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存在下,苯基荧光酮(PF)与Cu(Ⅱ)的显色反应.研究表明在pH=11时.铜与试剂形成比为1:5的紫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50 nm,在此波长下测得摩尔吸光系数为2.1×105L/mol·cm,桑德尔灵敏度为0.000 76;铜量在0~5μg/25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实验表明,此方法回收率为99.5%.  相似文献   

2.
首次研究了铁 ( )对铝试剂荧光的猝灭作用 ,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铁 ( )铝试剂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在 p H=4 .7的乙酸缓冲溶液中 ,用 2 97nm紫外光照射铝试剂溶液可以产生很强的荧光 ,最大发射波长为 4 0 9nm.Fe3 +离子可以和铝试剂形成铁 ( )铝试剂络合物 ,使铝试剂的荧光猝灭 .推导了用荧光猝灭法测定络合物稳定常数的计算方法 ,测得铁 ( )铝试剂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为 lg K′=4 .90± 0 .0 3( n=1 5 ) .  相似文献   

3.
用荧光光度法和紫外光度法研究加替沙星(GTF)及其铁络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Cu(Ⅱ)、DNA均能以静态猝灭的方式猝灭GTF分子的荧光.并且用荧光法测定GTF-Cu(Ⅱ)和GTF-DNA二元络合物的组成和形成常数.GTF-DNA的光谱图在有Cu(Ⅱ)存在时,发生明显的变化,表明能够形成GTF-Cu(Ⅱ)-DNA三元络合物.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三元络合物的荧光强度与天然DNA的浓度成线性关系.讨论反应的最佳条件.进一步证实加替沙星、Cu(Ⅱ)和DNA的结合机理.  相似文献   

4.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苯溴马隆对和Cu(Ⅱ)单独存在和同时存在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和苯溴马隆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静态猝灭,并且在Cu(Ⅱ)存在下,苯溴马隆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苯溴马隆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为9.54×105 L/mol,结合位点数为1.03;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13×103 L/mol,结合位点数为0.74.  相似文献   

5.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苯溴马隆对和Cu(Ⅱ)单独存在和同时存在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和苯溴马隆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静态猝灭,并且在Cu(Ⅱ)存在下,苯溴马隆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苯溴马隆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为9.54×105L/mol,结合位点数为1.03;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13×103L/mol,结合位点数为0.74.  相似文献   

