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斯克拉反对激进的不充分决定论,认为其依赖的经验等价理论并非真正可供科学家选择的理论。他提出短暂的不充分决定论指出,已有观察证据不足以使我们决定选择,即使是现有最佳的科学假说,因为其面临着尚未诞生的假说的挑战,未来的科学家会根据新观察证据的确证选择其中的一个。为了应对这一温和的怀疑论,我们可以根据保守性等合理性标准暂时持有现有假说,并通过重构其结构和形式,寻求通向真理的可能路径。斯坦福进一步提出了潜在可选理论问题,力图更连贯地看待科学理论和理论的更替。  相似文献   

2.
量子力学的测量问题是量子力学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认识论问题.针对冯·诺依曼的"波包塌缩"假说和玻尔的"量子-经典"的二元分割,从20世纪50年代起,物理学家提出了一些不同于标准解释的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作为科学理论发展长河中的历史产物,它们的提出表明科学理论的发展总是趋向无矛盾、可理解、可检验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理论能够被检验是科学理论的必要条件,以往关于理论确证的讨论主要以物理学等实验性科学作为范例来展开,这使得一些学者将理论确证等同于实验检验。由此导致像古生物学这样的以研究历史事件为主的历史性科学,因为其理论假说无法用实验检验而被视为是“二等科学”。历史性科学以历史事件和长期机制来解释事物的发展,由于历史事件和长期机制在本体论性质上不同于物理学研究对象,历史事件假说无法用实验检验,但这不等于说历史事件假说就是无法检验的。科学家在实践中发展出了一套与历史事件、长期机制的性质相适应的理论检验方法,虽不同于实验检验,但是一样可以达到理论确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个科学假说的确立受到两方面的支持,即经验支持和理论支持。在检验假说的过程中既会出现经验和理论同时支持的情况,也会出现二者作用相反的情况。库恩范式理论和贝叶斯方法可用于说明这两种支持之间的张力关系。根据范式理论,在常规科学时期,理论支持对于假说的确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科学革命时期,经验支持对于假说的确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贝叶斯方法则通过假说的验前概率和验后概率提供了一种将经验支持和理论支持综合起来的检验模式。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假说检验的逻辑--科学认识论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学假说的检验一直是困扰经济学的问题之一,也一直是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经济理论检验的历史考察的基础上,结合逻辑学的研究成果,试图从科学认识论维度为这种检验困境的解脱寻求一条可能路径,即语境分析或情境分析.  相似文献   

6.
雷良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7):18-22,27
不管对科学发现进行语义分析,还是对科学发现活动本身进行历史探究,我们都会发现,科学发现除了具有社会、历史和心理上的属性外,它在本质上乃是新假说的产生、选择、修正、接受和解释的逻辑过程,其逻辑机制正是皮尔士与汉森等所倡导的溯因推理。而且,现代认知科学的新成果促进了溯因推理形式的不断完善,人们意识到在新假说产生与选择中背景理论与背景知识的重要作用,创新了溯因推理的推理形式,令人满意地回答了溯因推理何以能够以及如何能够成为科学发现的逻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绿蓝问题与简单性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蓝问题是假说选择问题的一种范型.科学假说精确的逻辑结构应该包含假说适用的情景和敏感因子.简单性标准是广为接受的一种假说选择标准,在运用到解决绿蓝问题时,提出了简单性的句法理论和语义理论.但这两种理论分别遭遇了对表达系统和概念框架的相对性,不能处理某些绿蓝型问题,甚至会陷入反直观境地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天体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宇宙空间中各种物质的物理状态、化学成分及演化的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它也是按照“实践—理论—实践……”的形式而逐步发展的。在这里,第一步的实践是天象的观测。积累了相当多的观测事实之后,人们通过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上升到理论的认识,而理论还需要再回到实践中去,由实践来加以检验,正确的理论就为尔后的实践所证实;理论的真理性不完全的,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不完全性;错误的理论,需要经过实践的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在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理论的鼓舞下,全国科技工作者开始了技术市场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确立一种科学理论,往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有些甚至经过了几十年、几百年的漫长过程。哥白尼学说就是这样。正如恩格斯所说:“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有三百年之久一直是一种假说,这个假说尽管有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可靠性,但毕竟是一种假说。”但是恩格斯接着又谈到哥白尼学说的具体证实。他说,由于“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中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而后来伽勒确实发现了这个行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22页),这才证实了哥白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广义相对论在理论和经验上面临的困难,有些物理学家选择对广义相对论进行修正,提出了一系列替代引力理论;有些物理学家则选择通过引入暗物质、暗能量和暴涨等暗因子来保留广义相对论。不同引力理论的支持者彼此攻击其竞争理论中引入了特设性假说。特设性假说问题在当代引力理论中展现出了新情况。替代引力理论中的修正牛顿引力理论不能被简单地视为引入了特设性假说。暗因子假说在奎因和尤利安,以及勒普林所给出的特设性假说判定标准下,不能被视为是特设性的;但在波普尔的特设性假说标准下,如果相关暗因子得不到经验证实的话,暗因子假说将会是特设性的。  相似文献   

