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灌水方式对冬小麦耗水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小麦品种科师22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下,冬小麦的耗水量、耗水系数、产量不同。干旱处理的耗水系数最低。相同灌水次数下,随灌水总量增加,耗水系数、耗水量增大;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少量多次灌溉方式的耗水量、耗水系数则降低。不同灌水处理间冬小麦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灌水各处理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早处理(不灌水)的产量。冬小麦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加大而下降。相同灌水量下,分期灌溉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于2001~2003年选用我国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6省的8个小麦品种在河南省种植,并选用河南省3个品种(系)安排了播期播量试验,对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播量的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南省生态条件下,不同品种和不同播期的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差异达到极显著,不同播量的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差异达到显著。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小麦冠层温度指标可为选用品种和采取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3个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高肥力、高种植水平以YS500和大麦02-2为主;中等肥力和旱地上可选用云啤2号,稳产性相对较好。亩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亩施尿素55与45千克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云啤2号三种施氮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大麦02-2亩施尿素55与35千克的产量差异显著而,45和35千克间不显著;YS500亩施尿素45、55千克处理与35千克的产量差异极显著。要获取高产应增施氮肥,YS500以亩施尿素55千克为佳,大麦02-2酌减,云啤2号再适当减少。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对山药种植方式、浇水量和浇水次数等因素的研究,发现采用打孔种植、生长期每亩浇水量为300m3时产量效应最显著.浇水次数对产量也有明显影响,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为筛选适合在沿淮地区种植的耐渍品种提供参考。选择34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全生育期进行常规栽培和灌浆期渍水胁迫处理,测定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湿面筋、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7个主要产量和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耐渍系数,通过聚类分析评价各小麦品种的综合耐渍能力。渍水胁迫下,小麦的粒重、籽粒产量的降幅较大,各性状指标明显下降;从耐渍系数的变异系数看,灌浆期渍水胁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粒重>湿面筋>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穗粒数>淀粉含量>穗数;耐渍性平均隶属值与粒重、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重、湿面筋、蛋白质、淀粉含量的耐渍系数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的耐渍系数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34份小麦品种划分为3种类型:耐渍型、中间耐渍型和敏感型,材料数分别为22、10和2个,分别占参试材料的64.71%、29.41%和5.88%。粒重、籽粒产量可作为小麦耐渍评价的首选指标;扬麦13、扬麦22和宁麦13可作为小麦耐渍栽培育种的参考资源。  相似文献   

6.
以生长第4年和第8年紫花苜蓿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腐殖酸肥水平对紫苜蓿的生长及各茬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肥后紫花苜蓿的株高、一级分枝数、节间数、节间距、茎叶比以及干草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生长第8年苜蓿的增效更为明显;生长第8年苜蓿施用腐殖酸肥后各茬株高明显高于CK,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两个生长年限苜蓿的各刈割茬次2000kg/h㎡施腐殖酸肥处理一级分枝数均高于其对照,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生长第4年、第8年紫花苜蓿施用腐殖酸肥后第一茬及全年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K,且第一茬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生长第8年苜蓿施用腐殖酸肥第二、第三茬干草产量与CK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伍利  朱云集  王桂荣 《河南科学》2009,27(11):1395-140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硫营养水平对两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兰考矮早8根际微生物在不同生育期中主要类群的影响及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氮、硫营养以及品种差异均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有显著影响;②硫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对小麦各生育时期的根际细菌的数量均有极显著性影响,并表现为氮素营养对小麦根际的细菌数量的影响效应高于硫素营养;③氮素营养是根际放线菌数量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但硫、氮及实验品种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在整个测定时期对放线菌无显著性影响;④实验品种、氮、硫均对各测定时期小麦根际真菌数量产生极显著性影响,其影响效应表现为:试验品种〉氮素〉硫素,硫、氮、品种之间交互作用对真菌的影响主要在花后;⑤氮硫配施对两个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及遗传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2年在河南师范大学小麦试验田选用18个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与穗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及穗部性状存在极显著的品种差异;总戊聚糖含量与穗数、结实小穗数呈显著遗传正相关,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与穗数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遗传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之间的直接通径系数与其遗传相关系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于2002年11月在广西南丹县河池林业科学研究所浅山丘陵区的缓坡杉木林地,按照的种植方法,用1级、2级、3级和4级种用根茎进行盾叶薯蓣(Discoria zingiberensis C.H.Wright)大田种植对比试验,分别测定盾叶薯蓣栽培1年和栽培2年的产量和薯蓣皂素含量.结果显示,播种第1年栽培期盾叶薯蓣出苗率为1级种>2级种>3级种>4级种,在栽培满1年后的生长期中各级别的植株苗蔓长势差别不明显;盾叶薯蓣栽培满1年时各级别种茎产量为1级种>2级种>3级种>4级种,薯蓣皂素含量为2级种=3级种>4级种>1级种;栽培2年的产量为1级种>2级种>3级种>4级种,1级种和2级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各级别种茎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栽培2年后薯蓣皂素含量为4级种>3级种>2级种>1级种,3级种和4级种含量较高但差异不显著,其他各级别种茎之间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极显著.建议选用2年生根状茎作种时,宜选用当年新萌生形成的芽头作种.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施用活性十元素复合肥比施用含相同效价的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的产量高,并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最佳施肥量为720kg/hm^2左右,该肥料能促进小麦分蘖,增加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不同小麦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密度过大,套作群体内透光率低,群体质量差,虽然以穗多可获得较高小麦产量,但玉米单产低,致使套作群体产量偏低.小麦密度低,通风透光好,以争取较多分蘖、穗大、粒多也能获取高产,并且还有利于玉米生长,套作群体产量较高.行数不同播种量一致的处理在4行150万/hm2的田间配置下,套作群体质量优,产量较高;行数和播种量均不同处理中以3行90万/hm2的田间配置较好.相关分析表明麦/玉套作群体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玉米单产.  相似文献   