6.
在pH 7.60 NH3·H2O-NH4Cl缓冲溶液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MAB)存在下,利用Pb2+与2,3,7-三羟基-9-(2,4-羟基)苯基荧光酮(2,3,7-trihy-droxy-9-(2,4-dihydroxy)phenyl fluorone,DHPF)配位产生荧光猝灭效应,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微量Pb2+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Pb2+与DHPF形成1∶2配位化合物,Pb2+含量在0~1.60μg/5mL范围内与ΔF成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F=294.841 7×C+4.715 6(C:μg/5mL),相关系数r=0.999 1,方法用于狗牙根中Pb2+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铬天青S-CTMAB双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7.5~9.0时,采用双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u与铬天青S(CAS)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存在下形成的绿色三元络合物.结果表明,试剂和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20 nm和624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2×105L.mol-1.cm-1,灵敏度比单波长分光光度法提高了1.3倍,铜浓度在0~20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对钢样中的铜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Cu(Ⅱ)的存在下柔红霉素与DNA或RNA的荧光猝灭反应,发现单、双链DNA及RNA均能大幅猝灭柔红霉素-Cu(Ⅱ)二元体系的荧光,最佳PH值范围为5.4-7.1,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在505和555nm。在最佳条件下,测定双链DNA线性范围为0-0.6μg/mL,检测限为0.008μg/mL,相对标准偏差在3.0%以内。温度的影响和吸收光谱证实了DNA对此二元体系的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新显色剂 4 (2 吡啶偶氮 ) 邻苯二酚 (PAPC)在CTMAB存在下与Cu(Ⅱ )的显色反应 .在 pH =10 .5缓冲溶液中 ,该试剂与Cu(Ⅱ )反应生成稳定的红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0 5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5.33× 10 4 L·mol- 1·cm- 1,铜含量在 0~ 1μg/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该方法应用于茶叶中铜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二甲酚橙(XO)-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与铜(Ⅱ)、钴(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8.0,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存在时,铜(Ⅱ)、钴(Ⅱ)与二甲酚橙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均为590nm,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6.9×104L·mol-1·cm-1和3.6×104L·mol-1·cm-1.铜(Ⅱ)含量在0~15.1μg/25mL内,钴(Ⅱ)含量在0~18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方程及回归系数分别为A=4.765×10-3+0.0185C,γ=0.9962;A=3.005×10-3+7.481C,γ=0.9966.应用本法测定了铅合金标样中的微量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TritonX-100存在的水溶液中铜(Ⅱ)-1,10-菲咯啉-赤藓红体系的荧光猝灭反应.铜与1,10-菲咯啉(Phen)和赤藓红(TIF)反应形成组成为[Cu(Phen)_2](TIF)的离子缔合络合物并引起赤藓红的荧光猝灭,此反应具有高的灵敏度,其检测限为3.6μg·L~(-1)铜.研究了反应的适宜条件和其它离子的影响.在用二苯硫腙-CCI_4分离和预富集后,方法可用于水和土壤样品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以香豆素衍生物为基本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TK.通过研究荧光分子探针TK在中性缓冲溶液中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显示,TK可以选择性荧光猝灭识别Cu2+、Fe3+.TK与Fe3+络合后,TK在351nm处的荧光峰强度发生猝灭,猝灭幅度为31%;与Cu2络合后,TK在474nm的荧光峰强度几乎完全猝灭,猝灭幅度达97%.经定量分析显示,TK与Cu2+形成了1∶1型络合物.通过金属离子竞争实验表明,常见的金属离子均不干扰TK对Cu2+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在pH=7.2-7.6的三乙醇胺-盐酸缓冲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二甲氧基差劲基苯基荧光酮(DMH-PF)与铜反应形成1:2配合物,使体系产生荧光猝灭,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铜的新方法。该体系的激发波长λex=516nm,发射波长λem=546nm,猝灭量与Cu浓度在0-0.072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045mg/L,体系稳定,灵敏度高,采用巯基棉分离富集铜,用于钢样、茶叶、人发、地下水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基于Cu(Ⅱ)与3,5-二溴水杨醛缩邻氨基酚(简称BSAP)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形成络合物导致体系荧光猝灭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铜的新荧光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光度法规定微量铜的新方法,试剂5-Cl-PADAB能与铜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生成二元络合物Cu(Ⅱ)-5-Cl-PADAB,选择性较高。在pH=4.6~6.2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缓冲体系中,试剂与铜形成橙红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摩尔吸光系数为4.5×10~4,络合比Cu(Ⅱ):5-Cl-PADAB=1:2,在0~18μg/25mL区间内符合比尔定律。在磺基水杨酸的掩蔽下,一般常见的30多种离子不干扰测定,该方法用于合金和矿样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2,4-二氯苯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弱酸性(pH=5.5)介质中和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的条件下,2,4-二氯苯基荧光酮与Cu(Ⅱ)形成稳定的三元络合物,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Cu(Ⅱ).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6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10×105L* mol-1* cm-1,铜(Ⅱ)在0~0.6mg*L-1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了芝麻、茄子中铜(Ⅱ)的含量,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吡罗昔康对牛血清白蛋白,Cu(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Cu(Ⅱ)对吡罗昔康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和吡罗昔康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静态猝灭,并且在Cu(Ⅱ)存在下,吡罗昔康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吡罗昔康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为3.18×103 L/mol,结合位点数为0.75;二元配合物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13×103 L/mol,结合位点数为0.74.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新试剂 2 (2 ,3,5 三氮唑偶氮 ) 5 二甲氨基苯甲酸 (TZAMB)与铜 (Ⅱ )的络合物极谱行为 .在 0 .0lmol/LKHP HNO3 0 .1mol/LKNO3 底液中 ,络合物Cu(Ⅱ ) TZAMB在 - 0 .0 9V (Vs.SCE)产生灵敏的阴极化二阶导数波 ,峰电流与Cu(Ⅱ )的浓度在 2 .0× 10 -7~ 2 .0× 10 -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测限达 1.0× 10 -8mol/L .该法成功检测出食品中铜的含量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市售荧光试剂N-1-萘基乙二胺(NPED)作为荧光探针测定钯的新方法.在pH 4.0的溶液中, N-1-萘基乙二胺与钯发生反应形成络合物,使NPED荧光猝灭,猝灭程度与钯的浓度在 5×10-7~6×10-6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3.8×10-7 mol/L;由NPED在不同酸度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变化,测定了其共轭酸的酸离解常数pKa1和pKa2,探讨了猝灭机理;有常见金属离子及共存贵金属离子Pt4 不干扰测定.实验用的荧光试剂价廉易得,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选择性好,已用于钯催化剂及环境水样中钯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发光分子水杨基荧光酮羧甲基纤维素铅微球(L-[(CMC)2Pb-THBF]-MB)在滤纸基质上可发射强而稳定的室温光.基于EDTA与Pb2 的络合反应,使L-[(CMC)2Pb-THBF]-MB微球转化为水溶性组分(PbY2-、2CMC-、THBF),该组分与痕量的Ag 作用生成(CMC)2Ag-THBF,导致S-L-[(CMC)2Pb-THBF]-MB的固体基质室温光猝灭,建立了发光分子水杨基荧光酮羧甲基纤维素铅微球固体基质室温猝灭测定痕量银的新方法.Ag 的含量在8.0~40.0 fg/斑(20.0~100.0 pg/mL)内与ΔIp值符合比尔定律,工作曲线回归方程为ΔIp=12.56 0.5527CAg (fg/斑),r=0.999 2,检出限为2.2 fg/斑.该方法用于人发、茶叶中痕量银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