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阻点焊工艺参数正交试验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汽车制造工业中大量使用点焊,只有对不同材料选择不同的焊接工艺参数,才能实现优质焊接接头。本文以厚0.8 mm的08Al钢板点焊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科学地安排试验过程,研究了焊接工艺参数与电阻点焊接头抗拉剪强度和断裂特征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焊接时间为9 cyc,电极压力为1600 N,焊接电流为11.5 kA的参数组合时,可获得接头最佳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本研究可为选择电阻点焊的最佳工艺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GH3030合金钢材料的焊接性能,着重分析、研究了高温舍金钢电阻点焊工艺特性,并通过大量的工艺性试验逐个摸索出了GH3030合金钢钢薄板(0.8mm+0,8mm)最佳焊接工艺参数范围,为编写高温合金钢电阻点焊生产说明书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填补了我公司GH3030合金钢钢电阻点焊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镀锌钢板点焊的工艺性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提高镀锌钢板点焊接头的质量,对普通冷轧钢板、电镀锌钢板和两种镀锌层厚度不同的热镀锌钢板进行了一组点焊工艺及接点强度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机回归分析,分别得出了这几种材料在不同的焊接电流、焊接时间下的点焊熔核直径或接头拉剪强度变化曲线以及点焊飞溅临界曲线.根据对上述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锌镀钢板点焊时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和电极压力等参数的选用原则,并对几种镀锌钢板给出了相应的点焊规范范围.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在电阻点焊实验课程中增加点焊过程参数检测和质量预测模型教学环节,改良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将电阻点焊过程参数检测和质量预测模型与传统电阻点焊实验内容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加有效的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电阻点焊的基本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奇峰 《科技资讯》2012,(4):104-104
电阻点焊工艺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制造。本文通过对点焊过程的热平衡、冶金原理等影响点焊的主要因素分析,针对电子元器件产品制造的特点,总结了如何来选择点焊焊接工艺和设备来提焊接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镀锌钢板的电阻点焊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汽车制造工业中广泛应用的电阻点焊热浸镀锌钢板工艺,在常规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选出一组优化参数,并考察在优化参数下连续焊接时电极寿命、焊接质量及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将优化参数与另一组常规参数(连续焊接时电极损耗速率、焊点外观及强度、焊接过程的稳定性)进行对比,最终得出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白车身焊接广泛采用电阻点焊工艺进行焊接,但电阻点焊过程中受到焊接打点位置、角度、母材板间隙、电极和焊接参数等因素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焊接飞溅,尤其近年来车身镀锌板、高强度钢板的使用,导致飞溅问题尤为严重。通过对点焊飞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白车身焊接过程中产生飞溅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从而降低了飞溅的发生概率,提高了车身焊接品质。  相似文献   

8.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点焊参数进行优化,在保证试验结果可靠性的同时,可大大简化点焊焊接参数的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铝及铝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阻点焊由于低成本、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成为一种高效、清洁的焊接工艺方法,也是铝合金最主要的加工方法之一。但是,由于铝合金点焊过程中存在着氧化膜、接触电阻以及电极烧损等随机因素的影响,在点焊过程中容易出现飞溅、虚焊、脱焊等缺陷,使焊接工艺及设备的控制难度大,即使有经验的工人严格按照工艺规程操作也难以避免点焊缺陷的发生。目前在铝合金点焊的生产线上还没有一种可靠  相似文献   

10.
以电阻点焊质量在线监控为目的,对点焊过程中的重要信号参数进行采集和预处理,研制基于ADμC812为核心的高速、高精度、多通道的点焊信号同步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利用集成化的USB接口、RS232串口模块,可在线调试参数特性,满足与上位机的高速通信,能够完成对电阻点焊机的输入电压和电流、输出电压和电流、电极位移等信号的高速采集及预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马氏体钢与高强低合金钢电阻点焊接头微观组织结构演变,对厚度为1.2 mm的MS1400、HSLA420进行电阻点焊试验,通过改变焊接时间、电流、压力得到拉剪试样,利用力学性能试验机进行拉剪试验,通过产生拔出失效模式来确定较优的点焊工艺参数.分析较优参数下的焊件熔核区及两侧热影响区微观组织,发现熔核区完全马氏体化;热影响区则主要为铁素体、马氏体、粒状贝氏的混合组织;对接头进行硬度测试,发现各区域组织变化与显微硬度分布曲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汽车镀锌板点焊规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镀锌钢板点焊接头的质量,文章对厚度不同的普通冷轧钢板和镀锌钢板进行了一组点焊工艺及接点强度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机回归分析,分别得出了几种材料在不同的焊接电流、焊接时间下的点焊熔核直径或接头拉剪强度变化曲线以及点焊飞溅临界曲线。根据对上述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锌镀钢板点焊时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和电极压力等参数的选用原则,并对几种镀锌钢板给出了相应的点焊规范范围。  相似文献   

