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4年至2006年,在进行"宁夏南部退耕还林(草)区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期间,通过对宁夏固原市红庄林场甘肃鼢鼠分布密度、繁殖情况、危害情况及防治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1)退耕还林地和山间谷地鼢鼠密度最大;(2)4月份的繁殖率和平均胎仔数最高;(3)危害最严重的树种为落叶松.进而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固原市红庄林场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至2006年,在进行"宁夏南部退耕还林(草)区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期间,通过对宁夏固原市红庄林场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采用上层灌木和下层草本植物模式栽植地带性本土品种沙棘、冰草等,老龄化林适时做好更新复壮,协同采用灭鼠方法等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明确宁夏退耕还林(草)区危害鼠种是甘肃鼢鼠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其种群密度、危害特征、性比和年龄结构,得出宁南山区甘肃鼢鼠的种群既和相近地区以及其他黄土高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并提出了一种鼬科动物灭鼠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高原鼠兔生境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石渠县西区的高山草甸和高山灌丛草甸分布区采用卫星照片(1∶100000)结合样线法,在草地(雅砻江及其支流两边)每隔150m设置一个样方,其他环境则每隔100m设置一个样方,样方面积为5×5m2,记录样方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生境位置、样方内植被的盖度、阔叶植物盖度、阔叶植物高度、灌丛盖度、土壤质地、离水源的距离以及鼠兔洞数量.共设置样方312个,样方内的高原鼠兔洞数量最多为80个,最少为0,平均为13.7±15个.统计结果显示:影响高原鼠兔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是生境位置、土壤质地、离水源的距离、灌丛植物盖度和阔叶植物高度.分析表明,高原鼠兔选择的最优生境为下坡位、土质松软、离水源的距离小于50m、阔叶植物高度小于等于5cm,没有灌丛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鼠害防治仍然是我国西部草原治理的重要工作.在2013年和2014年的工作基础上,于2015年至2016年对红原县高原鼢鼠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调查,并对高原鼢鼠进行了复合毒饵灭效的测试.采用堵洞盗洞法调查6个样方的种群密度,用不同引诱剂、不同基础饵料、不同浓度D型肉毒素配制复方毒饵,并检测对高原鼢鼠的灭效.结果表明,红原县2015年和2016年高原鼢鼠的平均密度为36.22只/hm~2.引诱剂可明显改善D型肉毒素的灭效,菜籽油是最理想的引诱剂,灭效最佳的复合毒饵中D型肉毒素浓度为0.10%.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结合样方内优势物种生活型建立道路高陡边坡植被演替序列,分析不同序列内植物群落盖度和演替度动态特征,并采用Kruskal-Wallis和Mann-Whitney判断不同序列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盖度和演替度随植被演替序列逐渐增加,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黄鹌菜+野菊花Youngia japonica+Dendranthema indicum)群落盖度和演替度均最小,分别为46%和22.4,而乔木植物群落阶段(响叶杨+柿树Populus adenopoda+Diospyros kaki)群落盖度和演替度均达到最大,分别为86%和535.7;2)不同序列内植物群落盖度和演替度经Kruskal-Wallis检验差异显著(P=0.006和P=0.001);Mann-Whitney检验结果显示,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盖度与其余序列群落盖度差异极显著(P0.005);演替度Mann-Whitney检验结果显示,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与草灌植物群落差异显著(P=0.049),灌木植物群落、乔木植物群落与其余阶段演替度差异极显著水平(P0.003).研究结果表明道路坡面植被演替不同阶段群落盖度、群落演替度逐渐增加的动态特征,可为相似生境下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样方调查方法,沿着海拔梯度对拉萨河谷上段江孜沙棘(Hippophea gyantsensi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从海拔3850m至4200m共设置了4个样带,11个样方,记录了每个样方内的维管束植物物种组成,江孜沙棘盖度和每个样方的海拔高度。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发现,江孜沙棘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而随着江孜沙棘的盖度的增加而降低。造成这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湿度和光照两个生态因子。随着海拔的上升,生境内的湿度在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大,而江孜沙棘盖度的增加,导致林内光照减弱,其结果是群落内的物种多样减小。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样方调查方法,沿着海拔梯度对拉萨河谷上段江孜沙棘(Hippophea gyantsensi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从海拔3850m至4200m共设置了4个样带,11个样方,记录了每个样方内的维管束植物物种组成,江孜沙棘盖度和每个样方的海拔高度。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发现,江孜沙棘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而随着江孜沙棘的盖度的增加而降低。造成这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湿度和光照两个生态因子。随着海拔的上升,生境内的湿度在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大,而江孜沙棘盖度的增加,导致林内光照减弱,其结果是群落内的物种多样减小。  相似文献   

9.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 MilneEdwards)种群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高山草甸草原地区中华鼢鼠的种群生态。研究分析了栖居条件和食物条件对鼢鼠栖息密度的影响,经过数理统计的相关分折与回归表明鼢鼠土丘与鼢鼠数存在正相关,回归系数显著,故以土丘系数(土丘数/每只鼢鼠)进行大面积鼢鼠数量的估测的简便方法是可取的。对鼢鼠食性及早食活动的昼夜节律性实验指出。其喜食植物的种类随季节而异,故在灭鼢鼠时饵料的选择也应随季节而异。其寻食活动昼夜节律有两个高峰出现。关于鼢鼠的年令划分尚未见有研究报导,我们试用头骨颅全长和颧阔之比作为指标划分年令,经各纽相关分折,差异均极显著或显著,故这一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从该区(鼠分)鼠的年令组成和性比来看,鼢鼠种群趋于下降,或稳定。鼢鼠对草原的破坏是严重的,被其破坏的草原植被演替,恢复原生植被需4-5年时间,其推出之土丘还影响机械割草,大规模灭鼠要和经常性扫残工作相结合,以保证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固原红庄林场对三种杀鼠剂进行了现场杀灭效果试验.结果表明,C型肉毒素和溴敌隆的杀灭率接近,分别是84.00%和81.82%,杀鼠迷杀灭率是75%,相对低于前者,它们对毒饵的消耗率相近,分别是97%,100%,96%;固原红庄林场周边地区,以C型肉毒素和溴敌隆配合使用灭鼠效果最好,即环境温度低于10℃时以C型肉毒素为佳.  相似文献   

11.
