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菏泽市2003~2012年牡丹始花期与同期气象观测资料,结果发现:牡丹始花期与前期气温呈明显负相关,与降水、光照相关不显著,近10年牡丹始花期有明显提前趋势。春季气温是影响牡丹开花的主要因子,3月份气象因素对牡丹始花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1979-2010年间呼和浩特地区山桃、紫丁香物候期的变化规律及物候期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1)呼和浩特市近30年的气温呈现了升高的趋势,而降水和日照时数呈现了下降的趋势;山桃(Prunus persica)和紫丁香(Syringa oblate)的春季物候期呈现提前趋势.两种植物在秋季的落叶末期呈现推迟趋势.(2)山桃和紫丁香的叶期随时间呈现延长的趋势.山桃的叶期在2000年后其平均值为208.38天,比多年的平均值延长了10.28天;紫丁香的叶期在2000年后平均为200.75天,比30年的平均延长了1.3天;而花期随时间没有明显延长的特征.(3)春季物候期与气温特别是当年3、4月的月平均气温呈现极显著相关性.当春季的3、4月份的平均温度每提高1℃,该地区的山桃的开始展叶期、开花始期、开花末期将提前约2.72天、2.58天和2.45天;紫丁香的开始展叶期、开花始期、开花末期将提前约2.81天、3.26天和0.28天.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1979-2010年间呼和浩特地区山桃、紫丁香物候期的变化规律及物候期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1)呼和浩特市近30年的气温呈现了升高的趋势,而降水和日照时数呈现了下降的趋势;山桃(Prunus persica)和紫丁香(Syringa oblate)的春季物候期呈现提前趋势.两种植物在秋季的落叶末期呈现推迟趋势.(2)山桃和紫丁香的叶期随时间呈现延长的趋势.山桃的叶期在2000年后其平均值为208.38天,比多年的平均值延长了10.28天;紫丁香的叶期在2000年后平均为200.75天,比30年的平均延长了1.3天;而花期随时间没有明显延长的特征.(3)春季物候期与气温特别是当年3、4月的月平均气温呈现极显著相关性.当春季的3、4月份的平均温度每提高1℃,该地区的山桃的开始展叶期、开花始期、开花末期将提前约2.72天、2.58天和2.45天;紫丁香的开始展叶期、开花始期、开花末期将提前约2.81天、3.26天和0.28天.  相似文献   

4.
使用景德镇市1971-2015年的霜冻天气观测资料,对景德镇市的霜冻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近45年,景德镇地区的霜冻日数总体呈现出减少的趋势,霜冻日数倾向率为-0.408/10a;景德镇市20世纪70年代霜冻日数出现最为频繁,占霜冻总数的27.2%,20世纪80年代霜冻日数次之,占总数的24.8%,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之后霜冻日数开始逐渐减少;景德镇市霜冻天气通常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近45年来景德镇市初霜日总体上呈现出延后趋势,平均每10 a推迟2.8 d;终霜日总体上呈现提前趋势,平均每10 a提前3.8 d;通过对霜冻出现的天气系统和单站气象要素特征分析,为霜冻天气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2021年黔东南部分基地的奥尼尔、夏普蓝等早熟蓝莓出现早花,因遭遇后期持续低温导致近三分之一的花不能坐果.利用蓝莓基地气象自动观测站点逐日气温、降雨、日照资料与蓝莓开花和花后坐果所需气象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早熟蓝莓在需冷量满足的情况下,当日平均气温连续5 d以上≥12.8℃,即可进入始花期;开花后,如果遇日平均气温<10℃、日最高气温<12.2℃、最低气温<8℃的低温天气持续7 d或以上,则不能坐果;开花后能耐连续3 d日平均气温<10℃、最低气温≥5℃,并且中间可有1 d日最高气温<10℃的低温天气.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旅游地区油菜花花期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000-2012年鄱阳湖旅游地区的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利用聚类分析、有效积温法则及变异系数统计等方法,研究鄱阳湖旅游地区油菜花花期特征及其预报。结果表明,鄱阳湖旅游地区纬度越高,开花越晚,始期与盛期之间的时间越短。开花始期、普期及盛期的平均日期分别为3月5日、11日和17日。始期-普期、始期-盛期的平均间隔分别为5.3 d、13 d。有效积温方法预报婺源油菜花各花期较稳定,以现蕾为起始点,开花始期、普期及盛期的平均有效积温值(0℃)分别为236.50℃、305.21℃和379.55℃。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入侵是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2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我国入侵较早、分布范围广、危害较严重的杂草植物一年蓬 Erigeron annuus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生长室模拟增温方法,研究了温度升高对入侵植物一年蓬开花物候和生物量累积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年蓬开花时间为5月初至9月中旬,短期增温处理后,一年蓬个体的开花振幅曲线呈单峰曲线,开花振幅到达高峰之前,增温处理的开花比例比对照的开花比例极显著高(p<0.01),具有较高的开花振幅.增温对一年蓬的开花物候有显著影响.极显著提前其始花日和开花高峰日(p<0.01),且增加高峰日的开花数(p<0.01),延长了花期持续时间(p<0.05),同时增加了其种子大小及质量(p<0.05).在增温条件下,显著降低了一年蓬的叶生物量和叶质量比,但显著增加了根叶比(p<0.05).在增温条件下,一年蓬通过提前开花、开大量的花、延长花期持续时间、增加其种子大小和质量,从而增加了繁殖投资,并通过生物量分配投资优化配置来适应气温升高,提高了一年蓬的适应性和入侵性.  相似文献   

