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自引率与影响因子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从基本假定及定量角度出发,推导了人为自引率变动与影响因子变动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二者之间的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自引率变动与影响因子之间呈准线性关系,提高自引率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影响因子,但在合理的自引率范围内,上述提高效果有限,提高影响因子更应依靠提高文章本身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介绍《中国油料作物学报》近年来提高影响因子的做法和效果。在提高稿件质量、改进编辑手段以及增加显示度等方面印证了求变求新这一办刊之策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可作为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不变之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高等数学教学为例,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民族班教学质量的因素,以期找到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并用得到的学生因子、教师因子、中学因子、家庭因子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数学学习质量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影响因子是国际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对于评估期刊的办刊水平与质量具有科学意义。中国学术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因子较低,特别是非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普遍较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但也并非不能参与学术传播机制下的竞争,应通过积极组织优质稿源、努力打造特色栏目、加强编辑规范化编排、建立出版前后的审读制度、举办学术会议、重视网站建设、缩短出版周期等措施,提高影响因子,扩大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指纹图像质量差而导致指纹识别系统识别成功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影响因子的指纹图像质量自动评定方法。以原始指纹图像的局部纹理、全局纹理、可利用面积大小和干湿状况作为影响因子,先以梯度相关性计算局部纹理质量分数,再以分块思想分别计算出后三者的质量分数。然后,以不同的影响权值将上述4个影响因子联系起来,综合评定指纹质量。最后调节部分影响因子的影响作用,修正综合评定结果。采用FVC2004DB2_B中图像进行算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能合理有效地将指纹图像质量评定为5个等级,而且正确率可达到97.5%,能有效提高指纹识别系统的识别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孙东建  王昕 《天津科技》2010,37(6):133-134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作为评价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已为人们所熟知,总结了以影响因子为基础的评价期刊质量的指标,重点介绍了相对影响因子和论文计数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CDMA软切换因子对系统资源占用的影响,提出降低欺切换因子的四种方法。实际案例说明,降低歇切换因子在CDMA网络中取得了容量和质量的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自身强大光合作用而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碳库,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的稳定性,甚至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能力下降并转变为碳"源"。从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等方面概述了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因子。结合江西省森林现状,从科学利用自然条件、优化调整森林结构、加强森林封育保护、提升森林经营水平、提高现有森林质量5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新理念,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获得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四个主要因子,依次是:大学生因子、体育课教学督导组因子、同事因子及教师本人因子。并对为什么选择这四个对象作为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因子,各因子对评价结果又有什么影响作了相关分析。旨在为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徐会永 《科技信息》2014,(13):35+18
依据影响因子的定义和CNKI相关数据,对被引用频次与期刊发表文章篇次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据此分析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因子指标的有效措施和建议。结果表明:本次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的拟合期刊文章水平降序的被引频次的一般规律,具有很好评价和参考意义;要在"优中选优"的基础上扩大稿源,增加可选用稿件数量和提升可选用稿件的整体质量,对能明显提升被引用频次的研究热点做好约稿、组稿工作;在做好遴选工作的基础上适当的减少刊发文章篇数可以在短期内明显提高影响因子指标,更有利于迅速的建立起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旅游者的满意度,以闽南功夫茶文化旅游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因子分析法,总结出影响游客体验质量的四大因素;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研究不同游客个体属性对四大因素体验质量的差异;最后对体验质量各指标进行重要性-绩效分析.得出结论:接待条件、文化与景观两大因子是提高闽南功夫茶文化旅游体验质量的先决条件,而服务与环境因子是关键因素.