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就山水画创作的先天条件而言,云南具有丰厚的自然地理资源,也具有多姿多彩的人文地理蕴聚,理应造就一批大师级的山水画家。但遗憾的是,优裕生存环境孕育的惰性桎梏着云南山水画家的视觉张力,“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自足心态割裂了云南山水画家的文化自觉。因此,云南山水画家很难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葛鸿志 《科技信息》2010,(21):273-273
当代画坛异彩纷呈,中国画山水也是气象万千。范保文先生在这个变化不居的格局中,以他对山水画特有的审美定位与创作态度,诠释着江南山水的那份雅致之景与灵秀之气;同时也丰富和拓展了“新金陵画派”的样式与面貌。山水画自五代始就有以表现江南一带自然景色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五代的董源就被称为南派山水画的开山祖,  相似文献   

3.
郭帧 《科技信息》2011,(5):I0159-I0159
担当山水画在云南美术史,乃至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日益突显,关键在于其特殊的绘画风格和艺术魅力。而促使他有所成就的根源是其特殊的生命经历以及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渐悟。担当的绘画作品以山水画为主,多描述云南鸡足山、苍山等一带山色。与江南小景有别,又不同于高山险壑,在笔致墨韵间描绘了云南特殊的地貌形态,同时又不失传统文人画之精髓,在仿古间创新,形成担当特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青绿山水是我国山水画艺术的古典形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强烈的民族风格,其色彩缤纷的审美品质对今日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气韵是画之魂。山水画之气韵就是山水之精神、山水之气质、山水之个性。气韵是画家深入自然、体察山川奥妙而悟得,是画家学识、修养、感情与绘画技艺融汇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新余高专学报》2008,13(2):F0004-F0004
我国著名山水画家傅二石1936年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195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美术系,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79年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从事国画创作。曾任山水画创作室主任。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傅抱石纪念馆名誉馆长,江苏省美术馆及南京博物院艺术鉴定顾问,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江苏文德山水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7.
以汪野亭的山水瓷画为对象,结合石涛的绘画作品及绘画理论,从汪野亭山水瓷画的构图、造型、笔墨三方面入手,探求石涛的山水创作对汪野亭的山水瓷画的影响,尤其是汪野亭作品中坚持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理念和坚守“我为我法”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8.
结合汪野亭与沈周的个人经历和心理历程,从创作风格、创作题材两方面比较沈周文人山水画和汪野亭山水瓷板画之间的异同,探寻沈周的创作对汪野亭的影响,以及汪野亭自身作品独有的特色,以期进一步认识汪野亭的瓷板画创作。  相似文献   

9.
工艺美术创作往往以美的形象、美的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山水画亦是如此。山水画是人们依照大自然的山水奇美秀丽为基础而创作成的,给予人们无限的美感。然而,陶瓷山水画不仅将山水画这一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加入了陶瓷这一特色,使之具有极强的美感和装饰性。如今陶瓷山水画的创作更加需要借鉴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手段和表现手法,结合陶瓷装饰的工艺特点使其美感和装饰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水画创作至宋代趋于成熟并达到鼎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山水景象,画家通过对自然的感受来描绘自然景物,寄托情感与理想。充分体现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对后世山水画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山水画包括人与山水两大因素,这两者在山水画中体现出作者期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本文拟从宋代著名画家存世画作中,分析宋代山水画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