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随机资产分与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资产重组模型,研究了在企业财富收益最大,重组过程风险最小条件下,资产,负债,借款,兼并收购的最优决策问题,并且进行了案例仿真工作。  相似文献   

2.
论投资银行在企业重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重组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主体,关系到众多方面,诸如政府、企业、商业银行等。在资产重组过程中,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政府通过决策和监督,把握资产重组的方向。作为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主体,企业是重组的当事人,但它只是被重组的对象,不可能自我完成重组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的最大债权人,商业银行只希望通过重组盘活资产,收回拖欠,维护自身利益,因此不可能在企业重组中充当公正的中介者。总而言之,理论和实践证明,企业重组必须由投资银行操作实施。1、目前我国企业重组存在的问题中国现行的企业重组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政…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述 《科技信息》2009,(12):309-309,304
一、资产重组定义 在我国的理论研究中,对于资产重组并没有权威性的定义,只是就不同的研究角度,对资产重组的含义进行描述。如从内容上讲,资产重组是资产总体的重新选择与组合;从目的上讲,资产重组是一种优化企业结构,提高资产的总体质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行为;从操作方式上看,资产重组就是指兼并、收购、联合、托管等具体行为,在证券市场上则体现于兼并、股权转让、资产剥离、资产置换等一系列的公司重组活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创新的滞后,越来越成为影响和制约改革推进与发展平稳的基础和关键。笔者认为,以国有企业,大规模兼并重组为契机,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推动金融创新,依靠金融体制、结构创新支撑、带动企业兼并,是一条捷径。 一、国企兼并重组是改革与创新的契机 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创新的联动配套,要求我们寻找到能使这两个最为棘手的改革协调联动的突破口,并以此为契机来拓展改革与创新。在今后一段时期里,国有企业大规模兼并重  相似文献   

5.
开放经济环境下企业兼并引起的利益冲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开放经济下的企业兼并有许多封闭经济下所没有的特征.通过一个两阶段动态对策模型,研究了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国内外企业和政府如何用企业兼并作为策略变量,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研究表明:①当资产规模比较大时,企业和政府都倾向于企业兼并;②政府对企业兼并的愿望弱于企业自身,即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和政府会在兼并问题上发生利益冲突;③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Prisoner'sDilemma问题,即虽然每个政府都从本国社会福利最大的角度对企业兼并进行干预,但实际上不干预反而比干预获得更多的社会福利;这种情形是开放经济环境下所特有的.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地方政府、证券商、买壳企业、社会公众投资人,在资产重组中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上市公司热心于重组意在“保牌”和“圈线”,地方政府热衷于重组意在维护“诸侯经济”利益;“报表重组”、“资产拼盘”、“合同重组”、“年末重组”、“赶时髦重组”是重组中的倾向性问题;认识重组的真正目的,确立重组成效的客观标准、规范 重组中的政府行为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7.
构造了上游双头垄断,下游多厂商的产业结构模型,研究了上游在位企业面临进入威胁时的兼并模式选择.发现兼并战略选择取决于下游企业的数量及上游市场进入成本;即使不考虑规模经济,一定条件下,横向兼并仍是企业的均衡战略.揭示了政府和企业兼并方式中的利益冲突关系.  相似文献   

8.
浅析企业兼并收购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兼并和收购,作为资产重组的一种重要形式,对盘活存量资产,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对我国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的企业并购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时间较短,企业内部交易、关联交易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企业在实施并购战略时,并没有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出现了大量的非理性行为,并由此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大量并购的失败.  相似文献   

9.
在成熟市场的经济国家中,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的永恒热点,其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得到二次发展。而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后,可以根据其自身的需求,通过购买、兼并等多种方式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活跃市场经济。但是内部交易、利益输送等棘手问题一直与借壳上市如影随形。因此对并购重组的法律监管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武汉“民企”参与国企资本运作 武汉市规定,非国有企业可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动重组,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参与市场平等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目前全市已有13家民营企业通过兼并、购买、参股、租赁等形式,“吃进”37家国有企业,使3亿元以上的国有企业资产得到合理流动和重组。民营企业也因此得到发展壮大,全市7000余家民营企业有40余家形成集团规模,20多家资产过亿元。 (虞文亭 王国忠)  相似文献   

