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核心,但它并不是一个完全创新的理论成果。"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它以其为基础,同时又结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进一步为"以人为本"思想的落实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础上,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特征创造性发展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价值贡献,对于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原则,它开辟了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流长,有着深厚的哲学含义,其中中国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是主要的两支重要理论来源;而当代"以人为本"是在在中国作为一种执政理念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价值。本文梳理了人本主义和民本思想以及与以人为本的关系,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9,(3):64-6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架构在世界视野之内,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与长治久安指明了前进方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理论层面,与时俱进,推动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具体表现为把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推向新层面;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提到新高度: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升华到新境界。实践层面,一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具体表现为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世界发展新阶段、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实现方式新选择、拓宽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并存新空间;二是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分析现代化实现之路的"西方模式",阐释现代化实现之路的"中国方案";三是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思路,拷问全球治理的问题缘起,剖析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的首次结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它在中国现当代人本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当代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对人民动力观、人民本位观、人民利益观等人本思想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为"以人为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该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中,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塑造共同体建设中所蕴含的递进性和层次性,充分彰显了中国为解决世界共性问题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在坚持共同价值观上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重构新的国际秩序观上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它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因子",衔"外来理念",化"传统理念,在实践层面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包含着丰富的民生内容。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崇高的民生目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解放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与实践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富裕民生的建设实践和奋斗目标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哲学视域内解读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和发展理念。认为"以人为本"体现了"人与物"辩证统一的哲学品质,本质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又好又快地发展。"以人为本"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运用。搞清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探寻实现以人为本的现实路径是必要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陈其胜 《科技信息》2006,1(9):40-41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毛泽东人民群众思想。毛泽东人民群众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重要思想方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动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曾过分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重新认识到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意义,并在生产关系领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当前,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既强调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基础,又致力于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价值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强观。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党全民的共同愿望,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谐社会的立论可分为理论依据和社会依据,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发展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际社会的快速变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大众化"之依据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特质所决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运用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联系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阐释,也要做好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观的教育宣传,并善于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理论斗争;同时还应通过价值事实来确证"大众化"的现实意义,使人民群众真正从马克思主义这一"普照之光"中得到福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和谐思想发展历程中,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的和谐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毛泽东的和谐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借鉴吸收苏俄革命建设的经验基础上,融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的思想理念,经过探索——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而形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理论创新。毛泽东的和谐思想涉及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这些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仍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共同富裕思想,现实依据是民族地区的发展实际。主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民族地区脱贫关键是找准路子;民族地区脱贫要出实招、下工夫、见实效;民族地区脱贫贵在"扶志"和"扶智"。习近平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思想突出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战略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具有明确的涵义,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理念和重要方式,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代脉搏相融通的一种教育理念,同时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一种重要教育方法,具有整体性、贴近性、真实性、实践性等特点,并且有重要的、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和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曲折探索重归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一脉相承,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符浩 《科技信息》2010,(12):48-48
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重要理论命题。回顾70多年来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与解决不同历史时期根本性、全局性问题相联系的过程,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先后形成了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两大理论体系,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四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教育实践活动,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在理论逻辑上,"四个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四史"教育是特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实践逻辑上,坚定"四个自信"是做好"四史"教育的思想保障,"四史"是形成"四个自信"的实践逻辑;在历史逻辑上,"四个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四史"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前进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