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四川地区冬小麦干旱灾害为例,利用气象数据、产量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农业经济等数据,在小麦作物气候适应性分区的基础上,选取灾害强度、地形、河网、作物种植分布等要素作为风险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抗灾能力4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适用于四川省冬小麦干旱灾害的综合风险区划模型并计算风险指数,借此将四川地区划分为由高至低的5个风险等级区域.结果表明,针对冬小麦的四川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水平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布差异,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中部及西部的浅丘和中高丘陵区,此外受季节性干旱气候控制的攀西农区风险水平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干旱灾害是澂江县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给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制约激江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该文通过分析干旱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同季节(时段)不同等级旱情的划分,总结干旱出现的概率,有针对性地提出抗御干旱灾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张掖地区干旱灾害的特点出发,结合该地区不同县(市)人口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通过计算干旱灾害敏感区敏感度的定量化指标──敏感系数,试验性地从定量研究角度划分了张掖地区干旱灾害敏感区.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是干旱高发和频发区,以2009年2月数据为实验数据,选择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相关指标构建综合干旱评价模型.利用2010年2月数据为验证数据,进一步对该区进行干旱监测,验证并修正综合干旱监测模型.将监测结果与《减灾年鉴》所记录的实际干旱情况对比发现,该模型监测结果与实际干旱分布与干旱强度具有很高的吻合度,能够很好地监测云南省干旱灾害分布,为抗旱救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依据珠江三角洲的地质环境及气候条件,结合地质环境质量及已知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组合和灾害的发育程度,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考虑环境质量及地质灾害分布的共同影响,对珠江三角洲的环境地质进行分区评价,把珠江三角洲划分为Ⅰ.西部山地丘陵中灾害、地质环境质量良好区、Ⅱ.东北部平原丘陵中灾害、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Ⅲ.中部三角洲平原弱灾害、地质环境质量差区和Ⅳ。南部丘陵重灾害、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四个区,并对每个分区的环境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为珠江三角洲的环境地质问题的预测和治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对地质灾害的预报和预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干旱是我国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最严重的一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前已有学者对我国明清时期华北、华中、江南地区的干旱灾害进行较多的研究;而关于河南省的干旱灾害的研究,尤其是干旱灾害等级的划分标准和时空变化特征仍鲜有报道.基于此,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河南...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干旱灾情数据,以县域为单位,运用受旱率及干旱灾害频率2个指标,分析了华北4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1949—2000年农业干旱灾害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华北4省农业干旱灾害受旱率52年间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度及中度以上程度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明显增加;干旱灾害频率分布格局有较为明显的东西差异,高频区集中在河南省东北部、山西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及晋中地区;52年间河南省大部及山东省青岛市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本研究从灾情记录角度识别了华北4省农业干旱灾害高发区及严重干旱年份,能够为干旱灾害的风险防范及国家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区域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平衡关系为标准,用生产、生活、生态需水量为截断水平,建立干旱灾害识别模型,给出干旱灾害指标.模型应用于晋江供水区,揭示了该供水区发生旱灾的规律及其等级,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说明该模型是可行的,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呈贡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一般,但在全县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灾害发育分布。通过区内地质灾害的系统调查与分析,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分区依据、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质灾害进行了易发性分区。将全区划分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并分别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同时,根据呈贡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各种因素,将呈贡县地质灾害防治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相似文献   

10.
