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传统主流媒体在2003年非典之后有了长足发展,对其在汶川地震中的快速反应和公开报道津津乐道。然而,鲜有学者深入研究报道的架构问题。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结合新闻框架理论,从新闻主题、新闻材料运用以及文字表达三个层面对该报纸的汶川地震报道进行了考察,并由此总结出我国传统主流媒体近年来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呈现出的新闻框架特色。  相似文献   

2.
陈晓 《科技信息》2009,(18):341-341,344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全国大部分媒体对汶川地震做了大量新闻报道,为汶川地震的报道工作共同进行议程设置。在此当中形成了全方位的媒体联动,各媒体快速反应,信息发布快、全方位的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典型事件报道,鼓舞了民心士气。通过各媒体对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我国的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的媒体投入了大量的报道。相比唐山地震时媒体的表现,对这两次震级相当的地震的报道,我国媒体的表现差异很大。本文对两次地震后媒体对灾难的报道进行对比,从新闻时效性、信息量、报道角度、新闻表现等几个方面看我国媒体在应对重大安全新闻事件时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英国媒体文化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是国际学界重要的媒体文本叙事分析理论。它表述了媒体阅读者惯常的三种媒体解读方式:其一是首选意义解读,其二是抵抗性解读,其三是协商性解读。这三种解码模式对西方媒体制作者而言即三种媒体编码方式。解读分析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的“3.14”“藏独”事件、奥运火炬受阻、“5.12”汶川地震等媒体文本时,我们发现西方媒体对中国有时批判、有时赞扬、有时褒贬不一的媒体文本也是在这三种编码模式基础上而确立的。此外,中国媒体在汶川地震中的积极报道有力地证明了新闻公开带来的好处,它不仅戏剧性地改变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整体看法,也印证了新闻媒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闻媒体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出现了三个新变化:一、力争及时、全面、真实传播灾难新闻,使媒体成为稳定剂、镇静剂;二、媒体也可成为救灾的组织者、激励者;三、媒介也是灾难的悲剧审美者。在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从媒体在灾难发生时的缺席、失语到目前能够及时全面报道,一个新的机制正在形成。作为政府快速反应机制的一部分,中国媒体终于开始有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机制。这是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是中国媒体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灾难成就新闻,灾难改变媒体。"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报道使得我国媒体的社会公信力迅速提升,一些学者、研究人员和媒体管理人员已经对这个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看法。本文将从传播过程的角度对如何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建构媒体公信力提出笔者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7.
开源信息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上的开源信息具有很高的潜在应用价值,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可以提高突发事件中应急管理的效率。阐述了开源信息处理的三个重要环节,讨论了突发应急事件中开源信息处理的特殊要求与主要方法,最后以"天网工程"在四川汶川地震中的作用进行了案例分析,主要侧重于监测和分析地震中网络群体对事件的关注及各类情绪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2008年5月12日至8月7日包括国家地震台网、 地方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在内的1023个地震台站及IRIS台站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资料, 读取P波初动极性, 并采用改进的格点尝试法对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进行求解, 给出121个4.0级以上质量可靠的震源机制解。根据求解结果发现: 汶川Ms 8.0级主震P波初动解为纯逆冲型; 汶川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绝大部分是逆冲型或走滑型地震, 并具有分段分布特征; 其P轴方位有两个优势分布方向: 北西西?南东东向和北东东?南西西向。  相似文献   

9.
从批评话语分析框架下的互文性角度分析了美国媒体对中国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除了说明主观性同样存在于貌似中性的灾难性新闻语篇中,也揭示了美国媒体意图塑造中国负面形象的意识形态及其形成原因,并再一次论证了权力、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信息传递机制决定信息传递的路径、速度和准确性,进而影响决策效率。可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需优化应急管理组织信息传递能力。本文综合运用熵理论和网络敏捷性的评价方法,建立组织信息传递机制评价模型,并设计实现算法。以汶川地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为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并提出信息传递机制优化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市场化环境下,新闻报道要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为工作的目标。目前在媒介信息多样化的背景下,现场短新闻以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用短小的篇幅再现新闻现场的境况,并把新闻事件简明扼要地传播给受众,这样的新闻传播形式受到了受众的青睐。因此,如何实现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成为新闻记者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直播方式实现了对受众知情权的尊重与满足,提高了电视的社会影响力。直播构建了一个公共的话语空间,为公众提供了与媒体互动的平台。从事件发展的可预知性来说,事件内容上的不可预知性越强,越适合进行直播;从时间性来看,成功的电视直播应该是时间在活动行进过程中充当主角,强调时间上的当下必视性与不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传播理念给了广播极大的发展启发,充分研究新媒体资讯的丰富性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运用优质媒介人才,满足新兴受众群体的需求,创新广播节目的生产方式,通过高新技术手段,使传统的广播媒体和新媒体日益融合,方可做强、做大广播传媒。对照广播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地市级广播传媒的发展遇到诸多亟待突破的瓶颈,唯有充分研究其内、外的双重掣肘,充分利用"媒介融合"的机遇,用符合广播规律的融合效应生产具有贴近时代、贴近受众的节目,广播方可走上新的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流媒体技术的校园网直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网具备了高速的数据传送能力。将流媒体技术引入校园网,在校园网内建设网络电视应用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视频直播服务成了各院校的普遍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流媒体技术的原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媒体技术的校园网直播系统的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国家形象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信息时代,大众媒介在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灾难的报道。本文从大众媒介和国家形象传播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大众媒介在5月汶川地震的灾难报道中对中国国家政府形象、领导人形象和民众形象等的传播,进而深化大众媒介对于传播中国完整的国家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流媒体技术和网页动画技术,提出了3种进行课件网络直播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信息社会形成、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艺术、思想观念上的变革等,一方面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形成了外部条件,一方面也为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鲜活丰富的内容。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信息来源丰富,播出数量较大,传播频率加快,直播节目增多,受众更加主动,交流更加敏捷,节目相对独立,媒体竞争激烈。这一切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未来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模式,都在作用于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信息由模拟转为数字,传媒信息安全问题迫在眉睫,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文本分类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文本分类模型,并应用该传媒信息安全系统,从而减少系统的误报率和漏报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将视觉人类学"工具化"、"技术化"及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和对视觉研究理论的陌生,导致视觉人类学被"边缘化"。视觉人类学的当代研究,不仅需要研究人类视觉文化遗物和通过镜像聚焦和折射的文化视像,还需要直接面对人类活态的视觉文化现象,面对不同群体的视觉表达、视觉传播和视觉行为,研究人类的群体性图像信息、视觉符号和视觉文化行为,关注视觉媒体和媒体革命对文化的影响,考察在现代视觉媒体影响下的文化涵化、文化冲突和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20.
流媒体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流媒体技术在高等教育应用中的技术优势,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即课件点播、制作点播资源库、教学直播以及交互式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