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对GDP与CPI增长率关系的认识是宏观调控的基础。运用甘肃省1978-2013年GDP与CPI增长率数据,建立甘肃经济GDP与CPI增长率关系模型,揭示了GDP与CPI增长率的数量关系。在对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中部6省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并从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城乡结构3个视角出发,运用中部6省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模型对潜在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2001—2014年间我国中部地区各省份实际经济增长率均低于其潜在经济增长率,且近年来潜在经济增长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产业结构合理化能够促进潜在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不利于其增长; 劳动年龄人口份额增加能够显著促进潜在经济增长,而人口抚养比上升不利于其增长; 城市化率提高有利于潜在经济增长,而城乡收入差距增大不利于其增长,但这种不利影响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贡献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借鉴崔玉平(2000)估算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贡献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检索、处理和分析,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1996—2003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3.350%.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应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1986-2007年中国耕地面积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统计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1986-2007年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一直在减少,1999年以后减速加快.以1996年为界线,中国耕地面积从1980-1990年东部部分省份锐减、中西部大部分省份增加的格局转变为1996-2007年的西部锐减、中部次之,东部减速缓慢的格局.1986-1996年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城市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长率,1996-2007年主要因素是第二产业产值、全国总户数,1986-2007年主要是城市人口、第二产业总产值、乡镇企业增加值及耕地总量平衡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选取滇中城市圈42个县市区人口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平均增长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在ArgGIS和GeoDA软件支持下,对2000~2008年滇中城市圈人口增长率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人口增长率存在空间集聚性,人口增长空间正相关多于负相关,局部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中心-外围"结构.演变过程体现了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集聚,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县域,人口有反向集聚趋势.  相似文献   

6.
《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将我国的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该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影响到我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影响到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人口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以及对已经实行了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因此,对"十二五"规划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1981~201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根据数据统计特点,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十二五"规划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测结果显示:"十二五"规划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控制目标不但可以实现,而且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进一步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1994年末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后,整个拉美经济曾一度受到冲击,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从1994年的5.2%下降到1995年的0.4%。然而,这种影响并不长久,到1996年,拉美经济就已呈现出复苏的势头,预计GDP 增长率将为2.9%(以上数字由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提供);人均 GDP 在1995年下降1.5%后,1996年也将增长1%。在经济增长率上升的同时,通货膨胀率则在下降。80年代,拉美国家曾遇到过恶性通货膨胀的困  相似文献   

8.
人口的合理建模是人口预测、控制与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当前人口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准确地预测人口信息,是制定未来人口发展目标和生育政策等有关人口政策的基础,对研究制定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主要利用变系数模型研究山东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与之有关的因素,并且对2007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行预测,预测值3.93...  相似文献   

9.
利用Cobb-Dauglas生产函数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的关系,求得两者的关系式,并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以便利用实际的经济增长率来预测就业增长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博览》2009,(4):11-11
中国的年度GDP增长率下降到了6.8%。这种状况还会怎样恶化?1月26日是中国的农历新年——牛年。牛这种牲灵是通过坚韧不拔和辛勤努力实现繁荣富强的象征。因此,人们期望在牛年,中国会很快恢复它的经济活力。不过,如果用去势公牛来形容中国的经济困难,也许更为贴切。新数字表明,中国2008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长率跌到了6.8%,较第三季度低9%,是2007年GDP13%增速的一半。6.8%的增长听起来仍然还是很强劲的,  相似文献   