11.
王正堂 《甘肃科技》2013,(20):112-113
企业资产重组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只要存在企业,只要存在市场和竞争,就有优胜劣汰,就有企业资产重组。资产重组不仅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而且利于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推动企业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实际上是一种牵动企业各个系统的全方位的资源优化配置过程。在企业的资产重组中,市场、政府、企业的行为定位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是保证监督主体,企业是资产重组的主体,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社区是一种半城市化的社区,它容纳了多重身份的社区居民、多种行业的企业组织、多重社会关系、多种利益诉求,并体现出高度的开放性、流动性和异质性。多种原因使基层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出现了权力"悬浮"的困境。转变治理观念、探索新的治理体制、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规范公权力的运行、重构官民之间的联系纽带是破解治理"悬浮"困境,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善治"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债转股企业的选择及其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国有企业债转股是有关利益集团围绕企业金融资源支配及企业控制权展开利益冲突的动态博弈过程,债转股实施进程应该在对各方都有利可图或者至少不被直接损害的交易中渐次完成。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框架上分析两局中人(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有关债转股企业选择的博弈过程,认为如何挑选拟债转股企业实际上是一个机制设计的问题,当严格分析了申请债转股的企业(本质上是企业领导人)的期望效用函数并由此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时,一个有关债转股企业选择的政策框架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处置的现行方式是“企业个案分散处置,处置收益分割使用”,既不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也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解决国有企业划拨土地处置弊病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划拨土地集中统一处置、收益统一调剂使用,以实现处置效益、使用效益最大化,弥补地方改革成本不足,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积极去杠杆的大背景下,研究永续债这一创新型混合金融工具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以2016—2020年我国发行和未发行永续债的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使用季度数据分析了不同的会计处理下永续债的去杠杆效果。研究发现:发行永续债能够有效去杠杆,但重分类为负债时,优化资本结构的优势将消失,甚至会加剧高负债程度;相较于非过度负债和中央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和地方国有企业发行永续债实现的去杠杆程度更高、效果更好。结论表明,永续债融资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但发行主体和监管机构应加强管理其会计处理下隐藏的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有企业和银行双双陷入困境,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我们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顺应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深刻变化,快速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改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高积累基础上的高增长,政府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主体,运用其高行政动员性和高强制力,主要通过收入融资形式,即通过平均主义的低工资制、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把城乡居民应得的收入中可以用于长期储蓄的部分以国有企业盈利的形式集中起来,使国民收入分配明显地向政府部门倾斜,从而为创办和经营国有企业提供巨额资本。由…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的主体是国有企业,通过对锦州万得工业集团资产重组历程的分析,指出企业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从资产重组的目的着手,将资产重组的方式分为四类:一是生产经营性重组;二是资本经营性重组;三是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混合性重组;四是体制变改性重组.这四种类型的资产重组都有各自的领域和侧重点,都有各自的优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多种类型的重组方式应同时存在,共同发挥各自作用,以更快地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煤电矛盾,实施煤电一体化是根本出路。然而我国煤电一体化却由于体制、政策、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等问题导致发展速度缓慢。在依靠市场力量无法解决煤电一体化问题的情况下,依靠行政手段是必然选择。政府应成立推进煤电一体化的专门机构,使煤炭行业兼并重组与煤电一体化同时进行,本着抓大放小、先易后难、存量优先、有序推进的原则推进煤电一体化,还要加强对煤电一体化后企业的监督。  相似文献   

20.
许皓 《安徽科技》2001,(5):46-4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兼并浪潮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已成为与金融、贸易和投资相提并论的重要经济活动,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我国,兼并已成为现代国企争夺市场份额、快速扩大企业资本实力、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兼并毕竟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影响兼并的社会经济因素存在着复杂多变性,因此,如何解决国有企业兼并中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兼并的积极作用,就成为国企在实施兼并中所面临的重要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