8.
在杂交水稻汕优6号制种过程中,由于父、母本开花习性的不同,常常出现花期相遇而花时不遇的现象,从而影响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为此,我校于1977年和1978年在汕优6号秋季制种中,对母本珍汕97A和父本IR26的开花习性进行了观察,并于1978年进行了在母本上喷施保温剂的花时调节试验。 1.1978年9月3日我们在父、母本中各随机抽取10丛稻,经观察记载,珍汕97A从见穗至齐穗的平均历期为9.8天,比IR26长2天左右。另外又随机抽取20个稻穗,观察到,珍汕97A每一个穗的始花至终花平均历期为9.1天,约比IR26长1天左右。说明珍汕  相似文献   

9.
用西峰黄土高原1984~2016年冬季平均气温和1984~2016年苹果树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苹果树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999年为-0.5℃,比常年偏高2.3℃,最低值出现在1985年为-4.9℃,比常年偏低2.1℃。冬季平均气温80年代后期偏低,90年代偏高,2001~2016年偏高,33年来线性上升趋势为0.051℃/a。冬季平均气温与苹果树各发育期均为反相关,反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始期,相关系数为-0.44,其次是展叶始期,相关系数为-0.43,再是叶芽开放期,相关系数为-0.43。西峰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年与最低年苹果树各平均发育期差异最显著的是开花始期和开花盛期,偏高年比偏低年提前了12 d,其次是开花末期,提前了11 d,再是展叶始期和展叶盛期,提前了7 d,最后是叶芽开放期,提前了6 d。  相似文献   

10.
利用石河子1960~201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对霜期气候特征及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8a来初霜日最早出现在9月7日,最晚出现在11月1日,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0月12日;终霜日最早出现在3月22日,最晚出现在5月15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3月30日;无霜期平均180d,最长212d,最短139d;初霜期以1.8d/10a的速度推迟;终霜期以0.9d/10a的速度提前,无霜期以2.9d/10a的速度延长;初霜期推迟和终霜期提前使得无霜期延长,初霜期推迟的作用大于终霜期提前的作用;终霜日较初霜日稳定,年际差异相对较小;无霜期稳定性较差,年际变化范围较大,稳定性差,对作物生长较为不利。  相似文献   

