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别研究了5-对[4-(间-吡啶氧基)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Fe(Ⅱ)和Co(Ⅱ)配合物的催化或载氧功能,以合成的金属卟啉、抗坏血酸和底物所组成的体系作为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的模拟体系,研究了在温和条件下对环已烷转变为环已酮、环乙醇的催化作用,测定了这些体系的吸氧能力和羟化产物的产率。结果表明,尾式铁卟啉配合物Fe(Ⅱ)PyBPTPPC1比其他简单相应铁卟啉配合物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合成了一种尾式亮氨酸卟啉[5-对(N-亮氨酸丁氧基)苯-10,15,20-三(对甲氧苯基)卟啉]H2Pleu和它的铁、锰、钴、钯四种金属配合物MPleu,用元素分析、电子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表征的结果与它们的结构相符。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咪唑、吡啶、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和噻吩嗪对尾式氨基酸卟啉[5-对-(N-色氨酸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氯苯基)卟啉]钻、铁、锰配合物电子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轴向配体对金属卟啉的轴向加合能力由大至小的顺序为:噻吩嗪>咪唑>吡啶(≈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  相似文献   

4.
以无水醋酸铜与咪唑基尾式卟啉5-对[4-(1-咪唑基)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p-ImBPTPP)在三氯甲烷/冰醋酸混合溶液中反应,合成了咪唑基尾式卟啉铜(Ⅱ)配合物CuⅡ(p-ImBPTPP).以元素分析、ESI-MS、IR、1H NMR、UV-Vis光谱进行了表征.以UV-vis、ESI-MS和荧光光谱滴定研究了CuⅡ(p-ImBPTPP)与锌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Zn(F1-PPTPP)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用荧光光谱滴定数据计算了超分子结合常数.研究表明,CuⅡ(p-ImBPTPP)/Zn(Fl-PPTPP)体系是以CuⅡ(p-ImBPTPP)的尾端咪唑基与Zn(Fl-PPTPP)中的Zn(Ⅱ)之间的配位键组装成超分子的,超分子中电子给体锌卟啉与电子受体铜卟啉的结合方式对其光诱导电子转移性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改进的Aider方法合成了四(对-硝基)苯基卟啉Cr(Ⅲ),Mn(Ⅲ),Fe(Ⅲ),Co(Ⅱ),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差谱研究了一氧化氮配合物的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咪唑、吡啶、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和噻吩嗪对尾式缬氨酸卟啉[5-对-(N-缬氨酸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氯苯基)卟啉]钻(Ⅱ)、铁(Ⅲ)、锰(Ⅲ)配合物电子光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含N、S轴向配体对金属卟啉轴向加合能力由大至小的顺序为:噻吩嗪咪>咪唑>吡啶(≈二甲基吡啶)>三乙胺.  相似文献   