1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冬小麦矮抗58为材料,在小麦生育期不灌水(W0)和拔节期灌水(W1)两个水分处理下,研究了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水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不灌水处理,但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不灌水处理.相同水分处理下,不同施氮处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均以240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最高.研究还发现,在拔节期灌水处理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后期存在"灌浆小高峰"现象,这可为最终提高籽粒千粒重,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奠定基础.综上所述,适宜的水分处理和合理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地膜覆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半干旱区春小麦进行短期地膜覆盖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有利于春小麦光合作用和产量水平的提高,但覆膜时间过长,日光合积累和最终籽粒产量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在研究区,春小麦最佳覆膜时间为播种至三叶期,不必全生育期覆膜。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冬小麦不同蘖位和粒位籽粒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京冬8和京冬11为材料,选取有2个分蘖成穗的植株,测定各单茎基本生物学性状,强、弱势粒蛋白含量及其组成,淀粉含量及其组成。结果表明,主茎穗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贡献明显高于分蘖穗。小麦植株不同部位籽粒粒重、蛋白质和淀粉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随蘖位增大,单穗粒重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强势粒的千粒重和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弱势粒,但弱势粒的淀粉含量高于强势粒。强势粒的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高于弱势粒;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较少,粒位间差异不明显。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低分蘖位(主茎)、强势粒对品质的影响明显高于高分蘖、弱势粒。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3个施硫水平和3个灌水水平,选用兰考矮早8号和豫麦49-19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硫量和灌水次数对冬小麦籽粒中淀粉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硫处理中,以60kg/hm^2处理产量最高,并达显著差异水平,增产幅度可达19.7%.各灌水处理间,两小麦品种产量均以W2处理产量最高;分析水硫互作效应,2小麦品种产量均表现W1S60组合产量最高;两小麦品种籽粒总淀粉含量在不同供硫处理和灌水处理下均表现为S60和W0最高.以上结果表明,硫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干旱逆境胁迫,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连续2年3点次在新疆高产玉米区,以郑单958为试材,每隔10d天播种1期,以研究与揭示高产玉米(15000kg/hm^2)条件下播期对群体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及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各播期处理玉米产量都接近或达到了15000kg/hm^2,不同播期群体籽粒灌浆过程可以用Logistic方程模拟。随播期推迟,吐丝至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呈增加趋势、灌浆速率呈降低趋势,但活跃灌浆期尢明显变化。随播期推迟,群体籽粒灌浆的渐增期、线性灌浆期和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灌浆阶段的持续时间无明显规律。因此,缩短群体籽粒灌浆渐增期持续时间.快速进入线性灌浆期,片提高渐增期、线性灌浆期和缓增期群体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有利于提高群体产遣。在新疆春播玉米高产区。适宜的播期为4月10日~17日。  相似文献   

17.
凹凸棒石粘土对灌淤土养分含量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小麦盆栽研究凹土对灌淤土养分含量及小麦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凹土不影响土壤速效养分,但用量大于40 g/kg会降低碱解氮含量,使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穗长、孕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下降,不孕小穗数增多;小于40 g/kg时不影响上述产量性状;千粒重随凹土用量的增大而增加,在80 g/kg时达到最大,增加13.01%.  相似文献   

18.
长期不同施肥对青海小麦产量和土壤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连续实施20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探讨长期增施钾肥和秸秆还田对青海东部农业区春小麦产量及农田土壤钾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10年累计产量各处理从大到小排序为NPK+ 50% ST> NPK> NPK+100% ST> NP+100% ST> NP+ 50% ST> NP,长期施肥条件下春小麦产量有年际波动,增施钾肥和秸秆还田能够增加或维持春小麦产量;长期单施氮磷化肥,土壤速效钾含量有下降趋势,增施钾肥和或秸秆还田,能够明显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幅达到13.5%~260%,增加土壤钾素含量,提高土壤钾库贮量.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具有很好的补充土壤钾素的作用,在当地条件下秸秆还田可以作为替代无机钾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