11.
在分批补料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出酶的方法,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批补料过程中最佳的补料速度为5.5 g/(L·d),在此条件下产酶第8天滤纸酶活力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达到14.40 U/mL和1.59 U/mL。在分批补料的基础上进行间歇出酶,与对照相比,第4、6、8天出酶模式(模式1)时,总滤纸酶活力提高18.14%; 第4、7天出酶模式(模式2)时,总滤纸酶活力提高17.75%; 第5、8天出酶模式(模式3)时,总滤纸酶活力提高27.35%。研究表明,通过间歇出酶可以有效提高纤维素酶总滤纸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用 2种不同的药剂、不同质量浓度分别处理小苍兰 (FressiarefractaKlatt)球茎 ,研究其对株高、抽生花序时间、开花期、小花数、新球、子球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质量浓度水杨酸 (SA)抑制小苍兰生长 ,推迟花期 ,减少小花数目 ,影响开花一致性 ,影响小苍兰球茎的充实 ,其中 4 0 0mg/L可有效的控制高度 ,又对花期、小花数及球茎无显著影响。硼酸处理 5 0 0mg/L促进开花一致 ,10 0 0mg/L促进新球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三种药剂对紫罗兰的矮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P333、矮丰和水杨酸对紫罗兰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其对株高、花期、叶片长宽比、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PP333处理的紫罗兰株型明显矮化,经水杨酸处理的紫罗兰花期显著延长,初花期提前,但矮化效果不显著.综合效果看,叶面喷施质量浓度为0.2 mg/L的PP333对紫罗兰的作用效果较好(株高极显著矮化且未发生莲座化现象).叶面喷施水杨酸对提高紫罗兰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青鲜素为化学杀雄剂,以0.02%和0.05%两种浓度,在抽苔初期、开花期和盛花期各喷药一次,观测调查其杀雄对雌蕊损伤及结实率。试验结果表明:0.05%的青鲜素的化学杀雄效果较好,且对雌蕊的损伤小,结实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苏云金杆菌(Bt)与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幼虫的毒杀效果,笔者对美国白蛾4龄幼虫围食膜被破坏的状况进行了研究。经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美国白蛾4龄幼虫围食膜表面平整光滑,有较明显的多层结构。经Bt+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4龄幼虫处理120 h后, 围食膜上出现较多的白色和黑色斑点状孔洞,并扩大为斑块状孔洞,形成了薄而易脆、易断或溃烂、无弹性的围食膜碎片,并致围食膜被破坏和幼虫死亡。试验证明,Bt+灭幼脲混剂对白蛾4龄幼虫围食膜的破坏最快,Bt和灭幼脲单剂次之。同时,经Bt+灭幼脲混剂及其单剂对美国白蛾4龄幼虫的林间LT50、LT100值和飞防毒杀速率测定发现,Bt+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幼虫的致死率均高于其单剂,毒杀速率快于单剂。因此,Bt+灭幼脲混剂处理可较快地破坏白蛾4龄幼虫围食膜,其毒杀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盐系地层所指示的古沉积环境更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通过对551 块纵向连续碳酸盐岩样品进行热解测试,利用降解率法对有机碳恢复处理,得到可供烃源岩评价的热解数据,结合单井岩相特征综合分析显示:镇钾1 井马家沟组烃源岩整体有机地化指标偏低,部分为中-好级别烃源岩,主要分布于马五段相.马家沟组有机质丰度指标总有机碳(TOC)平均值为0.18%,各组中马二段TOC 平均值最高,为0.28%;TOC 最大值出现在马五段,为1.04%.镇钾1 井有机质类型多数为III型干酪根,但仍发育有一定量的I型和II1型干酪根,分布在马五段和马四段.整体上,马家沟组烃源岩已高过成熟,进入生气为主的演化阶段.泻湖相最有利于发育烃源岩,开阔台地相次之;黑灰色泥晶灰岩-(膏质)准同生灰色云岩-烟灰色岩盐的蒸发旋回中常见相对高的TOC 值.研究表明,烃源岩有机参数纵向变化特征显示马五段最有利于发育烃源岩,是天然气、石盐、钾盐等多种资源蕴藏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长春市园林木本地被植物应用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长春市园林绿化常见木本地被植物共有21种:其中,木质藤本地被植物有4种,隶属2科,3属;矮灌木地被植物有10种,隶属5科7属;整形木本地被植物有7种,隶属4科6属。本文介绍了木本地被植物的园林应用及生态型,并提出发展长春市园林地被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紫丁香花开放过程中 4个不同时期的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随着花朵的开放和衰老 ,花瓣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 ,可溶性糖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先升后降 ,丙二醛 (MDA)含量逐渐上升 ,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表现为先降后升。  相似文献   

19.
针对2013年7~9月南京高温干旱的气候情况,选取南京的常见城市园林绿化植物78种,选择公园、校园、街道为调研样地,按植株在干旱期(7~9月)不同表现性状作为植株耐旱生长指标,进行了植物抗旱性生长指标的调查,发现公园、校园、街道的植物枯萎比率顺次增高。同时,分析出耐旱性植物的特点有:多为针叶树种、耐水湿能力强,乔木、灌木、地被的耐旱性依次减弱等。最后总结出南京市常用的最耐旱植物10种和最不耐旱植物10种,以及耐旱性强、使用量大、美观性强的适于城市园林应用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种类共67种,以期为日后的城市园林植物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崖城地区杂交水稻制种适宜扬花期是3月中旬至5月上旬,最佳扬花期是4月5日至5月上旬。汕优6号制种中 IR26(父本)适宜播种期是11月12日至翌年1月30日,它的最佳播种期是12月7日至翌年1月—5日,在 IR26秧苗8.5片叶左右时播种珍汕97A(母本)为宜。但是,确定播种期除了根据最佳扬花期之外,还必须注意四个问题:(1)制种田的水利条件;(2)制种田与周围稻田不同品种之间的花期应错开;(3)亲本种子贮存的时间长短;(4)病虫发生为害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