13.
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直径分别为6和8 mm的锥台电极和直径16 mm的球电极所对应的5052铝合金电阻点焊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相同的焊接工艺参数下3种类型电极几何形状对5052铝合金电阻点焊的熔核形成过程及其焊接质量和电极自身磨损的影响,并通过连续点焊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对于锥台电极,在相同的焊接电流条件下,电极端面直径越小,所得到的熔核尺寸越大,点焊接头质量越好;球电极与工件的接触面积过小,将会使得电流集中、温度过高而发生严重的电极烧损.所建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在4%以内,采用直径6 mm的锥台电极进行5052铝合金薄板焊接时,电极寿命比球电极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14.
铝合金点焊过程中电极振动信号的建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时间序列与模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了电阻点焊过程中的电极振动信号特征,建立了点焊过程中的电极加速度信号的振动方程,通过建立自回归AR(n)模型计算了阻尼比、振动模态的角频率和自回归功率谱函数,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际熔核质量检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阻尼比、振动模态的角频率和自回归功率谱函数与熔核质量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作为铝合金点焊质量判别的特征量并且区分点焊的不同焊接工况,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往复式压缩机的设计水平,利用VC++编程语言和Pro/E软件,开发了曲轴的数字化分析与设计系统.依据热力学与动力学原理,分析一个循环周期内曲轴的应力变化情况.根据危险截面几何尺寸、加工工艺、材料强度等参数的随机性,建立极限状态方程,分析疲劳强度可靠度及参数的灵敏度,使用VC实现数字化的分析过程;综合考虑各参数对可靠度的影响及控制的难易程度,确定设计数据(尺寸、工艺、材料等信息),使用Pro/E进行数字化设计.结果表明,结合可靠性理论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研究系统,在工程实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电阻点焊温度场分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点焊时焊接规范对电极温度的影响,以及镀锌钢板点焊时焊接参数的选择,利用轴对称有限元程序模拟了电阻点焊的过程中电极与工件的温度场分布,模型中采用标定法来解决接触电阻产热的问题;运用生死单元技术解决镀锌钢板焊接时镀锌层熔化的模拟问题。结果表明,有限元点焊模型可以得到与实际焊接十分吻合的模拟结果。电阻点焊时,不同规范的焊接参数对电极的温度分布影响较大,采用标准规范时电极的温度最低,故选择焊接规范时应考虑到对电极的影响。镀锌钢板焊接时,熔化的锌层对焊接过程以及电极温度分布有显著影响,若采用无锌钢板的焊接规范基本上不能形成熔核,而政党焊接时电极最高温度将比无锌钢板点焊时高出20%,因此,加何降低电极温度是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几种板厚的低碳钢点焊工艺参数的具体确定过程.制取了多种规格的焊接试样及实物(提把座组成)试件.通过多组剪切力试验,试验数据表明其正确性,并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8.
对冷轧高强度TRIP800 MPa、厚度为1.8 mm的钢板进行在不同电极压力条件下的点焊实验,并通过金相观察、硬度测试和拉伸实验对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电极压力过小或过大时都导致点焊接头强度较低,而最佳点焊工艺参数:焊接电流为8 000 A,焊接时间为20 cyc,电极压力为400 kgf.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测力传感器对6082-T6铝合金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过程中的Z向负载进行了测量,研究了搅拌摩擦点焊过程中不同焊接工艺参数(轴肩转速、搅拌针转速、扎入/回抽时间和扎入深度等)对负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合金搅拌摩擦点焊试验中负载曲线可分为压紧环下压区、轴肩扎入区、搅拌针回填区和搅拌头卸载区四个部分.试验负载随轴肩(或搅拌针)转速的增大出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焊接负载随轴肩扎入/回抽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焊接负载也随轴肩扎入深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没有发现特定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AZ31镁合金薄板热拉深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主要研究了镁合金热拉深工艺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包括拉深温度、压边间隙、润滑条件、拉深速度等对镁合金拉深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275℃间,板厚为1mm的AZ31镁合金薄板具有较佳的热拉深成形性能,可得到最大极限拉深比为2.14杯形拉深件,极限拉深比的大小随上述工艺参数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