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大熊猫分布在秦岭、岷山、邛崃山、凉山、小相岭和大相岭等六大山系,前5大山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均有报道[1,2].1948年大相岭山系峨眉山的最后一只大熊猫消失后,对大相岭山系大熊猫数量知之甚少.我们于1998年4月中旬,从洪雅县的炳灵乡出发,在白沙河两...  相似文献   

2.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数量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于1991年~1992年对凉山山系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进行了野外生态调查.使用逆向截线法和样带法,以粪便为间接指标,调查了大熊猫的数量,并与传统的方法比较.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现有大熊猫36±6只,以粪便大小、咬节长度和消化程度等确定了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并结合种群的分布特征,对其动态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密度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4 ~1995 年对相岭山系的冕宁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进行了野外生态研究,以粪团作为间接指标,使用样带法、逆向截线法和传统的方法,对大熊猫种群密度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大熊猫的种群密度为0 .032 5 只/km 2 。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大熊猫的保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四川大相岭大熊猫种群及栖息地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1年对大相岭大熊猫及栖息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相岭山系有大熊猫栖息地面积353.76km2,数量14只,分布在洪雅和荥经县境内.大熊猫活动痕迹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2500m的针阔混交林生境.大熊猫栖息地内存在多种人类活动干扰,主要有采笋、历史的采伐和公路,分别占调查样方数的23.2%、22.2%和6.8%.与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第二次调查比较,大熊猫的分布范围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当时没有大熊猫分布的荥经县现成为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地.大相岭山系是现存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最小,数量最少的山系,需加强该地的保护区建设、大熊猫生境廊道建设及有效控制栖息地内的人类干扰活动,从而避免大熊猫种群的衰亡.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野生动物,现仅残存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岷山山系、邛崃山系、凉山山系和大小相岭,以及陕西省境内的秦岭中段.其中,生活于大小相岭的大熊猫,因主食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和人类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等影响,栖息地已断裂成大小不等的四小块,种群数量小,极有可能因遗传衰竭而消亡.  相似文献   

6.
大相岭大熊猫现仅有荥河与瓦屋山两个种群,彼此隔离,数量稀少,处于极度濒危境地.本文运用VORTEX模型对大相岭大熊猫未来动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没有近亲繁殖、灾害等的影响下,种群决定性增长率r>0,显示种群有增长的潜在趋势.但由于统计随机性及环境波动等影响,大相岭大熊猫种群平均统计增长率r<0,种群将逐渐走向灭绝.荥河种群和瓦屋山种群的平均绝灭时间分别为48a和33a.竹子开花、近亲繁殖等均对种群有明显影响.为保护该地大熊猫,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1975年至1991年我们在凉山山系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设点观察,由于该山系属大熊猫分布最南端,表现其垂直移动和食物季节交化均有其独特性.根据大熊猫在该山系的变迁和现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2000,(3)
国家林业局近日宣布进行全国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调查。此次调查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第二次与国家林业局等有关单位合作进行的全国大熊猫调查。调查范围包括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调查队将在大熊猫分布山系穿越5万公里的样线,整个调查工作将于2002年6月结束。目前中国已成立了3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但一半以上的大熊猫栖息地及多数大熊猫仍分布于保护区外。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事处首席代表郝克明先生说:“这次调查对我们了解野生大熊猫生存现状至关重要。中国政府去年开始实施的天然林禁伐决定对保护区以外的大熊猫种群及栖息地的有效保护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199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四川省林业厅对平武县大熊猫进行了调查。平武县是大熊猫分布最多的县,其栖息地面积约占全国大熊猫分布面积的12%。调查结果表明平武县大熊猫种群密度在一些区域有所下降,栖息地退化和破碎化问题也颇为严重。最近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国家林业局组织在青川县实施的全国大熊猫试点调查也表明,大熊猫在青川县的栖息地面积比10年前减少三分之一。“人们往往对野生大熊猫的数量特别关注,但实际上野生大熊猫数量是很难得到确切答案的。”世界自然基金  相似文献   

