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备份系统可以保证在灾难发生后,远地存储设备上仍有本地数据的一份或多份拷贝.将本地数据复制到远地存储设备是网络备份系统的主要功能.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定时网络备份系统,该系统使用了带有监控的数据复制方法.方法通过监测业务期间数据卷上数据的变化,将比较数据所花费的开销分布到业务期间内.通过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系统备份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一种多点网络异地数据备份恢复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容灾系统中单个备份服务器带来的性能瓶颈,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点网络异地数据备份恢复方法MRDBR.该方法实时监控逻辑卷的数据变化,将监控到的数据变化记录通过海量缓存发送至多个备份服务器进行写重放,完成对本地数据的多点备份.在灾难发生后,根据备份服务器的负载情况,从各备份服务器对任务的差异数据进行并发恢复,并动态调整各备份源的恢复任务,最后在本地进行数据拼合,完成快速恢复.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多点备份、性能稳定、恢复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Oracle数据表实时备份系统中本地数据的生成速度和网络速度的不匹配所引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存映射文件的高速缓存方法.该方法通过与指针访问动态内存相同的方式来访问磁盘上的文件,从而实现快速高效地读写数据.并引入了一种基于二分法的探测报文速率的带宽测量技术,使系统能动态地适应网络状态.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但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而且保证了系统在不同网络状态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动态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IP-SAN网络的业务无中止备份系统。该系统利用文件系统提供的Freeze机能和Snapshot技术保证业务盘在进行备份的同时不中止业务,并通过Snapshot世代管理和日志管理保证备份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该系统基于IP-SAN网络,支持跨平台、异构网络、远程备份功能。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的灾难恢复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难”是指能引起数据丢失和操作故障的一切有害事件。通过建立分布式远程的网络备份体系,实现数据的远程备份和管理,可以在灾难发生时,快速通过网络备份系统进行数据的恢复。网络备份系统是典型的分布式任务管理系统,具有安全、快速地数据传输、分布存储能力。基于网络的远程备份/恢复系统完成并实施后,将有效地保障信息化平台的正常运行,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灾难进行有效地、快速地恢复。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网络备份系统的数据存储问题,在分析现有磁带卷格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自描述特征的卷格式(SDVF)。与传统的磁带卷仅存储备份数据不同,该卷格式采用适当的冗余措施,将元数据和备份数据一起存储在磁带卷中,从而大大简化系统中备份与恢复、数据转储、灾难恢复、卷循环使用等功能的设计及实现。SDVF既可以用于虚拟磁带,也可以用于真实磁带。实际应用表明,SDVF能较好地解决网络备份系统中的数据存储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网络备份系统的数据存储问题,在分析现有磁带卷格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自描述特征的卷格式(SDVF)。与传统的磁带卷仅存储备份数据不同,该卷格式采用适当的冗余措施,将元数据和备份数据一起存储在磁带卷中,从而大大简化系统中备份与恢复、数据转储、灾难恢复、卷循环使用等功能的设计及实现。SDVF既可以用于虚拟磁带,也可以用于真实磁带。实际应用表明,SDVF能较好地解决网络备份系统中的数据存储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数据库备份系统中备份方法存在的重复数据过多、磁盘存储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块差异数据的数据库备份系统.该系统通过实现基于rsync算法的块差异备份,将备份文件划分固定大小的块并利用索引表对块进行排序,Hash表对块进行标识,检测相邻时间点备份文件间及备份文件内部的重复数据,并利用块差异数据备份文件和块差异指示文件实现备份数据的差异传输.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数据库备份系统的备份方法相比,该系统的块差异备份方法消除了各时间点备份数据中的重复数据,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异地数据容灾系统中多时间点备份对存储空间的浪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存储动态映射的多时间点备份方法.通过元数据共享、写时动态映射实现共享数据的单实例存储和备份存储空间的按需分配,结合缓存技术,提高备份数据的局部连续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多时间点备份对存储空间的开销,同时保证较高的恢复性能.  相似文献   

