚度沿梁长变化及相邻跨荷载对挠曲线的影响。与单位力法相比 ,基于计算机的共轭梁法一次就能够求得连续梁的挠曲变形分布曲线 ,并能迅速得到其最大挠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钢筋混凝土模型试验理论 ,对配变形钢筋 T形截面连续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微混凝土模型试验 ,研究了模型梁从开始加载到破坏各个阶段的结构性能 ,分析比较了模型和理论分析计算的荷载—挠度关系、塑性内力重分布过程以及弯矩—曲率关系等 ,结果表明微混凝土模型试验是钢筋混凝土理论研究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有腹筋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受剪性能,通过11根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和4根预应力普通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参数对试验梁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承载能力和钢筋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与预应力普通混凝土梁相似,且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具有更好的刚度、承载能力和剪切延性.增大剪跨比和箍筋间距均可降低极限承载力,另外,当预应力度大于0.34时,提高预应力度对极限承载力才有积极贡献.建立了有腹筋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此外,利用现行规范(GB 50010-2010)计算有腹筋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的计算结果离散性较大,计算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基于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优异的抗裂性能,将其作为叠合层铺筑于普通混凝土两跨连续T梁翼缘,制成连续叠合梁研究其抗裂性能和整体的弯曲性能.试验表明,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叠合层可大幅提高连续叠合T梁支座负弯矩区的开裂荷载和跨中极限挠度,延缓支座处上部裂缝的发展速度,显著改善连续梁的弯曲性能.建立了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连续叠合梁开裂荷载的计算方法,并对连续叠合梁的弯曲性能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理论值、试验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计算方法可用来计算此类弯曲构件的开裂荷载.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钢筋混凝土斜柱式或斜撑式转换结构构件"强剪弱弯"的概念设计,保证斜柱或斜撑与框支柱之间的转换梁在偏心受拉状态下的"强剪弱弯"设计,采用可靠度的Monte Carlo分析方法,把转换梁看作由偏心受拉破坏与受剪破坏组成的串联体系,对按现行建筑结构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转换梁在偏心受拉状态下的"强剪弱弯"抗震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荷载比值(地震作用与自重荷载比值)、不同截面、材料强度等级和不同配筋率对偏心受拉梁"强剪弱弯"可靠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偏心受拉转换梁"强剪弱弯"的设计,对目标可靠指标的剪切增强系数进行了校核,为合理地确定剪切增强系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将经历不同加载历史的钢筋混凝土梁按其初始受力的大小划分为三种受力状态,并对这三种受力状态不同的混凝土梁卸载后,采用粘钢板加固法进行加固,使其提高到相同的承载力水平。研究在每一种加载历史下,粘钢板加固法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以及不同的初始载荷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结粜表明:采用钢板加固可以显著提高梁的抗弯承载力,同时对增强梁的抗弯刚度也有良好作用,加固前梁所受的初始载荷越大,相应梁的承载力则提高得越小,初始载荷较小的加固梁,加固后能很好的阻止原裂缝的扩展,而对于初始载荷较大的加固梁,在二次加载初期,加固材料并不能很好的阻止原裂缝的扩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延性系数指标来研究纤维布加固矩形截面混凝土连续梁的弯矩重分布能力,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纤维布加固矩形截面混凝土连续梁的弯矩重分布系数。研究发现,能量法计算的能量比可考虑纤维布加固T形截面混凝土连续梁的实际弯矩重分布能力,可利用弯曲刚度法分析纤维布加固T形截面混凝土连续梁截面弯矩重分布系数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