7.
过渡金属和镧系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新型5, 10, 15, 20-四(对-(4-氟苯甲酰氧基苯基))过渡金属卟啉和新型镧系乙酰丙酮-5, 10, 15, 20-四(对-(4-氟苯甲酰氧基苯基))卟啉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摩尔电导,核磁共振氢谱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利用溴代烷与硫醇间极易反应的特性,制备了8种尾端基团为苯并咪唑基的对-尾式卟啉锰(Ⅲ)、钴(Ⅱ)配合物并经元素分析、FAB-MS、UV-visible、IR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亚碘酰苯存在下尾式卟啉配合物对环己烷氧化的催化作用,初步探讨了催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尾式卟啉配合物具有比MnTPPCl及CoTPP较高的催化活性,这可能与催化过程中尾端基团参与的分子间轴向配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Mn(Ⅲ)-Mn(Ⅲ)单核和双核金属卟啉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表征.研究了这些双核金属卟啉模拟细胞色素P-450催化环己烷单充氧作用及金属卟啉在2种反应体系中催化性能.对于催化活性随着2个金属卟啉之间碳链增长而增长,反应体系的改变引起催化活性的改变的规律与前面铁卟啉是一致的.但锰卟啉催化活性普遍高于其相应的铁卟啉,而选择性普遍低于铁卟啉.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一种新型尾式卟啉5-邻[3-(1-咪唑基)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简称oImprTPPFe)的合成路线,并以oImprTPP为配体合成了铁(Ⅲ)卟啉oImprTPPFe(Ⅲ)Cl,通过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紫外可见光谱、顺磁共振波谱等手段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谱学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代烷与硫醇间极易反应的特性,制备了8种尾端基团为苯并咪唑基的对-尾式卟啉锰,钴配合物并经元素分析,FAB-MS,UV-visible,IR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亚碘酰苯存在下尾式卟啉配合物对环己烷氧化的催化作用,初步探讨了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氯化meso-一〔邻-(4-二甲胺基丁酰胺基)苯基〕三苯基卟啉铁(Ⅲ)(meso-MDMBPTPP Fe(Ⅲ)Cl,以下简记PFe(Ⅲ)Cl)同咪唑、吡啶、三乙胺、哌啶等在轴向配位的配合物的ESR光谱,也测定了尾式卟啉铁(Ⅱ)与NO的配合物的ESR光谱。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5-[(对-N-酪氨酸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氯苯基)卟啉(H2L)及其配合物MLC1(M=Co,Fe,Mn)的合成,经元素分析、UV-cis、荧光光谱、IR和^1HNMR等结构表征。催化实验发现除配体外,3种配合物在分子氧氧化苯甲醛的反应中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Fe(Ⅲ)-Fe(Ⅲ)3种双核金属卟啉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表征,另外还有单核金属卟啉配合物和6个中间体.研究了这些双核金属卟啉模拟细胞色素P-450催化环己烷单充氧作用及金属卟啉在两种反应体系中催化性能的研究.同时还与单核金属卟啉的催化性能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双核金属卟啉的催化活性随着两个金属卟啉之间碳链的增长而增长,反应体系的改变会引起金属卟啉催化活性的变化,总体上,双核金属卟啉的催化活性要高于单核金属卟啉.  相似文献   

15.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一种新的尾式卟啉钴——间-[邻-(4-二乙胺基丁酰氨基)苯基]三苯基卟啉合钴(Ⅱ)[缩写为meso-MDBPTPP Co(Ⅱ)]与含N有机碱(咪唑,吡啶,脂肪胺等)的加合作用,测定了这些有机碱同卟啉钴的加合平衡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原来是五配位的尾式钴卟啉与含N有机碱可一步形成1:1的加合物,从而生成六配位的配合物;同时发现伯胺类的平衡常数与BH~+的酸常数K_a之间的关系式为:lgK=3.82pK_a+9.58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氧合铬(Ⅴ)四苯基卟啉配合物和Cr(TPP)X-PhIO体系的紫外可见光谱,讨论了其在空气中和氮气保护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5,10,15,20-四(对-十六烷氧酰基)苯基卟啉配体(THPPH2)及其锌、铜、铁、锰金属配合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分光光度法、循环伏安法和旋转环盘电极研究水溶性的中位-四-(N-甲基吡啶基)卟啉亚铁配合物(Fe(Ⅱ)TMPyP)的轴向配位作用及其对双氧的活化还原作用,咪唑、吡啶和γ-甲基吡啶等含氮有机碱能与Fe(Ⅱ)TMPyP进行轴电配位生成六配位化合物,通过测定它们的稳定常数,预示了轴向配位对铁卟啉氧化还原能力的影响,Fe(Ⅱ)TMPyP使氧还原为H_2O_2,归因于O_2以端基配位的形式同Fe(Ⅱ)中心离子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混合溶剂方法,合成了5种对位取代的四苯基卟啉配体,收率范围为23%~52%,对卟啉配体进行轴向金属化反应得到含有中心金属离子(铁、钴、锰)及轴向氯配位的一系列金属卟啉化合物(金属化收率为90%~98%),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核磁氢谱对所合成的卟啉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首次研究了金属卟啉催化分子氧在无溶剂绿色条件下氧化对甲基异丙苯.结果表明:对甲氧基四苯基卟啉和对氯四苯基卟啉的两价钴配合物的催化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20.
卟啉及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卟啉化学是现代化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分支之一,卟啉及金属卟啉化合物在医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能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论述了卟啉及金属卟啉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主要的几种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