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环氧化效率,以氯化胆碱为氢键受体,将其与二水草酸以物质的量比为1∶1制备的低共熔离子液体作为酸性相转移催化剂,并以过氧甲酸为供氧剂,无溶剂催化大豆油环氧化合成环保型增塑剂.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双氧水、甲酸的用量对原料油环氧化率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制得的产品色泽浅,环氧化率高达90.32%,环氧值为6.85%,产品质量优于国家标准.且催化剂易与产物分离,并能循环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核磁共振光谱(1H NMR)结果表明原料油中不饱和双键转化较为完全,环氧化率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好;热分析(TG-DSC)表明产品环氧大豆油初始热分解温度为265℃,在高于223℃的温度下才有失重趋势,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不饱和脂肪酸氢化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氧化铝、硅藻土为载体,以氧化镍或甲酸镍为活性组分前体,采用沉淀法,以不同工艺制备了负载型镍催化剂,研究了制备过程中催化剂活性组分前体、抗皂化助剂对催化剂的活性和抗皂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氧化镍为活性组分前体要优于甲酸镍。加入一定量的抗皂化组分。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抗皂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低聚苯乙烯基膦酸-磷酸氢锆(ZSPP)”为载体,设计合成了四种多胺配体钼配合物多相催化剂,并用红外、拉曼、XPS、XRD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TBHP为氧源,考察了所制备催化剂催化环己烯环氧化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固载催化剂催化环已烯环氧化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重复使用性,但随着配体中N原子数的增加,转化率和选择性会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近年来Ti(O-i—Pr)4-DET催化体系、手性Salen催化体系、手性酮催化体系和负载手性催化体系等在不对称催化环氧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催化环氧化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和讨论。Sharpless催化体系具有操作简单、催化剂价廉易得、对映体选择性高的优点;Jacobsen催化剂对双键环氧化有一定通用性,合成相对简单;手性酮催化剂能有效减少重金属污染;负载型催化剂具有催化剂易于回收、产物易于提纯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鱼油的环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氧水作为氧给予体,醋酸或甲酸作为活性氧载体,一步环氧化法实现鱼油的环氧化,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鱼油环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效果优于硫酸;适当提高树脂用量或反应温度,可加快反应速度;使用醋酸作为活性氧载体比用甲酸好;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环氧鱼油的环氧值达到4.5%以上。  相似文献   

6.
环氧蓖麻油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磷酸为催化剂、采用过氧乙酸法对蓖麻油(CO)进行环氧化研究,探索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双氧水的用量等变量参数对蓖麻油环氧化的影响,得到各变量参数对反应的影响大小为:时间>温度>酸量>双氧水的量>催化剂的浓度.利用FI-IR对环氧蓖麻油(ECO)进行了表征,然后对比了CO和ECO的TG和DTG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植物油环氧化制备增塑剂,由于其绿色无毒而备受关注。本文利用地沟油为原料,通过过氧甲酸法制备环氧地沟油,探讨地沟油高值化利用的新途径。实验以硫酸为催化剂,双氧水为供氧剂,甲酸为受氧剂,对地沟油环氧化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25(54)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100g地沟油中加入67g双氧水-浓硫酸(双氧水:浓硫酸的质量比为200:1),10g甲酸在70℃下恒温搅拌反应6h,最佳反应条件下产物的环氧值达到了5.26%,碘值为3.67g/100g,酸值(KOH)为0.48mg/g。本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廉,产品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增塑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环氧值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对环氧蓖麻油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影响环氧蓖麻油合成的因素依次为温度、乙酸的量、时间、磷酸(催化剂)的量、双氧水的量.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时间2.5 h,温度60℃,蓖麻油∶磷酸∶乙酸∶双氧水(质量比)为1∶0.021∶0.25∶0.7.在此条件下,蓖麻油的环氧值为2.50(g/g).最后,采用FI-IR和TG/DTG方法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以胡麻油为原料,在载体试剂催化下,与过氧甲酸发生环氧化生成环氧胡麻油增塑剂,探讨了其反应条件,并对此产物的性能进行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低聚苯乙烯基膦酸-磷酸氢锆(ZSPP)"为载体,设计合成了四种多胺配体钼配合物多相催化剂,并用红外、拉曼、XPS、XRD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TBHP为氧源,考察了所制备催化剂催化环己烯环氧化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固载催化剂催化环己烯环氧化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重复使用性,但随着配体中N原子数的增加,转化率和选择性会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近红外光谱法定量分析亚麻油中的主要组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永群  汤俊明 《河南科学》2002,20(3):245-248
用厚度为 1cm的玻璃比色皿作为吸收池 ,测定了亚麻油的近红外光谱 ,利用 70 0 0~ 6 0 0 0cm-1范围内的透波率 ,建立了主成分回归分析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用二模型预测了亚麻油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 ,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在 2 %以内 ,并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效果较好。该法可用于亚麻油中主要组分的实时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胡麻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胡麻籽油,通过正交实验优选的萃取条件为:CO2流量25L/h;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按该条件下,平均萃取率为36.70%。所得胡麻籽油呈金黄色、透明。  相似文献   

