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安石榴的产量及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安石榴花粉资源丰富 ,营养成分齐全 ,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川产道地药食资源石榴为对象,深入探讨石榴的保健功能与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路.方法:采用文献复习、专利查阅以及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石榴的药食资源部位、生物活性成分、药效保健功能,以及相关产品的专利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大量分析与总结.结果:石榴活性成分丰富,药理作用广泛,药食保健价值巨大,具有广阔的应用开发前景.结论:深入开展川产道地药食资源会理石榴的精深加工与开发利用,将有助于促进攀西地区特色食药生物资源的开发与产业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持续发展,提高民族区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石榴枯萎病是由甘薯长喙壳菌引起,对石榴有严重危害的土传病害。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是石榴枯萎病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通过筛选具有对石榴枯萎病原菌产生拮抗效果的微生物,研究其抑制菌作用,以期为石榴枯萎病生物防控提供菌种资源。方法 从石榴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真菌,根据产孢量、生长速率、拮抗系数及平板对峙结果进行筛选,对防效较好的真菌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进行鉴定,通过盆栽实验评估其对石榴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 能有效抑制石榴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的菌株T9经鉴定为非洲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盆栽防治效果最高可达71.35%。结论 该菌株展现出了对石榴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效果,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安石榴的产量及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安石榴花粉资源丰富,营养成分齐全,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西藏地区野生石榴种质资源,分析西藏野生石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野生石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13对SSR引物对3个自然群体共42份西藏地区野生石榴种质资源材料DNA进行PCR扩增,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片段长度,使用GenAlEx和Arlequin等软件对SSR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3对引物共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平均3.385个,引物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香农信息指数(I)、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量(PIC)分别为1.971、0.771、0.481和0.393。3个野生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香农信息指数(I)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1.867、0.646和0.421,林芝b(LZb)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其他2个群体。AMOVA分析表明,群体内遗传变异高达88.43%,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16。种质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划分为3个亚群,结果与种质地理来源具有一定关联性。遗传结构分析显示西藏野生石榴有4个可能的基因库来源。【结论】13对SSR引物可用于西藏野生石榴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等研究。西藏野生石榴种质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林芝b(LZb)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遗传结构复杂,且含有最多的野生种质采样点,可予以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6.
石榴,在夏秋季是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石榴开花结果期,根据奉化市莼湖杨家苗圃与嵊州市三圹乡王明堂果园和金华江东六角圹善忠果园对泰山大红石榴的栽培管理经验,石榴在夏秋季节应注意以下技术要点.一、施肥1.对于未成林的幼树,只要在花谢2/3之后和果实成熟前1个月左右各施一次肥就可以.肥料种类前期以氮、磷肥料为主,后期以钾元素肥料为主.2.对已成林的盛产大树,除以上的两次施追肥外,在萌芽显蕾初期还需多追施一次肥.前期也以含氮、磷  相似文献   

7.
石榴为石榴科石榴属落叶小乔木,原生长在温带、亚热带地区。果实美观,汁多味甜,营养丰富,除供鲜食外,还可加工制成果汁、果酒等。石榴中秋时节成熟,故一直是合家团聚、喜庆佳节、馈赠亲友的时令珍果。  相似文献   

8.
石榴品种分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石榴品种分类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分析了石榴品种的形成途径及主要形态特征。遵循《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与品种演化规律,对石榴品种分类依据进行了研究,提出石榴品种形成属于同一种系来源,并建立了品种群——品种系统,即按照花瓣将石榴品种分为4个品种群,同时认为花瓣、花色、结实性、果色、果实大小及果重是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而籽粒软硬、萼筒形状、新叶颜色、茎剌有无等特征可作为次级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一元或二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对石榴叶片面积与叶片长度和宽度(最大宽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五种数学模型。并对单叶面积的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两种石榴不同枝梢开花量及完全花比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会理青皮软籽石榴、会理红皮石榴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花期的调查,研究这两种石榴不同枝梢开花量及完全花比例,结果表明:两种石榴不同枝梢的开花量和完全花比例均表现为:会理青皮软籽石榴大于会理红皮石榴。  相似文献   