12.
D-S证据理论凭借其所制定的证据规则可以融合来自不同信息源的可能有效的证据信息,从而提高结论的真实度和可靠性。科学假说的确证通常是建立在不同证据支持的基础之上,因此,也需要一个能够融合所有证据的方法。本文将D-S证据理论应用于判断科学假说的可靠性。显然,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处理科学假说的多证据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哲学中,科学理论的检验经历了从严格的单个判决性实验的检验到检验具有多层次扩展结构,比如范式或理论体系的转换,再到科学理论检验多元化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对迪昂一奎因论点的理解是关键。文章从科学理论的一般结构的分析开始,探讨了迪昂一奎因论点对科学理论检验重大转变的影响,概略地分析了科学哲学关于科学理论检验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王路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17(1):10-18,42
弗雷格关于数的理论王路弗雷格一生中最大的心愿就是实现从逻辑推出数学这一目标。后人把这称之为逻辑主义。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弗雷格做了三步努力。第一步是在1879年完成了。概念文字》,构造了一种形式语言,建立了一阶谓词演算系统。这样他就有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揭示了“法轮功”之所以在科技工作者中滋生蔓延的深层原因,主要是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知识结构、个性心理品质和科学精神方面存在缺陷。提出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技人员科学世界观的塑造,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难题是一类具有迷惑性、复杂性且不易解或无解的问题。在科学上和实践上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难题:谜题与棘题。这两类难题自古有之,但在理论上的概括和分析是在科学哲学和管理学中逐步出现的。谜题与棘题在问题确认、问题解答、问题评价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廓清这两类难题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理论科学与实践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进而深刻理解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哲学,推动问题导向的科学哲学研究和问题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科学知识是以假说的形式被提出并通过不断的经验证实成为科学理论而被接受的。科学假说是科学家把对世界的信念和看法用语言陈述的形式具体化了的命题。这种语言层面的命题表述,涉及把世界的本体实在翻译成有意义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由于世界本体实在的相对性及本体论的相对性,使得由此建立起来的科学假说具有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本体论的相对性构成科学知识不确定性的根源。奎因通过语言和逻辑的分析,把这一问题明确地表现出来并进行了具体和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简单性原则,有时候也称为"奥卡姆剃刀",是科学和哲学中均被广泛接受的一个认知规范。然而,传统上针对简单性原则的哲学探究往往集中于美学的、神学的或实用的分析中,而缺乏充足的以认知理性为基础的辩护依据。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辩护是一个较为成功的认知辩护,但只局限于其证伪主义科学观之下作为一种挑选研究假说的方法论规范,且仅适用于可证伪的科学命题。本文给出的潜在检验辩护则试图从理论采信的角度指出,理性的认知主体应当采信简单的理论,因为更简单的理论经受住更多的潜在检验。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随着功能神经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家越来越多地运用反向推理策略来建立和评价各种认知假说。科学哲学家们在讨论反向推理的性质时多把反向推理当作演绎或归纳,企图从有效性和可靠性角度来分析反向推理的合理性。分析表明,这个做法是失败的。反向推理中演绎和归纳交织在一起,同时还要参照其他认识论价值标准,应当被理解成一种溯因推理。反向推理作为溯因推理不仅对形成新假说有启发作用,也能够以最佳解释推理的形式对竞争假说做出筛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归纳逻辑中流传的一些错误观念,试图澄清以下观念。第一,认为归纳推理(论证)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的看法是不正确的。第二,有人认为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的区别在于它们有不同的推理类型;而我们认为,它们的区别在于其评价标准不同。第三,认为假说是归纳逻辑本身固有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