9.
正大熊猫是全球关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伞/旗舰物种,保护大熊猫不仅能"伞护"同区域分布的其他野生动物,促进同域分布的珍稀濒危物种保护,还可进一步"伞护"生态系统,长期维持一个或几个自然生态系统或景观的完整性。据2015年我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我国野生大熊猫种群分布于6个山系30余个小种群,其中18个小种群的大熊猫数量不超过10只,大熊猫栖息地呈现碎片化与基因孤岛化趋势。2016年4月,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编制工作启动。2016年12月5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0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8年10月29日,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熊猫种群的幼少组所有个体对种群数量的贡献要延迟到它们性成熟之后的“时滞”事实,建立“具时滞的离散时间增长模型”,描述大熊猫种群数量动态及其对种群数量的预测.其结果表明,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动是维持在一动态平衡状态下的波动.这种波动性更真实地反映了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1.
岷山北部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数据和2005~2007年的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软件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对岷山北部区域大熊猫生境的分布、适宜性和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岷山北部791445.51 hm2的研究区域内,大熊猫潜在生境的面积为91129.14 hm2,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实际生境面积仅为89113.5 h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1.26%;(2)在大熊猫实际生境中,适宜栖息地面积占30.4%,最适合大熊猫取食的竹类盖度(大于50%)的竹林面积仅占实际生境的20.2%  相似文献   

12.
宁陕自然保护区既是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群的东缘地带,又是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群向东延伸的纽带,为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群最有保护价值的保护区之一.阐述了宁陕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状况、建立的重要性及大熊猫的种群状况、社区经济概况和机构设置及管理情况,并提出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大熊猫的季节活动规律和人为干扰状况,提高大熊猫监测水平。使用红外线触发数码相机陷阱技术,记录大熊猫活动信息。作者于2008年3-6月,对长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密集分布区进行了红外线数码相机监测。监测表明:平均海拔1614-1871m的区间,大熊猫拍摄率较高,2075米拍摄率很低,这与大熊猫的季节迁移活动规律是符合的。大熊猫的昼夜活动比是3.46:1;73%的样线上有大熊猫分布;0.91%的点上有人为干扰因素;12.68%的照片中出现天敌,成年大熊猫具有应对天敌的能力;交配季节标记行为占18.65%,标记行为较多:其中有2张照片记录到了交配场所。红外线触发数码相机陷阱技术,在大熊猫监测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的种群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近年来调查,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以岷山和邛崃最多,各约有300余只;秦岭约有200余只;凉山约有100余只;大小相龄不足40只,总数约1000只。它们对栖息地生境的选择,各山系有共性,也有差异,但它们总是选择既能降低能量的消耗,又能获得营养价值较高的能量净收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单种群按年龄结构分布的莱斯利(Leslie)模型,并用于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种群的动态研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保护大熊猫及其生存环境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GIS在野生大熊猫种群监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GIS技术对佛坪自然保护区1998-2002年的大熊猫监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利用以ArcView3.2(a)为平台开发的佛坪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输出了保护区大熊猫分布和密度、区内人类活动干扰分布和密度等多种分析图层.结果显示,通过GIS分析,可得到的大熊猫分布和密度,且结果与传统调查分析方法一致.在人类活动干扰监测的分析中,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技术,使得管理者易于做出科学及时地判断和决策调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卧龙五一棚大熊猫生态研究区85个产量样方中,冷箭竹单株茎高、基径、湿重和干重等数据,建立了冷箭竹单株湿重的经验公式和湿重与干重的折算公式,为研究冷箭竹地上部分的生物生产量和种群动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南岳衡山为我国南方唯一的一处五岳名山和重要宗教文化活动中心,素有五岳独秀、中华寿岳、宗教圣地、文明奥区等盛名。徐霞客在其晚年西南万里遐征中对其进行了详尽旅行考察,并留下了内容极为丰富的国土考查文献《游南岳衡山日记》。在南岳衡山大规模进行现代旅行开发建设的今天,仍然可以从其游记中得到加速衡山后山旅游开发,大力拓展冬季旅游活动项目,深入对南岳衡山旅游资源的考察研究等启示。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大熊猫在野外的分布格局,对栖息地的选择及种群生存力的分析,应将大熊猫就地保护,使固有的栖息地的种群得以恢复,并提高其生存值和适应度。另一方面,圈养的大熊猫存活率和净生率都大于野外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保持其野外生态习性,通过驯化,先在大面积范围内散放,然后放归自然,增加野外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依据推覆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将推覆构造分为边冲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和韧性推覆构造三大类型。通过对武当山地区的综合研究,提出武当山地区为一韧性推覆构造,其几何样式为一个巨型的“AB”型褶皱。并证实武当山地区为剪切变形区,其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机制。文章还提出整个东秦岭造山带为剪切型造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