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为非动力换挡,换挡品质是AMT换挡控制的关键.分析了换挡过程的控制策略对换挡品质的影响.在恢复动力过程中,离合器在同步时刻主从动盘转速差的变化率与车辆加速度的突变量成正比.车辆加速度变化较大时会引起使乘员感到不舒适的车辆冲击和振荡.笔者提出了通过发动机和离合器的协调控制使同步时刻离合器主从动盘转速差的变化率小于设定范围的控制策略.道路试验表明,该控制策略改善了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2.
工程车辆传动系统的换挡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工程车辆传动系统中的发动机、工作油泵、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器进行了建模分析,建立了传动系统模型并推导出传动系统动力学方程.通过对自动变速器离合器换挡过程分析,利用解析法推导出换挡过程中变速箱输出角速度、转矩与发动机角速度、发动机油门开度、变矩器变矩系数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得出发动机、液力变矩器参数对换挡品质的影响效果.为提高换挡品质,分别采用缓冲控制、定时控制以及综合控制方法对工程车辆发动机--传动系统进行整车控制,并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缓冲控制和定时控制策略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工程车辆传动系统的换挡品质、综合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重型矿用汽车多参数动力性换挡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矿用汽车载荷变化大、行驶环境多变、油门变化频繁的特点,依据重载爬坡和轻载下坡的典型工况,制定了重型矿用汽车多参数动力性换挡策略.利用函数叠加法建立康明斯QSL-FR91674型发动机全特性曲线,得到不同油门开度情况下发动机输出转速与输出转矩的表达式.根据发动机输出动力特性,计算得到3550型矿用汽车车速、油门开度和加速度三参数动力性换挡规律.再结合道路状况识别方法、车辆载荷、驾驶员操作意图,针对轻载下坡和重载爬坡工况,修正得到重型矿用汽车多参数动力性换挡规律.在Maplesim中建立换挡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修正前后车辆轻载下坡路况时挡位和车速变化曲线,后者避免了不必要的换挡,保证了车辆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矿用汽车载荷变化大、行驶环境多变、油门变化频繁的特点,依据重载爬坡和轻载下坡的典型工况,制定了重型矿用汽车多参数动力性换挡策略.利用函数叠加法建立康明斯QSL-FR91674型发动机全特性曲线,得到不同油门开度情况下发动机输出转速与输出转矩的表达式.根据发动机输出动力特性,计算得到3550型矿用汽车车速、油门开度和加速度三参数动力性换挡规律.再结合道路状况识别方法、车辆载荷、驾驶员操作意图,针对轻载下坡和重载爬坡工况,修正得到重型矿用汽车多参数动力性换挡规律.在Maplesim中建立换挡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修正前后车辆轻载下坡路况时挡位和车速变化曲线,后者避免了不必要的换挡,保证了车辆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规则递推调整算法的车辆自动换挡控制策略,建立了履带车辆模糊换挡控制器模型,以Matlab/Simulink中典型的车辆模型作为仿真环境,与二参数换挡规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模糊换挡策略能有效的提高履带车辆自动换挡过程中的加速性及动力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仅用一个摩擦离合器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的新型自动变速器——超越离合器辅助换挡自动变速器.该变速器采用摩擦离合器与超越离合器交替传递动力的方式实现连续换挡.为研究该自动变速器的换挡平顺性问题,搭建了两个挡位的6自由度变速器动力学模型,提出了换挡过程中离合器和动力源的协调控制策略,开展了仿真和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升挡和降挡控制策略能有效降低换挡冲击,使得换挡时的冲击度保持在10m·s~(-3)以内.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在换挡过程中会出现动力中断的问题,提出一种双电机输入结构,在换挡时通过辅助电机进行驱动来弥补动力中断的不足.建立了传动系统模型,通过伯恩斯坦多项式来控制两个电机转矩的下降和上升,以协调两者之间的转矩控制.提出一种柔性换挡控制策略,通过车速和加速踏板开度识别复杂工况,根据驾驶员意图修正车速改变换挡时机,达到减少换挡次数的目的.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柔性换挡控制策略之后,在FTP72(美国城市驾驶循环工况)工况下可有效减少约50%的换挡次数;同时,经济性不会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动态四参数工程车辆的自动换挡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动态地反映工程车辆的换挡过程,提高其动力性并减少换挡冲击,通过对车辆传动系统的动态建模分析,提出了动态四参数(车速、加速度、油门开度、工作泵压力)的工程车辆换挡策略,推导出了工作油泵压力、道路坡度与车辆加速度的关系.根据换挡前后车辆加速度相等,应用解析法求解出最佳换挡车速点,从而制定了动力换挡策略.试验表明,最佳换挡点随工作油泵压力和道路坡度角的增大而减小,该换挡规律能够反映车辆换挡的动态过程,掌握该规律可以更加准确地求出最佳换挡点,使换挡冲击度为0,从而进一步提高工程车辆的动力性.  相似文献   

9.