10.
数据库是一个可以存储数据的安全的地方,数据库管理器提供有效的备份和恢复能力,来确保在灾难和错误后,数据能够尽快的可以被应用所访问。数据库备份是维护数据正确,防止数据丢失的重要手段。备份点恢复策略可以让数据还原到备份点,通过触发备份的方法,可以提高备份的有效性;采用即时点备份策略,可将数据恢复到任意点,提高数据的安全性;通过性能警报监视事务日志使用情况,及时优化日志文件,可以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1.
0 IntroductionTraditionally,there are two kinds of compression meth-ods developedfor tape-based backup.Oneisincrementalbackup method, which can distinguish modified files , andbackup only those modifiedfilesinthe backup set . The otherone is streamcompression, which eli minate redundancy in asingle file.In a large backup system,numerous redundant data ex-ists across files .Files with the same content may be foundinother nodes due tofile reduplication and distribution;a partlymodifiedfile may …  相似文献   

12.
数据去重可删除备份过程中的冗余数据,节约存储资源与与网络带宽,是目前数据存储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针对传统方法去重率和吞吐量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大型文本数据库中分布式数据去重备份方法。介绍了大型文本数据库中分布式数据去重方法基本思想,通过文件管理部分对数据片组中的扶贫数据进行查询和统计,给出数据片组路由策略,分析了数据预取过程。通过最终权值完成对数据块的排列,以恢复时间与恢复成本达到最小化为目的设计适应度函数。通过改进遗传方法对大型文本数据库中分布式扶贫数据进行备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很高的去重率和吞吐量,且成本低,恢复速度快。  相似文献   

13.
石油企业数据备份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石油企业远程数据备份系统存在的问题,如:静态备份策略的局限性、备份分组不合理导致备份时间过长、备份作业对前台实时业务造成影响等问题,结合石油企业的应用特点,提出备份策略优化的思路及实现方法.提出了动态备份策略的概念,即通过对备份任务所占用系统资源的量化分析,实施在线备份任务的热插拔处理.通过对来自各个备份客户端数据量动态排序和分组,按同组作业并发工作的特点和完成备份时间相差最小的原则,精确测算备份时间和定位备份窗口,动态调整备份策略,达到备份过程实时优化的目的.通过模拟一个实例验证了研究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系统的飞速发展,数据安全越来越重要。数据库不但需要实现本地备份,更需要异地备份。如今,数据库异地备份的方法很多。以丽水市人民医院为例,介绍了一种简单巧妙的数据库异地备份方法——利用批处理和计划任务实现数据库的异地备份。  相似文献   

15.
网络应用广泛,对于数据及应用进行集中式管理,要求信息存储高可靠性日趋强烈。利用群集服务和磁盘阵列构建双机互备,使ORACLE自动备份系统运行在其上,来提高数据存储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具体针对在群集系统上实现ORACLE自动备份,阐述此方案总体设计和实现过程的技术要点,达到重要数据冗余备份。  相似文献   

16.
ORACLE数据库的备份方法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里,数据库安全是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数据库备份几乎是任何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必要的组成部分,笔者阐述了ORACLE数据库备份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数据库的恢复效率,缩短数据库的恢复时间,降低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17.
对现有的基于磁盘的数据备份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VDS和VSS的数据备份方法。为系统及数据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服务器设定、参数等资料建立卷影备份,存放到近端或远端的SAN存储阵列中。实验数据表明,本文方法和PowerQuest V2i Protector这款专业备份软件相比,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占用更少的系统资源;缩短备份窗口,保证备份速度及数据安全性,降低备份成本。  相似文献   

18.
以湖南图书馆为例,详细论述了如何在不对现有应用模块及支撑其运行的逻辑架构环境做变动的前提下,通过主机系统虚拟化技术实现绝大部分应用模块底层架构平台的统一;如何采用源端去重、窄带传输这种全新的备份方式实现全省数字图书馆平台的异地灾备,最终结合主机、存储虚拟化及IP SAN技术实现各馆关键业务数据的异地实时同步;以及如何同时利用各馆剩余资源建立异地容灾中心,真正实现全省数字图书馆的永不打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