13.
用环戊二烯对亚麻籽油进行改性,合成了改性亚麻籽油(MLO)低聚物。用丙基硫醇三甲氧基硅烷(MPTS)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新型的多功能巯基硅氧烷溶胶(MPTS溶胶)。把巯基硅氧烷溶胶、光引发剂加入到MLO低聚物中,制备了紫外光固化有机/无机混杂膜。用热失重分析(TGA)评价了MPTS溶胶对混杂膜热稳定性的影响,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MPTS/MLO混杂膜的显微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用Photo DSC对混杂膜的光固化反应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混杂膜的热稳定性比纯MLO膜高,混杂膜具有微相分离结构, 巯基硅氧烷溶胶能够提高MLO体系自由基聚合速率。  相似文献   

14.
侯会杰  郜玉玲  周喜满  周彩虹 《河南科学》2011,29(10):1181-1184
采用玉米油、棉清油、菜籽油、棕榈油、大豆油、亚麻油为材料,分析其油脂脂肪酸组成;着重研究了玉米油掺入其它油品后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和掺伪量的计算方法,为玉米油掺伪检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鱼油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寻找能够替代鱼油的脂肪源日趋紧迫。【方法】采用直接转酯化进行气相色谱鉴定的方法测定鱼油、多种常见植物油和两种微藻的脂肪酸组成,以37种脂肪酸标准品作为参照,比较分析3类脂肪源的异同。【结果】鱼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和裂壶藻(Schizochytriumsp.)相似,但植物油与鱼油相比缺乏EPA和DHA等n?3高不饱和脂肪酸。在满足必需脂肪酸需求的前提下,提出两种替代鱼油的策略:1使用38.0%亚麻籽油配合27.7%微绿球藻藻油和34.3%裂壶藻藻油替代鱼油的策略获得与鱼油一致的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率,能够较好地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可作为替代鱼油的首选策略;2使用38.0%大豆油配合27.7%微绿球藻藻油和34.3%裂壶藻藻油替代鱼油的策略则获得与鱼油大体相同的主要脂肪酸类别,价格较亚麻籽油组低廉,可作为备选策略。【结论】使用高EPA和DHA含量的微藻藻油配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质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古代壁画中常见的亚麻油、核桃油、罂粟油和桐油4种天然干性油类黏合剂.通过标准干性油老化膜的分析,建立了一种快速、方便的适合于真正古代壁画中油类样品分析的指纹特征峰图谱,并对采自不同年代及不同地区的古代壁画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以评估指纹特征峰图谱的可行性.分析时采用了热裂解与甲基化同时进行的技术.分析结果显示,4种干性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成膜后的甲基化产物均为壬二酸二甲酯,离子质量与离子电荷量比值为217,是干性油的特征检测峰.4种油中不同含量的软脂酸和硬脂酸在干性油成膜前后的比值不变,为干性油的甄别提供了可能性.这一研究为国内古代壁画中干性油及其种类的鉴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不同植物油多元醇合成了一系列植物油基非离子水性聚氨酯,并对其浊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油结构会影响非离子水性聚氨酯的浊点,其中醇解亚麻油对浊点提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将膨润土经过酸化处理,采用浸渍法制得膨润土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并以此催化餐饮废油与甲醇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磷钨酸负载量和酯交换反应条件对餐饮废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钨酸负载量为35%,在反应温度80℃、醇油物质的量比12: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5%时,反应6 h,转化率可以达到90%以上.膨润土负载型催化剂活性高,稳定性好,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