应用CF和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滑坡危险性区划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GIS),以滑坡发生确定性系数(CF)和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贵州省滑坡灾害区划图,其主要步骤为:应用历史滑坡灾点面积和滑坡致灾单因子子集面积计算CF,由此确定主要的滑坡致灾因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工具和统计软件SPSS寻求最合适的模型描述灾害是否发生(因变量)与致灾因子(自变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研究区域内各单元的滑坡概率,划分危险性等级,绘制基于GIS的贵州省滑坡灾害区划图;最后,用历史灾害分布数据检验滑坡灾害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区划图,贵州省可分为4个区域,即低危险区、中等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对贵州省的危险性分区合理,结合CF与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滑坡灾害区划图的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江西出现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极端自然灾害现象,以鄱阳湖自然(天然)湿地为重点监测区域,按照旱涝发生时间和水位,获取对应的四期HJ-1A/1B卫星数据,通过构建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地物光谱特征、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和空间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及时定量获取、分析鄱阳湖自然湿地区连续干旱、旱涝急转情况下的湿地类型变化数据,为相关部门抗旱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浅议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农业气象灾害的概念入手,简要概述了气象灾害的类型及原因,提出应对气象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Landsat 8数据的干旱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遥感干旱监测在东北地区的适用性,选取黑龙江省安达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最新的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建立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和改进的垂直干旱指数(modified perpendicular drounght index,MPDI)。并通过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对两种干旱指数进行验证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Landsat 8数据,通过两种遥感干旱指数在试验区进行干旱监测有一定的可行性,且TVDI的监测精度要高于MPDI。该研究对推广Landsat 8数据在东北地区旱情监测中的应用,以及提高中国应对突发灾害的决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土地荒漠化灾害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支持下,研究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孕灾机理及过程,建立土地荒漠化灾害扔监测及预警系统,对于新疆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疆的土地荒漠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土壤盐渍化、土壤风蚀、土地沙漠化等是重要的几种荒漠化类型。以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为例,该区土地沙质荒漠化的面积百分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86.98%,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94.78%。受土地荒漠化的影响,与荒漠化相关的灾害主要发生在4个地理区域,干旱、大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地影响到区域的生态安全。荒漠化及其灾害的综合治理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方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50年旱涝灾害时空变化及监测预警服务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根据近50年来旱涝灾害灾情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统计结果是表明:近50年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降水呈现南方偏多、北方偏少的变化趋势,致使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的同时洪涝灾害也不断增加,农作物受灾和成灾面积增加趋势明显,损失日趋严重。此外,为做好防灾减灾服务,及时向政府有关单位提供旱涝监测实况信息,国家气候中心自1995年开始开发了实时逐日早涝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利用全国600个基本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气温、湿度等气象观测资料和未来7天降水预报资料进行统计,确定气象干旱监测、预警指标,并结合气象部门农业气象站土壤湿度监测资料和卫星遥感干旱监测结果,发布《中国旱涝气候公报》,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概念和优缺点,简要回顾了3S技术在地质灾害方面的应用情况和"3S"技术集成的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拟建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该系统包含以下主要子系统:数据获取与提取系统;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动态监测系统;决策系统。在该系统中充分发挥了"3S"技术的优点,实现3S技术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7.
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指数及其适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灾害,且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呈现出增多增强的干旱化趋势。本文综述主要遥感干旱指数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了各类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指数的适用性:1)与土壤水分指标密切相关的各指数比较适宜于农业旱情早期预警及土壤干旱型农业旱情监测,对作物生长前期未封垄时,植被覆盖度低,土壤裸露情况下有很好的监测效果;2)表征作物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各指数比较适宜于农业作物生长过程中,尤其是在封垄后,植被覆盖度较高的时期的旱情监测;3)各类综合干旱指数的适用性广阔,可以根据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的不同时期进行改良调整,但由于需要大量参数计算保证其精度,限制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和GIS组件ArcGIS Engine,开发了基于连续时间序列的空间数据挖掘系统,对江苏省清代时期的干湿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提取了干湿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聚类分析,计算涝旱权重比值,得知不同年代,涝旱权重比值不同。且两类中不仅同时存在较大值或者较小值的一致特征,也同时存在第一类较大值而第二类较小值,或者相反的特征。不同的涝旱权重比值反映干湿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这对于了解江苏省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和制定防灾减灾措施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e Information System,GIS)具有对空间信息及其属性信息强大的分析、三维显示、决策、模拟以及预测等功能,已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GIS平台为大坝安全监控系统实现监测数据采集与维护管理、资料分析以及大坝安全评价的在线可视化提供了可能.文章研究了基于GIS平台的大坝安全监控系统的功能、结构框架及实现途径,为提高大坝安全评价的可靠性与适时性、实现大坝安全监控的信息化、优化安全监测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ArvView GIS3.3软件为二次开发平台,结合阳高县天阳盆地井灌区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返回的水位及埋深信息数据,使用Avenue程序设计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自动显示地下水剖面监测井水位及埋深图形.该程序对于提高地下水监测信息处理工作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它是在地理信息平台下开发的实用程序.同其他一般水位监测处理程序相比,它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具有很好的兼容性,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