目前闽南功夫茶文化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需要将其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一些基础设施的改进和茶文化与景观的开发,同时要重视对服务与环境质量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各地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主要战略力量,是引领区域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提升高新区内集群创新质量水平,从经济效益、知识产出、人员素质、创新结构四个维度构建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质量评价体系,以全国156个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 显示,影响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质量的两个关键因子是集群网络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国家高新区整体创新质量水平有待提高,区域间差异过大,且在不同影响因子上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影响因子的概念,说明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期刊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探讨了如何利用影响因子指导期刊订购。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加速踏板与地板之间的干涉问题,提高整车的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建立了3DCS三维装配偏差分析模型,运行蒙特卡洛虚拟装配,得到分析目标的概率统计特性曲线和贡献因子的灵敏度分析结果,并根据偏差分析结果,对加速踏板及加速踏板安装板的定位基准进行了稳健性优化.对比分析优化前后加速踏板与地板距离的显著几何因子影响系数、质量损失函数以及装配质量的不合格率,并绘制测量目标的概率分布图,以验证稳健性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分析发现,基于装配偏差分析结果,对显著影响因子进行稳健性优化,可有效提高稳健性优化效率,并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影响因子在期刊评价中的不足,基于PageRank算法给出一种期刊影响因子的修正方法.首先,建立期刊之间的互引网络矩阵计算PageRank值(简称PR值),并在期刊互引网络中利用各期刊载文当年的影响因子对被引次数进行加权以反映期刊质量,然后修正期刊自引数量,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PageRank算法的影响因子(简称WIF_PR因子),并以图书情报领域中43种期刊为实证对象,利用WIF_PR因子进行期刊评价.结果发现:WIF_PR因子能科学地考虑期刊自引数量、区分不同期刊被引质量,与影响因子、h指数相比,新评价方法评价效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6.
瞿忠正  叶纪华 《科技资讯》2012,(25):168-169
介绍了一种提高稳定和提高卷烟产品的内在质量的方法,通过围绕烘丝机筒温影响因子进行试验设计,对卷烟产品的内在质量进行了优化与设计。结果表明,在保持烘丝机大部分参数稳定的情况下,对烘丝过程的相关参数进行适当优化后,产品感官质量保持了稳定,产品的内在质量和部分物理质量均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小全自动移栽机取苗过程中穴盘苗基质的损伤,提高移栽机栽植效率,通过对钵体进行压缩实验研究钵体力学特性;以新疆加工番茄穴盘苗为实验对象,以夹持角度、钵体含水率、基质体积配比为影响因子,以钵体抗压强度和破碎压缩量为性能指标,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性能指标和各影响因子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实验,建立影响因子与性能指标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子对性能指标的影响,得出最优的影响因子组合。结果表明,当单夹片夹持角度为7°、钵体含水质量分数为65%、蛭石、草炭、珍珠岩基质体积比为2.0∶2.0∶1.0时,钵体损伤小,有利于移栽机对穴盘苗的夹取。  相似文献   

18.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回归的工序质量建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制造工序质量控制问题,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质量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定量分析加工工序与最终成品率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将大量的工序影响因子约简得到主要影响因子子集.根据在线生产的相关质量数据,采用非线性迭代偏最小二乘法获得影响因子的权重.得到偏最小二乘因子权重可以在线预测成品质量变化,避免离线测试.在半导体制造实例研究中,以工序质量水平为自变量,成品质量水平为因变量,建立了质量水平传递模型,应用该方法可实现多工序质量异常的在线诊断和预测,为质量控制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进行理论推导,引入效率因子,构建更为准确、便捷的平板集热器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程序模拟。根据模拟数据得出吸热体板芯几何结构、板芯用材对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性能的影响。在不降低集热器效率因子的情况下,使翅片的单位面积质量降低45.8%;在材料消耗相同的情况下,集热器效率因子提高了0.03。  相似文献   

20.
动水条件下太湖水体透明度及其影响因子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太湖长序列实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水体透明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透明度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基于该方程,建立了动水条件下太湖水体的透明度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悬浮物质量浓度是太湖透明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藻类和有机物质量浓度对透明度的影响不确定性较大,但总体来看呈现明显的反比关系.根据透明度及其影响因子的分布特征,分季节(春季和夏季)、分湖区(梅梁湾、湖心及沿岸区、东太湖)建立的透明度与悬浮物、藻类及高锰酸盐指数(CODMn)质量浓度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所建立的模型对太湖水体透明度以及影响因子具有较好的描述能力,说明该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