11.
石榴果汁在加工中不同条件下色泽变化不同.本文研究了不同pH值、不同光照、不同热处理、添加L-抗坏血酸对石榴果汁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5、遮光或室内光照、热处理条件下,能较好的控制石榴果汁的褐变.  相似文献   

12.
以石榴皮为原料,利用水作溶剂提取石榴色素,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的pH值等因素对石榴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榴皮在60℃和pH为8~9条件下浸提30min,石榴色素提取率较好,且符合当前社会"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6种化学药剂,通过药剂灌根和撒施颗粒剂的方法对石榴金龟子幼虫(蛴螬)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药剂灌根方法,4种药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同浓度的不同药剂之间的防治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药剂稀释倍数增大,防效降低,浓度增加,防效提高;其中40%的毒死蜱乳油、20%的吡虫啉可溶液剂缓效期较长。采用撒施颗粒剂方法,10%的辛硫.甲拌磷颗粒剂的缓效性优于3%的毒死蜱颗粒剂;药剂灌根和撒施颗粒剂这两种防治方法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14.
刘立立 《甘肃科技》2010,26(12):173-174,158
石榴是舟曲的特产,也是山区群众致富的有效途径。对石榴硬枝扦插技术进行了研究,从采穗圃的建立、扦插育苗、扦插后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并提出了发展石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不同套袋方式对石榴果实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临潼石榴为研究对象,研究套袋方式(纸袋、膜袋)对石榴生长规律、石榴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栽培技术能明显改善石榴果实的色泽及光滑度,减少裂果率,增加单果重量;套袋石榴果实中还原糖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套袋)石榴果实,而可滴定酸含量略高于对照组果实;套袋石榴果实中重金属(Pb、As、Hg)含量、农药残留量(氯氰聚酯)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套袋)石榴果实.石榴套袋栽培技术是生产优质石榴,提高石榴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剖析了河北省发展石榴产业的优势、条件、市场潜力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河北省发展石榴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石榴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怀远是全国四大石榴产区之一,怀远石榴栽培历史悠久,以优异品质享誉中外,是怀远的名产、特产。近年来,由于大部分果农未熟练掌握石榴高产栽培技术,果园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致使石榴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不高,影响群众发展石榴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实验选取石榴皮等9个不同部位为研究对象,以抑菌圈为衡量指标系统研究了各部位水、醇粗提物的抑菌活性,通过方差分析(P〈0.05),初步确立石榴皮、石榴叶、酸石榴籽为有效抑菌部位,且有效部位的醇、水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从生产的角度考虑以水作为溶剂提取石榴抑菌物质具有较高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西藏干热河谷地区采集的21个野生石榴单株果实样本,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为野生石榴种质资源的保存表型数据库提供资料,也为选育优良石榴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游标卡尺、电子天平、质构仪和蒽酮比色法等测定21个石榴样本的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合并规则的综合评价方法,将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皮厚度、籽粒硬度、百粒质量、出籽率、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和固酸比等12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格布5号果型指数最大;军拥1号单果质量最小,果皮最薄,百粒质量最小,糖酸比最低;则拉1号的果皮厚度最大;昌西1号百粒质量最大;叶巴1号出籽率最大;古拉3号出籽率最低;古拉1号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昌西3号维生素C含量最高;珠拉1号糖酸比和固酸比最大。部分指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或负相关;合成“合理-满意度”最高的为珠拉1号。【结论】21个野生石榴样本间的果实品质差异明显,野生石榴大多具有果小、硬籽、较酸的特点,且样本间的果实品质差异明显,从表型层面...  相似文献   

20.
常国龙  王建国 《科技信息》2012,(18):102-102
石榴,一直深受我国人民所喜爱,而在石榴栽培的过程中,石榴病虫害也同时一直伴随,在我国不同地区,石榴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也互不相同。针对我省具体情况应该有针对性地对相应病害和虫害进行综合的防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