11.
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差异,亟需丰富实证研究。本研究运用Brown-Mood检验、局部多项式回归模型和Ridit检验,从静态与动态视角分析2015-2019年中国省际人口流动对GDP的影响。结果显示:(1)省际人口净流入平稳促进GDP增长,且随着人口净流入率增长而增长,促进作用呈先减后增的趋势;(2)东、中、西部人口流动及对GDP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东部地区人口净流入率较高但GDP增长率仅处于中位,且随着人口净流入率提高,GDP增长率先显著升高,而后升高趋缓;(3)中部地区人口净流入率方向基本为负,人口净流入率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呈递增趋势,当人口净流入率升至-0.5%时,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开始衰减;(4)西部地区在不同人口净流入率水平下GDP增长率离散程度较高,但总体变化趋势与全国整体情况类似。建议东部地区优化人才结构、完善社会化就业培训和人力资本提升机制,在进行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协同人口流动;中部地区重点解决人口外流问题;西部地区继续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资源优势产业,提高人口流入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东莞市1996年-2006年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三次产业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双对数模型,测算了东莞市不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实证分析说明:扩大第二、第三产业在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引导东莞市经济的良性增长;90年代中期以来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是以压缩第一产业空间,夺取第一产业资源为特征的,是一种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支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东莞有妯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3.
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既有促进之处,亦有负面影响。本文通过选取1983--2005年间我国FDI与GDP的时间序列资料,描绘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测算了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发现,虽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但从1994年以来,这种贡献度却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4.
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了江苏省各县(市、区)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大因素在2002-2015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与GDP年平均增长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县域消费都是居第一位的增长驱动因素,居第二位的驱动因素有45个县域是投资,16个县域是出口,各驱动因素回归系数的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南北差异.又以各年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额的增长率与同年GDP增长率的差值作为经济发展协调性指标,运用经验正交分解法(EOF)分析了自加入WTO以来江苏省各县域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所有指标经分解后的前三个分量方差贡献率都达到70%以上,第一分量的贡献率都达到50%以上,且绝大多数县域第一分量的值都为正值,表明绝大多数县(市、区)三大驱动因素的增长都快于经济的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第一分量都在2003-2005年期间出现极大值,表明加入WTO的初期对经济有一个较强的刺激作用,后期刺激作用逐渐减弱;第二、三分量所占比重不大,但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南北差异,在时间上也有较为明显的节律性;分析结果还表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及人口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产业结构、人力资源与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模型,以1993-2003年西安市各产业的GDP、从业人数和人口总数为基本数据,对其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西安市的第二、第三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贡献率远高于第一产业;而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例却占到40%,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例之和仅为60%左右。从发展趋势来看,西安市人口的负增长效应是逐年上升的,产业结构也基本上趋于合理化,有着向产业高级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01年5月至6月间,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就饲养密度和饵料(卤虫无节幼体)密度对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并对各组间的差异性进行了方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饵料密度条件下,饲养密度小,仔稚鱼生长快,个体大,但成活率较低;饲养密度大,仔稚鱼成活率较高,但生长慢,个体小。在相同饲养密度条件下,饵料密度大,仔稚鱼生长快,个体大,但成活率较低;饵料密度小,成活率较高,但生长慢,个体小。饵料密度为0.5~1个/mL和1~2个/mL,成活率较高。饵料密度为2~4个 /mL,仔稚鱼个体长得快又大,但成活率较低。综合生长和成活率两项指标,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饲养密度和卤虫无节幼体的密度分别以10尾/L和1~2个/mL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山区耕地变化分析与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96年和2004年两期北京市土地利用图、北京市DEM数据、北京市各区的总人口、城镇人口、人口密度、GDP、第二产业总值、第三产业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运用ARCGIS分析了北京山区1996-2004年间的耕地变化时空特征。结果发现:1996-2004年间,北京山区的耕地面积减少了1/3,减少的耕地主要流向林地和建设用地。同时还利用SPSS中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GIS平台上以1996年的数据为基础,模拟了北京山区2004年的耕地空间分布,并与实际状况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较为理想,其中模拟耕地的准确率达到70%,非耕地达到79%,总体准确率达到78%。  相似文献   

18.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对福建省1996—2008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并与全国比较后发现,教育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福建省从业人员的受各级教育的年限较全国平均水平低。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教育投入,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以提高高等教育对福建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