啮齿动物胎仔数和纬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根据53年92篇文献中关于啮齿动物胎仔数研究资料,利用秩相关对我国10个啮齿动物物种(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毛鼠Rattus losea,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小家鼠Mus musculus,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胎仔数和纬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在10个啮齿动物物种中,小家鼠(居民区)、黑线仓鼠和黄胸鼠的胎仔数与纬度呈正相关,其它物种的胎仔数和纬度不相关.胎仔数具有种的特异性,它的大小受一系列因素(如种群年龄结构、种群密度、母体体重、婚配制度、生境、年份、食物等)的影响,现有资料尚不支持啮齿动物胎仔数随纬度上升而增加的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宁夏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高原3个维度与教龄、职称以及工作满意度进行了分析,揭示其职业高原现象的特点,解析了宁夏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高原产生的原因,并从个人及外围条件寻找突破职业高原的有效策略,帮助体育教师走出职业高原,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档案电子查询系统提供的历年项目申请数和资助情况定量化数据,对2002-2009年宁夏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据此揭示了宁夏大学合校以来获此基金资助项目的发展变化,分析了资助项目相关指标之间的变化关系,对科学基金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作了深入讨论,同时也是对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我校资助状况的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薛鹏举 《科技信息》2009,(29):I0403-I0404
依据宁夏1951—2008年降水及气温资料,运用滑动平均、气候趋势系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宁夏近半个多世纪气候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宁夏年降水量由北向南依次递增,多年平均温度南部山区低于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最高。降水、气温变异系数均较小,极端事件较少。1990年和2000年是气温的突变点。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降水呈减少趋势的概率均为75%,引黄灌区迭71.4%.全区降水减少的概率达到733%。全区气温整体呈现升高趋势,其中南部山区气温升高的概率均迭100%,引黄灌区85.7%,全区为86.7%。宁夏有趋于暖干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和干旱过渡地区的宁夏,长期以来一直是人地关系的敏感地区.从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主导因素、时空分布和作用方式等探讨了宁夏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表现特征,并对划分3个大演变阶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宁夏人地关系演变中的敏感性、多民族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二元化地域结构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6.
选择了宁夏引黄灌区17个有代表性的温室,采集表层土壤样品(0~15cm)测定了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有机质和养分的含量,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了温室土壤2种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脲酶活性与其全氮、硝态氮、速效磷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养分因素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直接效应上,但也有间接影响.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其有机质、碱解氮、硝态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直接效应上,而土壤养分因素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宁夏土地荒漠化敏感度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土壤、地形、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4个方面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2001和2017年宁夏土地荒漠化敏感度进行了建模分析. 基于模型得到2001和2017年宁夏荒漠化敏感度等级数据。主要结论有:1)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有效检测宁夏荒漠化敏感度,2001和2017年的模型准确度分别达到85%和78%;2)宁夏各区域按荒漠化风险等级由低到高排序,依次为北部引黄溉区、南部黄土丘陵区、中部干旱区;3)相比于2001年,2017年宁夏土地荒漠化风险级别总体呈下降趋势,大约有39%的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区域转化为低风险和中等风险区域,得益于防沙治沙、禁牧封育与生态修复等政策的施行. 研究通过监测宁夏荒漠化易发生区域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时为宁夏荒漠化防治工作布局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第三排水沟水质对黄河水质的输入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三排水沟入黄口和黄河宁夏出境断面水质因素进行分析,选取主要污染因子,寻找相关系数,建立第三排水沟入黄口水质、水量变化对黄河宁夏出境断面污染特征变化的水环境输入响应模型.采用该模型对第三排水沟排入黄河后,其水质对黄河水质的影响进行预测.以此为依据,研究了第三排水沟排放总量及污染治理途径,为确保黄河宁夏段出境断面水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