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对重庆市经济增长总量描述的基础上,构建了经济增长计量经济模型,利用重庆市1952年以来,重点从1978年以来的区县横截面数据、时序数据和板块(Panel)数据对重庆市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技术进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变化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各自的贡献,同时对重庆市各区县经济是否收敛性进行验证,得到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
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增长极作用,但是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依赖于区域发展特征.旨在分析重庆市城市体系发展的差异及重庆市都市区在区域经济中的效应,对重庆市如何发挥城市经济的作用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山环水绕,是名扬中外的山城,商贸活跃,工业发达,经济繁荣,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目前,重庆市已获2010年亚太兰展申办权,中国兰花协会、中国兰花学会、四川兰花协会,乃至全国兰界同仁,对重庆市兰花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极其关注。笔者就此对重庆市兰花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据调查所得,重庆市兰花市场存在以下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运用协整理论对沈阳市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沈阳市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关系,并对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沈阳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存在稳定的关系,工业发展在短期内对全市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工业发晨可推动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又进一步推动工业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相似文献   

5.
对重庆市人口年龄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人口红利进行了延时预测,基于人口红利对重庆市经济积极增长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下新的对策和建设。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工业废气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工业总产值代表工业经济发展状态指标,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代表工业大气污染指标,采用多种函数模型对北京市工业废气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作了函数优选拟合研究,揭示了近10年来北京市工业发展的环境经济动态轨迹,并且进一步运用因素分析法对工业废气污染态势从经济总量、技术进步、协同交叉作用三方面作了分析,研究表明工业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经济总量增长与单位经济产出的环境负荷二者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重庆市1996—2010年的数据建立动态模型,实证分析表明:重庆市工业、城市服务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农业、建筑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重庆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第二、三产业对重庆市的经济增长贡献很大,而第一产业对重庆市的经济增长贡献相对要小一些.所以,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要考虑到贡献率的大小,优化产业结构,使重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因此灾害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目前,灾害管理体制逐步健全,许多地区都建立了灾害管理体系.洪涝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是重庆市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制约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重庆市洪涝灾害特点,总结了历年洪涝灾害情况及造成的损失,提出建立重庆市洪涝灾害管理系统,并对该系统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在区域经济预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预测分析、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作一些应用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晋江市产业集群和经济发展现状,构建了晋江市产业集群发展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并对两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晋江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并且,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每上升1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水平就会上升0.990个百分点.因此,晋江市应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发展产业集群来实现工业化,并带动城市化.  相似文献   

12.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内陆中的经济开放高地,对周边地区有较强辐射影响能力.产业集聚在重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以重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集聚为研究对象,采用1999-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区位商与计量经济模型测算产业集聚对重庆经济发展影响作用,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对西藏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变迁过程及特征进行了考察,将西藏产业结构变迁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并对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跨越性,产业间的关联性较低,缺乏内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C-D生产函数入手,分析3次产业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建立动态面板实证模型,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2个层次构建指标分析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波动关系,并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联系紧密,3次产业资本存量和劳动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总体上,我国产业结构比较合理、产业结构工业化趋势十分明显,而服务化趋势并不显著; 东部地区工业化趋势领先中西部,服务化趋势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15.
张静 《河南科学》2013,(8):1313-1316
以我国27个省(区、市)2005-2011年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及产业结构数据为基础,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效应达到0.633;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结构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影响效应分别为1.019和0.322.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在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障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都市圈、产业带和经济区等的不断涌现,使得跨行政区域的城市群和产业带研究正在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借助基尼系数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效应分解,研究1995~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产业结构的分解表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差异是导致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第一和第二大因素;产业效应的分解显示,集中效应是引起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产业结构的重组亦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扩大的主要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认为大连、营口、盘锦沿线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与大连、丹东黄海沿岸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哈佛大学的波特(Michae1E.Poter)教授针对国家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概念——产业集群理论。一个产业集群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就形成了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内的企业具有紧密交织的网络,互相间通过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能够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地区的各种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一个产业集群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就形成了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内的企业具有紧密交织的网络,互相间通过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能够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地区的各种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内外一些学者通过对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对于提升当地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以赤峰市为考察对象,测算其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度,并分析旅游产业集群带来的经济效应,以期达到推进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对策建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1991--2010年的人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通过建立省级面板模型。验证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存在.实证结果发现,我国经济发展与工业二氧化硫污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呈现出一种M型曲线形式.进一步联系经济发展的形势得出,M型曲线的前两个拐点是由于经济数据没有真实反映经济发展情况所产生的虚假拐点,M型曲线的最后一个拐点是否为真实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19.
宋褔太 《山西科技》2014,(1):20-21,49
分析了河北省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结合河北省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调整工业结构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春市环境问题的经济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既是一对较难调和的矛盾,又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以经济发展过程为视解来解决环境的问题,不仅可以得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而且能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以长春市为例,分析了长春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经济因素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经济对策,包括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行业结构、实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布局和保持经济的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