履带车辆综合传动数字控制换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履带车辆综合传动装置电液换挡要求进行分析,设计了兼有换向和调压功能的电液数字换挡系统,通过建模获得了由先导电磁阀和双边节流滑阀组成的数字调压阀的特性. 在此基础上针对综合传动装置单元件切换和双元件切换换挡过程特点制定换挡过程自适应控制策略并设计了换挡控制器. 试验结果表明,数字控制换挡改善了重型履带车辆综合传动装置离合器滑摩过程,提高了换挡平顺性,更好地满足了车辆对换挡品质和环境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AMT换挡铜块磨损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装备了电控液压式机械自动变速器(AMT)的试验车在可靠性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变速器内部换挡铜块早期磨损的问题,分析了换挡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通过对换挡操纵机构安装力传感器结合AMT台架试验和人工换挡的实车试验,对换挡铜块磨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换挡控制策略进行了补充修正,并且通过AMT台架和实车试验对修正后的换挡控制策略进行了考核,证明了控制策略的相关修正措施对解决换挡铜块早期磨损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AMT系统挂挡过程进行良好的冗余控制,针对挂挡位移传感器失效状况,提出了一种基于CART决策树算法的挂挡时间预测模型.模型建立过程中,选取挂挡阶段的气压p、变速器输入轴转速n1、变速器输出轴转速n2和同步器的同步速差Δ;n作为特征值变量,选取挂挡时间作为预测值.通过交叉验证,对原始决策树进行修剪,得到最优决策树模型.在使用测试集进行模型验证时,在预测误差不超过50 ms的情况下,对挂挡时间的预测具有90%以上的准确率.台架及实车试验表明,在挂挡位移传感器失效的情况下,基于该算法的电磁阀控制策略可以完成正常的换挡操作,通过实际传动比和控制策略预测得到的理论传动比的对比发现,预测的换挡点时刻的判断误差在50 ms以内.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三步相移全息有限角CT技术重建热气流温度场.实验中采用双参考光相移方法,在正交两个方向上各±8°的有限角范围内,应用联合代数迭代法,重建了三维热气流温度场.结果表明,这一技术可以重建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纯电动汽车电子加速踏板可靠性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加速踏板信号的可靠性,采用非接触式霍尔传感器作为电子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对踏板位置传感器信号提出一种改进的一阶低通滤波算法,进行2次滤波消除信号突变,并结合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特性对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信号进行故障诊断.通过建立踏板信号控制模型仿真,测试了整个控制过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踏板信号出现毛刺及过高、过低或同步误差较大等异常时能准确判断出各种故障状态,该控制方式可满足纯电动汽车电子加速踏板可靠性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要介绍了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在对换挡过程动力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一种兼顾车辆换挡动力性和舒适性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顺序换挡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5.
拖拉机重负荷作业时,发动机处于全油门工作且换挡过程中发动机在调速段扭矩变化较大,导致换挡过程中离合器接合时产生扭矩突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离合器同步阶段油压控制方法,在充分考虑拖拉机作业特征和动力换挡品质的要求后,以车速变化量、冲击度及滑摩功等为评价指标,采用遗传算法对拖拉机动力换挡过程进行了分析设计,结果表明,换挡过程各项指标均在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16.
混合动力汽车上AMT的换挡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电机控制器速度环的快速转速调节响应特点,提出了换挡过程借助电机速度调节、缩短换挡过程啮合齿轮同步时间的电机与自动机械变速器的综合协调控制方法.以研制的GZ6110HEV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大客车为例,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和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大大缩短换挡时间,是有效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7.
考虑辊系倾角的轴移式轧机辊系弹性变形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段离散法 ,求解轴移式轧机辊系弹性变形 ,其方法主要特点是计算过程中考虑了轴移式轧机由于工作辊的窜动而引起的辊系倾角对辊系变形挠度的影响 ,为藕合计算板凸度时提供更为合理的辊系弹性变形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